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人教版七下生物期末復習讀背提綱(含實驗探究)01 人的由來核心考點梳理1. 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進化論的創立者是達爾文,提出人類和森林古猿有著共同的祖先。2.森林古猿進化為人類的原因→環境的改變起到決定性作用。3. 人類的進化過程: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腦進一步發達→語言的產生。直立行走是進化發展的基礎。4.區分事實與觀點事實:客觀存在,人們無法改變的,如“發現……”人的起源與進化的事實證據→ 化石觀點:根據事實提出的,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5.生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結構 功能 結構 功能睪丸 主要性器官,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 主要性器官,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精管 輸送精子的管道 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受精作用的場所附睪 儲存精子 子宮 胚胎發育的場所陰莖 排出精液和尿液 陰道 精子進入和嬰兒出生的通道6.生殖過程(1)受精卵的形成: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開始。(受精場所:輸卵管)(2)胚胎和胎兒發育主要場所是子宮。(3)營養供給和廢物排出:胚胎和胎兒所需的營養、需要排出的廢物通過胎盤由母體進入或排出。(4)分娩:懷孕40周,胎兒基本發育成熟,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一過程稱為分娩。7.青春期的衛生:(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與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3)女孩月經期應該注意保持心態良好,堅持適當的運動,注意個人衛生等。(4)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要樹立偉大的理想,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做到自尊自愛。02 人體的營養核心考點梳理1.人體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六種主要的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膳食纖維被稱為“第七類營養素”)2.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比較種類 主要功能 共同功能 主要食物來源糖類 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谷物、糖、塊根等脂肪 最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 肥肉、油脂、大豆等蛋白質 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也能提供能量 奶、蛋、魚、瘦肉等3.水:約占體重的60%—70%,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參與人體各項生命活動。4.人體需要的幾種無機鹽比較無機鹽的種類 缺乏時癥狀 主要食物來源含鈣的無機鹽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奶類、豆類、蔬菜等含鐵的無機鹽 缺鐵性貧血等 肝臟、瘦肉、魚、奶類等含碘的無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 海帶、紫菜、海蝦等含鋅的無機鹽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障礙等 肉類、魚、蛋等5.人體需要的集中維生素比較種類 缺乏癥 食物來源維生素A 皮膚干燥、夜盲癥等 動物肝臟、胡蘿卜、魚肝油、玉米等維生素B1 神經炎、食欲不振等 谷物的種皮等維生素C 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蔬菜水果等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動物肝臟、蛋等6.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人體內主要的消化腺比較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作用的部位 作用及特點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為麥芽糖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蛋白質肝臟 膽汁 ———— 小腸 乳化脂肪胰腺 胰液 多種消化酶 小腸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腸腺 腸液 多種消化酶 小腸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8.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9.人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10.人體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小腸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利于消化 多 含有多種消化液,如膽汁、腸液、胰液等長 利于吸收 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大 消化、吸收面積大:內表面有許多皺襞,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薄 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11.合理營養(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總體要求: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1)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取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2)人每天攝入最多的應該是米、面等淀粉類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攝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攝取應當分別占30%、40%、30%。12.食品安全:(1)防止食品在生產過程中被農藥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2)不吃有毒的食物(發芽的馬鈴薯、毒蘑菇)(3)保持廚房和餐具的清潔衛生(4)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13.購買包裝食品應關注營養成分、是否有“QS”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失效日期)、生產廠家、廠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劑等。14.綠色食品: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15.實驗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相同質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個含的能量多?【作出假設】相同質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的能量多。*作出假設需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針對不同的問題作出的假設是不同的。但有的問題可能不需要作出假設,比如測種子的發芽率,在測定之前,不需要對種子發芽率提出假定的數值。【制訂并實施計劃】(1)實驗原理①根據食物燃燒釋放出的熱量使水溫升高來測定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②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焦耳)的能量。某食物中含有的能量(J)=水的體積(毫升)×溫差(℃)×4.2J/(毫升·℃)。(2)實驗步驟①取一只50毫升的錐形瓶,注入30毫升水,再將它固定在鐵架臺上。②在錐形瓶里放入一支溫度計。③按照如圖所示安裝好實驗裝置,并測定燃燒前的水溫,即初始水溫,記為t0。④稱取一粒干燥花生仁的質量,記為G,將這粒花生仁放到火焰上點燃。⑤將剛剛燃燒的花生仁盡快放到錐形瓶底部,以減少熱量的散失。待這粒花生仁完全燃燒后,測量水溫,記為t1。⑥計算花生仁所含的能量。計算公式:花生仁中所含的能量(J)=4.2×30×(t1-t0)。⑦用同樣的方法測出相同質量的核桃仁所含的能量。*設置重復組:實驗測得的數據往往存在誤差,需要設置重復組,即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要重復做幾次。若重復組的實驗數據相近,則說明這個實驗的結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應取各重復組的平均值。【得出結論】(1)實驗結果:相同質量的核桃仁燃燒時水溫上升的溫度高于花生仁。(2)實驗結論:相同質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的能量多。【表達與交流】16.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提出問題】饅頭變甜是否與牙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都有關系呢?【作出假設】饅頭變甜與牙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都有關系。實驗原理: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沒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麥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變藍,麥芽糖遇碘不變藍。【制訂并實施計劃】(1)取新鮮的饅頭,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塊。將A塊和B塊分別用刀細細地切碎(模擬牙的咀嚼):C塊不作處理。(2)用涼開水將口漱干凈,再在口內含一塊消毒棉絮。約1分鐘后,用干凈的鑷子取出棉絮,將棉絮中的唾液擠壓到小燒杯中。(3)取3支潔凈的試管,分別編號為①②③,并進行如下處理:(4)將這3支試管一起放到37℃的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觀察并記錄各試管中的顏色變化。將試管放在37℃溫水中是為了模擬人體的口腔溫度。【得出結論】試管 ① ② ③滴加碘液后的現象 不變藍 變藍 變藍分析 饅頭中的淀粉被分解為麥芽糖 饅頭中的淀粉沒有被分解 饅頭塊內大部分淀粉沒有被分解結論 饅頭變甜與牙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都有關系【表達與交流】1.牙能切斷和磨碎食物,舌的攪拌功能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2.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將部分淀粉分解形成麥芽糖。3.如果①號試管變藍,原因可能是饅頭碎屑過多,未被完全消化。03 人體的呼吸核心考點梳理1. 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呼吸道 器官 作用 共同作用鼻 鼻毛可清潔空氣,黏膜分泌黏液可清潔、濕潤空氣,豐富的毛細血管可溫暖空氣 保障氣體順暢通過,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咽 食物與氣體共同通道喉 是氣體的通道,也是發聲器官氣管、支氣管 軟骨:保證氣流暢通;黏液:可清潔、濕潤、溫暖空氣,可產生痰肺 1.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肺泡 2.氣體進入肺的途徑: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3.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 ⑴ 數量多(3億),面積大(100平方米); ⑵管壁薄:(肺泡與毛細血管)由一層細胞構成; ⑶ 外表面纏繞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2. 人體的氣體交換(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吸氣: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呼氣:胸廓縮小→肺回縮→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出肺(2)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的比較①無論吸入還是呼出,氣體中氮氣最多,氧氣都比二氧化碳多。②吸入氣體中的氧氣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多③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多(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表達方式與原理 表達方式:原理:氣體擴散作用結果 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靜脈血變成動脈血(3)組織處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表達方式與原理 原理:擴散作用結果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氣含量減少,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氧氣進入組織細胞,在線粒體中用于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3. 呼吸全過程示意圖4. 實驗:模擬膈肌的運動【實驗裝置】玻璃罩模擬胸廓,玻璃管模擬氣管、支氣管,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膈。吸氣和呼氣的判斷1.氣球的狀態:氣球鼓起→吸氣:氣球變癟→呼氣。2.橡皮膜的位置:橡皮膜下移→吸氣;橡皮膜上移→呼氣。5.不同呼吸狀態曲線圖①曲線A表示的狀態呼吸頻率較慢,呼吸深度較小;曲線B表示的狀態呼吸頻率較快,呼吸深度較大。②曲線A表示的是平靜狀態,如睡眠、散步、靜坐等;曲線B表示的是運動狀態,如游泳、跑步等。6. 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1.多,肺泡數量多,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大大增加了氣體交換的面積2薄,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氣體透過04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核心考點梳理1.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血細胞 項目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數量 最多 最少 較少形態 兩面凹的圓餅狀 體積最大,圓球形 最小,形狀不規則細胞核 無核 有核 無核功能 含血紅蛋白,有運輸氧的功能 能包圍、吞噬細菌,有防御保護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異常癥狀 過少:貧血 過多:炎癥 過少:出血不止血漿 運載血細胞,運輸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和廢物,主要成分是水。動脈血 靜脈血 動脈血是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是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血。2. 血管的比較項目 動脈 毛細血管 靜脈管壁 厚、彈性大 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 薄彈性小管徑 小 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大瓣膜 無 無 四肢靜脈內表面常有靜脈瓣血流速度 快 最慢 慢出血 與止血 顏色鮮紅、血流較快;遠心端止血 紅色,慢慢滲出,自然止血 顏色暗紅,血流較慢,近心端止血*毛細血管適于物質交換的結構特點:(1)多而廣:數量多,分布廣;(2)內徑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3)管壁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4)血流慢:管內血流速度最慢。3.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目的要求】①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②嘗試分辨血管的種類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內的流動情況。【材料用具】尾鰭色素少的活的小魚,顯微鏡,培養皿,滴管,棉絮(紗布),載玻片。【方法步驟及實驗現象】①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②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并將載玻片蓋在尾鰭上③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④在視野中找到管徑最小的血管,即毛細血管,可觀察到血液在這種血管中流動非常緩慢,且紅細胞是單行通過的。⑤通過觀察可以看出毛細血管是由小動脈分支而來的,它最終又匯入小靜脈中。【討論】①該實驗可通過低倍顯微鏡觀察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血管。血液在這三種血管中流動的速度不同:在動脈中流動快,在靜脈中流動慢,在毛細血管中流動最慢。②實驗中觀察到毛細血管中的紅細胞是呈單行通過的,這說明毛細血管的管徑很小。注意事項①魚在培養皿中會跳動,應等魚安定后,再將載玻片蓋在尾鰭上。②實驗結束后,將小魚放回魚缸。4.心臟的結構和功能5. 心臟的工作原理6.血液循環途徑:(血液在三種血管中的流向:最小動脈→毛細血管→最小靜脈)體循環 (1)起點是左心室,終點為右心房 (2)把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3)功能:為組織細胞榆樹營養物質,把二氧化碳和廢物帶走。肺循環 (1)起點是右心室,終點是左心房 (2)把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3)功能: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4)肺動脈內流的是靜脈血,肺靜脈內流的是動脈血7.輸血和血型輸血原則和血型之間輸血關系 輸血原則 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輸血 關系成分輸血 (1)大面積燒傷患者,最好只輸入血漿;(2)嚴重貧血患者,只輸入濃縮的紅細胞;(3)血小板減少,只輸入濃縮的血小板無償獻血 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05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核心考點梳理1. 排泄概念和途徑概念: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1)呼氣,排出少量水、二氧化碳(2)排汗,部分水、少量尿素、無機鹽(3)排尿,大量水、尿素、無機鹽2.排泄和排遺的對比排泄 排遺概念 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糞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它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遺。成分 代謝廢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尿素、氮、無機鹽等 食物殘渣路徑 主要是隨血液循環系統在體內循環移動 只經過消化道系統 主要是排泄系統 消化系統3. 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4 腎單位結構和功能功能: 腎小球:毛細血管球,有過濾作用; 腎小囊:一端包裹腎小球,一端連接腎小管,有過濾作用 腎小管:重吸收作用5.尿液的形成(1)原尿的形成: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之外的物質被過濾到腎小囊中,包括水、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 (2)尿液的形成:腎小管的沖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部分的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剩下的水分、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6.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對比液體 成分血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水 無機鹽 尿素血液 √ √ √ √ √ √原尿 × √(微量) √ √ √ √尿液 × × × √ √ √7.尿液的排出(1)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2)意義:排出代謝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8. 汗腺(1)組成及分布: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膚,分為分泌部和導管。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組織內,產生的汗液經導管排到皮膚的表面。(2)作用: ①將分泌的汗液排出體外,可以排出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②汗液的蒸發能帶走一部分熱量,因此汗腺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3)分布: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膚,在腋窩、掌心、足心等處分布較多。06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核心考點梳理1. 眼球的結構與功能2. 視覺的形成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 折射光線) →玻璃體→視網膜( 形成物像) →視神經( 傳導視覺信息) →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3.近視(遠視)的原因及矯正和預防4.耳的結構與功能5.聽覺的形成聲波→耳郭(收集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鼓膜(將聲波轉換成振動) →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 →耳蝸(將振動轉換成神經沖動)→聽覺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6.耳的保護1.不用尖銳的東西掏耳朵,否則容易損傷鼓膜2.不讓臟水進入外耳道3.遇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或閉嘴堵耳4.鼻咽部有炎癥要及時治療,以防病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7.中耳炎咽鼓管連通咽部和中耳,當鼻、咽、喉部位有炎癥時,病菌可能會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時,除積極進行治療外,還可用食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8.其他感覺器官(1)鼻:嗅覺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許多對氣味十分敏感的細胞。(2)舌:味覺器官,舌的上表面和兩側有許多對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夠辨別酸、甜、苦、咸。(3)皮膚: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9.神經系統的組成與功能10.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11.反射的概念和分析(1)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2)分析簡單反射 復雜反射形成 生來就有 后天形成神經中樞 在大腦皮層以下(脊髓、腦干等 大腦皮層時效性 固定的,不會消退 暫時的,可以消退適應范圍 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廣,可適應多變的環境范例 縮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呼吸反射等 望梅止渴、談虎色變、老馬識途等 人類特有的反射: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如談虎色變等12.反射弧(1)反射弧組成:(2)神經沖動傳導的方向: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3)反射弧某部位受損的癥狀受損部位 癥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 無感覺,無反應傳出神經或效應器 有感覺,無反應13.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辨析激素分泌異常癥 患病原因 分泌腺侏儒癥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垂體巨人癥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垂體呆小癥 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狀腺地方性甲狀腺腫 成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狀腺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不足 胰島14.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關系(1)神經調節的作用途徑是反射弧,反應速度較快,作用范圍局限,但比較精確。(2)激素調節的作用途徑是血液循環,反應速度較慢,作用范圍廣泛。(3)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15.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辨析類型 有無導管 分泌物的輸送方式 舉例內分泌腺 無導管 經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 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睪丸、卵巢)等外分泌腺 有導管 經導管排出 唾液腺、肝臟、淚腺、汗腺等07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核心考點梳理1.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人口的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人口的適度增長既能維持生物圈的相對平衡,又有利于人類自身的發展。2.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①亂砍濫伐、亂捕濫殺:破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災害,使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②酸雨:pH<5.6的雨水。a.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質(如二氧化硫等)與水蒸氣結合產生的。b.酸雨的危害:使土壤中的養分發生化學性變化,從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導致減產: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響魚蝦等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使水源酸化,影響人類飲用,威脅人體健康等。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過凈化裝置來減少煤、石油等燃燒時污染物的排放。③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a.主要原因: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b.危害:全球變暖、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缺氧、熱帶雨林消失、新的冰川期來臨等。④白色污染: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不僅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會對水體、空氣等造成污染。⑤其他環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核污染等。(2)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改善①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涵養水源,還能減少環境中的大氣污染物,維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為動物提供棲息環境等。②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保護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等。3.保護生物圈的措施(1)個人環保:增強環保意識,講究個人衛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袋;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2)家庭環保:對生活垃圾分類分裝,并丟在相應的垃圾箱里:使用不含氟利昂的冰箱:節約用水用電等。(3)社會環保: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建立生態農業;對工農業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進行綜合治理,減少各種污染;建立生態城市,減輕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加強物種引入或入侵的監測,避免物種引入或入侵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開發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加強環保宣傳和加大法治建設力度等。4.生物入侵(1)概念:生物隨著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環境中并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2)危害①生物入侵會嚴重破壞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并加速當地物種的滅絕,破壞生態平衡。②生物入侵會因其可能攜帶的病原微生物而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③生物入侵會給各受害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5.科學探究:模擬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提出問題】酸雨對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作出假設】酸雨對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制訂并實施計劃】1.本實驗采用模擬實驗,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實驗用的模擬“酸雨”,用pH試紙測定pH,配制出低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高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2.準備4個培養皿,在培養皿下方分別標記A、B、C、D:在培養皿內鋪2~4層濾紙,將準備的某種植物種子各30粒分別置于培養皿中。培養皿 A B C D種子數 30粒 30粒 30粒 30粒噴灑的液體 清水 正常雨水 低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 高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培養條件 將4個培養皿置于適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下,每天定時定量在培養皿中的種子上噴灑對應液體3.每天定時觀察和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并計算每組的發芽率。計算公式: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30×100%【得出結論】1.預期結果:發芽率最高的是培養皿A,其次是培養皿B、C,最低的是培養皿D。2.若得到預期結果,則結論是:酸雨對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