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知識清單一、第一次工業革命1.概念:工業革命是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2.興起: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3.條件(1)政治前提: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2)原料①國內:英國資源豐富(如煤鐵資源);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②國外:殖民擴張與掠奪,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豐富的廉價原料(3)勞動力①圈地運動使大批英國農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為自由勞動者②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4)資本:資本原始積累:國內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擴張與掠奪積累了大量資金 (5)技術:①英國的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②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很多科學家關心社會對技術的需求,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生產技術進步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③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6)市場/直接原因/動力/工業革命興起的必然性: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要,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4.主要成就(1)生產手段:機器的發明和使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跨越①原因:英國公眾對棉紡織品的喜愛,促使棉紡織品價格上漲,棉紡織業獲利豐厚。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技術發明。②表現:從18世紀30年代提高織布速度的“飛梭”開始,在半個多世紀內,通過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等一系列發明創造,棉紡織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2)生產組織:從手工工場到工廠【名詞解釋】工場和工廠工廠是直接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單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車間,其特點是使用機器進行大規模生產。工場是手工業者集合在一起生產的場所,其特點是借助簡單工具進行手工生產。二者都是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性質的生產形式,都是屬于資本主義經營的范疇。①原因:為了提高效益。加強管理,人們開始將機器、工人集中起來進行生產,工廠出現②表現: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采用機器生產的工廠逐漸取代了手工工場。(3)機器動力的革新:蒸汽機的發明①發展歷程:A.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試制出“復動式蒸汽機”。它能產生巨大的動力,還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B.1785年,經過進一步改進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在棉紡織工廠使用②意義:蒸汽機是英國工業革命中偉大的技術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也是生產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4)工業革命集大成者:交通運輸業19世紀初,汽船、火車相繼問世,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5.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隨著生產機械化的推進,機器工業迅速成長。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也實現了機械化6.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展: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二、第二次工業革命1.時間: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2.條件(1)前提:19世紀中后期,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2)資本: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在殖民擴張中獲得更多資金(3)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基本形成(4)勞動力: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的進一步松弛;城市化進程加快提供充足的自由勞動力(5)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為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成就(1)電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成為補充、取代蒸汽的新動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工業生產的面貌,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汽車(1886)、飛機(1903)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具深遠影響的成就(3)化學工業的興起:用化學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4)舊產業部門的技術改造:舊產業部門,如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等,煥發出新的活力。如埃菲爾鐵塔(5)通訊技術的進步:電話(1876、美國 貝爾)、無線電報(1896、意大利 馬可尼)產生 4. 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比較角度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者身份 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科學技術與生產尚未真正結合 近代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開展范圍和規模 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并居主導地位,絕大多數發明成果都出自英國,使其成為世界發展的核心“世界工廠” 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 美國與德國最為突出主要領域 局限于輕工業領域 以重工業部門為主體主要標志 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以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知識拓展】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兩次工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下半葉)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后期)前提條件 政治前提 光榮革命后,君主立憲政體確立,政治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 19世紀中后期,歐美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代議制緩和了社會矛盾,國際環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 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持續發展資本 殖民掠奪促進資本原始積累 工業革命后殖民擴張,進一步積累資金原料 英國本身豐富的煤鐵資源和海外殖民擴張擁有大量廉價的原材料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殖民擴張,大量的廉價原材料市場 海外殖民擴張,18世紀中后期成最大殖民帝國,有廣闊的海外市場(關鍵因素) 工業革命促進殖民擴張,擴大海外市場技術 工場手工業的專業分工和技術積累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量大技術創新和積累勞動力 英國圈地運動和農業發展形成大量自由勞動力 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美廢除黑人奴隸制;俄農奴制改革;日廢除封建等級制)(啟蒙思想自由平等民主)自然科學 17世紀中期英國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科學家關注技術需求,牛頓經典力學理論的提出 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電磁學和化學成就等工業成就和過程 工業動力 蒸汽動力代替自然力 電力和內燃機動力代替蒸汽動力工業結構 紡織業、機器制造、鐵路運輸、煤炭、鋼鐵等工業興起;但各國以輕工業為主促進工業化進程 電力、電器,汽車、飛機,化學、石油等工業興起;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煥發新的活力,開始有輕工業轉為以重工業為主導,主要國家實現工業化主要進程 ①織與紡雙重變奏中,推動技術革新; ②紡織分工專業化,催生現代工廠制度 ③原始蒸汽機效率低下,工業革命遭遇動力瓶頸; ④突破動力瓶頸,引發其他行業革命(汽船、火車); ⑤19世紀中期,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⑥輻射效應,從英到歐洲大陸和北美。 ①電磁感應和發電機;內燃機和汽車飛機。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②技術與發明層出不窮,推動電力、電器、新式交通運輸業、化學、石油工業興起; ③新舊產業迅速發展。新興產業 機器制造、鐵路運輸 電力、電器、化學、石油、汽車、飛機工業革命特點 動力:蒸汽動力 國家:一國到多國; 規模:從英國為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 產業:主要以輕工業為主; 科技含量:發明者主要是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科學與技術尚未緊密結合; 國別進程: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動力:電力 國家:幾個發達國家同時開始; 規模: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產業:主要以重工業為主; 科技含量:發明者主要是工程師和科學家,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緊密結合起來; 國別進程:有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出現跨越式發展巨大影響 生產力 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極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制度成為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中小企業占多數) 工廠規模大,生產和資本集中,生產社會化趨勢增強,進入大企業時代(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發展階段 自由資本主義時代 自由競爭為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社會 結構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兩大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推進改革;工人階級迅速崛起,中間階層出現 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國家政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工人階級壯大,中堅階層力量發展壯大國際 共運 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革命 國際共運走向聯合;列寧主義誕生,俄過十月革命誕生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殖民 擴張 武力擴張;商品輸出;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資本輸出;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 市場 為世界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交通通訊技術,列強通過殖民擴張,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交通和通訊手段,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國際 格局 英國確立世界霸權; 西歐進一步對外侵略,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美、德等工業國沖擊了英國的霸權,英德矛盾開始激化,并逐漸演變成兩大軍事軍團,走向“一戰”; 東方完全從屬于西方,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民族 主義 尤其是英國加強對亞洲的擴張促使了亞洲革命風暴(太平天國運動代表)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狂潮,促使亞洲的覺醒和非洲的抗爭能源消費結構 煤炭成為主要消費的能源 石油和電力成為主要消費的能源文學 藝術 浪漫主義文學、繪畫、音樂藝術主流 現代主義文學、美術、音樂藝術主流對中國 消極: ①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使中國淪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 積極: 沖擊中國小農經濟開始走向瓦解,客觀刺激了近代工業特別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 消極: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中國資本輸出沖擊和阻礙著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積極 ①進一步沖擊著中國的小農經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 ②激起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救民,客觀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社會 生活 城市化進程加快,尤其是擺脫大江大河的新興工業城市興起和發展;現代工業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生活改善和提高;休閑娛樂興起發展;群眾性體育運動興起發展;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民文化素養提高;女性獲得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人口明顯增加。社會 問題 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一系列社會問題。引發多重史學范式 “現代化史觀”: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城市化進程加快 “社會史觀”:促進民眾消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引發了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及面對問題的人文關懷 “生態史觀”:工業革命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生產力的大發展: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在工業化的帶動下,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農業變革也在歐美地區全面展開。2. 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1)表現: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科學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視;出現了壟斷組織(前提:技術的日益復雜、投資的不斷擴大、競爭的日趨激烈、生產進一步集中。(2)特點:資本家通過建立壟斷組織獲取了高額利潤,同時也阻礙了競爭,導致某些停滯和腐敗3.社會階級結構的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VS工業無產階級(1)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工業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他們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了統治地位(2)工人階級迅速崛起,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3)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的力量也開始發展4.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1)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工廠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們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現代工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3)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4)從總的趨勢來看,人口增加明顯5.社會問題的出現與解決:(1)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2)解決:在工人運動的推動下,歐美各國開始通過社會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6.世界:(1)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工業革命提供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名詞解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三個部分: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為主要特征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只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場:19世紀末20 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體化過程,以歐美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時期 推動因素 主要資本 經濟思想 顯著特點 主要途徑 世界市場形成進程資本原始積累(15C末--18C晚期) 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 商業資本 重商主義 暴力手段 殘酷掠奪 殖民擴張與掠奪 雛形拓展自由資本 主義時期(18C60S--19C中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資本 自由主義 憑工業優勢商品,擴大市場 武力與不平等貿易結合 基本形成壟斷資本 主義時期(19C晚期--20C初) 第二次工業革 壟斷資本 憑借資本優勢在經濟上控制世界 武力與資本輸出相結合瓜分世界 最終形成四、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1. 早期工人運動(1)原因: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經濟危機加劇了工人貧困和社會動蕩,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矛盾尖銳(2)斗爭形式:從搗毀機器到爭取政治權利的多種形式(3)主要表現:19 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的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爭取普選權的憲章運動和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 (4)影響: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2. 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1)代表人物:法國人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2)主張①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②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3)影響:他們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他們的設想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 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五、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1. 背景條件:(1)經濟: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也日益暴露,社會矛盾尖銳(2)階級: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3)思想:馬、恩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①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②德國:古典哲學;③英法:空想社會主義(4)實踐:進一步探討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變化;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2. 誕生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1)主要內容① 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②揭示了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殘酷剝奪必將引起工人階級反抗的社會現實,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③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④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⑤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 (2)《共產黨宣言》發表意義: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知識對比】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項目 空想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相同點 批判資本主義并對未來提出美好構想不同點 對無產階級的態度 沒有認識人民群眾的力量 肯定了無產階級的主力軍地位斗爭方式 漸進式的資本主義內部了變革 暴力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的統治3.馬克思主義的豐富與發展:(1)革命實踐:①積極投身于1848 年革命斗爭中(德 國):創辦報紙宣傳革命;組織工人參加武裝起義②革命失敗后,主要在英國活動, 在指導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同時,繼續進行理論探索(2)理論探索①剩余價值學說1867年,馬克思撰寫的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意義:通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主義必將勝利的結論)地位:《資本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獻中最重要的文獻之一②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辯證關系,鮮明地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3)馬克思主義的構成①科學社會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理論來源: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圣西門、傅里葉、歐文)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理論來源: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③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思想、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4.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1)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實踐意義:自19世紀中期起①西歐:馬克思主義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②在東歐和東南歐: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③在亞洲和美洲: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④對世界: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六、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 第一國際成立(1)原因: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積極促進工人階級的國際聯合(2)成立:1864 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3)意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 2. 巴黎公社(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1)背景: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社會矛盾激化(2)建立: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1871 年 3 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巴黎公社。(性質:巴黎公社是一個無產階級政權)(3)措施:角度 革命措施 作用和意義政權建設方面 機構 建設 打破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 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創舉:即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權 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民主 制度 ①公職人員任免: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 ②人民公仆形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軍隊警察 建設方面 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社會經濟 方 面 (沒收逃亡資本家工廠)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 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實行八小時工作日 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利益(4)結果:1871 年 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扼殺(5)意義: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被載入史冊,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經驗:用暴力的方式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國家機器;要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教訓:要有科學理論指導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要結成鞏固的工農聯盟(6)全面認識巴黎公社①革命爆發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義只是普法戰爭失敗后一次特殊條件下的城市起義,并非因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而爆發②失敗的必然性: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法國的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階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還不具備③意義的深遠性: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④教訓的深刻性: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決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結果導致公社的失敗。巴黎公社失敗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缺乏工農聯盟,沒有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知識拓展】馬克思主義的完善與發展一、19世紀初---1848年:從空想到科學以圣西門、傅里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抨擊資本主義的弊端,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二、19世紀40年代---19世紀70年代:從理論到實踐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三、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從理想到現實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了現實四、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 :從一國到多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世界性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由一國到多國。五、20世紀50年代至今:由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由蘇聯模式到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國模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