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熱點專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時政熱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為我國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這部條例的施行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條例聚焦突出問題,重點規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及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條例堅持社會共治,確立與未成年人密切關聯的各方主體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的責任義務,全面構筑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防線,對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考點鏈接】一、生命1.如何理解生命有時盡?(生命的特點是什么?)①生命來之不易。②生命是獨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也是短暫的。2.為什么要敬畏生命?①我們對生命要有一種敬畏的情懷。②生命都是寶貴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③我們必須承認別人的生命同樣重要。3.如何敬畏生命 ①珍惜自己的生命。②尊重、關懷和善待他人的生命。4.怎樣守護生命?①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②要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5.怎樣愛護身體?①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 ,愛惜自己的身體。③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6.怎樣發掘生命的力量?(怎樣戰勝挫折?)①提高生命的承受力、增強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能力,發掘自身的生命力量。②培養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③發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7.如何在平凡中創造偉大?①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②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③生命雖然平凡,但也能創造偉大。④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8.怎樣活出生命的精彩?①拒絕貧乏,充盈生命。②拒絕冷漠,關切他人生命。③在平凡中創造偉大。二、法治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是區別于道德等其他規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②規定了我們享有的權利和應該履行的義務。③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4.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①家庭保護——家庭是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個陣地,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②學校保護——起著重要作用③社會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④網絡保護——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⑤政府保護---在未成年人保護中承擔著主體責任⑥司法保護——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三、網絡生活1.如何網上交友?①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②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③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要遵守法律、法規。⑤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2.網絡是如何豐富日常生活的?(網絡對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3.網絡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4.網絡的弊端有哪些?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5.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學會“信息節食”。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⑤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押題預測】一.選擇題1.為堅決守住網絡安全底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大了對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等易發多發問題的打擊和整治力度。落實該條例需要( ?。?br/>A.各級人大行使好國家立法權,完善法律體系B.行政機關嚴格執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C.監察委員會履行好監督、調查、處置的職權D.各級公安機關加強對未成年群體的司法保護2.2023年10月16日,國務院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這是我國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出臺這部法律的意義在于( ?。?br/>①有效阻止了未成年人遭受網絡不法侵害②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③營造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④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規定。該條例的頒布( ?。?br/>①說明國家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②健全了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預防預警③能夠有效地杜絕未成年人的網絡沉迷④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評析題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一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材料二給出兩個人聊天記錄(以下是聊天記錄的主要內容)小娟:小亮這么晚了還不睡覺?小亮:要買游戲裝備。小娟:你上次被騙了還買啊。小娟:你作業寫完沒?小亮:沒有,正好可以抄你的發來。小娟:不行。小亮:我把你的丑照發的網上去。小娟:我要告訴老師。(1)材料一的內容體現了對未成年人實行哪一種特殊保護?(2)該保護對未成年人有什么積極作用?(3)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評析小亮在網絡中丑化他人照片的行為。三.材料分析題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9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并于2006年、2012年、2013年、2020年進行四次修訂。其中,2020年修訂內容,增加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199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2012年、2020年進行兩次修訂。☆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2023年9月20日國務院頒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材料二:(1)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有人說“有了材料一那樣完備的法律法規,就不會再出現材料二的現象了”。請你對這種說法進行簡要評析。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3小題)1.為堅決守住網絡安全底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大了對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等易發多發問題的打擊和整治力度。落實該條例需要( )A.各級人大行使好國家立法權,完善法律體系B.行政機關嚴格執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C.監察委員會履行好監督、調查、處置的職權D.各級公安機關加強對未成年群體的司法保護【分析】本題考查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特殊關注。因此,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和全社會的責任。【解答】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需要行政機關嚴格執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B正確;全國人大行使國家立法權,A錯誤;監察委員會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C錯誤;《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公布,體現的是網絡保護,D錯誤。故選:B。【點評】認真審題,把握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2.2023年10月16日,國務院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這是我國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出臺這部法律的意義在于( ?。?br/>①有效阻止了未成年人遭受網絡不法侵害②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③營造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④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特殊關注。因此,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和全社會的責任。【解答】國務院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②③正確;①錯誤,說法太絕對,還需要全方位的努力;④錯誤,為未成年人提供政府保護。故選:C。【點評】仔細審題,聯系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知識作答。3.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規定。該條例的頒布( )①說明國家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②健全了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預防預警③能夠有效地杜絕未成年人的網絡沉迷④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特殊關注。因此,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和全社會的責任。【解答】依據題干描述,材料《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頒布說明國家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①④正確;②③錯誤,說法太絕對。故選:B。【點評】認真審題,把握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二.評析題(共1小題)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一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材料二給出兩個人聊天記錄(以下是聊天記錄的主要內容)小娟:小亮這么晚了還不睡覺?小亮:要買游戲裝備。小娟:你上次被騙了還買啊。小娟:你作業寫完沒?小亮:沒有,正好可以抄你的發來。小娟:不行。小亮:我把你的丑照發的網上去。小娟:我要告訴老師。(1)材料一的內容體現了對未成年人實行哪一種特殊保護?(2)該保護對未成年人有什么積極作用?(3)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評析小亮在網絡中丑化他人照片的行為。【分析】本題以材料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涉及的知識點有特殊保護、合理利用網絡、尊重他人、公民權利。【解答】(1)本題考查家庭保護、網絡保護。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體現了家庭保護或網絡保護。(2)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積極作用。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體現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家庭和睦;合理利用網絡;保護個人合法權益,據此回答即可。(3)本題考查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評析小亮在網絡中丑化他人照片的行為。首先指出小亮的行為是錯誤的。從道德方面分析,他的行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從法律方面分析,是對他人的侮辱,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即人格尊嚴權,是違法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據此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家庭保護或網絡保護。(2)①從學生身心發展角度,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防止接觸有害身心健康的信息。②促進家庭和睦、親子關系角度。③合理利用網絡角度,如提高媒介素養、辨析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時間、防止網絡沉迷等。④法律角度,如有利于保護個人合法權益(寫到具體的權利也可,如財產權、隱私權)、防止上當受騙、保護個人隱私。(3)小亮的行為是錯誤的,他不應該在網絡中丑化他人照片。因為:①從道德角度來看,小亮在網絡中丑化他人照片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應該受到道德譴責。②從法律角度來看,小亮在網絡上發布丑化他人的照片,是對他人的侮辱,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即人格尊嚴權,是違法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我們在網絡中也要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準則,尊重他人,恪守網絡規則。【點評】解答本題要認真閱讀材料,把握特殊保護、合理利用網絡、尊重他人、公民權利,找到設問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進而分析作答。三.材料分析題(共1小題)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9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并于2006年、2012年、2013年、2020年進行四次修訂。其中,2020年修訂內容,增加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199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2012年、2020年進行兩次修訂。☆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2023年9月20日國務院頒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材料二:(1)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有人說“有了材料一那樣完備的法律法規,就不會再出現材料二的現象了”。請你對這種說法進行簡要評析。【分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等。解答時,結合題干材料和教材知識作答。【解答】(1)本題考查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依據教材知識,從我國重視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法治要求良法之治等方面作答。(2)本題考查評析“有了材料一那樣完備的法律法規,就不會再出現材料二的現象了”。首先明確該說法是錯誤的。依據教材知識,從有了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這需要我們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作答。故答案為:(1)我國十分重視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且不斷健全和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堅持良法之治。(2)①該說法是錯誤的。②建立完備的法律法規,為治理材料二的社會現象、保護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依據,實現了良法之治。③有了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這需要我們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因此,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我們既要實行良法之治,還需要實行善治。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