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學習目標】1. 通過閱讀全文,感知抗疫的緊迫性,感悟抗疫人的精神。2. 結合當時及當下的形勢,理解抗疫精神對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3. 細讀文中精彩部分,感悟文章宏闊、深刻的語言美,體會文章蕩氣回腸的情感美。4. 群文閱讀,比較異同。【活動方案】在2020年《感動中國》人物表彰大會上,有一個優秀群體受到隆重表彰——抗疫先鋒隊。作為校報里的一員,你準備采訪相關人員并寫一篇通訊謳歌他們。請你認真閱讀課文,歸納總結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抗疫人的表現、抗疫體現的精神、抗疫的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完成一篇通訊,積極向校報投稿。快速瀏覽文章,圈畫每一小節的關鍵詞句,概括各節內容,并給每部分擬一則小標題。提示:速讀文章,提取關鍵信息,概括文段主要內容。要求:小標題能精準概括文段內容,語言凝練有意蘊。文章說:“抗疫時期的一幕幕感人場景,積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色,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結合文章內容,說說2020年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民怎樣的精神品格。提示:抓住具體事件解讀。要求:精準選擇恰當的詞語,概括精神品質內涵。提示:從內容和結構等方面,結合問題所在語境,深入分析,體會語言精妙之處。要求:層次清晰,表達精準。1. 文章引用了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恩格斯、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話,分別有何表達作用?2. 文章在字里行間引用了很多詩句,請舉例并賞析。結合前面五篇文章的學習,探討:新時代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嗎?提示:明確認知新時代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的具體內涵,比較這幾種精神的內在核心。要求:層次清晰,分析有理有據。不少于200字。1. 抗疫精神一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集中力量辦大事,一直以來是我們的獨特優勢。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舉全國之力,組織調派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組織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除武漢市外16個市州(林區),將大量醫療設備、人員、物資往湖北傾斜。各省區市步調一致、統一行動,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及時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體系,打造了一張嚴防死守的天羅地網,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的防控局面。這種舉國體制下的同仇敵愾、共克時艱、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令世人動容。二是聞令而動、雷厲風行的英勇戰斗精神。嚴峻疫情讓很多地方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這種狀態下需要有非常舉措、超常規做法。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僅用不到十天時間就奇跡般建成并開始集中收治,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具有戰地色彩的十余家方艙醫院迅速開設,實現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創舉。一聲號令,迅速集結,毫無怨言,毫不猶豫,這種作風、姿態和速度讓世人驚嘆。三是顧全大局、壯士斷腕的“一盤棋”精神。中央確定“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戰略策略,堵住傳染源、切斷傳播鏈至關重要。為顧全大局,一座擁有千萬級別人口的城市——武漢被“封城”,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這一需要巨大政治勇氣的決斷,展現了極大的自我犧牲精神。局部的奉獻是為了全局的安穩,這是一種代價,也是下贏“這盤大棋”的關鍵一招。為了疫情防控大局,14億中國人行動起來,“宅”在家里,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默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四是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義精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病毒“魔鬼”襲來,一個個白衣天使、科技人員、解放軍將士、黨員干部迎難而上,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線最美的風景。五是充滿信心、敢于勝利的積極樂觀精神。疫情暴發時,人們難免驚慌、恐懼、焦慮和擔憂。然而,黨始終是中流砥柱,黨的堅強領導一直是定海神針,制度優勢日益彰顯,還有那一面面高揚的黨旗、一個個救死扶傷的“勇敢的人”,他們是主心骨、定心丸和保護神。隨著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好推進和拓展,人們心里都越來越有底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人民戰爭成了社會心理主流。人們學會了在方艙醫院跳廣場舞、練太極,躺在病床上豎大拇指鼓勁加油等。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這是響徹華夏大地的鏗鏘心聲,億萬人民懷著必勝的信心,向著勝利進軍。2.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1) 張定宇【人物事跡】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他說:“雖然有愧疚,但當時不需要做取舍,能幫助到別人,我覺得很幸福!”【頒獎辭】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2) 汪勇【人物事跡】2020年除夕,武漢快遞員汪勇說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送護士回家。他為解決醫護人員的出行問題奔波: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發動朋友圈幫忙;司機缺口太大,他就聯系多家企業;為讓醫護人員隨時吃上免費熱飯,他又多方聯絡解決需求……【頒獎辭】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3. 作品延讀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節選)任仲平面對世紀疫情,我們振奮精神、鼓足士氣,億萬人民同舟共濟、心手相牽,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抗疫斗爭,我們贏得了信心,應對疫情更有斗志。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戰風斗雨凝結而成,攻堅克難沉淀而來,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必能一往無前;一個民族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必將戰無不勝。——抗疫斗爭,激發了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面對生死考驗,面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迅速集結,“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鏗鏘,丹心閃耀。14億多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多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最強大的精神防線。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只要億萬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在黨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激發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夠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抗疫斗爭,堅定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信念。2021年初,一張名為“移動的雕塑”的照片刷了屏:十幾位大連海洋大學師生志愿者,躬身向前推著一輛滿載防疫物資的三輪車,在陡坡上迎著風雪艱難前行。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而自己錯過救治的醫院院長,永遠無法向妻子兌現婚禮承諾的丈夫,犧牲在救治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媽媽……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面對疫情,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書寫下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壯麗篇章!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正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只要我們繼續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抗疫斗爭,彰顯了天下為公、命運與共的胸懷。“感謝中方為巴基斯坦抗擊新冠疫情提供寶貴幫助,中方提供的疫苗不僅拯救了巴人民,也拯救了巴經濟”……2022年2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同習近平主席的面對面會晤中,時任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達由衷感激之情。面對全球疫情,中國發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傳遞出一個發展中大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大格局、大擔當。與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34個國家派出38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多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大量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次新冠疫苗……中國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只要我們堅持胸懷天下,共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一道努力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唯有以自己的確定性去應對。抗疫斗爭進一步彰顯了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中國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中國人民斗志昂揚,我們有充足的底氣和能力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在偉大斗爭中不斷贏得偉大勝利。【點評】節選文字按總分總的結構行文,闡釋了三年抗疫鑄就的偉大精神——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信念,天下為公、命運與共的胸懷。作者在行文過程中,事例信手拈來,分析獨到深刻,感情自然充沛,讀來令人有回味無窮、蕩氣回腸之感。【答案解析】4. 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活動方案】活動一:開篇: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成就。第一節:領導力、組織動員力和執行力引領人民取得抗疫勝利第二節: 制度優勢,制勝法寶第三節:中國精神構筑不屈脊梁第四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第五節:“科學防治”貫穿始終第六節:總結抗疫經驗,吸取抗疫教訓第七節:全球抗疫,守望互助第八節:振奮精神,展望未來活動二:——自強不息、百折不撓。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氣餒,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越是艱險越向前。(科研工作者研制疫苗、醫護工作者救治病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艱難困苦,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心手相牽,億萬顆心同頻共振,中國力量如鋼似鐵、堅不可摧。(世界華人歸國、援助)——顧全大局、甘于奉獻。自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舍小家顧大家,匯小我成大我。(鐘南山等醫護工作者、人民警察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胸懷仁愛之心,踐行互助之義,濟人之困,解人之憂,抱團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難關。(醫療隊援護武漢,“雨衣妹妹”免費為醫療人員送餐)——命運與共、天下一家。為世界安危擔當,為人類健康盡責,為團結合作聚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攜手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援助中國,中國援助世界)活動三:1. 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觀點更有說服力。①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贊嘆:“在疫情面前,中國展現出強大高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引用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的話,意在贊揚中國共產黨上下同欲、萬眾一心的組織動員力。②恩格斯說:“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并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引用恩格斯的話強調團結的力量和作用,意在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全國統一指揮,集中力量辦大事。③美國作家賽珍珠曾感慨:“沒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毀中國人,他們是善于從苦難中生存的堅韌之人。”引用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話,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戰勝苦難、堅韌不屈的精神的高度贊美。2. 示例:“從白衣戰士沖鋒在前的身影里,人們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無數普通人堅守崗位的執著中,人們看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人們看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從方艙醫院里‘讀書哥’的淡定中,人們看到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樂觀豁達……”引用大量詩句詮釋抗疫期間中國人民的時代精神,使文章內容更充實、豐富;語言表達更加有內涵,有詩意,典雅厚重;排比強化了精神內容,增強了語言氣勢,有一種蕩氣回腸、打動人心的力量。活動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團結、真誠合作、致力于民族發展大業的政黨。如預見革命的未來,說“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并提出發展的方向,說明革命領袖高瞻遠矚,有膽識、有魄力、有信心,能夠讓我們的國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長征勝利萬歲》中長征精神的體現: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大戰中的插曲》以小見大,寫出中國軍人在處理戰爭中各種問題的方式和態度,體現出中國軍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別了,“不列顛尼亞”》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國統一的保障。《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中,焦裕祿以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的帶頭作用,體現了他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公而忘私、鞠躬盡瘁等精神。《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雖然并不直接體現革命者的精神,但新時代的偉大抗疫精神是與戰爭年代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一脈相承的。共產黨員、基層干部、白衣戰士、志愿者、崗位堅守者、八方馳援者,他們在疫情防控期間,挺立著“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體現出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顧全大局、甘于奉獻的擔當意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仁愛之心,命運與共、天下一家的社會理想。他們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對民族精神進行了嶄新的詮釋,體現了新時代廣大中國人民對革命精神的繼承發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 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 學案.docx 4 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 學案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