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浮力》教學反思這節課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了學習活動,都動手做了實驗,在實驗中認真察實驗現象,都有新的發現,都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問題。學生發言積極,都能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思考,懂得了水的浮力的有關知識,部分學生表現出具有廣闊的知識面、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動完成測量浮力大小的實驗,感受實驗過程,體會交流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悅。展示與評價環節,讓學生自己到黑板前展示成果,包括展示實驗過程,講解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質疑再探環節,先由學生提問,然后由教師提出預設的拔高問題---漫在水中的物體一定會受到浮力嗎?演示乒乓球實驗,幫助學生開啟思路,解答總結。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發揮協作的團隊精神,分工合作,有序進行。采用“新課-實驗-觀察”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邊上課,邊做實驗,邊進行觀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眼、多動口。使學生自己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實踐表明,選用實驗合作教學方法,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充分發展問題解決和決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相互確認、互啟發的團體性思考和創造等要求。第十章第一節 浮力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產生原因;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二)過程和方法1.通過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從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過觀察實驗,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3.通過實驗,初步探究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通過對生活、生產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教學重點:1.通過大量經驗事實,認識浮力的存在;2.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決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學難點:1.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教學方法實驗、歸納、對比教具學具教師:木塊、鐵塊、乒乓球、彈簧測力計、水槽、燒杯、空飲料罐、學生(分組):燒杯、水、濃鹽水、彈簧測力計、圓柱體(上標有等距離的格)、乒乓球、飲料瓶(去底)教學過程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播放視頻 有關航空母艦“遼寧艦”的介紹提出問題一個小鐵塊就會沉入水中,又大又重的遼寧艦為什么能夠漂在水上呢?(二)進行新課1.通過實驗 引出概念---浮力乒乓球漂在水中受到浮力展示冰山、游輪、鴨子、救生圈、等漂在水上等圖片。漂在水上的物體收到水對它向上的托力。(1)提出問題鐵塊在水中會沉底,鐵塊在水中受浮力嗎?(2)思考問題鐵塊在水中受到水對鐵塊向上的托力嗎?(3)組織學生實驗通過實驗得出:鐵塊在水中受到水對鐵塊向上的托力。(4)總結歸納實驗討論總結得出有關浮力概念的相關知識。2.浮力產生的原因(1)有水就有浮力嗎?演示實驗1.將乒乓球放入瓶內,向瓶里倒水,觀察乒乓球能不能浮起;2.將瓶下口堵住,,觀察乒乓球能不能浮起。實驗現象: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觀看實驗觀察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不同。F向上>F向下F浮= F向上-F向下結論: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3.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指導學生做小實驗并提問把空飲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覺有什么變化?體驗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壓力越大。根據實驗體驗,討論交流,得出結論: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由此提出新問題: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組織學生提出猜想并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實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巡視指導1.學生的分工協作是否合理2.對獲取的數據如何處理4. 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分析實驗數據,實驗結論實驗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液體密度有關,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三)板書設計浮力浮力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托力。符號:F浮方向:豎直向上稱重法:F浮=G-F示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F浮= F向上-F向下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1.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與液體密度有關。(四)布置作業請想辦法讓水下的小人自己浮出水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2024學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章 浮力 第1節《浮力》教學反思.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章 浮力 第1節《浮力》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