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神奇的紙》教學設計一、【教材與學情分析】教材分析通過第3課的學習,學生體驗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個不斷演變和優化的過程。紙的出現,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更是成為了人們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紙的演變與發展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應了科技發展的歷史。在本課中,學生將利用“紙”這種材料,體驗對一種材料進行加工、改造以改變和優化材料性能的過程。本課中,安排了對紙的簡單改造活動。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把紙折疊成瓦楞狀,然后去體驗改造后的紙在彈性與緩沖、承載力、隔熱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學生將發現對紙進行簡單加工后,它的性能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并且這種變化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時,他們還會產生繼續改造材料以改變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聚焦板塊,首先是觀察一張普通的紙,觀察它的特點,說說它的用途,然后想辦法讓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領,指向為改變功能而加工材料,也就是基于需求對材料性能進行加工改造。探索板塊,在指導學生將紙折成瓦楞狀并完成對比觀察后,學生用“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的方法,對比形狀改變前后紙的變化。“按一按”指向的是彈性的對比,“放一放”指向的是承載力的變化,“摸一摸”指向的是隔熱能力的對比。研討活動分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折疊前后,紙有什么變化”,在學生有了充分的體驗后,就會有豐富的答案。第二個問題:“下面的物品為什么要用瓦楞狀的紙”是將學生的視角延伸到生活中,認識材料新性能在生活中的運用。拓展板塊,是通過給紙刷上一層油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紙的新功能。同時,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其它材料,利用加工、改造的方法來增加新的性能,從而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學情分析作為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材料,二年級學生對于紙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對于紙的認識較為單一,很少會對紙進行更細致的觀察與思考。在動手能力方面,“疊一疊”這個環節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進行示范或以錄制微視頻的形式指導學生折出符合實驗要求的瓦楞紙。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材料經過加工、改造、優化后其性能會發生改變。2.性能得到改變與優化的材料可以用來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科學探究目標1.能在教師指導下對普通的紙進行簡單加工與改進,比較紙在改變前后的變化。2.能用語言描述紙折疊前后的變化。科學態度目標1.發展加工、改造材料的興趣。2.嘗試多角度、多方式地認識材料。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了解材料會隨著人類的需求不斷改進。三、【重點、難點】重點:引領學生對比感受兩種形狀的紙的差異。難點:引領學生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兩種形狀紙的特點。【教學準備】教師:瓦楞紙杯、瓦楞紙套、教學課件等。小組:普通的紙、訂書機、杯子、熱水、字典學生活動手冊等。四、【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普通的紙]1.出示白紙。提問:這是一張常見的白紙,說一說這張紙具有什么特點?(預設:白色、輕、很薄等)2.基于紙的特點,交流紙的用途提問: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紙來做什么呢?(預設:做成書本、包東西、畫畫、寫字、做扇子)3.引發對紙的暢想提問:我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領呢?(預設:這個環節要允許學生發揮想象,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4.揭示課題:神奇的紙(板書)二、探索:紙的變化(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普通的紙、訂書機、杯子、熱水、學生活動手冊](一)我是小小改造師1.交流改造紙的方法。提問:同學們,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張白紙?2.明確造紙的方法。引導:今天我們就用折疊的方法改造白紙,看看改造后的白紙會有哪些功能。3.學習折紙的方法。(1)教師播放微視頻,明確注意事項。第一次折的寬度不要太寬,寬度一致,一正一反折。(2)指導各組學生完成瓦楞紙的折疊。每人取出1張白紙,(3)完成活動記錄1觀察紙的側面,畫出它的形狀。交流反饋易錯的地方,不理解側面,部分同學畫成正面。(二)發現紙的新特點1.提問:這張白紙經過折疊后與原來的白紙相比,有了哪些新的變化?(預設:紙的厚度、寬度發生了變化、紙的形狀發生了變化)2.介紹:結合瓦楞圖片,向同學們指出,這樣的形狀被稱為瓦楞狀,這種形狀的紙就叫瓦楞狀紙。(三)發現紙的新功能提問:瓦楞狀紙具有哪些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領呢?通過三個實驗來發現它們的新功能。實驗一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體驗手心的感覺,將感受記錄在活動手冊中。實驗二放一放:取兩本字典(或厚一些的書)平放在桌面上,字典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將白紙放置在兩本字典上,將物體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是否塌陷。測試完白紙后,再測瓦楞狀紙。(預設:瓦楞狀紙成功與否與它放置的方法有關)實驗三摸一摸:領取一杯熱水,分別用白紙和瓦楞狀紙貼著杯子,來感受冷熱的程度差異,對比兩者間的區別。(強調:注意使用熱水時的安全,小心熱水燙手)三、研討:交流發現(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紙箱、瓦楞狀紙、學生活動手冊](一)折疊前后,紙有什么變化引導: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實驗,同學們掌握了把紙折疊成瓦楞狀紙的方法。肯定對紙折疊變成瓦楞狀紙的變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發現。學生匯報,教師記錄。(其它學生繼續補充自己組的發現)(二)瓦楞狀紙在生活中的應用1.觀察紙箱中的瓦楞狀紙提問: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瓦楞狀紙,你能在這個紙箱里找到它們嗎?引導:用瓦楞狀紙做紙箱有什么優點?(預設:紙箱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能使紙箱變得更加堅固)2.提問:那生活中杯套和杯墊,用利用了瓦楞狀紙的什么功能呢?(預設:減弱熱傳遞,防止手燙傷)四、拓展:做一張油紙(預設5分鐘或課后拓展)[材料準備:白紙、刷子、油]引導:生活中還有一種叫油紙傘的工具,是最早的雨傘,在特制的皮紙上刷油。它使用的也是加工過的紙。讓我們在紙的表面刷一層油做成的油紙,然后,分別在白紙和油紙上滴水,,會發生什么有趣的現象呢?小結:生活中,像紙這樣加工、改造以后,產生新的功能的材料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去找一找身邊的例子,讓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交流。五、【提高】紙還可以怎么改造?視頻六、【課堂達標】判一判(對的打“√”,錯的打“×”)1.瓦楞狀的紙比普通紙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2.紙箱抗壓的主要原因是它很厚。( )3.折疊是對紙進行改造的唯一方法。( )七、【作業設計】☆:1.紙杯、杯套用瓦楞狀紙是為了( A )A.防燙 B.有彈性 C.美觀☆☆:2.分別往白紙和油紙上滴水后,我們發現 吸水能力不一樣 。八、【板書設計】6.神奇的紙折疊 網楞狀紙 承載能力變強普通紙 改造 彈性變強隔熱能力變好涂油 油紙 防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