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6 章 生物的進化第 1 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1.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由兩大學說組成: 學說和 學說。前者指出地球上所 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后者揭示了 的機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 成的原因。(P100)2.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 等。(P100)3.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 、 的證據。(P100)4.已經發現的大量化石證據,證實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而 且還揭示出生物由 、 、 的進化順序。(P101) 5.胚胎學是指研究動植物 和 的學科。比較不同動物以及人的胚胎發育過程, 也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P103)第 2 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1.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境的一種 (adaptation)。同枯葉蝶 一樣,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征。(P106)2.適應作為一個生物學術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 的功能, 二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 中生存和繁殖。(P106)3.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提出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 提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和 。(P107)4.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學說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 他認為適應的來源是 ,適應是 的結果。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是由于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P107、108)5. 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 、 、 。①自然選擇的基礎: ; ② 自然選擇的手段: ;③生物進化的內因: ; ④生物進化的動力: ;⑤自然選擇的結果: 。6.對自然選擇的評價①歷史貢獻:對 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揭示了生命現象的 是由于所有的 生物 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樣性是 的結果;科學地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②局限性: 對 的本質, 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 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 水平; 強調物種形成都是 的結果,不能很好解釋物種大爆發現象。7.達爾文以后進化理論的發展(1)關于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從 水平深入到 水平。(2)關于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從以 為單位發展到以 為基本單位。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 。第 3 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1.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1)種群: 生活在 的 生物的 個體叫做種群。如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 公英、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 ,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 傳給后代。 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 所含有的 ,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3)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 的比值。【例題】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 AA 的個體占 18% ,Aa 的個體占 78% ,aa 的個體占4% 。基因A 和a 的頻率分別是 、 。2. 和 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的變異包括 、 、 。 突變包括 和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這往往取決于 。突 變和重組是 的,只為進化提供了 ,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P112)3.在 的作用下, 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 改變, 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4.生物進化的實質: 。5.變異是 (定向/不定向)的,但進化是 (定向/不定向)的。6. 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7.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 并且產生 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8.隔離: 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 的現象,叫做隔離。 包括:①地理隔離: 同種生物由于 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 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的現象。②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 (能/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產生后代的 現象。例如,馬和驢交配產生騾,但騾是不育的, 因此,馬和驢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它們屬于兩個物 種。9.物種形成常見方式: 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的 隔離, 最后出現 隔離而形成的。 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 13 種地雀的形成。10.隔離 (一定/不一定)導致物種的形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 。第 4 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關于捕食者在進化中的作用,美國生態學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論 ”: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 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 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 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多樣性。(P119“小字內容 ”)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 的 生物。真核生物通過 生殖,實 現了 ,這就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P122)3. 之間、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P121) 4.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 、 、 。 (P121)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1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1.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由兩大學說組成: 共同由來 學說和 自然選擇 學說。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后者揭示了 生物進化 的機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原因。(P100)2.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 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 等。(P100)3.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 最直接 、 最重要 的證據。(P100)4.已經發現的大量化石證據,證實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而且還揭示出生物由 簡單到復雜 、 低等到高等 、 水生到陸生 的進化順序。(P101)5.胚胎學是指研究動植物 胚胎的形成 和 發育過程 的學科。比較不同動物以及人的胚胎發育過程,也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P103)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1.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境的一種 適應 (adaptation)。同枯葉蝶一樣,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征。(P106)2.適應作為一個生物學術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 完成一定 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 環境 中生存和繁殖。(P106)3.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提出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提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進廢退 和 獲得性遺傳 。(P107)4.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學說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他認為適應的來源是 可遺傳的變異 ,適應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P107、108)5.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過度繁殖 、 遺傳變異 、 生存斗爭 、 適者生存 。①自然選擇的基礎: 過度繁殖 ; ② 自然選擇的手段: 生存斗爭 ;③生物進化的內因: 遺傳變異 ; ④生物進化的動力: 生存斗爭 ;⑤自然選擇的結果: 適者生存 。6.對自然選擇的評價①歷史貢獻:對 生物進化 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揭示了生命現象的 統一性 是由于所有的 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樣性是 進化 的結果;科學地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②局限性: 對 遺傳和變異 的本質, 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 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 個體 水平; 強調物種形成都是 漸變 的結果,不能很好解釋物種大爆發現象。7.達爾文以后進化理論的發展(1)關于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從 性狀 水平深入到 基因 水平。(2)關于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從以 生物個體 為單位發展到以 種群 為基本單位。(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 自然選擇 。第3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1. 種群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1)種群: 生活在 一定區域 的 同種 生物的 全部 個體叫做種群。如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 交配 ,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 基因 傳給后代。 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 全部個體 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 ,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3)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 等位基因 的比值。【例題】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 AA 的個體占 18% ,Aa 的個體占 78% ,aa 的個體占 4%。基因 A 和 a 的頻率分別是 57% 、 43% 。2. 突變 和 基因重組 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的變異包括 基因突變 、 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突變包括 基因突變 和 染色體變異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這往往取決于 生物的生存環境 。突變和重組是 隨機的、不定向 的,只為進化提供了 原材料 ,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P112)3.在 自然選擇 的作用下, 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 定向 改變, 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4.生物進化的實質: 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5.變異是 不定向 (定向/不定向)的,但進化是 定向 (定向/不定向)的。6. 隔離 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7.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 相互交配 并且產生 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8.隔離: 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 自由交流 的現象,叫做隔離。 包括:①地理隔離:同種生物由于 地理 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 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的現象。②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 不能 (能/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產生后代的現象。例如,馬和驢交配產生騾,但騾是不育的, 因此,馬和驢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它們屬于兩個物種。9.物種形成常見方式: 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的 地理 隔離, 最后出現 生殖 隔離而形成的。 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 13 種地雀的形成。10.隔離 不一定 (一定/不一定)導致物種的形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 生殖隔離 。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關于捕食者在進化中的作用,美國生態學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論”: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 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 ,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物種 多樣性。(P119“小字內容”)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 異養厭氧 的 單細胞原核 生物。真核生物通過 有性 生殖,實現了 基因的重組 ,這就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P122)3. 不同物種 之間、 生物與無機環境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P121)4.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 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和 生態系統多樣性 。(P1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二第 6 章 生物的進化必背知識點(學生版).docx 必修二第6章 生物的進化知識點(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