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知識點第一章認識生命現象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陳代謝—最基本的生命現象植物: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植物排出物的方式:落葉。問題:排便是否屬于排出代謝廢物的方式 不屬于。2.生長發育,由小長大。問題:鐘乳石的由小長大是否屬于生物生長 不屬于。3.繁殖后代。問題:細菌用芽繁殖后代嗎 不是,芽孢是細菌用來度過不良環境的。4.遺傳變異,相似和差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了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體現了變異現象。5.應激性: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有規律的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6.適應并影響環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第二節 生物的生活環境1.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即海平面上下10千米的范圍。絕大多數生物生存范圍是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條件生物的生存需要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穩定的營養供給等。3.棲息地生物圈內生物生存居住的場所稱為棲息地。如林地、草地、巖岸、沙灘、淡水溪澗等。環境因素(土壤類型、溫度、濕度)決定棲息地特征。人口數量劇增,對自然資源的奪式開發及不合理利用→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第三節生物學探究方法1.探究過程生物學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1)提出問題:例: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例: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前提:提出有研究價值問題,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3)制定計劃: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是關鍵,(探究計劃包括方法、步驟,材料、器具)①生物學探究實驗一定要設計對照實驗,其中實驗組指的是被處理的一組,而對照組指的是沒有處理,用來與實驗組作對照的。②探究實驗中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此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③實驗中的自變量指人為設計的變量,因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稱為因變量。④實驗過程需設計重復組,目的是為了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交流2.探究方法生物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要了解小區的樹干到底有多粗用測量法。要了解蠶的一生可以采用觀察法。要了解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用實驗法。要了解色盲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用調查法。第四節生物學的研究工具三、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1.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①寫出右圖各部分的名稱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鏡和物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調換物鏡的是轉換器;③ 反射光線的是反光鏡:④ 升降鏡筒的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⑤調節光線強弱的是反光鏡和遮光器。光線強,用平面鏡和小光圈:光線弱,用凹面鏡和大光圈。2.顯微鏡的使用1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1)取拿與安放(2)對光(3)安放裝片(4)觀察(5)整理和存放。對光:“四轉一看”轉粗準焦螺旋,轉細準焦螺旋,轉遮光器,轉反光鏡,左眼看到一個明亮視野②觀察:在觀察時,鏡筒應先下降,此時眼睛注視物鏡:然后鏡簡再上升,眼睛注視目鏡(左、右都要眼睜開)2、觀察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顛倒,如;”9”在視野中是“6”)3、顯微鏡各結構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4、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視野內的變化是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由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時,視野內的變化是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同樣光源下,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細胞數目越少。視野中央細胞數目與擴大倍數成反比。例如:目鏡10x、物鏡10x視野中央細胞數目細胞數目8個,先目鏡不變,物鏡換為40X,視野中細胞數目為2個(8/4=2)5、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6、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為遮光器和反光鏡,外界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7、可以升降鏡筒的結構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鏡筒下降過程中眼睛應注視物鏡。8、當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讓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則將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動:當將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動時,視野中的物像則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動。9、判斷污點位置:移動玻片標本,若污點隨著移動,則污點在標本上;若污點不動,則污點在鏡頭上。再轉動轉換器,若污點消失,則污點在原來的物鏡上;若污點仍在,則污點在目鏡上。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四、細胞的結構和功能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根據構成生物體細胞的多少,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除外。2、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分為擦、滴、撕、展、蓋、染。注意:①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應滴生理鹽水,目的是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②取材前要先漱口,是為了除去食物殘渣;③蓋蓋玻片時,為避免產生氣泡,應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④染色時應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從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必考)蓋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的放平。(目的:避免產生氣泡)五、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必考)(1).洋蔥表皮細胞植物(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保護細胞質------不停地流動,加快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提供細胞的生命活動的能量(線粒體、葉綠體均為“能量轉換器”。)液泡-------內含細胞液,如西瓜的汁液等水果汁液都是細胞液(2).口腔上皮細胞(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保護。細胞質:不停地流動,能加快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第二節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六、細胞的分裂與分化1、細胞的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即細胞數目增多,體積增大(2)細胞的分裂過程①遺傳物質(染色體)進行復制②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細胞質分成兩份④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2、.細胞的分化:(1)分化:正常情況下,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2)組織: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3)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神經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其中人體中數目最多的組織是結締組織。(4)植物的幾種基本組織;營養組織(西紅柿果肉)、保護組織(西紅柿皮、蘋果皮等)、輸導組織(導管、篩管等)、機械組織(一些木纖維,石細胞,如葉脈,花生的果殼)、分生組織。(5)癌細胞的特點:不斷分裂而不分化。(6)細胞的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的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第三節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七、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器官: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莖、葉(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生殖器官)。皮膚就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2、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宜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哺乳動物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系統、循環系統、泌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可這樣記憶:呼吸運動、消化循環、內分泌尿、神經生殖)。3、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或人體。4、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一組織→器官→植物體。第二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節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八、植物的類群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多細胞的個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在水中。常見植物:衣藻(單細胞)、水綿、海帶、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藻類植物是浮游動物和魚類的餌料,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90%),美味食品、提取藥物、儀器原料、工業材料等。2、苔蘚植物:有了莖和葉的分化,根為假根,起固著作用。常見苔蘚植物:葫蘆蘚、地錢、泥炭蘚、黑蘚。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體內出現了輸導組織(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所以體形較大,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孢子繁殖后代,在葉片的背面有成熟的褐色的孢子囊。受精作用離不開水,所以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常見植物:桫欏、滿江紅、卷柏 古代蕨類植物被埋在地下可形成煤炭。4、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個體一般比較高大,根、莖、葉內都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5、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多為高大喬木,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干旱的環境。常見植物:松、杉、柏、銀杏、蘇鐵等,可藥用、食用、觀賞。6、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著,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各種環境中,是適應性最強、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類植物。常見植物:各種綠色開花植物提供食物、觀賞、能源、工業等。第二節 植物的蒸騰作用九、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蒸騰作用:1、概念:植物體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向空氣中散發水分,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其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和空氣流動狀況的影響。2、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吐。葉片的基本結構包括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3、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氧氣和二氧化碳)。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氣孔的張開與閉合受保衛細胞控制,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4、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和空氣流動狀況的影響。5、蒸騰作用的意義,(1)促進植物體從土壤中吸收水分(2)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由根部向上運輸 (3) 使植物體有效的散熱(4)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促進水循環。6.蒸騰作用的應用:(1)大樹底下好乘涼(2)夏季移栽植物時,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為保證成活率可采用:①去掉部分枝葉②傍晚或陰天移栽③注意遮陽④移栽時,保護根部結構。7、植物對水、無機鹽的吸收、運輸和利用散失:約99%用于蒸騰作用利用:約1%用于光合作用等植物體(在任何時期)吸收的水分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了。(二)光合作用: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必考:“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是:①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把葉片中的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②部分遮光: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見光部位和不見光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見光部分:對照組。遮光部分:實驗組:③光照數小時后隔水加熱(用酒精脫去葉綠素便于觀察:為什么隔水加熱:酒精易燃。當葉片脫至黃白色停止);④清水漂洗;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變藍色):⑥結果(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⑦證明(結論):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2.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為增加產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內通風),增加光照強度或延長光照時間,合理密植(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利用單位面積光照,而不互相遮擋)。3.實驗: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①實驗中的唯一變量:二氧化碳。 (碳酸氫鈉受熱易產生二氧化碳) 甲裝置為實驗組(裝有碳酸氫鈉溶液),乙裝置為對照組(裝有清水)②實驗現象:兩個裝置在光下都有氣泡產生。甲裝置產生的氣泡多于乙裝置。 (兩個裝置收集到的氣體都是氧氣,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③實驗結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注意:甲裝置的碳酸氫鈉可以換為氫氧化鈉。不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產生的氣泡會比清水中產生的氣泡更少。4.海爾蒙特實驗說明了什么 柳樹質量的增加不是來源于土壤。5.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合理密植、間作套種(一般把幾種作物同時期播種的叫間作,不同時期播種的叫套種) 原因: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光能。@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A(1)呼吸作用概念: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場所:活細胞的線粒體公式:有機物十氧一→二氧化碳+水+能量(儲存能量)(2)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能散發出去。(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中的應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①保存蔬菜水果:適當低溫、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 ②保存種子時要曬干、低溫;松土、排澇可促進根系呼吸; ③適當加大晝夜溫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產量: ④種植農作物時,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⑤適當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夠積累更多的有機物,提高產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夠延長保質期(4)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外界條件 影響 生產措施溫度 隨溫度升高而加強,過高又減弱 儲藏蔬菜、水果、糧食時保持低溫水分 隨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強 糧食在入倉以前一定要曬干氧氣 一定濃度內隨氧濃度增加而加強 儲藏水果蔬菜時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氣)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濃度大時,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長水果、蔬菜的儲藏時間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綠色的能量轉化器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起著能量轉化的作用。2、綠色植物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能夠吸收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將它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二、自動的空氣凈化器1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綠色植物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3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三、天然的蓄水池綠色植物在水循環過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綠色植物一方面通過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另一方面減緩陸地水徑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對維持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動物一、動物的主要類群: 按 脊柱 的有無劃分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鳥類哺乳類1、腔腸動物:如水螅、海蜇、水母、珊瑚蟲體壁僅由兩層細胞構成,消化腔有口無肛門2、扁形動物:如渦蟲、絳蟲有口無肛門大多數寄生3、線形動物:有口有肛門如蛔蟲4、環節動物—蚯蚓(1)蚯蚓的形態結構:有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近環帶一端為身體前端。(2)蚯蚓運動:通過身體腹面的剛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體蠕動。★(3)蚯蚓呼吸: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4)其它環節動物:水蛭、沙蠶5、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外殼為貝殼。如蝸牛、河蚌、烏賊、寶貝6、蝗蟲一一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生物)(1)蝗蟲的形態結構:身體分為頭、購、腹三部分,運動器官是三對足兩對翅,★呼吸器官是氣管(進行氣體交換),氣門(氣體進出的門戶,位于胸腹部)。★(2)節肢動物的體表面有外骨骼,作用 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3)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體分部,②軀體、足、觸角均分節,③體表有外骨骼。(4)其他節肢動物:昆蟲綱的蜜蜂蜻蜓;甲殼綱的蝦蟹;蛛形綱的蜘蛛:多足綱的蜈蚣7、魚類(脊椎動物)代表動物一一鯽魚(其它:中華鱘、鯊魚)(1)魚類的主要特征 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呈梭型,體表常常被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不恒定,是變溫動物(2)鯽魚的外部形態:身體呈梭形,體表有粘液,減少水的阻力;身體背部深灰黑色,腹面白色,是一種保護色。(3)魚鰭:胸鰭2個: 腹鰭2個: 背鰭臀鰭各1個:尾鰭:1個(4)魚如何游泳 軀干部和尾部左右擺動產生前進動力,各種鰭起協調作用。★(5)魚的呼吸器官 鰓。魚的口與鰓蓋交替張開閉合其主要意義是 完成呼吸。★(6)魚特殊的感覺器官 作用 側線;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8、兩棲動物(青蛙、蟾蜍、大鯢即娃娃魚、):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9、爬行動物:鱷魚、蛇、龜陸地上產卵,卵有堅韌的卵殼,是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10、鳥類(脊椎動物)代表動物一一家鴿(其它:企鵝、鴕鳥`)(1)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①外部形態適于飛行的特點 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②骨骼既輕便又堅固:有的中空,有的薄,有的愈合,胸骨發達,有龍骨突:胸肌發達,牽動兩翼飛行:④消化系統發達,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無牙齒,★直腸短,排出糞便迅速,減輕體重:★⑤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鳥類飛行時,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經過肺,在肺里進行兩次氣體交換)(2)鳥類的主要特征:有喙無齒,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身體呈流線型,骨中空,內充空氣,心臟四腔,用肺呼吸,身體內有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體溫高而恒定。生殖為卵生.11、哺乳動物(脊椎動物)一一家兔(其它:熊貓、藏羚羊、鯨、蝙蝠、白鰭豚)★(1)哺乳動物所特有的特征 體表被毛:體內有隔:胎生:哺乳。(2)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白齒 和 犬齒的分化: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鳥類與哺乳動物共有的特點: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二、動物的運動:骨1、運動系統的組成 骨連結(如關節)支點 骨骼骨骼肌2、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一)關節面(1關節頭、2關節窩)、(二)關節囊、(三)關節腔。關節的結構特點:既牢固又靈活牢固性: 關節囊是結締組織關節囊內外都有堅韌的韌帶。靈活性: 關節軟骨:減少磨擦和緩沖震蕩關節腔內有滑液:減少骨與骨之間磨擦3、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一塊骨骼肌一般至少要繞過_1個關節,附著在2塊骨上。4、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興奮刺激后,就會收縮,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相反。三、動物的行為:根據行為獲得的途徑,動物的行為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1、先天性行為的概念及實例分析:概念: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的遺傳因素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實例:蜘蛛結網:候鳥遷徙;小袋鼠生來會吃奶;育雛期的美國紅雀喂金魚;2、學習行為(后天性行為)概念及實例分析:概念: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 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臺非次粉庫實例: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吃白蟻:黑猩猩吃香蕉;3、社會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1)社會行為的重要特征 有組織,有分工,有等級。(2)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螞蟻、蜜蜂、猴子、狒狒、象、鹿。(3)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動物的聲音、形體姿態、動作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三、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2、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生物圈中的微生物1.病毒:A.主要特征: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構成;B.生活方式:寄生。C.繁殖方式自我復制.2.細菌:單細胞生物A,主要特征;無成形的細胞核。B,生活方式;寄生和腐生。C.結構:基本結構(共同)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特殊結構(有的細菌具有)鞭毛(運動) 莢膜(保護,耐高溫干燥)D.形態;桿狀、球狀、螺旋狀。 (可根據形態對細菌分類)e。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f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3.真菌:A.類別: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多細胞真菌(霉菌)等。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促進生物圈中的碳循環土壤中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將動植物尸體、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歸還到大自然中,被綠色植物制造在利用來制作有機物。二、促進生物圈中的氮循環①什么是固氮作用 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夠把空氣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氣固定下來,轉變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這個過程叫固氮作用。②什么是固氮微生物 這樣的而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十二、科學探究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①假設是對實驗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一種有根據的猜測。所以可能與結論不符合。②實驗是驗證假設的途徑,包括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有的實驗可能有多個變量)③對照實驗: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即對照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目的是確保實驗結果的不同由實驗變量引起。④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獲取事實和證據的途徑有觀察、調查、實驗等:得出結論的重要過程是推理和判斷。[練習] 1.科學探究時,常常需要進行對照實驗,同時還要選出控制變量,這樣才可能成功。2.如果要證明“真菌適宜生存在溫暖、潮濕以及富含營養物質的環境中”這個結論,應該要設計3組對照實驗生物的分類4.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或設置重復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獲得普遍的規律。5.計算平均值是為了減少誤差。十三、生物的分類通常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1.分類的基本依據:形態結構特征、營養方式。其中,分類的最主要依據是形態結構特征。2.生物分類等級(單位):(由大到小)界、門、綱、目、科、屬、種。3種是最基本(最小)的分類單位。4.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生物數量越少:生物間親緣關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