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紅綠燈下》教學設計內 容教學目的 1、調動生活經驗,感知馬路上不同情境,知道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的原理。 2、能運用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到道路交通情境的美術作品中。 3、培養細心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能運用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到道路交通情境的美術作品中。 教學難點: 培養細心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1、說圖片描繪的場景:你能說一說圖片中描繪的是什么場景? 預設:這是人們在紅綠燈下過馬路的場景。 2、講述動畫中的事物 我們把最后一幅圖變成會動的畫面,來看一段動畫,看完后你們能告訴老師動畫里畫的都有什么? 預設:我看到了交警、紅綠燈、車、人、斑馬線等。(邊說邊圈起) 3、進入課題 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上,維持秩序的除了有交警,還有一樣東西也被稱作“無聲的交通管理員”,這就是紅綠燈,這節課我們一起用手中的筆來畫一畫《紅綠燈下》的不同景象。 二、紅綠燈下的不同場景 1、出示不同紅綠燈下的圖片 2、教師解讀 我們可能會在紅綠燈下看到交通協管員工作的身影;我們可能會看到機動車排著整齊的隊伍等紅燈的景象;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下雨時的馬路,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三、了解“近大遠小” 1、畫場景(創設情境) 師:你們能把剛才所看到的場景畫下來嗎?嘗試動手畫一畫吧。 生:嗯?怎么會這樣呢…… 師:同學,你怎么了? 生:老師,我覺得自己畫得很奇怪,但是說不上來,您能幫我看看嗎?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幫幫這位同學,指出畫作的問題嗎? 2、講解“近大遠小”原理和現象 師:那是你沒有畫出透視關系。 生:什么是透視? (1)原理 透視是一種視覺現象,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所能看到的形態都存在透視。看,這是我們的眼睛,我們看到的畫面,以及一個垂直、一個傾斜的物體,接著畫出從眼睛出發,到達物體兩端的視線,你會發現垂直比傾斜的物體投射畫面會更大,這就是透視縮短。 這是兩個遠近不同的等大物體,接著像剛才那樣進行連線,你會發現近處比遠處的物體投射畫面會更大。就好比日常生活中,物體在近處顯得大些,在遠處顯得小些,這就是近大遠小,也是基本的透視現象。 (2)聯系實際 像這幅畫,我們可以將遠處的人、車等景物畫得小一些,將近處的景物畫大一些。看看現在和剛才兩幅畫的對比。 四、講解“遮擋關系” 生:哇,真的和諧多了。 師:在畫畫時除了要注意“近大遠小”,你留意到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生:我覺得馬路上,走在前面的人會把后面的人一部分擋住了,車輛也是有這種情況,前面的車把后面的車擋住了。 師:你有一雙火眼金睛,觀察得真仔細。像這樣,我們把它稱作“遮擋關系”。畫出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能讓畫面更真實,下面,請大家跟著老師一步一步進行構圖作畫。 五、教師示范 1、準備材料:白紙、鉛筆、畫筆。 2、步驟講解并演示 首先,我們要確定主題,是老師帶著小學生過馬路,小女孩扶老奶奶過馬路,還是馬路上的天橋等。之后用鉛筆構圖,設計好斑馬線、紅綠燈的位置。 第二,在畫面上添加不同形態的行人、車輛和各種景物,注意要遵循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先畫近,再畫遠。 第三,畫好以后,為你的作品添加顏色。 六、作品欣賞 1、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2、評價 這是《扶爺爺過馬路》;這是《警察叔叔指揮忙》;這是《老師帶我們過馬路》;這是《過天橋》。它們都用到了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 七、口訣總結 紅綠燈下要畫好, 五大要素莫忘了。 透視遮擋要記牢: 近處大,遠處小, 近處長,遠處短。 前人擋后人, 前車遮后車。 五大要素莫忘了, 畫面豐富真精彩! 課后,以“紅綠燈”為題,畫一幅記憶畫,并為它寫上一句你想說的話。 要求:畫出生動的故事畫面和人物;畫面運用“近大遠小”和遮擋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