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是“活”的嗎?教學設計教材簡析與設計思路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第5課。課標分析如下: 課標的核心概念 本節課聚焦《標準(2022年版)》中核心概念“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和“6.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 學習內容與要求 5.1生物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 1~2年級:①舉例說明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6.1植物能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生存 1~2年級:①說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長需要水、陽光和空氣 基于分析,本課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有生命的和植物“生長”特征和 “需求”特征,本課將引領學生去概括前面4課的學習收獲,結合自己種養過程中的觀察與分析,并跨越不同時間與空間的緯度去發現,使學生認識到植物具有的 “生長”特征和 “需求”特征,并收集證據證明植物是有生命的,這也是本單元的核心目標。 因此主要活動由局部與廣闊、短期和長期、靜態和動態的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與分析組成,讓學生經歷提出疑問——找尋證據——分析證據——得到結論的過程,符合課標要求。 在觀察分析后,由于一年級學生已經知道活的植物所具備的特征,本課還安排了一個收集其他資料的活動,以觀察桃樹一年四季的生長變化和神奇的植物為例,讓學生把視野從局部的、短期的、靜態的現象引入到更為廣闊的、長期的、動態的植物生命現象的觀察當中,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完善植物是活的證據。經挖掘教科書后本課還安排了這樣的一些討論,圍繞“從哪些方面可以說明植物是活的?”、“塑料櫻花是活的?”這兩個問題去討論,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去認識植物有生命的。通過以上活動也是對前4課所學內容的回顧與總結。學情分析通過第一課到第四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觀察、描述的方法,對植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參與到種養活動。現在需要學生進行一個小小的總結,對植物是活的做一個系統的梳理。但是,一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還相對比較弱,對植物是一個生命體的認識也比較零散粗淺,表述不夠準確,所以需要老師引導,并幫他們回顧和整理。同時依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很容易接受“動”的動物是活的,所以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并使得他們學會找尋靜態的植物活著的依據。實際上有些植物存在應激性,是動態的,可適當增加“動”的植物知識。采用動靜結合的觀察方式能加深學生對植物有生命的認識。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種養和觀察活動,知道植物需要水、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植物是有生命的。能夠應用這些發現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 科學思維:依據觀察到的現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長的條件,收集證明植物是 “活”的證據。 探究實踐: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變化,能在教師指導下,收集“植物生長過程中外部形態及其變化”的證據,說明植物是“活”的。 態度責任:初步建立用證據說話的意識。愿意傾聽、樂于表達和分享認識,對研究植物感興趣,學會珍愛生命、愛護身邊的植物。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和種養活動,知道植物需要水、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是有生命的。能夠應用這些發現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 難點:依據觀察到的現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長的條件,收集證明植物是 “活”的證據。教學準備教師:1.教學課件;2.植物;3.關于植物的照片、圖畫、記錄。 學生:1.鉛筆、橡皮;2.微習題(學習任務單);3.植物;4.關于植物的照片、圖畫、記錄。教學過程創設情景、聚焦問題 材料準備:課件 1.提問激趣:你喜歡小動物嗎?你看到的小動物是“活”的嗎?請你說一說理由 2.呈現圖片:課件展示蝴蝶、小貓、金魚在“動”的圖片。 3.師生互動:尋找小動物是“活”的證據,蝴蝶舞動翅膀、小貓吃東西、金魚在游泳 4.聚焦問題:小動物是“活”的,植物會進行這些活動嗎?植物是“活”的嗎?讓我們前往植物園一探究竟吧!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擬人化的情境,調查學生對動物是“活”的的前概念,并通過呈現生活中的蝴蝶舞動翅膀、小貓大口吃東西、金魚在游泳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要證明動物是“活”的,是需要尋找證據,為后面證明植物是“活”的尋找證據做鋪墊。這時提出疑問——植物是“活”的嗎?并去植物園探索,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增加趣味性,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推動其探索行為。 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 活動一:現場靜態觀察,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 材料準備:植物、課件 1.提出問題:這株植物百合花是“活”的植物嗎?引導學生用聞、摸、看等方式觀察。 2.師生互動:學生發表想法,總結歸納植物百合花是“活”的證據。 3.深入追問:有綠葉、有香味等證據可以作為紅葉萬年青也是“活”的證據嗎? 4.師生互動:學生發表想法,總結歸納植物紅葉萬年青是“活”的部分證據。 【設計意圖】將生活中常見的真實材料帶到現場的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更真實、深刻的沉浸體驗。選擇能開花、有香味的植物百合花,能讓孩子從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征,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全面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入植物紅葉萬年青,讓孩子們在比較植物的特征過程中產生認知沖突,發現尋找植物是“活”的證據需要深入探索,為接下來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做鋪墊,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二:短期靜態觀察記錄,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 材料準備:課件,關于種養植物的照片、圖畫、記錄。 1.提出問題:老師種養的植物大蒜是“活”嗎? 2.呈現圖片:關于種養植物的照片、圖畫、記錄 3.老師展示:結合十天內對植物大蒜變化的觀察與記錄,尋找植物是“活”的證據。 4.提出問題:同學種養的植物綠豆是“活”嗎? 5.呈現圖片:關于種養植物的照片、圖畫、記錄 6.學生展示:結合三周內對植物綠豆變化的觀察與記錄,尋找植物是“活”的證據。 7.深入追問:你是如何照顧種養的植物?說一說你為植物做了什么? 8.師生互動:我們需要給植物澆水,還需要把它放在陽光下。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分享種養植物的短期觀察和描述,學生準確準確分享自己短期種養植物的觀察和描述,認識到植物的生長過程,體驗了生命的神奇過程。講述自己的種植觀察記錄,讓學生更有參與感,感受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和植物“生長”特征和 “需求”特征。并順利找到植物是“活”的證據。 活動三:長期靜態觀察記錄,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 材料準備:課件。 1.提出問題:觀察一年中植物桃樹的變化情況,你能證明植物桃樹是“活”的嗎? 2.師生互動:在一年四季中因為植物桃樹分別經歷開花-結果-葉落-休眠的生長過程,所以桃樹是“活”的。 【設計意圖】學生只見證了植物短期內的變化。長期植物的變化有助于學生完善認知,豐富植物活著的證據。 活動四:圈一圈植物是“活”的證據 材料準備:課件,微習題(學習任務單),鉛筆、橡皮。 1.師生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通過活動任務單一起總結植物是“活”的證據吧, 讓我們看一看哪些方面可以證明植物是“活”的呢?請你圈一圈吧!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任務單的出示,結合圈一圈的方式總結回顧本課所學內容,總結證據證明植物是“活”的,更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研討-塑料櫻花是“活”的嗎? 材料準備:課件。 1.提出問題:塑料櫻花是“活”的嗎? 2.師生互動:塑料櫻花不會長大、不會枯萎、不需要陽光和水分,并且經過一周、一個月、一年都不會有變化,所以塑料櫻花樹不是“活”的。 【設計意圖】圈一圈的活動與研討活動構成一正一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去認識植物有生命的,在用證據證明植物是“活”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論證能力與實證精神。同時塑料櫻花與探索活動中的的植物大蒜、綠豆和桃樹的跨時間緯度的變化過程形成對比,再次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和植物“生長”特征和 “需求”特征。 四、拓展-神奇的“活”的植物行為 材料準備:課件。 1.圖片展示:出示一些神奇的“活”的植物,如會“舞動翅膀”的含羞草,會“大口吃東西”的捕蠅草,會“游泳”的海草,向學生展示植物瞬時“動態”的樣子。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特別的植物,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到多彩的生命世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此前的觀察環節都是在觀察“靜態”的植物,其實自然界中還有許多“動態”的植物,讓學生發現原來植物也可以有類似動物那樣的活動,通過這樣的證據可以直觀證明植物是“活”的,也更能讓孩子接受。并與本節課聚焦活動形成首尾呼應,讓學生在一節課中有修正舊知的過程,并獲得新收獲、新發現。 板書設計 植物是“活”的嗎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必做)我們吃的胡蘿卜是“活”的植物嗎? -制作一個胡蘿卜盆景 從超市買一根新鮮的胡蘿卜 ,切下胡蘿卜頂端大約 3 厘米長的一小段,將它養在水中,就能長出翠綠的葉來。記錄生長過程。 2.拓展觀看《綠色星球》的視頻 https://mp.weixin./s/yOUYWDcPu5tofOVyWokBGA拓展性作業(選做)將基礎性作業的胡蘿卜盆栽和植物生長日記帶到學校與科學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介紹一下你種養的植物,說一說你的新發現,聽一聽大家的反饋。【設計意圖】學完本節課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與收獲有梯度的、更科學的重新探索植物,收集植物是“活”的證據。同時讓學生知道可以利用植物的生長變化為學習與生活服務,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都有科學存在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珍愛植物,感受到種養植物的喜悅。教學反思1.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描述簡單、不全面是正常的現象,這時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愿意探索,但表達不充分。這時需要教師進行方法指導,比如可以讓學生從看、聞、摸等方法,逐一對植物進行觀察并進行描述,還可以讓學生嘗試用畫一畫的方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記錄。也可以鼓勵孩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說給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聽,以此激發學生表達的勇氣。 2.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奇心非常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但往往堅持不夠,在這一節課中,的確長時間的觀察,對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挑戰。這需要老師在科學課堂上進行不斷地強化和鼓勵。 3.植物會生長是“活”的,而生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學中如果以“紙花”代替“塑料花”。基于紙花的制作過程比塑料花的制作過程來得快,在課堂能較好地演示,讓學生在短時間看到對比,從而讓學生更進一步從生長過程來判斷植物是“活”的,紙花不是“活”的,這樣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