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思路 本課是《巖石與土壤》單元的第三課,設計本微課的主旨是希望能借助信息化的方式,以趣味化的情境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研究巖石和土壤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巖石和土壤的欲望。微課設計主要指導學生從巖石組成的視角加深對巖石的認識。首先,重點引導學生以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為觀察對象,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進行觀察、比較與描述,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礦物的方法,知道三種礦物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再次對花崗巖進行觀察,辨別花崗巖中的顆粒分別是什么礦物,將花崗巖的顆粒分別與這三種礦物晶體進行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識別花崗巖的礦物組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深學生對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的認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比較能力。巖石的組成教學設計內 容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目標:·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表顏色更可靠。科學探究目標:·會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組成。·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能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并能夠做好記錄。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礦物和巖石是組成地殼的重要物質,與人類關系密切。·認識到礦產資源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人類的寶貴資源。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難點:學會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巖石,如大理巖、砂巖、花崗巖、浮石等。其中,花崗巖由于質地堅硬、花紋美觀,是生活中常見的建筑石材。四千多年前,埃及金字塔塔頂就用了9塊花崗巖砌成,塔身是用普通石頭砌成的,風吹雨淋都風化了,而塔頂花崗巖卻完好如常。2022年北京冬奧會,熱門項目冰壺的主要材質就是不加云母的花崗巖,加工后制成橢圓形,用機器打磨,最后用塑料手柄安裝。冰壺材料硬度高,吸水性弱,不易碎。你們還在哪里見到過花崗巖的蹤影呢?花崗巖的作用如此廣泛,那花崗巖究竟有什么特點?如何辨別生活中的花崗巖呢?二、探究操作1.進一步觀察花崗巖師: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的礦物由一種礦物組成,例如石英巖、大理巖;有的由多種礦物組成,例如花崗巖研究巖石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巖石中的礦物。生:礦物是什么樣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礦物呢?師:我們先來觀察花崗巖的組成,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不同的花崗巖顏色不同,但是都有斑點,都由相似的顆粒組成。都有白色的顆粒、都有黑色的顆粒、還都有彩色的部分。師:我們在花崗巖中看到的這三種顆粒,分別是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石英、長石和云母。生: 那礦物可以怎樣觀察呢?師:回顧我們是怎么觀察巖石的?我們可以從顏色、條痕、軟硬、透明度、光澤、形狀等方面進行觀察。顏色是礦物最明顯、最直觀的特征,但由于雜質或環境的干擾,有的礦物的顏色與其自身粉末的顏色不同。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視頻對比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綢光澤和泥土光澤)學生觀看演示視頻、查閱閱讀操作手冊,對三種礦物進行觀察與描述記錄。分享研討學生展示記錄單,匯報觀察發現,學生及教師注意描述的準確程度,全班相互交流。教師與學生一同整理歸納總結“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各自的特征,教師板書總結。師:當我們碰見一塊礦物,我們卻不認識的時候,我們怎么觀察、描述它呢?拓展實踐1. 師:我們今天觀察了三種礦物,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另外的礦物,請你按照操作手冊和鑒別手冊,通過觀察來判斷這些礦物分別是什么,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同時請你從鑒別手冊中總結一下,不同的礦物對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作用。2. 如果在野外露營時,遇見一塊未知的礦物,你會用哪些方法進行觀察呢?3. 礦物與砂鍋豆腐,你知道一份美味的砂鍋豆腐里蘊含哪些礦物嗎?設計意圖:教師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以及對照鑒別手冊進行判斷,同時驗證自己的操作、辨別礦物的能力是否過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會用地質工作者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觀察、記錄礦物;同時,通過科學閱讀,讓學生了解礦物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的花崗巖,發現花崗巖都是由多種顆粒組成的,而這些顆粒基本上都是紅色、黑色、白色,具有相似性,從而引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對象——礦物。設計意圖:教師明確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學生通過圖片初步觀察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初步認識三種礦物。教師在講解顏色和條痕的區別時,最好攜帶兩塊顏色不相同的石英以及條痕版進行現場演示,以紫水晶和白水晶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美觀度,學生感興趣,并且條痕與礦物顏色差別大【均為白色條痕】,使學生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礦物條痕是礦物鑒別過程中的重要依據,比光看礦物外表顏色更為可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