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電磁鐵》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內 容教學目的 科學觀念目標: 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是可以改變的。 2.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性強,線圈匝數少磁性弱。 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電流大磁性強,電流小磁性弱。 科學思維目標: 1.運用證據和論證對電磁鐵磁性強弱因素進行推理和驗證。 探究實踐目標: 1.完整、深入地經歷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2.能夠識別變量設計對比實驗,會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匝數、電流大小對磁性強弱的影響。 3.能夠用實驗數據論證自己的觀點。 態度責任目標: 1.體驗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 2.體會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善于借鑒他人的實驗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能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匝數和電流大小對磁性強弱影響。 教學難點: 設計并完善電磁鐵磁性強弱和線圈匝數以及電流大小關系的實驗。教學過程 (一)聚焦 情境導入:今天的科學課可有點不一樣,我們被困在了一個奇怪的房間里,需要開動腦筋才能逃脫出去。這個箱子里有一些紙質紅色圓片,中間藏著一塊鐵制圓片,我們需要找到它,并將它放到機關上,門就可以打開了。可是這個箱子的縫隙太小了,我們的手無法放進去,只能借助工具來完成。 生:使用“磁鐵”或“電磁鐵”。 生討論電磁鐵和磁鐵在此環境中哪個更適用,發現電磁鐵具有通過改變電流通斷來控制磁性有無的特點,更適用于此環境。 師設置知識卡片,幫助學生回顧磁鐵與電磁鐵的異同。 引出課題:電磁鐵。 設計反轉:為什么吸不上來? 生:這個電磁鐵磁性太弱了。 引出驅動性問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本課通過設置一個有趣的逃出神秘的房間情境,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分析學生前概念,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破解機關的方式會有“磁鐵”與“電磁鐵”兩種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討論電磁鐵相較于磁鐵在此項活動中有什么優勢?在學生通過比較選擇了電磁鐵后,教師設計反轉:電磁鐵磁性太弱吸不起鐵片的現象,如何改變?由此引出驅動性問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引領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科學觀念的形成。 (二)作出假設 提問: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生列舉出可能的因素:電池數量、電池電量、線圈長短、鐵芯粗細、線圈匝數、鐵芯長短等。 教師從電磁鐵組成為標準進行分類: 線圈部分:線圈匝數、線圈粗細、線圈長短; 鐵芯部分:鐵芯粗細、鐵芯長短; 電池部分:電池數量、電池新舊,也就是改變電流大小。 【設計意圖】作出假設環節,只要學生有所依據,教師不做肯定和否定,而要鼓勵更多不同的答案,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做出多種假設,整理假設,有序地檢驗假設。 (三)實驗驗證 探究一: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 師引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 作出假設: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_________:電池節數______________。 改變的條件:電流大小 不變的條件:線圈圈數、導線長度、線圈粗細、鐵芯粗細、鐵芯長度、鐵芯形狀…… 實驗材料:開關、可組成40圈電磁鐵所需材料、3節電池、大頭針。 實驗步驟:微課指導。 探究二: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 作出假設: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_________:線圈匝數______________。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實驗材料:開關、導線、電池、大頭針、可組成30/50/70圈電磁鐵所需材料 實驗步驟:微課指導。 【設計意圖】實驗驗證環節,由于學生的經驗較少,教師可以給予支架幫助。引導學生將問題聚焦并可視化,設計并完善電磁鐵磁性強弱和線圈匝數以及電流大小關系的實驗。實驗指導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探究,減少實驗中不必要的問題,并在實驗過程中將實驗操作方法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清晰實驗步驟,將關注點集中在實驗本身。 (四)得出結論 匯總多組數據,形成數據表,總結兩個實驗的規律。通過數據表很容易得出: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電流越大,電磁鐵磁性越強;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設計意圖】得出結論環節,使用匯總表,將小組探究結果匯總。會發現各小組的數據不一樣,但都呈現同樣的趨勢,培養學生推理論證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從整體數據中找到規律,集體輪證,達成共識,同時關注到特殊異常的數據,提高學生誤差分析的能力。 (五)生活運用 獲得材料,制作磁性更強的電磁鐵。 師:快拿著材料制作磁性更強的電磁鐵,解鎖機關,逃離這個房間吧! 【設計意圖】延續情境,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完成難題,得到材料制作工具逃離房間。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明白了科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真探深究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