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科目 授課時間節次 --年—月—日(星期——)第—節指導教師 授課班級、授課課時授課題目 (包括教材及章節名稱) 1.1 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為“1.1 地球與地球儀”,屬于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教材。課程內容包括地球的形狀、大小、運動以及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作用,為后續學習地理知識打下基礎。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地球是球形的,通過觀察地球儀,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地球的形狀。同時,通過學習地球的大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球與宇宙的關系。2. 地球的運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概念,本節課將進一步深入講解地球運動的規律和意義。3. 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地球儀,本節課將詳細介紹地球儀的結構和如何使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運動。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能夠通過觀察地球儀來描述地球的形狀,并說出地球的大小。(2)掌握地球的運動,能夠描述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并理解地球運動的意義。(3)熟悉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能夠使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運動。2.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地球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通過地球的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意義。(3)通過地球儀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地球儀的使用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地球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地球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重要性。(2)通過地球儀的使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學的魅力。(3)通過地球的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宇宙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奧秘。教學難點與重點 1. 教學重點(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學生需要了解地球是球形的,并能夠通過觀察地球儀來描述地球的形狀,同時掌握地球的大小,能夠說出地球的直徑和體積。(2)地球的運動:學生需要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并能夠描述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現象,同時理解地球運動的意義,包括晝夜更替和季節變化。(3)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學生需要熟悉地球儀的結構,包括地軸、經緯線等,并能夠正確使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運動,包括地球自轉和公轉。2. 教學難點(1)地球的形狀和大?。簩W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是球形的,因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地球是平面化的,需要通過地球儀的觀察和教師的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2)地球的運動: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現象,因為這些現象是抽象的,需要通過地球儀的觀察和教師的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3)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因為地球儀是一個復雜的工具,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方法與策略 1. 教學方法(1)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2)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探討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3)案例研究法:通過分析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4)項目導向學習法:設計一個地球儀制作的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 教學活動(1)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地球儀的使用者,通過模擬地球儀的使用,使學生更加熟悉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2)實驗:設計一個地球儀制作的小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親身體驗地球儀的制作過程,加深對地球儀結構的理解。(3)游戲:設計一個地球運動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增加學習的趣味性。(4)小組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共同探討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 教學媒體和資源(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2)視頻:播放地球儀的制作和使用視頻,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3)在線工具:利用在線地圖工具,讓學生實時觀察地球的運動,增加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4)地球儀模型:準備地球儀模型,讓學生親自操作地球儀,加深對地球儀結構和使用方法的理解。教學過程 1. 教師通過展示地球儀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外觀和結構,激發學生對地球儀的興趣。2.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知道地球是什么樣的嗎?地球儀又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作用。二、新課呈現1. 教師通過PPT展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用圖表和動畫輔助講解地球的扁率、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等數據。2. 教師通過地球儀模型,展示地球儀的結構,包括地軸、經緯線等,并用PPT詳細介紹地球儀的使用方法。3. 教師講解地球的運動,包括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用地球儀模型和PPT展示地球運動的軌跡。三、學生活動1.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2.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地球儀的使用者,另一人扮演提問者,通過模擬地球儀的使用,加深對地球儀結構和使用方法的理解。3. 學生進行地球儀制作實驗,親自動手制作地球儀,加深對地球儀結構的認識。四、鞏固練習1. 教師提供地球儀結構和使用方法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鞏固所學知識。2. 教師設計拓展性的練習題,如地球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五、總結反饋1. 教師通過PPT進行簡潔明了的總結,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幫助學生鞏固記憶。2. 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包括對學生表現的評價和建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六、教學流程調整1.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教師可以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2. 教師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反應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知識點梳理 1.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不完美的球體,稱為“橢球體”,北極和南極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脹。2. 地球的大?。旱厍虻闹睆郊s為12742公里,赤道半徑約為6378.1公里,極半徑約為6356.8公里。3. 地球的扁率:地球的扁率是指地球橢球體赤道半徑與極半徑之差與赤道半徑之比,地球的扁率約為1/298.257。二、地球的運動1. 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己的地軸自西向東旋轉,自轉周期為一天,即24小時。2. 地球公轉:地球公轉是指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公轉周期為一年,即365.25天。3. 地軸傾斜:地球的軸傾斜是指地球自轉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地軸傾斜約為23.44度。4. 晝夜更替和季節變化:晝夜更替是指地球自轉引起的白天和黑夜交替現象,季節變化是由于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引起的氣候和溫度變化。三、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1. 地球儀的結構:地球儀主要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組成。地球模型上標有經緯線、國家邊界、海洋名稱等,支架用于支撐地球模型,底座用于穩定地球儀。2. 使用地球儀:使用地球儀時,首先觀察地球儀的底座,了解地球儀的放置方向。然后觀察地球模型上的經緯線,了解地球儀的經緯線分布。接著觀察地球模型上的國家邊界和海洋名稱,了解地球儀上的地理信息。最后,通過地球儀的支架和底座,模擬地球的運動,如地球自轉和公轉。板書設計 ① 地球的形狀:橢球體② 地球的大?。褐睆郊s為12742公里,赤道半徑約為6378.1公里,極半徑約為6356.8公里③ 地球的扁率:約為1/298.2572. 地球的運動① 地球自轉: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② 地球公轉:繞著太陽,周期為一年③ 地軸傾斜:約為23.44度④ 晝夜更替和季節變化:由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3. 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① 地球儀結構:地球模型、支架、底座② 使用地球儀:觀察經緯線、國家邊界、海洋名稱③ 模擬地球運動:地球自轉和公轉重點題型整理1. 填空題(1)地球的形狀是____,地球儀主要由____、____、____等組成。(2)地球的大小約為____公里,赤道半徑約為____公里,極半徑約為____公里。(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周期為____。(4)地球公轉的方向是____,周期為____。(5)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____度。2. 判斷題(1)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球體。(錯誤)(2)地球儀上的海洋名稱都是用英文表示的。(錯誤)(3)地球儀上的國家邊界都是實線表示的。(錯誤)(4)地球儀上的經緯線都是平行的。(錯誤)(5)地球儀上的地球模型是固定不動的。(錯誤)3. 簡答題(1)請簡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請簡述地球的運動。(3)請簡述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4)請簡述地球自轉和公轉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5)請簡述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4. 論述題(1)請論述地球的扁率對地球形狀的影響。(2)請論述地球儀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3)請論述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季節變化的影響。(4)請論述地球儀在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中的作用。(5)請論述地球儀在模擬地球運動中的作用。答案:1. 填空題(1)橢球體,地球模型,支架,底座(2)12742,6378.1,6356.8(3)自西向東,24小時(4)繞著太陽,365.25天(5)23.442. 判斷題(1)錯誤(2)錯誤(3)錯誤(4)錯誤(5)錯誤3. 簡答題(1)地球是一個不完美的球體,稱為“橢球體”,北極和南極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脹。地球的大小約為12742公里,赤道半徑約為6378.1公里,極半徑約為6356.8公里。(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地球公轉的方向是繞著太陽,周期為一年。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23.44度。(3)地球儀主要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組成。使用地球儀時,首先觀察地球儀的底座,了解地球儀的放置方向。然后觀察地球模型上的經緯線,了解地球儀的經緯線分布。接著觀察地球模型上的國家邊界和海洋名稱,了解地球儀上的地理信息。最后,通過地球儀的支架和底座,模擬地球的運動,如地球自轉和公轉。(4)地球自轉和公轉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包括晝夜更替、季節變化、地轉偏向力等。晝夜更替是指地球自轉引起的白天和黑夜交替現象,季節變化是由于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引起的氣候和溫度變化。地轉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慣性力,導致物體在地球表面上運動時產生偏向。(5)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包括展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模擬地球的運動、展示地理信息等。通過觀察地球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為后續學習地理知識打下基礎。4. 論述題(1)地球的扁率對地球形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球的赤道半徑和極半徑之間的差異。地球的扁率約為1/298.257,這意味著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略大,因此地球呈現出橢球體的形狀。地球的扁率是由地球的自轉引起的,自轉導致地球的赤道區域受到離心力作用,使得赤道半徑膨脹,而極半徑受到向心力作用,使得極半徑收縮。(2)地球儀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展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模擬地球的運動、展示地理信息等方面。地球儀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的地球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地球的運動,如地球自轉和公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規律和意義。此外,地球儀還可以展示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如國家邊界、海洋名稱、地形地貌等,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理分布和地理特征。(3)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季節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球的公轉過程中,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地軸的傾斜角度導致地球在不同位置上受到太陽的輻射強度不同,從而引起季節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分別為一年和一天,這兩個周期共同決定了季節的變化周期。地球自轉導致晝夜更替,而地球公轉導致季節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不同,導致季節變化的不同步性,即不同地區的季節變化不完全一致。例如,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變化是相反的,這是因為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導致太陽在不同位置上對地球的輻射強度不同。(4)地球儀在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直觀的地球模型,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感和方位感。通過觀察地球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球上的地理分布和地理特征。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國家邊界、海洋名稱等標注,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球上的空間關系和地理聯系。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地球的運動,如地球自轉和公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規律和意義。此外,地球儀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能力,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和操作,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地球的運動和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5)地球儀在模擬地球運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直觀的地球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運動規律和意義。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規律和意義。例如,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學生可以觀察到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更替,以及地球公轉引起的季節變化。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如晝夜更替、季節變化、地轉偏向力等。此外,地球儀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能力,通過地球儀的模擬和操作,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地球的運動和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學反思與改進 在教授“地球與地球儀”這一課時,我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并識別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下是我對教學的反思和改進措施。首先,在講授地球的形狀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地球是橢球體的概念理解不夠清晰。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講解時過于強調地球儀的模型,而忽略了地球形狀的數學描述。為了改進這一點,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一些地球形狀的數學描述,如地球的扁率、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狀。其次,在教授地球的運動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混淆不清。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講解時沒有明確區分這兩個概念。為了改進這一點,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一些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直觀展示,如地球儀的模擬,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運動。再次,在教授地球儀的使用方法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理解不夠透徹。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講解時過于強調地球儀的模型,而忽略了地球儀的數學描述。為了改進這一點,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一些地球儀的數學描述,如地球儀的經緯線、國家邊界和海洋名稱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儀的使用方法。最后,在教授地球的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對晝夜更替和季節變化的理解不夠深入。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講解時過于強調地球儀的模型,而忽略了地球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具體影響。為了改進這一點,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一些地球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具體案例,如晝夜更替對作息時間的影響、季節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課堂小結,當堂檢測 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地球是一個不完美的球體,稱為“橢球體”,北極和南極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脹。地球的大小約為12742公里,赤道半徑約為6378.1公里,極半徑約為6356.8公里。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地球公轉的方向是繞著太陽,周期為一年。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23.44度,導致晝夜更替和季節變化。地球儀主要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組成,通過觀察地球儀,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當堂檢測1. 選擇題(1)地球的形狀是( )。A. 球體B. 橢球體C. 圓柱體D. 圓錐體(2)地球的大小約為( )公里。A. 10000B. 12742C. 25484D. 31100(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A. 自東向西B. 自南向北C. 自西向東D. 自北向南(4)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A. 繞著太陽自西向東B. 繞著太陽自北向南C. 繞著太陽自東向西D. 繞著太陽自南向北(5)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 )度。A. 15B. 20C. 23.44D. 252. 填空題(1)地球的形狀是____,地球儀主要由____、____、____等組成。(2)地球的大小約為____公里,赤道半徑約為____公里,極半徑約為____公里。(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周期為____。(4)地球公轉的方向是____,周期為____。(5)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____度。3. 判斷題(1)地球儀上的海洋名稱都是用英文表示的。()(2)地球儀上的國家邊界都是實線表示的。()(3)地球儀上的經緯線都是平行的。()(4)地球儀上的地球模型是固定不動的。()(5)地球儀可以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4. 簡答題(1)請簡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請簡述地球的運動。(3)請簡述地球儀的結構和使用方法。(4)請簡述地球自轉和公轉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5)請簡述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答案:1. 選擇題(1)B(2)B(3)C(4)A(5)C2. 填空題(1)橢球體,地球模型,支架,底座(2)12742,6378.1,6356.8(3)自西向東,24小時(4)繞著太陽,365.25天(5)23.443. 判斷題(1)錯誤(2)錯誤(3)錯誤(4)錯誤(5)正確4. 簡答題(1)地球的形狀是一個不完美的球體,稱為“橢球體”,北極和南極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脹。地球的大小約為12742公里,赤道半徑約為6378.1公里,極半徑約為6356.8公里。(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地球公轉的方向是繞著太陽,周期為一年。地軸的傾斜角度約為23.44度。(3)地球儀主要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組成。使用地球儀時,首先觀察地球儀的底座,了解地球儀的放置方向。然后觀察地球模型上的經緯線,了解地球儀的經緯線分布。接著觀察地球模型上的國家邊界和海洋名稱,了解地球儀上的地理信息。最后,通過地球儀的支架和底座,模擬地球的運動,如地球自轉和公轉。(4)地球自轉和公轉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包括晝夜更替、季節變化、地轉偏向力等。晝夜更替是指地球自轉引起的白天和黑夜交替現象,季節變化是由于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引起的氣候和溫度變化。地轉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慣性力,導致物體在地球表面上運動時產生偏向。(5)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包括展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模擬地球的運動、展示地理信息等。通過觀察地球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儀的使用方法,為后續學習地理知識打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