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地球和地球儀2.教學年級和班級:七年級(1班)3.授課時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每周五第2節4.教學時數:45分鐘二、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識別并描述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如地軸、經緯線等;了解地球儀的用途,如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能夠使用地球儀進行簡單的方向判斷。例如,在講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指出地軸、經緯線等部位,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在講解地球儀的用途時,教師可以舉例說明地球儀在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方面的應用,如通過地球儀展示地球的赤道和極圈,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地球的形狀。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如判斷某一地點的經緯度,加深學生對地球儀應用的理解。2.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方式,掌握地球儀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觀察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找出不同地點的經緯度,并討論如何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地球儀的基本使用方法,還能夠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認識到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地球儀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有趣的實踐活動,如使用地球儀進行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三、教學難點與重點重點:1. 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包括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2. 地球儀的用途: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3. 地球儀的使用方法: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4. 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難點:1. 地軸和經緯線的理解:地軸是地球自轉的軸,經緯線是地球儀上的網格線,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位置。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軸的概念,以及經緯線如何用于定位。簡析:地球儀上的地軸是一條假想的軸,地球圍繞這條軸自轉。地軸與地球的赤道面呈66.5度的傾斜角。地軸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點在一天中的日照時間不同,形成了晝夜更替。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軸的概念,以及地軸如何影響地球上的晝夜更替。經緯線是地球儀上的兩條相互垂直的網格線,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經線是連接南北極的線,緯線是連接赤道的線。經緯線將地球分為不同的經緯度區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學生可能難以理解經緯線如何用于定位,以及經緯度如何表示地球上的位置。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地球儀模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軸和經緯線的構造。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地軸的存在和影響。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示例,讓學生了解如何通過經緯線定位地球上的地點,以及如何根據經緯度判斷地點的位置。2. 地球儀的用途和應用:地球儀可以用來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如何表示這些信息,以及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簡析: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可以用來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信息。地球儀上的球體代表地球,地球儀上的網格線代表經緯線。通過地球儀,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經緯線如何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科學研究中,地球儀可以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線等信息。在日常生活導航、地圖閱讀等方面,地球儀也可以提供幫助。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在這些領域的具體應用。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地球儀模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儀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信息。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地球儀的用途和應用。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示例,讓學生了解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通過地球儀進行地圖閱讀、導航等。3. 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包括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如何用于方向判斷和查找地點,以及如何根據經緯度判斷地點的位置。簡析: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可以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如何用于方向判斷和查找地點,以及如何根據經緯度判斷地點的位置。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地球儀模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儀如何用于方向判斷和查找地點。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示例,讓學生了解如何根據經緯度判斷地點的位置,如通過經緯度找到某個地點的具體位置。4. 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簡析: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可以用來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信息。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科學研究中,地球儀可以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線等信息。在日常生活導航、地圖閱讀等方面,地球儀也可以提供幫助。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地球儀在這些領域的具體應用。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地球儀模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儀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信息。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地球儀的用途和應用。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示例,讓學生了解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通過地球儀進行地圖閱讀、導航等。四、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1. 講授法:教師通過講解、展示地球儀模型等方式,向學生傳授地球儀的基本構造、用途和使用方法等知識。2. 討論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地球儀的理解和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3. 實驗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如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地球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學手段:1. 多媒體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如電腦、投影儀等,展示地球儀的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地球儀的知識。2. 教學軟件:教師使用地理教學軟件,如地球儀模擬軟件等,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操作地球儀,加深對地球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3. 小組合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討論、分享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4. 實踐操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如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地球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5. 評價反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五、教學過程設計導入環節(5分鐘)1. 創設情境:教師通過展示地球儀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外觀和結構,引發學生對地球儀的好奇心。2. 提出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如“你們知道地球儀是什么嗎?它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儀的基本概念和用途。講授新課(25分鐘)1. 講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教師通過地球儀模型,向學生講解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基本構造,確保學生能夠識別并描述地球儀的各個部分。2. 講解地球儀的用途:教師通過示例,向學生講解地球儀在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方面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地球儀的重要性和實用性。3. 講解地球儀的使用方法:教師通過實際操作,向學生展示如何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和查找地點,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地球儀的基本使用技巧。鞏固練習(5分鐘)1. 練習題:教師提供一些練習題,如“請指出地球儀上的地軸和經緯線”,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檢驗學生對地球儀知識的掌握程度。2. 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地球儀的理解和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課堂提問(5分鐘)1. 提問環節:教師向學生提問,如“地球儀的經緯線是如何劃分的?”、“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2. 學生回答:教師邀請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點評和指導。總結環節(5分鐘)1. 總結新課內容: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簡要回顧,強調地球儀的基本構造、用途和使用方法等關鍵知識點。2. 布置作業:教師布置適量的作業,如繪制地球儀的草圖,讓學生在課后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創新與拓展(5分鐘)1. 創新教學:教師通過引入地球儀的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操作地球儀,增強學生的沉浸感和學習體驗。2. 拓展知識:教師向學生介紹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學雙邊互動:1. 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提問、解答問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等,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2. 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任務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教學過程流程環節:1. 導入環節:通過創設情境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 講授新課: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進行講解,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3. 鞏固練習:通過練習和討論等方式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4. 課堂提問:通過提問和回答,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5. 總結環節: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回顧,強調關鍵知識點,布置適量作業。6. 教學創新與拓展:引入創新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六、拓展與延伸1. 拓展閱讀材料:- 《地球儀的演變與發展》- 《地球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地球儀的制作與維護》- 《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球儀的關系》- 《地球儀在教育領域的價值》2. 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 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查找與地球儀相關的資料,深入了解地球儀的歷史、發展和應用。- 學生可以嘗試制作地球儀,親身體驗地球儀的制作過程,理解地球儀的構造和用途。- 學生可以探討地球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地理教育、科學研究、航海導航等,了解地球儀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可以研究地球儀在全球定位系統中的作用,了解地球儀與現代科技的關系。- 學生可以思考地球儀在教育領域的價值,探討地球儀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七、板書設計① 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② 地球儀的用途: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③ 地球儀的使用方法: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④ 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設計應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以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板書設計應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八、教學反思與總結這節課我教授的是關于地球儀的知識,通過講授法、討論法和實驗法,以及使用多媒體教學和小組合作等手段,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和設計。在導入環節,我通過展示地球儀的圖片和視頻,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詳細講解了地球儀的基本構造、用途和使用方法,并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球儀的使用。我發現學生在理解地軸和經緯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我放慢了速度,并通過示例和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在鞏固練習環節,我提供了練習題和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地球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我發現學生在討論中積極參與,能夠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課堂提問環節,我通過提問和回答,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我發現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積極思考,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和闡述地球儀的知識,這表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較高。在總結環節,我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簡要回顧,強調了地球儀的基本構造、用途和使用方法等關鍵知識點,并為學生布置了適量的作業,以鞏固所學知識。總體來說,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對地球儀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激發。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地軸和經緯線時,我需要更詳細地解釋和示例,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為了改進教學效果,我計劃在今后的教學中,增加更多的實際操作和互動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同時,我也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九、作業布置與反饋作業布置:1. 繪制地球儀的草圖,包括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基本構造。2. 編寫一篇短文,描述地球儀的用途,如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3. 設計一個地球儀的使用場景,如在家庭、學校或公共場所使用地球儀的場景,并說明其用途。作業反饋:1.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檢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繪制地球儀的草圖,包括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基本構造。2. 檢查學生編寫的短文,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描述地球儀的用途,如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3. 檢查學生設計的使用場景,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應用地球儀的知識,如在家庭、學校或公共場所使用地球儀的場景。4. 對于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出改進建議,如在繪制地球儀的草圖時,強調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基本構造的重要性。在編寫短文時,強調描述地球儀用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設計使用場景時,強調應用地球儀知識的實際性和合理性。5. 對于學生在作業中的優點和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動力。十、典型例題講解1. 例題1:請指出地球儀上的地軸和經緯線,并說明它們的用途。答案:地軸是地球儀上的假想軸,地球圍繞這條軸自轉,地軸與地球的赤道面呈66.5度的傾斜角。經緯線是地球儀上的網格線,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經線是連接南北極的線,緯線是連接赤道的線。經緯線將地球分為不同的經緯度區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2. 例題2:請說明地球儀的用途,如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答案: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可以用來表示地球的大小、形狀、經緯線等信息。通過地球儀,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經緯線如何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科學研究中,地球儀可以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線等信息。在日常生活導航、地圖閱讀等方面,地球儀也可以提供幫助。3. 例題3:請解釋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如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答案: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可以通過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查找地點等。首先,要熟悉地球儀上的地軸和經緯線。地軸是地球儀上的假想軸,地球圍繞這條軸自轉。經緯線是地球儀上的網格線,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經線是連接南北極的線,緯線是連接赤道的線。經緯線將地球分為不同的經緯度區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可以判斷地球上的方向和地點。例如,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可以找到某一地點的具體位置,如某城市的經緯度。4. 例題4:請解釋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答案:地球儀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科學研究中,地球儀可以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線等信息。地球儀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構造和變化,從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導航、地圖閱讀等方面,地球儀也可以提供幫助。例如,在地圖閱讀中,地球儀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地圖上的方向和地點,進行導航和定位。5. 例題5:請解釋地球儀的構造和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球儀進行方向判斷和查找地點。答案:地球儀是一個模擬地球的模型,通過地球儀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的構造包括地軸、經緯線、緯度線、經度線等基本構造。地軸是地球儀上的假想軸,地球圍繞這條軸自轉。經緯線是地球儀上的網格線,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經線是連接南北極的線,緯線是連接赤道的線。經緯線將地球分為不同的經緯度區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地點。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可以判斷地球上的方向和地點。例如,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可以找到某一地點的具體位置,如某城市的經緯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