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時政解讀】2024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 專題一 經濟建設 (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時政解讀】2024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 專題一 經濟建設 (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一 經濟建設
熱點1:經濟發展成就與展望
■新聞鏈接
關注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2023年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并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這股精氣神。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中央一號文件公布。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部署了今年“三農”領域重點工作。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文件從多個方面對202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畫出了明確的“路線圖”。
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2023年7月12日,商務部等13部門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队媱潯诽岢?,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面推開,推動多種類型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
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發布。2023年7月31日,《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發布。《措施》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促進消費是當前恢復和擴大需求的關鍵所在,關系著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對筑牢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十分重要。
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19萬平方公里。2023年8月1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我國首部《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藍皮書顯示,我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涵蓋我國全部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創新。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2023年10月23日發布的《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確定了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范圍,并按困難程度進行分層,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困難人員。要根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困難類型,分層分類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
經濟發展成就
2023全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2023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再創歷史新高。
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總體看,我國種業科技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C919大型客機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2023年5月28日12時31分,由全球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東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飛抵北京。這標志著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開啟市場化運營、產業化發展新征程。
“202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2023年9月2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顯示,500強企業中千億級企業首次超過50%,較上年增長10家。制造業企業入圍數量連續3年增加,達到264家。500強企業共投入研發費用15786.88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300多億元,增幅超過9%。上榜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再創新高,創新動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展現了我國大企業群體的發展韌性。
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2023年11月8日新華社消息,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II 2023)排名達到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大國地位牢固確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023年11月21日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進一步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同時,我國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也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躍居全球第一。2024年1月19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外貿出口邁上新臺階,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
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1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業不僅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更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摘要:經濟發展成就與展望
國務院2023年工作總結:
鄉村全面振興——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國務院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堅定不移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城鄉一盤棋理念,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鄉發展共同體。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提升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位勢。堅持用深層次改革破解難題、用高水平開放激發活力,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堅定不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打造智慧韌性安全城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創新。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更好滿足游客各種消費需求。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拓展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擴大國際交往和商貿活動,更好發揮民間外交作用。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構建更高水平安全格局,實現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發展是基礎,安全是底線。要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既不能以不作為求安全,也不能以犧牲安全求發展。
■考點解讀 黨的領導
1.Why-堅持黨的領導?
2.How-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What體現類-全六冊教材中,哪些方面體現了黨的領導?
共享發展
1.Why-要堅持共享發展?
2.How-堅持共享發展?
■中考模擬
1.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①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
②說明農村工作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③有利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
④保障村民自治,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后,浙江安吉余村痛下決心,關停了礦山、水泥廠,著力發展生態旅游。從“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到現在“人在余村走,仿佛畫中游”,如今的余村村強、民富、景美、人和。余村發生這樣的蛻變,得益于(  )
①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
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③遵循自然規律,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④堅持綠色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之所以立法保障糧食安全,這是因為(  )
①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的穩定 ②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
③維護糧食安全,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 ④糧食產量隨著科技進步而日益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Why-黨和國家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5.How-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請你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言獻策?
6.Why-我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有哪些重大意義?
7.Why-簡要分析我國要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的緣由。
8.How-請你為我國保障糧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議?
9.Why條件類-請你分析2023年我國取得上述經濟發展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據材料歸納)?
熱點2: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聞鏈接
總書記指示: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摘要: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3年工作總結
產業、科技——依靠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增強城鄉區域發展新動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
2024年重點任務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數字經濟——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高水平科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深化改革——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科技創新戰略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字強國
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2023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國家數據局的成立將推動全面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目前,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強。
我國將加快數字人才培育。2024年4月17日,《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發布。中國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背后,關鍵靠人才支撐。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扎實開展多項專項行動,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激發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著力打造一支規模壯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數字人才隊伍,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已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2023年10月18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報告(2023年)》發布。經過轉型,示范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0.7%,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4.8%。
培育新產業與新人才,積極謀求自身發展
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出爐。2023年8月22日,《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印發。方案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標。其中,到2025年,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準加快形成。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成果的比例達到60%以上,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更加高效。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準化在推進新產業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實施。2024年2月印發《關于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計劃從2024年到2026年,聯合組織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該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需求,動員和依托社會各方面力量,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有關行業重點培育領軍人才,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全國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
提升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將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到2025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
夯實“中國制造”質量基礎。2023年12月20日新華社消息,《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近日印發,提出到2027年,我國制造業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顯著提高,產品高端化取得明顯進展。質量是制造業的生命,卓越質量是高端制造的標準,推動產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是新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追求卓越質量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我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企業,它們往往掌握“獨門絕技”,是行業中的單項冠軍或隱形冠軍,對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這十大新興技術包括柔性電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續航空燃料、工程噬菌體、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可穿戴植物傳感器、空間組學、柔性神經電子學、可持續計算、人工智能輔助醫療。
■考點解讀 全面深化改革
1.What-全面深化改革?
2.Why-要繼續深化改革?
3.How-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高質量發展
1.What-高質量發展?(內涵)
2.What-高質量發展蘊含哪些發展思想?
3.What關系類-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
4.Why-堅持高質量發展?
5.How-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根據材料歸納)?
■中考模擬
1.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下列有利于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是( )
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②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教育優先發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③淘汰傳統產業,發展制造業,提升我國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④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增長引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2024年我國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指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國家( )
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②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重視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大對所有企業的物質投入
④增強創新意識,開發創造性潛能,培養批判性思維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 年,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 30%,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折射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國產大飛機 C919 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成功建造;低空經濟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這些( )
①表明了中國經濟結構已完成優化轉型提質升級 ②凸顯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③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④新興產業和創新成就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 年3月 11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表示,為了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度保障,今年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機制。上述措施影響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②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③打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A.④→③→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5.Why-黨和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
6.How-請你就發展我國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提出建議。
7.How-從新質生產力與人民關系的角度,說明為助力國家發展好新質生產力,我們中學生當如何作為?
熱點3: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意義重大。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統籌龍頭帶動和各揚所長,統籌硬件聯通和機制協同,統籌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把毛澤東同志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對毛澤東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這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未竟事業,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新征程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2024年4月23-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考點解讀
中國式現代化
1.What-中國式現代化?
2.What-黨當前的中心任務及其兩階段目標?
3.How-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4.Why條件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得益于哪些因素?
5.Why條件類-中國自信的理由?
■中考模擬
1.在第六屆中國進博會上,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館向人們展示從中國空間站到C919大飛機,從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到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同時配以多種影像技術、專業解說,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中國的發展成就??梢姡ā 。?br/>①中國經濟已經由高質量發展轉為高速發展
②中國式現代化成績斐然,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
③我國國際地位提高,逐漸主導世界發展
④我國不斷深化國際合作,發展成就顯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文化底蘊。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
①“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②“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③“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年11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他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①表明我國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②有利于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④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惫餐辉J侵腥A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關于實現共同富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要自覺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等問題,保障同步富裕
②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③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要通過高速發展,盡快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How-請你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建言獻策。
熱點4: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意見》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意見》提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
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2023年8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要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
■中考模擬
1.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的支持力度,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為了( ?。?br/>①發揮其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②使其在技術創新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③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④更好地鞏固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Why-黨和國家為何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8a5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9a2、9a4】
3.What-我國“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說明了什么?【8b5、9a1、9b3、9b4】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一 經濟建設
熱點1:經濟發展成就與展望
■新聞鏈接
關注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2023年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并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這股精氣神。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中央一號文件公布。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部署了今年“三農”領域重點工作。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文件從多個方面對202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畫出了明確的“路線圖”。
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2023年7月12日,商務部等13部門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計劃》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面推開,推動多種類型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
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發布。2023年7月31日,《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發布。《措施》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促進消費是當前恢復和擴大需求的關鍵所在,關系著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對筑牢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十分重要。
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19萬平方公里。2023年8月1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我國首部《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藍皮書顯示,我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涵蓋我國全部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創新。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2023年10月23日發布的《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確定了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范圍,并按困難程度進行分層,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困難人員。要根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困難類型,分層分類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
經濟發展成就
2023全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2023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再創歷史新高。
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總體看,我國種業科技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C919大型客機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2023年5月28日12時31分,由全球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東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飛抵北京。這標志著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開啟市場化運營、產業化發展新征程。
“202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2023年9月2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顯示,500強企業中千億級企業首次超過50%,較上年增長10家。制造業企業入圍數量連續3年增加,達到264家。500強企業共投入研發費用15786.88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300多億元,增幅超過9%。上榜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再創新高,創新動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展現了我國大企業群體的發展韌性。
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2023年11月8日新華社消息,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II 2023)排名達到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大國地位牢固確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023年11月21日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進一步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同時,我國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也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躍居全球第一。2024年1月19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外貿出口邁上新臺階,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
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1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業不僅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更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摘要:經濟發展成就與展望
國務院2023年工作總結:
鄉村全面振興——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國務院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堅定不移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城鄉一盤棋理念,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鄉發展共同體。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提升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位勢。堅持用深層次改革破解難題、用高水平開放激發活力,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堅定不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打造智慧韌性安全城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創新。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更好滿足游客各種消費需求。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拓展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擴大國際交往和商貿活動,更好發揮民間外交作用。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構建更高水平安全格局,實現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發展是基礎,安全是底線。要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既不能以不作為求安全,也不能以犧牲安全求發展。
■考點解讀 黨的領導
1.Why-堅持黨的領導?
①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④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⑤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⑦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How-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①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②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3.What體現類-全六冊教材中,哪些方面體現了黨的領導?
①強國富民方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走上了一條民族復興、強國富民的康莊大道;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②國家制度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③厲行法治方面: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④精神引領方面:在偉大社會革命百年征程中,黨帶領中國人民斗志昂揚篤行不怠,鑄就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共享發展
1.Why-要堅持共享發展?
①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奔向共同富裕。
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⑤堅持共享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護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
2.How-堅持共享發展?
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②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中考模擬
1.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B )
①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 ②說明農村工作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③有利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 ④保障村民自治,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后,浙江安吉余村痛下決心,關停了礦山、水泥廠,著力發展生態旅游。從“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到現在“人在余村走,仿佛畫中游”,如今的余村村強、民富、景美、人和。余村發生這樣的蛻變,得益于( C?。?br/>①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 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③遵循自然規律,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④堅持綠色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之所以立法保障糧食安全,這是因為( A?。?br/>①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的穩定 ②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
③維護糧食安全,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 ④糧食產量隨著科技進步而日益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Why-黨和國家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答:(1)主體:①(黨的角度)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的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②(國家的角度)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必要性: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我國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等現實挑戰。廣大鄉村地區的充分發展和區域均衡發展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和巨大的資源投入。③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④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3)重要性/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①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②有利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③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一體化,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④有利于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促進公平正義。⑤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補齊農村農業發展短板,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等。
5.How-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請你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言獻策?
答:(1)國家: ①產業振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建設富裕鄉村;
②人才、科技振興: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加強人才、科技、資金等投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③生態振興:走綠色發展道路,促進綠色富農、綠色惠民,加強環境治理,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④法治振興: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大鄉村普法宣傳力度,建設法治鄉村、和諧鄉村;
⑤組織振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⑥文化振興: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如方言、建筑等。
公民(青少年):①主動學習和宣傳黨中央有關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
②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
③積極參加支援鄉村建設的公益活動,勇擔社會責任;
④努力學習,掌握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準備投身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去。
6.Why-我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有哪些重大意義?
答:①有利于端穩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②有利于穩定糧食價格,促進經濟穩定;③有利于保證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④有利于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7.Why-簡要分析我國要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的緣由。
答:①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②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③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④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社會財富。
8.How-請你為我國保障糧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1)國家:①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教興農,推進農業現代化;
②加強立法,完善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
③加大對農業農民的補貼力度,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④強化監管,嚴守耕地紅線,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生產條件,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2)公民(青少年):①增強糧食安全意識,遵守相關法律規定;②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糧食,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③制止浪費糧食的行為;④為維護糧食安全積極建言獻策。
9.Why條件類-請你分析2023年我國取得上述經濟發展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據材料歸納)?
(1)國內: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③堅持基本經濟制度;④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⑤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發展新質生產力;⑥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促進可持續發展;⑦居安思危,注重國家經濟安全。⑧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國際:①當今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展;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熱點2: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聞鏈接
總書記指示: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摘要: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3年工作總結
產業、科技——依靠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增強城鄉區域發展新動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
2024年重點任務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數字經濟——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高水平科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深化改革——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科技創新戰略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字強國
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2023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國家數據局的成立將推動全面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目前,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強。
我國將加快數字人才培育。2024年4月17日,《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發布。中國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背后,關鍵靠人才支撐。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扎實開展多項專項行動,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激發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著力打造一支規模壯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數字人才隊伍,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已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2023年10月18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報告(2023年)》發布。經過轉型,示范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0.7%,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4.8%。
培育新產業與新人才,積極謀求自身發展
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出爐。2023年8月22日,《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印發。方案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標。其中,到2025年,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準加快形成。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成果的比例達到60%以上,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更加高效。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準化在推進新產業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實施。2024年2月印發《關于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計劃從2024年到2026年,聯合組織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該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需求,動員和依托社會各方面力量,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有關行業重點培育領軍人才,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全國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
提升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將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到2025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
夯實“中國制造”質量基礎。2023年12月20日新華社消息,《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近日印發,提出到2027年,我國制造業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顯著提高,產品高端化取得明顯進展。質量是制造業的生命,卓越質量是高端制造的標準,推動產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是新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追求卓越質量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我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企業,它們往往掌握“獨門絕技”,是行業中的單項冠軍或隱形冠軍,對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這十大新興技術包括柔性電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續航空燃料、工程噬菌體、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可穿戴植物傳感器、空間組學、柔性神經電子學、可持續計算、人工智能輔助醫療。
■考點解讀 全面深化改革
1.What-全面深化改革?
我國推行的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
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Why-要繼續深化改革?
①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How-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①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③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
高質量發展
1.What-高質量發展?(內涵)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2.What-高質量發展蘊含哪些發展思想?
①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②全面發展思想;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What關系類-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
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在創新方面的協同作用,有助于形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等,可以有效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
③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科學的自然和生態保護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全面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努力建設好美麗中國。
④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是新發展階段落實開放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要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
⑤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4.Why-堅持高質量發展?
①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
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③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
④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⑤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我國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卡點瓶頸。
5.How-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根據材料歸納)?
①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緩解社會主要矛盾來謀求高質量發展;
③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④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同時發揮政府科學宏觀調控作用,全面依法治國;
⑤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⑥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為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搭建融資和活動平臺,形成有利于創新的協同機制;
⑦企業堅持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發揮作為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作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謀求高質量發展。
⑧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⑨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⑩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考模擬
1.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下列有利于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是( B )
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②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教育優先發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③淘汰傳統產業,發展制造業,提升我國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④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增長引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2024年我國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指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國家( A )
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②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重視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大對所有企業的物質投入 ④增強創新意識,開發創造性潛能,培養批判性思維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 年,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 30%,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折射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國產大飛機 C919 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成功建造;低空經濟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這些( D )
①表明了中國經濟結構已完成優化轉型提質升級 ②凸顯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③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④新興產業和創新成就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 年3月 11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表示,為了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度保障,今年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機制。上述措施影響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D )
①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②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③打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A.④→③→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5.Why-黨和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
答:(1)必要性:①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
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推動以科技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③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④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我國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卡點瓶頸。
重要性:①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解決充分發展和平衡發展的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緩解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助力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大對科技研發投入,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引領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從而提高生產效能,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國家競爭/當地未來發展新優勢。
④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延伸產業鏈條,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促進國內外市場的繁榮和穩定。
6.How-請你就發展我國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提出建議。
答:(1)國家:①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②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③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立足本地實際和市場需求,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
④堅持科學立法,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為數字/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資金、平臺、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⑤積極參與數字/低空經濟國際合作。
(2)企業: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②把提升發展(產品)質量放在首位;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④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自強奮斗,敢于突破等。
7.How-從新質生產力與人民關系的角度,說明為助力國家發展好新質生產力,我們中學生當如何作為?
答:①發展新質生產力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我們要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主人翁意識和共享發展理念,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維護國家利益;要關注國家發展,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為國家的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②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我們要開發創造潛力,培養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認識勞動意義,培養實干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學??萍脊澋然顒?,做好職業準備與職業選擇。
熱點3: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意義重大。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統籌龍頭帶動和各揚所長,統籌硬件聯通和機制協同,統籌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把毛澤東同志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對毛澤東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這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未竟事業,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新征程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2024年4月23-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考點解讀
中國式現代化
1.What-中國式現代化?
含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2.What-黨當前的中心任務及其兩階段目標?
黨的二十大(2023年)報告強調“從現在起,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3.How-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①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②堅持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科技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確保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協商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④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⑤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縮小貧富差距,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⑦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4.Why條件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得益于哪些因素?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
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民生舉措,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⑤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戰略。
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⑦弘揚了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弘揚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⑧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護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⑨廣大人民的艱苦奮斗。
5.Why條件類-中國自信的理由?
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自信),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體系(理論自信),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制度自信),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
自信)。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自信。
③結合材料和上文4題靈活回答。
■中考模擬
1.在第六屆中國進博會上,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館向人們展示從中國空間站到C919大飛機,從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到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同時配以多種影像技術、專業解說,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中國的發展成就。可見( D?。?br/>①中國經濟已經由高質量發展轉為高速發展 ②中國式現代化成績斐然,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
③我國國際地位提高,逐漸主導世界發展 ④我國不斷深化國際合作,發展成就顯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文化底蘊。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D?。?br/>①“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②“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③“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年11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他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A )
①表明我國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②有利于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④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關于實現共同富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C )
①要自覺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等問題,保障同步富裕
②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③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要通過高速發展,盡快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How-請你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建言獻策。
①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②加強區域協同,形成發展合力;③堅持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④堅持科技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⑤堅持綠色發展,增強發展可持續性。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熱點4: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意見》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意見》提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
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2023年8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要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
■中考模擬
1.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的支持力度,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為了( A?。?br/>①發揮其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②使其在技術創新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③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④更好地鞏固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Why-黨和國家為何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8a5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9a2、9a4】
答:①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之一。
②在我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③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What-我國“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說明了什么?【8b5、9a1、9b3、9b4】
答:①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③我國正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穩定器。
④我國致力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⑤我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远安县| 沙雅县| 宜章县| 社会| 青海省| 新疆| 新宾| 汾阳市| 文成县| 图们市| 南陵县| 许昌县| 舞钢市| 大宁县| 阿合奇县| 五台县| 湘阴县| 大宁县| 松溪县| 白水县| 乌拉特前旗| 新昌县| 兰考县| 株洲县| 巴东县| 潮州市| 湖口县| 临江市| 镇安县| 喜德县| 孙吴县| 甘德县| 衡东县| 长白| 盖州市| 瑞金市| 威海市| 岑溪市| 宽甸|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