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第一單元復習學案 總第 課時【學習目標】1.掌握本單元的重要字詞、文學常識。2. 學習精讀的方法,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和妙處。3.了解課文所涉及人物的成就和襟懷,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學習重點】學習精讀的方法,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和妙處。【學習難點】了解課文所涉及人物的成就和襟懷,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學習過程】梳理知識:(一)文學常識填空。1.《鄧稼先》的作者是楊振寧,美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共獲1957年 獎。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 ,山東諸城人,詩人。代表作有詩集《 》等。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的作者是 ,原名張迺瑩,作家。代表作有小說《生死場》《 》等。4.《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通史。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 (朝代)政治家、史學家。(二)字音縈帶( ) 日曛( ) 燕然( ) 殷紅( ) 強占( )顫抖( )謠言( ) 元勛( ) 奠基( ) 疙瘩( )校對( ) 小楷( )迭起( ) 澎湃( ) 闔眼( )捆綁( ) 調羹( ) 抹殺( )揩桌子( ) 深惡痛絕( ) 鋌而走險( ) 鮮為人知( )仰之彌高( ) 鍥而不舍( ) 兀兀窮年( ) 瀝盡心血( )群蟻排衙( ) 迥乎不同( ) 氣沖斗牛( ) 詩興不作(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選 pìn( ) 昆lún( ) zhì( )友 shū( )頭 抱 qiàn( )Zhì( )序 深 xiāo( ) shuò( )果 咳 sou( ) jiǎo( )肉 xīn( )金 草shuài( ) yōu( )然 吩 fù( ) 大無 wèi( ) 可歌可qì( ) 至死不 xiè( ) 鞠躬盡 cuì( ) 當之無kuì( ) 家 yù( )戶曉 鋒芒bì( )露 婦 rú( )皆知 目不kuī( )園 心不在 yān( ) 慷慨淋lí( )整理錯音及易錯字一遍二、構建系統自主回顧課文內容,任選1-2篇課文重點分析,構建文章網絡,可以從文章內容、寫法、寫作特色等方面進行闡述。(問題提示)1.《鄧稼先》將鄧稼先的 、 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敘寫、評價,突出了他對民族的貢獻,高度贊揚了他的 和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用 的寫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作為 的所說所做,表現了聞一多先生 、 、 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民族、民主獻身的精神。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通過對魯迅先生 的 、 、 、 、等的描述,展現了魯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現了魯迅先生的 及魅力氣質,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 和 之情。4.《孫權勸學》寫的是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點明 。三、歸類解析(教師寄語:在不斷的總結中成長,成就卓越的明天!)自主回顧課文內容,完成課內訓練題閱讀《鄧稼先》,回答問題。1.下列關于《鄧稼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以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結、50年的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B.選文引述“五四”時期的一首歌曲,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并呼應《鄧稼先》全文第一部分,把鄧稼先的貢獻置于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背景中。C.全文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做了詳細介紹,還穿插古文、詩歌、電報等內容,形式是散的,但主題是集中的。D.全文分段較多,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簡潔精煉、鏗鏘有力。同時,語言平實,情感真摯。2.下列對本文涉及的科學家的說明,有誤的一項是( )A.鄧稼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為我國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貢獻。B.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本文作者,與鄧稼先有著半個世紀的真摯友誼。C.鄧稼先死后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D.奧本海默,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3.下列說法不屬于鄧稼先身上的可貴品質的一項是( )A.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口才好。B.真誠坦白,從不驕人。C.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 D.具有愛國情懷。4.寫鄧稼先時,將其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其目的是( )A.說明鄧稼先不像奧本海默那樣喜歡打斷別人的報告。B.說明鄧稼先是一個不愿引起別人注意的人物。C.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D.說明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5.下列各項不能體現鄧稼先具有“純”字所代表的品格的一項是( )A.他是忠厚平實的人。 B.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C.他是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D.人們絕對相信他。6.對引用《吊古戰場文》的作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①忘我工作,無私無畏 ②臨危不懼,遇險不驚③不懼艱難,勇于奉獻 ④不怕犧牲,膽識過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對引用《吊古戰場文》的作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這是作者和鄧稼先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引用此文,表達對好友的深切懷念。B.這是鄧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時經常想到的一篇悲壯的文章。C.烘托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惡劣,反襯出鄧稼先不怕困難、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D.烘托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艱辛,突出其不畏艱辛、舍生忘死的精神。8.對下列成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任人宰割:聽憑別人宰殺與欺辱,沒有反抗的能力。比喻個人或國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任別人侵略、剝削、壓迫。B.當之無愧:承受得起打擊和困難,一點也不必感到慚愧。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不辭辛苦,勤勤懇懇、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的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為止。D.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對某事或某種信念有執著的追求。9.鄧稼先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兩彈’元勛”的原因是( )A.他成功研制出中國的原子彈、氫彈,使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的危機!B.他有著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C.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D.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10.下面對于鄧稼先的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A.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B.他才華出眾、聰明過人、鋒芒畢露,所以人們佩服他、仰慕他。C.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了數十年。D.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閱讀《孫權勸學》完成問題。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辭別) B.但當涉獵(只是)C.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D.肅遂拜蒙母(于是,就)2.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 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B.熟若孤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C.蒙乃始就學 屠乃奔倚其下(《狼》)D.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A.呂蒙在“孫權勸學”以前是一個沒有什么學識的人。B.文中未直接寫呂蒙進步之快,而是借魯肅之口說出,這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C.孫權要呂蒙“涉獵”,是為了讓他增長見識,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軍中事務。D.呂蒙一聽魯肅的夸獎,就得意揚揚起來,可見呂蒙是個有一點兒成績就驕傲自滿的人。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權勸學,既指出了呂蒙學習的必要性,又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從而使呂蒙無可推辭。B.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既從正面烘托出了孫權勸學的顯著成效,也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C.魯肅與呂蒙的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二人的真實性與融洽關系。D.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從側面表現了孫權勸學的結果以及呂蒙才略的驚人增長。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但當涉獵(粗略地閱讀) B.蒙乃始就學(從事)C.及魯肅過尋陽(等不及) D.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謀略)6.下列各組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結友而別 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行》)B.蒙辭以軍中多務 靜以修身(《誡子書》)C.自以為大有所益 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十二章》)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久之,目似眠(《狼》)7.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B.蒙/辭/以軍中多務。C.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譯文:你現在身居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學習!B.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譯文:但是應當廣泛閱讀,了解歷史罷了。C.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譯文: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吳下阿蒙了!D.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譯文:讀書人分別幾日,就要另眼相待,兄長為什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9.下列對選文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孫權向呂蒙提出“學”的重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不可推辭。B.“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是魯肅的贊嘆,也表現了呂蒙因“學”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令人嘆服。C.“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回敬魯肅的一句話,這是因為魯肅的傲慢和對呂蒙的輕視,才導致呂蒙出此下策。D.文章以“結友而別”收尾,是因為魯肅被呂蒙好學和其才略所折服,表明了魯肅尊敬人才,愛惜人才,也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驚人長進。四、總結反思上述題目分別從哪些角度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考查,結合具體題目簡要分析。五、診斷評價:(教師寄語:學習來不得半點馬虎!)自主回顧課文內容,完成課內訓練題閱讀《說和做》,完成問題。1.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的艱難困苦。B.“不動聲響,無聲無聞”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潛心鉆研學問,默默無聞,不問世事,與世無爭。C.“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概括了聞一多先生在革命方面的特點。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贊揚了作為革家聞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統一的美德。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圍繞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選取了典型事例,刻畫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的形象。B.本文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表現出他說做統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主的獻身精神。C.文章在敘述中注意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聞一多的人物形象,比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一多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D.文章結構嚴謹,開頭總領全文后,先表現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3.“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這一句采用的達方式是( )A.記敘 B.議論 C.抒情 D.說明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化史”一句中的“消化”,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吃不潔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B.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等C.要真正消化這些知識,需要經過認真思考D.營養專家說:青少年長期消化不良,會導致體質下降5.下列能概括選文中心意思的一項是( )A.聞一多研究志趣正濃。B.聞一多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C.聞一多幾年辛苦,完成《唐詩雜論》一書。D.聞一多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6.“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對這個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興,只有依靠學者的研究成果。B.聞一多先生興趣廣泛,不僅是詩人、學者,還鉆研中國古典醫學。C.聞一多先生在努力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D.說明聞一多先生研究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情極高。7.對下列各句所用修辭手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聞先生)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③“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④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對比 B.①反復②比喻③對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對比④對比 D.①反復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8..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教濟的文化藥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衰微”指中國人體質衰弱,被稱為“東亞病夫”。B.此句是用來說明聞一多由文學家轉化為革命家的原因。C.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D.“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辦法。9.對“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正確的理解是( )A.“望問向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當時想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B.聞一多和魯迅先生一樣,棄醫從文,探究救國救民的真理。C.聞一多是一個政治家,他試圖通過了解積貧積弱的民族,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D.說明聞一多專心致志的研究態度、持之以恒的精神。10.下列對選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選材精當,“學者的方面”選取著作《唐詩雜論》等來表現,“革命家的方面”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和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來展現。B.本文結構嚴謹,以“說”和“做”總領全文,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滲痹執著的受國熱情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C.文章精于剪裁,對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據表現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簡。D.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有感情,富有音樂美;表達方式上以抒情為主。六、達標測評: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暑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B.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懦皆知的人物了。C.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D.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歷盡心血。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和課文內容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鄧稼先,我國研制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我國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貢獻。B.《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結構嚴謹,開篇總領全文后,先表現聞一多“學者的方面”,后表現聞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兩部分之間,用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銜接緊密,過渡自然。C.在《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一文中,作者通過對她所知道的魯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瑣事的描寫,向世人展現了一些生活瑣事的描寫,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與人們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藹、更隨和、更真實的魯迅,并借此來抒發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D.《孫權勸學》選自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篆的編年體斷代史《資治通鑒》。本文以對話表現人物,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大有所益”,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3.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A.《鄧稼先》一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有時長句和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就是如此。B.“租借”一詞全部加了引號,表示特定的稱謂,表達了對列強的憤慨和對祖國屈辱歷史的痛惜之情。C.鄧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中國原子彈工程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D.鄧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是指:他雖然才華出眾,但長相平庸。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卿今當涂掌事 當涂:處在道路中間B.但當涉獵 涉獵:粗略地閱讀C.卿今者才略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見事:認清事物(一)文言文閱讀【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余近日以軍務倥傯①,寢食不安。吾家本詩禮門閥②,勤與樸為余處世立身之道,有恒又為勤樸之根源。余雖在軍中,尚日日寫字一頁,看書二十頁。看后,用朱筆圈批,日必了此功課為佳。偶遇事冗③雖明日補書補看亦不歡故必忙里偷閑而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數時以為之。決不肯今日耽擱,謂有明日可補;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預為。如是者數年,未嘗間斷,亦無所苦。【注】①倥傯:事多,繁忙。②門閥:名門貴室。③事冗:事務繁忙復雜。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士別三日 日必了此功課為佳 B.蒙辭以軍中多務 旦辭爺娘去C.但當涉獵 但微頜之 D.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險躁則不能治性2.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劃兩處。偶遇事冗雖明日補書補看亦不歡故必忙里偷閑而為之。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②如是者數年,未嘗間斷,亦無所苦。5.甲乙兩文都講到了讀書的作用。甲文通過寫魯肅“與蒙論議”后,與呂蒙“____________”這一舉動,側面表現了呂蒙讀書后才略的驚人長進;乙文則指出讀書可以傳承“詩禮”家風,培養“____________”品質。(各用兩個字作答)6.甲乙兩文中多種讀書方法值得借鑒,試概括出兩種并結合原文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