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說明文文體知識梳理1、說明對象:按類別分類 事物性說明文:以實在具體的事物為說明對象。 舉例:《蘇州園林》的標題正是它的說明對象。事理性說明文:以抽象事理為說明對象。 舉例:《大自然的語言》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從四季的變化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第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四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由此可知本文的說明對象是“物候現象”。2、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來安排說明順序。邏輯順序通常包括以下幾種形株式: 1、由現象到本質。舉例:《大自然的語言》全文思路是:描述物候現象一一作出科學解釋-一追究因果關系一一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是典型的邏輯順序。 2、由主要到次要。舉例:《蘇州園林》第三至六段緊扣第二段的四個“講究”,介紹了蘇州園林設計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點,而第七至九段則說明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點。 按照先主后次的邏輯順序,文章不僅文脈清晰,而且重點突出。 3、由抽象到具體的順序。 4由原因到結果的順序。 5由淺人深的順序。 6由表及里的順序。@由此及彼的順序。時間順序 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 常以時間性詞語為標志,或者是年月、時代朝代等。舉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行文采用了由近代到現代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舉例:《巍巍中山陵》以空間順序,從最南端陵墓的入口寫起,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間三樓琉璃瓦頂的石牌坊……石坊北就是……墓道北段有……3、說明方法:列數字 特點 用具體數字具體說明某事物或物體的特征和本質的方法。判斷標志 確數、約數、小數、分數、百分比、度數、倍數(不包含年份)。作用 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了……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舉例 《巍巍中山陵》中“陵園用地面積2000多畝,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經費按當時的幣值計400余萬元”舉例子 特點 列舉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征、解釋抽象的道理或深奧的科學知識的方法。判斷標志 比如、例如、譬如、據說......作用 通過列舉……的例子,真實具體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具體、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舉例 《大自然的語言》中,通過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來說明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下定義 特點 用簡潔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事物的本質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內涵做規定性說明的方法。判斷標志 “某某是什么”或“某某是怎樣的、......是……、這就是……作用 科學準確地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舉例 《大自然的語言》中“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作比較 特點 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其中一事物特征。判斷標志 較……、比、相對于、和……不同、而、較之作用 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舉例 《蘇州園林》中“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把蘇州園林和北京園林相比較。打比方 特點 運用比喻,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判斷標志 像、仿佛、有如、猶如、好像、像……似的、好比……一樣作用 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舉例 《宇宙里有些什么》中“這些恒星不過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許還要小”,用比喻說明恒星的渺小和宇宙的寬廣。引資料 特點 為了使說明內容更充實具體,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言警句等進行說明的方法。判斷標志 引號(“”)的出現、據資料記載、……曾說過……作用 1、引用故事、神話傳說、生動的故事引出說明的事物,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引用名人名言:用……這句名言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3、引用詩句;該詩句的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寫出了事物……的特點,同時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舉例 《看云識天氣》中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引用諺語說明云能辨別天氣的事理。分類別 特點 說明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分為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的說明方法。判斷標志 一種(方面、類)……另一種(方面、類)……、表序數的詞、……有幾類作用 條理清晰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舉例 《說“屏”》中“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br/>作詮釋 特點 對事物做大概的介紹,判斷標志 常含有的詞語有“因為”“由于”“這是由·····造成的。作用 具體解釋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說明通俗易懂。舉例 智能快遞,即通過引入信息化、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融合預測等方式……(2017龍東《智能快遞》)注意:如何區分下定義和作詮釋 下定義和作詮釋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語言形式。它們形式相同,該如何區別呢 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題能夠互換,就是下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作詮釋。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之后,意思不變.“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行了。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下定義,后一句是作詮釋。4、說明文語言:(1)準確性:準確、嚴謹分類 事例 解釋說明修飾限制詞語的使用 表推測(可能、左右、大概、也許、大約……) “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中國石拱橋》) “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表程度(更、僅、只有、往往、最、比較、通常、當……) 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故宮博物院》) “大”與“完整”兩個形容詞與前面兩個“最”共同揭示了故宮博物院的總體特征,這就與我國古代其他宮殿進行了比較,突出其特點。表范圍(當時、目前、有記載、大部分、自古以來) 1、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2、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中國石拱橋》) “有記載”“當時”都限制了范圍,這就排除了可能并沒有記錄的橋和以后發展的橋的長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其他限制詞(至少、特別、據說、常常、傳言、資料、表明、據測定) 據說這座橋建于公元前661年。 “據說”點出了這一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沒有確鑿的證據,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生動性:生動、形象分類 示例 解釋說明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喻、擬人) 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 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蘇州園林》) 比喻的修辭方法,準確地寫出了蘇州園林與對稱建筑的區別,說明蘇州園林有充滿自然之趣的布局美。句式的選用 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株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蘇州園林》) 連用兩個否定句式,把蘇州園林與一般園林進行比較,說明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栽種和修剪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5、說明文的結構形式總分結構 總—分 (事物說明文多采用) 《蘇州園林》先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體特點,后分說五個方面: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功夫和顏色等。總—分—總 (事理說明文多 采用) 2018龍東《會飛的火車》文章先總寫磁懸浮列車的發明者及其應用背景,再分寫其不斷發展、改進的過程,突出其速度快價格低的優越性,最后對應用前景做了美好的展望??梢?全文采用了先總述,再分述,最后總述的方法。分—總(較少用) ————并列結構 多用于空間順序的說明文。指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之分,沒有輕重之別,是平行式的結構。 《蘇州園林》的第3)~の段,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遠景近景的層次四個主要方面以及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總特點。這幾個自然段之間就是并列結構。遞進結構 多用于事理說明文。指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太自然的語言》從物候學研究對象入手,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再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以及物候學的研究意義。是按照層層遞進的邏輯順序安排的。議論文文體知識梳理1、論點概 念 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數 量 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特 點 一般是由意思明確,結構完整的判斷句來表述,它必須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回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應該怎樣,不該怎樣”的問題,必須是統攝全文的句子。從形式上看,不能是短語、疑問句、比喻句。常用“xx是xx""xx不是xx”的句式。2.論據: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理由和根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論據一般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種。事實論據 特點 (1)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2)概括的事實。(3)統計數字。(4)親身經歷、感受。(5)事實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作用 事實勝于雄辯,有很強的說服力。示例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列舉明朝大哲學家王陽明先從“格物”做起,最后宣告失敗的事例, 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的正確性。道理論據 特點 (1)經過實踐檢驗的精辟理論、名言警句。(2)民間的諺語和俗語。(3)科學上的公理和規律等。作用 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示例 《敬業與樂業》中引用《莊子》中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的話:“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闭撟C了“忠實”便是“敬業”3、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特點 典型事例證明論點。判斷標志 “如”“比如” “例如”“譬如”等。作用 舉……的例子(概括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進而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舉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列舉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論點。比喻論證 特點 用比喻手法, 闡明抽象道理。判斷標志 “如”“好像” “是”等文字,一般都能找到本體和喻體。作用 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使論點更加鮮明生動。舉例 《敬業與樂業》中將“沒有職業的懶人”比作“社會上的蛀米蟲”““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有力地論證了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的觀點。道理論證 特點 名人的言論,公眾所承認的道理,引用古語、諺語、俗語等判斷標志 “xx說”“俗話說”、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作用 引用……名言或格言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權威,更有說服力。舉例 《敬業與樂業》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來證明論點。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論證了要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即“樂業”這一論點。對比論證 特點 將兩種性質相反或有差異的事物或道理進行比較判斷標志 “相反”“反之”“但是”等文字反義詞;有正面|和反面兩方面的內容。作用 舉出··和··的例子并加以比較,構成正反對比論證, 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舉例 《談創造性思維》中作者先從反面論證, “如果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然后從正面論證,“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點非常重要”,正反對比論證,說理更全面,更透徹。4、議論文語言特色準確性 概念使用準確;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嚴密性 判斷和推理嚴密。生動性 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和特殊句式。鮮明性 表述明確,不模棱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概括性 語言要簡明扼要,不會要太細致,因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5、說明文結構類別 解釋說明 示例總分結構 總分總式 論證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系,先總說論點,然后用分論點論證中心論點,最后再次強調中心論點。 《敬業與樂業》總分式 論證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系,先提出論點,然后用分論點論證中心論點。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分總式 先提出問題,表達觀點,然后引用各種名人事跡或格言警句分析問題,最后強化論點。 ——并列式 各段層次間是平行并列的關系,通常在開頭(或講故事,或引用,或開門見山)交代總論點,然后圍繞中心論點排列幾個議論段落,通常一段一個分論點。 《談讀書》遞進式 各部分之間是遞進關系,即層層深人、環環相扣。 《不求甚解》記敘文文體知識梳理1、記敘文六要素內 容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作 用 概括文章內容、概括故事情節。舉例 《背影》內容概括:冬日的一個下午(時間),在南京火車站(地點),我(人物)坐火車去北京(起因),父親(人物)來車站送我(經過),我看著父親離開的背影,發出“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的感慨(結果)。2、記敘文分類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舉例:《藤野先生》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緣起、經過、與別后的懷念)為敘事線索,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的懷念。抒情散文 一般不詳述事件的具體過程,沒有完整的情節。舉例:《春》通過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喜愛至深的情懷,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勵人們珍惜春光、奮發向上。哲理散文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舉例:《蟬》從寫蟬的聒噪、病蟬的微小和病弱的蟬在泥下埋十七年,出來卻只活一個夏天,由一只小小的蟬引發出對生命的感悟,它告訴我們: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3、記敘文線索時間線 以時間推移為線索。如《最后一課》是以最后一節法語課的時間推移為線索。事件線 以事件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如《社戲》以“社戲”為線索,按“盼社戲——看社戲——憶社戲”來組織文章內容,再現兒時在平橋村的美好生活。人物線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為線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線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見聞和感受來安排情節的。地點線 以地點轉換的順序為線索。如《藤野先生》是以“我”的活動地點為線索來安排情節的,按照東京、仙臺、 北京的順序層層展開。感情線 以情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如《藤野先生》暗含了一條“我”的思想感情變化的線索,寫東京“中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我”赴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臺醫專日本“愛國青年”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棄醫從文,都是圍繞這條線索來安排情節的。實物線 以某一件具體(或某種象征意義)的實物為線索。如《雨的四季》,以“雨”為線索,寫出了雨的四季之美,表現了作者|對雨的喜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記敘文經常有兩條線索——明線和暗線。明線就是從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見的貫穿始終的線索,將文章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脈絡;暗線就是從文章中分析得來的貫穿文章始終的線索。4、記敘文人稱人稱 特點作用及舉例第一人稱 特點 以“我”“我們”的角度展開記敘。作用 1、使文章更具有真實性;2、敘述親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舉例 《孔乙己》中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來敘事,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描述了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度大大提高,故事的情節亦顯得親切自然。第二人稱 特點 用“你"“你們”來敘述。作用 拉近與讀者的距離;2、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強親切感,便于抒情。舉例 《黃河頌》中用“你”來敘述黃河的偉大,使文章感情強烈。第三人稱 特點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 用敘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經過告訴讀者。作用 1、直接、客觀地展現生活;2、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寫作形式比較自由、靈活。舉例 《變色龍》中從“奧楚蔑洛夫”的角度來敘述事件,使文章內容清晰可感。5、記敘文順序記敘順序 特點作用及舉例插敘 特點 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的敘述,敘述完接著順敘中心事件。插敘的內容是一個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作用 內容上: 1、交代了……的內容;2、解釋了.....的原因;3、突出人物性格(形象);4、突出文章主旨。 結構上: 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做鋪墊或埋伏筆;2、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3、 豐富文章內容,使文章情節完整;4、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舉例 如《故鄉》中,作者回到家鄉同母親談起閏土時,作者回想起自己年少時與少年閏土在一起時的歡樂場景。倒敘 特點 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把中間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對往事的回憶。作用 1、開篇點題;2、制造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使讀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深刻;3、引出下文;4、使結構更加緊湊。舉例 如《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先寫“我”的母親去世了,再接著回憶母親一生勤勞的往事,最后寫母親對“我”一生的幫助和影響。順敘 特點 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敘寫。作用 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2、使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脈絡分明。舉例 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作者從見到紫藤蘿寫起,由遠至近,并由此而引發人生感悟:面對這一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為寧靜。補敘 特點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作用 1、有助于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補敘中有對人物進行描寫則有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舉例 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6、表達方式記敘 作者對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發展和環境所作的敘說和交代。(中考真題多以記敘為主,尤其是插敘、倒敘為考查重點)議論 指作者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或看法。說明 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具體的事物客觀、清楚地呈現出來,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說得清楚明白,讓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抒情 表達情思,抒發情感。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描寫 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7、常見描寫方法及作用根據描寫內容分類:人物描寫 神態描寫 特點 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作用 更加突顯人物個性,給人真實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動形象。語言描寫 特點 對人物的獨白、對話或幾個人物談話的具體描寫。作用 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人物形象變得豐滿、鮮活。動作描寫 特點 對人物個性化的行為、動作的描寫。作用 1、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2、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3、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4、推動情節的發展。心理描寫 特點 對處在一定環境下人物心理的活動(如內心感受、心理活動、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的描寫。作用 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情感。外貌描寫 特點 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以及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的描寫。作用 以“形”傳“神”,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環境描寫 社會環境 特點 對社會背景、時代氛圍、地域風貌的描寫。作用 1交代對人物、時間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作品的時代背景);2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3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自然環境 特點 對自然界景物的描寫,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氣候、時間等的描寫。作用 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渲染氣氛;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突出、深化主題;5為……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6揭示主題。根據描寫角度分類:正面描寫 (直接描寫) 特點 直接描寫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現的特征。作用 直接、真實地寫出人物的特征或突出文章主題。側面描寫 (間接描寫) 舉例 是指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所要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特點 1、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2使主題更加深刻、含蓄。8、常見表現手法及作用表現手法 特點作用及舉例對比 特點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應的兩面作對比。作用 1、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揭示本質,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2、襯托,突出主體事物的特點,強調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增強語氣,使意義明顯。舉例 《故鄉》中,魯迅將二十年前后家鄉人、事、物變化進行比較,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襯托 特點 用類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用類似的事物作陪襯是正襯,用相反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是反襯。作用 特點鮮明,矛盾突出,形成強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舉例 《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烘托 特點 突出一方的特點。作用 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舉例 《最后一課》中,通過對同學們認真學習法語的氣氛的渲染,表現了小弗郎士沉重又依依不舍的內心世界。“烘托”與“襯托”區分:“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是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欲揚先抑 特點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作用 突出重點,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舉例 《阿長與<山海經>》一開始寫長媽媽的種種“惡行”,隨后寫她為“我”買來念念不忘的《山海經》。表現她助人為樂的品性,及“我”對她的懷念之情。欲抑先揚 特點 本來是要批評,在開始卻以贊美頌揚的口氣來寫。作用 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舉例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對待狗咬人這件事中前后不同的態度,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形象,也將作者的諷刺意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借景抒情 (寓情 于景) 特點 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或環境的渲染來抒發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作用 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托,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整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給讀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舉例 《春》中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鋪墊 特點 1、鋪墊是“顯性”的,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讀者看不見; 2、鋪墊所使用的筆墨往往較多,可謂濃墨重彩。作用 制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舉例 《皇帝的新裝》第一段極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發新衣服, 這就為后面他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最后光看身子舉行游行大典做了鋪墊。伏筆 特點 通常只是一兩筆,點到為止,比較隱蔽,伏筆是“隱性”的。作用 交代含蓄,使文章內容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縫。舉例 《故鄉》中母親說“還有閏土……他也許就要來了”為后面閏土的出場埋下了伏筆。懸念 特點 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作用 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以達到更好地表達主題的目的。舉例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與他們在船上不期而遇,并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小見大 特點 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作用 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舉例 《最后一課》中作者將關于祖國、民族、文化的宏大主題濃縮到了法國小鎮一所小學最后一堂法語課上。9、常見的修辭手法:修辭手法 特點作用及舉例比喻 特點 以甲事物來比擬乙事物。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作用 1、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2、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讓人易于理解接受。答題規范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的情景(特點),抒發(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為下文情節做鋪墊)。舉例 《紫藤蘿瀑布》中“瀑布”一詞用比喻手法,既寫出了紫藤蘿盛開的壯觀,又暗示了生命長河的偉大,擬人 特點 把物當作人來寫。作用 將物人格化,描寫形象;2)表意豐富,表達生動而有趣。答題規范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擬人化,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的情景(或特|點),抒發了……的情感。舉例 《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排比 特點 三個或三個以上,語言優美,形式一致的小分句。作用 句式整齊,增強氣勢;2便于抒情,更有氣魄。答題規范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有力地寫出了……的特點。舉例 《繁星》中的“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種種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夸張 特點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 烘托氣氛、加強渲染;2引起聯想效果,給讀者強烈的印象。答題規范 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了……的情感,強調了……的特點。舉例 《皇帝的新裝》中描寫皇帝穿新衣時寫道“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極盡夸張的手法了皇帝的窮奢極欲。反問 特點 用肯定的句式表達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句式表達肯定的意思。作用 1、態度鮮明;2加強語氣,強烈抒情。答題規范 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突出(強調)了……的特點。舉例 《我的老師》中“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 ”用否定的“不喜|歡”“不愿意”反問,表達了“我”對蔡老師的喜愛之情。設問 特點 自問自答。作用 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答題規范 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問題,引人思考,強調了……的特點。舉例 《敬業與樂業》中“怎樣才能把一種旁作做到圓滿呢 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業。”反復 特點 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反復出現。作用 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層次分明,增強節奏感或感染力。答題規范 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感染力,抒發了……的感情。舉例 《安塞腰鼓》中“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四次,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的發展和情緒的高漲,抒發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對偶 特點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 1、形式優美,音韻和諧;;2增強語言的節奏感,答題規范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的情感。舉例 常見于詩文中,如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使語言節奏明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