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滑輪》一、教材分析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這一部分的內容要求是:知道簡單機械,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是杠桿類簡單機械的一種,本節課學生通過觸摸滑輪實物來認識滑輪的結構,通過展示滑輪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使學生認識到滑輪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及分類。二、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遇到的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經過初三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設計實驗、自主探究的能力,這為本節課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三、設計思路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定滑輪、動滑輪以及滑輪組的工作特點,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明確定滑輪、動滑輪的實質。使學生知道生產中為什么使用滑輪,掌握滑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四、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定、動滑輪、滑輪組特點。科學思維: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科學探究: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出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科學態度與責任:進一步認識物理是來自于生活的,認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五、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出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六、教學難點在對實例的分析和解釋中進一步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應用。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 【設置情境,讓學生移動重物】提出問題: 1.該裝置用了什么機械? 2.你有哪些發現? 生活中的其他杠桿,激發學生進一步進行課內探究的興趣 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內探究 學生活動觀察移動重物的過程,發現問題。 1.滑輪 2.省力 3.繩子移動距離大于重物移動距離 作使杠桿平衡,并找出影響杠桿的因素,根據實驗,提出自己的猜想 利用寬杠桿,實驗檢驗學生的猜想,并得出結論,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從而突破教學難點總結畫力臂的方法,并加強練習分組討論 利用有趣的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實驗】 【進行實驗并展示匯報】生:軸、物體掛的位置、拉力方向...... 總結畫力臂的方法,并加強練習 一是教給學生列表對比是一種歸納總結知識的學習方法。 二是培養學生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思維延伸 師:培養學生觀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升國旗時,旗桿頂部的滑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了動滑輪,為了改變用力方向 B.使用了定滑輪,為了改變用力方向 C.使用了動滑輪,為了省力D.使用了定滑輪,為了省距 傾聽、思考 讓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概括本節課的收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打開。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小結,互相補充回憶鞏固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八、教學反思引入實驗:直接拉箱子與使用動滑輪拉箱子對比,趣味性強,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讓學生認識到使用滑輪時力的大小關系以及距離的大小關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省力這個特點對于實際操作的同學來說感覺很明顯,但其他觀察的同學看的并不是很清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