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物質的酸堿性一、物質的酸堿性定義酸堿性:物質在溶液中能夠釋放出氫離子(H )或氫氧根離子(OH )的性質。二、酸性物質定義:能在溶液中釋放出氫離子(H )的物質。特點:溶液通常具有酸味,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常見酸性物質:鹽酸(HCl)、硫酸(H SO )、硝酸(HNO )、醋酸(CH COOH)等。三、堿性物質定義:能在溶液中釋放出氫氧根離子(OH )的物質。特點:溶液通常具有澀味或滑膩感,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常見堿性物質: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 )、氨水(NH ·H O)等。四、中性物質定義:在溶液中既不能釋放出氫離子(H ),也不能釋放出氫氧根離子(OH )的物質。特點:溶液呈中性,不改變石蕊試紙的顏色。常見中性物質:水(H O)、氯化鈉(NaCl)等。五、酸堿指示劑定義:能夠用來指示溶液酸堿性的物質。常見酸堿指示劑:石蕊(藍色變紅色表示酸性,不變色表示中性,紅色變藍色表示堿性)、酚酞(無色變紅色表示堿性)。六、pH值的檢驗操作步驟準備工具:pH試紙(分為廣泛試紙和精密試紙,根據需要選擇)。玻璃棒或膠頭滴管。標準比色卡(用于對比顏色確定pH值)。操作步驟:取出一張pH試紙,放在干燥、潔凈的玻璃片或瓷板上。使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蘸取少量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等待半分鐘至試紙顏色穩定(按照試紙說明書操作)。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找出與試紙顏色最接近的pH值。注意事項:使用前檢查pH試紙的有效期,避免使用過期試紙。試紙不能預先用水潤濕,以免稀釋待測溶液。試紙浸入溶液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顏色變化過于明顯導致判斷困難。對于顏色相近的pH值,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準確性。通過上述步驟,可以準確地檢驗溶液的pH值,從而判斷其酸堿性。1 .規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 )A.取化學藥品B.溶解物質C.過濾泥水D.測溶液pH【答案】 D2 .近年,溫州新建多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 (1)某公園生態系統中有繡球花、白鷺、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2)公園內不同位置生長著粉紅色、藍色的繡球花(如圖)。小明為探究繡球花花色是否與土壤的酸堿性有關,他開展如下活動:①取粉紅色繡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測得其為8。則該土壤的酸堿性為 性。②用檸檬酸和石灰水調節土壤酸堿性來改變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的檸檬酸溶液,需檸檬酸 克。【答案】 繡球花 堿 0.83 .水質對水族箱內魚的生存至關重要,定期監測和維護水質有利于魚的生存。 (1)自來水消毒后殘留的氯稱為余氯,其對魚有害。某研究者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去除余氯,其效果如圖所示。據圖,小明采取方式二去除余氯,其理由是 。(2)水族箱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補充氧氣,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水草或投放增氧劑。①增加水草可以補充氧氣的原因是 。②過氧化鈣是常用的增氧劑,其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檢測發現,投放適量過氧化鈣為魚補充氧氣,在持續補氧過程中水的PH基本保持不變。解釋原因 。【答案】 所用時間較短且節能 水草進行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 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的速度和魚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消耗氫氧化鈣的速度基本相同,pH基本保持不變4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稀鹽酸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嗎?某同學通過如下步驟進行探究:①取兩個燒杯,各倒入40毫升的稀鹽酸,分別標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體體積不變。乙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至液體體積變為20毫升。(溶液密度變化忽略不計)③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分別為30毫升、26毫升。(1)實驗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顏色 。(2)乙燒杯中的稀鹽酸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分數變大,依據是 。(3)為了確定稀鹽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會變大,請簡要闡述應補充的實驗。 【答案】 恰好由紅色變成紫色 稀鹽酸的體積變成一半,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大于一半 換用不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多次重復實驗5 .碳捕集是實現“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種方法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組將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利用傳感器實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裝置如圖甲所示。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乙,且pH等于11.6時溶液處于飽和狀態。通過查閱資料發現:①碳酸鈉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②該溫度下,飽和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6,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pH為8.3;③該溫度下碳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根據以上現象和信息,小組同學展開進一步探究: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形成的產物是什么?【建立假設】假設1:只有碳酸鈉;假設2:碳酸鈉、碳酸氫鈉:假設3:只有碳酸氫鈉;假設4:…小敏根據圖乙曲線判斷假設1不成立,理由是 。【實驗過程】繼續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丙。【實驗結論】小敏根據圖丙曲線認為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的最終產物是 。【交流評價】(1)小金認為該曲線還不能確定最終產物。因為pH可能還未呈穩定狀態,接下去的操作是 。(2)小興受小金的啟發,猜測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據是 ,所以建議小組同學繼續展開探究。【答案】 該溫度下,飽和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6,此時pH小于11.6 碳酸氫鈉/ NaHCO 3 繼續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變化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6 .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取用液體B.測定溶液的pHC.取用固體D.點燃酒精燈【答案】 A7.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B.一杯汽油倒去一半剩余汽油的質量減小為原來的一半比熱容和熱值也減小為原來的一半C.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酸堿反應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所以能使石蕊變紅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答案】 D8. 小華將一張濾紙在某指示劑中浸泡后晾于,用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寫“化學”兩字,立刻顯紅色,再將其懸掛于鐵架臺上,井在濾紙的下方(如圖)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杯燒,過一會兒,發現紅色的字消失,則濾紙上的指示劑和燒杯中的溶液分別是( )選項 A B C D濾紙上的指示劑 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燒杯中的溶液 濃氨水 濃鹽酸 濃氨水 濃鹽酸A.AB.BC.CD.D【答案】 B9.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B.稻草燃燒屬于物理變化C.傳統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D.現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答案】 B10.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釋,其pH與所加水的質量m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A.B.C.D.【答案】 C11 .科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葫含著許多科學知識。請回答:(1)食鹽、食醋、純堿均是家庭中常見的物質,取以上物質放入試管,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能使溶液呈現變紅色的是 。(2)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能夠改善食品的品質,有助于食品防腐、保鮮。過氧化鈣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具有無毒安全、價格低廉等特點,該化合物中氧元素為﹣1價,則過氧化鈣的化學是 。12.現代人越來越追求健康飲食生活,很多人選擇飲用鮮榨蔬果汁,下列四種飲料呈弱堿性的是( )A.檸檬汁(pH:2~3)B.蘋果汁(pH:3~4)C.西瓜汁(pH:5~6)D.玉米汁(pH:7~8)【答案】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