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單元專項提升1.將硫單質的性質混淆點撥:(1)單質硫燃燒時,產物只能是SO2,無論O2的量是否充足,均不會生成SO3。(2)汞蒸氣有毒,實驗室里不慎灑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進行處理(Hg+S=HgS)。(3)實驗室中,殘留在試管內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熱的NaOH溶液除去。因為硫單質易溶于CS2也可以與熱的強堿溶液反應:3S+6NaOH2Na2S+Na2SO3+3H2O。【例題】1.加熱裝有硫粉的試管,硫粉很快熔化為液體,繼而有淡黃色氣體產生。將光亮細銅絲伸入氣體中,銅絲發光發熱且表面有黑色物質生成。由上述現象得不出的結論是A.黑色固體是 B.硫蒸汽是淡黃色C.銅絲能在硫蒸氣中燃燒 D.硫的熔沸點較低2.將硫的氧化物的性質混淆點撥:(1)注意SO2的漂白性和還原性的區別SO2使品紅溶液褪色表現的是SO2的漂白性,加熱后溶液顏色復原;SO2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溴水、氯水、碘水褪色表現的是SO2的還原性,加熱后溶液顏色不復原。(2)注意SO2的氧化性的表現SO2通入氫硫酸、硫化鈉溶液中都會出現淺黃色沉淀,表現了SO2的氧化性。(3)SO2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SO2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但不能使之退色。(4)SO2和CO2的鑒別方法。①聞氣味法:CO2無氣味,SO2有刺激性氣味。②品紅溶液法: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CO2。③酸性高錳酸鉀或溴水法: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水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它們褪色的是CO2。【例題】2.下列關于SO2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工業制備硫酸后含SO2的尾氣大量排放至空氣中會形成酸雨B.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利用了SO2的還原性C.SO2與H2S氣體混合,產生淡黃色固體,體現了SO2的氧化性D.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紅色褪去,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紅色復現,體現了SO2的漂白性3.濃硫酸吸水性和脫水性的區別與應用點撥:(1)吸水性。濃硫酸具有吸收水(如氣體中、液體中的水分子,以及固體中的結晶水等)的性能,吸水性是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因此濃硫酸可作為吸水劑或干燥劑。①濃硫酸能干燥三類氣體:中性氣體,如H2、O2、N2、CO、NO、CH4等;某些酸性氣體,如SO2、CO2、HCl、HF等;某些氧化性氣體,如F2、Cl2等。②濃硫酸不能干燥兩類氣體:堿性氣體,如氨氣(NH3);還原性氣體,如HBr、HI、H2S等。③濃硫酸使藍礬(CuSO4·5H2O)變成白色粉末,體現了濃H2SO4的吸水性。(2)脫水性。濃硫酸可將許多有機化合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脫水性是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如:C12H22O1112C+11H2OHCOOHCO↑+H2O。【例題】3.下列濃硫酸的敘述錯誤的是A.濃硫酸可用作干燥劑,能夠干燥氫氣、氧氣等氣體,但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和有較強還原性的HI、H2S等氣體B.濃硫酸與木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 CO2↑+2SO2↑+2H2O,在此反應中,濃硫酸既表現了強氧化性又表現了酸性C.1 mol銅粉投到足量濃硫酸中,加熱得到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為22.4 LD.常溫下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放濃硫酸,是因為濃硫酸能使鐵、鋁鈍化4.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點撥:誤區1只加可溶性鋇鹽,而不酸化將導致、、等干擾離子判斷成。因上述離子會產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誤區2誤將Ag+判斷成如向待測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便斷定含。其錯誤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而含Ag+時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Ag++Cl-=AgCl↓(白色)。誤區3誤將判斷成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測液中滴加用稀鹽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誤以為有。該錯誤是未注意在酸性環境中具有強氧化性,將氧化成而產生干擾。誤區4(1)誤將Ag+、Pb2+判斷成。如向待測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便斷定含。其錯誤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而含Ag+或Pb2+時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2)誤將判斷成。如向待測液中滴加用稀鹽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誤以為有。該錯誤是未注意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環境中發生反應:Ba2++=BaSO3↓(白色),3BaSO3+2H++2=3BaSO4↓(白色)+2NO↑+H2O。【例題】4.下列四種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鹽酸,沉淀不溶解C.向丙溶液中加入鹽酸使之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5.N2相關性質的易混易錯點辨析點撥:(1)氮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但N2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2)工業上利用合成氨實現人工固氮涉及氧化還原反應。(3)氮氣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呼吸。(4)液氮可用于醫學和高科技領域,制造低溫環境。(5)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與氫氣反應時,氮氣只作氧化劑。(6)固氮反應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7)高溫或通電的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而不能生成二氧化氮。【例題】5.下列關于氮元素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工業上氫氣和氮氣合成氨屬于人工固氮B.閃電時,大氣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屬于氮的固定C.氮元素在自然界有游離態和化合態D.非金屬單質氮氣在化學反應中只能作氧化劑6.氮氧化物的易混易錯點點撥:(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與N2O4存在平衡:2NO2 N2O4,因此實驗測得NO2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總是大于46。(2)驗證某無色氣體為NO的方法是向無色氣體中通入O2(或空氣),無色氣體變為紅棕色。(3)NO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而NO2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4)氮氧化物對環境的污染。①光化學煙霧:NOx在紫外線作用下,與碳氫化合物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產生了一種有毒的煙霧。②酸雨:NOx排入大氣中,與水反應生成HNO3和HNO2,隨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③破壞臭氧層:NO2可使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導致地面紫外線輻射量增加。④NO與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例題】6.下列關于NO和NO2的說法正確的是A.NO2是紅棕色氣體,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所以屬于酸性氧化物B.NO2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C.NO和NO2均既可以用排空氣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NO在空氣中可以長久的存在7.氨氣的性質及制取點撥:(1)NH3是中學化學中唯一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在推斷題中作為解題突破口。(2)氨水呈堿性,NH3·H2O屬于一元弱堿,計算氨水的濃度時,溶質按NH3進行計算。(3)氨氣實驗室制法應注意的問題①制氨時,選用的銨鹽及堿都有一定的要求。選銨鹽時,不選(NH4)2CO3、NH4HCO3、NH4NO3等,因它們受熱易分解,使產生的NH3中混有較多的雜質氣體,另外NH4NO3易爆炸;選堿時,用Ca(OH)2而不用NaOH或KOH,因NaOH、KOH具有吸濕性,易結塊,不利于產生氨氣,且在高溫下均能腐蝕玻璃。②干燥氨氣不能用濃硫酸,也不能用無水CaCl2(8NH3+CaCl2=CaCl2·8NH3),通常用堿石灰干燥氨氣。③凈化裝置:通常用堿石灰干燥氨氣,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濃硫酸和無水氯化鈣干燥。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試管口塞一團疏松的棉花團,目的是防止氨氣與空氣形成對流,以收集到較純凈的氨氣。⑤尾氣處理:多余的氨氣要吸收掉(可在導管口放一團用水或稀硫酸浸潤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氣。在吸收時要防止倒吸。(4)實驗室制取少量NH3的兩種簡易方法①加熱濃氨水(圖甲)反應原理:NH3·H2ONH3↑+H2O。②濃氨水中加固態堿性物質(圖乙)反應原理:濃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 NH3·H2O +OH-,加入固態堿性物質(如CaO、NaOH、堿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動,同時反應放熱,促進NH3·H2O的分解。【例題】7.氨廣泛應用于化工、化肥、制藥等領域,一種新型制備氨的方法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屬于人工固氮B.反應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C.反應⑤在無水環境中進行時,有白煙產生D.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和,產物是和8.硝酸的不穩定性和強氧化性點撥:(1)實驗室常用濃硝酸的質量分數為69%,物質的量濃度約為16mol·L-1,95%以上的硝酸稱為“發煙硝酸”。(2)市售濃硝酸呈黃色,是因為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3)硝酸要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并置于冷暗處,不能用橡膠塞。(4)濃、稀硝酸均具有強氧化性,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其還原產物的價態越高。還原產物一般為HNO3(濃)→NO2,HNO3(稀)→NO。(5)常溫下,鐵、鋁遇濃硝酸能發生“鈍化”,“鈍化”并不是不反應,故常溫下濃硝酸可以用鐵桶盛放。(6)濃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該反應過程中濃硝酸表現出強酸性和強氧化性。(7)硝酸能夠與絕大多數的金屬(除Au、Pt外)反應,但不生成氫氣;與變價金屬反應時,金屬能夠被氧化為高價態。(8)硝酸與金屬反應的規律①HNO3與金屬反應一般不能產生H2。②還原產物一般為HNO3(濃)→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還原產物也可能為N2O、N2或NH4NO3。③硝酸與金屬反應時既表現氧化性又表現酸性。(9)涉及HNO3的離子反應常見的易錯問題①忽視在酸性條件下的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不能與Fe2+、I-、、S2-等還原性較強的離子大量共存。②在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忽視HNO3的強氧化性,將氧化還原反應簡單的寫成復分解反應。(10)硝酸作氧化劑的反應中,還原劑一般被氧化成最高價態。(11)鐵與稀硝酸反應,先生成Fe(NO3)3,若Fe過量,Fe(NO3)3再與Fe反應生成Fe(NO3)2。【例題】8.下列有關硝酸化學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稀硝酸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B.硝酸能與Na2CO3反應,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與Na2S反應制得H2S氣體D.濃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黃色9.硅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用途辨析點撥:(1)氫氟酸不能用玻璃試劑瓶保存,氫氟酸能腐蝕玻璃,可用于玻璃制品蝕刻花紋。(2)強堿溶液不能用玻璃塞試劑瓶保存,應用橡膠塞。(3)水玻璃在空氣中變質生成沉淀。(4)氧化物形式只表示硅酸鹽的組成而不表示其結構,切不可認為硅酸鹽是由氧化物混合而成的。將硅酸鹽寫成氧化物時氧化物的書寫順序: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5)用石英砂和焦炭制備粗硅的反應必須要隔絕空氣在電爐中進行,得到的氧化產物是CO而不是CO2。(6)硅與堿溶液反應時,硅為還原劑,H2O為氧化劑。Si+2NaOH+4H2O=Na2SiO3+2H2↑+3H2O。(7)SiO2雖然即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能與氫氟酸反應,但不屬于兩性氧化物,屬于酸性氧化物。(8)酸性氧化物一般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SiO2雖然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與水反應,不能直接與水作用制備H2SiO3。(9)不能依據反應2C+SiO2Si+2CO↑來說明C的還原性比Si強,也不能依據反應SiO2+Na2CO3Na2SiO3+CO2↑來說明SiO2水化物的酸性比H2CO3強。(10)硅單質的特殊性①Si的還原性大于C,但C卻能在高溫下還原出Si:SiO2+2CSi+2CO↑;②非金屬單質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反應,但Si能與HF反應:Si+4HF=SiF4↑+2H2↑;③非金屬單質大多為非導體,但Si為半導體。(11)含硅化合物的特殊性①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與水作用制備H2SiO3;②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與酸反應,但SiO2能跟HF反應:SiO2+4HF=SiF4↑+2H2O;③無機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難溶于水;④因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所以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能發生下列反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在高溫下SiO2+Na2CO3Na2SiO3+CO2↑也能發生。【例題】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碳元素非金屬性強于硅元素B.晶體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溫下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C.硅酸酸性強于磷酸D.SiH4的穩定性強于H2O10.無機非金屬材料點撥:(1)硅酸鹽大多難溶于水,常見的可溶性硅酸鹽是硅酸鈉,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與玻璃成分不同,水玻璃又稱泡花堿,但它卻是鹽溶液,而不是堿溶液。(2)氧化物形式只表示硅酸鹽的組成而不表示其結構,切不可認為硅酸鹽是由氧化物混合而成的。(3)硅酸鹽改寫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①氧化物的書寫順序: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②氧化物前計量數的配置原則:按配置前后原子個數守恒原則配置各氧化物的計量數,并寫在相應氧化物前面,且不同氧化物之間以“·”隔開。寫成氧化物后,原化學式中的各元素、原子的個數比應保持不變。③當氧化物計量數出現分數時應化為整數,如鉀長石:KAlSi3O8不能寫成K2O·Al2O3·3SiO2,應寫成K2O·Al2O3·6SiO2。【例題1】10.“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是贊譽越窯秘色青瓷的詩句,描繪我國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藝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為硅酸鹽制品,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玻璃的主要成分為Na2CO3、CaCO3和SiO2B.生產陶瓷、玻璃、水泥都用到黏土C.硅酸鹽制品的性質穩定、熔點較高D.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為硅酸鹽【例題2】11.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材料,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碳化硅是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耐磨的特點B.晶體硅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常用于制造光導纖維C.硬鋁是一種鋁合金,是制造飛機和飛船的理想材料D.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高電導率的特點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詳解】A.根據實驗現象不能得出黑色固體是,因為CuS也是黑色的,選項A錯誤;B.硫粉很快熔化為液體,繼而有淡黃色氣體產生,為淡黃色的硫蒸汽,選項B正確;C.將光亮細銅絲伸氣體中,銅絲發光發熱且裝而有黑色物質生成,說明發生了化學反應,則銅絲能在硫蒸氣中燃燒,選項C正確;D.加熱裝有硫粉的試管,硫粉很快熔化為液體,說明硫的熔沸點較低,選項D正確;答案選A。2.D【詳解】A.工業制備硫酸后含的尾氣,大量排放至空氣中最終會轉化為硫酸,從而會形成酸雨,A正確;B.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為酸性KMnO4具有強氧化性,KMnO4與SO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O2的化合價升高,體現SO2的還原性,B正確;C.與氣體混合,產生淡黃色固體,反應為2H2S+SO2=3S+2H2O,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價降低,體現了的氧化性,C正確;D.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紅色褪去,是因為氫氧化鈉被中和轉化為亞硫酸鈉,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堿性增強,紅色復現,和的漂白性無關系,D錯誤;故答案為:D。3.B【詳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能夠干燥氫氣、氧氣等氣體;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和有較強還原性的HI、H2S等氣體,故A正確;B.濃硫酸與木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 CO2↑+2SO2↑+2H2O,在此反應中,S元素化合價降低,濃硫酸既表現了強氧化性,故B錯誤;C.Cu能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二氧化硫,方程式為:Cu+2H2SO4(濃) CuSO4+SO2↑+2H2O,1 mol銅粉投到足量濃硫酸中,加熱得到1mol二氧化硫,標準狀況下為22.4 L,故C正確;D.濃硫酸能使鐵、鋁鈍化,常溫下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放濃硫酸,故D正確;故選B。4.C【詳解】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可能有Ag+、、的干擾,A不符合題意;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鹽酸,沉淀不溶解,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還可能有Ag+的干擾,B不符合題意;C.向丙溶液中加入鹽酸使之酸化,可以排除Ag+、、的干擾,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符合題意;D.由于硝酸能將氧化成,故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不能說明丁溶液中一定含有,還可能有的干擾,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D【詳解】A.氮的固定是指游離態氮轉化為化合態氮的過程,工業上氫氣和氮氣合成氨屬于人工固氮,故A正確;B.閃電時,大氣中氮氣轉化為氮的氧化物屬于氮的固定,故B正確;C.氮元素在自然界有游離態(氮氣)和化合態(銨態氮和硝態氮等),故C正確;D.非金屬單質氮氣在化學反應中能作氧化劑,也能作還原劑,如氮氣與氧氣反應中,氮氣作還原劑,故D錯誤;故選D。6.B【詳解】A.NO2是紅棕色氣體,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NO2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B.N2和O2在放電條件下直接化合得到NO,故B正確;C.NO與氧氣反應,NO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NO2能與水反應,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錯誤;D.NO與氧氣反應生成NO2,NO不能在空氣中可以長久的存在,故D錯誤;選B。7.B【詳解】A.反應①是氮氣和鎂化合生成氮化鎂,由游離態轉化為化合態,屬于人工固氮,A正確;B.反應②是氮化鎂和氯化銨反應生成氯化鎂、氨氣,元素的化合價均不變,因此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B錯誤;C.反應⑤是氨氣和氯化氫化合生成氯化銨,因此在無水環境中進行時,有白煙產生,C正確;D.根據轉化關系圖可判斷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和,最終產物是和,D正確;答案選B。8.D【詳解】A.稀硝酸顯酸性,不可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A錯誤;B.發生復分解反應,可以生成CO2,故B錯誤;C.HNO3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H2S氣體,不能用于制取H2S,故C錯誤;D.NO2呈紅棕色,濃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黃色,故D正確;故選D。9.A【詳解】A.碳和硅都是第ⅣA族元素,碳的原子半徑小于硅,所以C得電子能力強于Si,則C的非金屬性強于Si,故A正確;B.晶體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但常溫下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故B錯誤;C.硅酸和磷酸分別是Si和P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非金屬性:P>Si,所以磷酸的酸性強于硅酸,故C錯誤;D.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Si的非金屬性弱于P,所以SiH4 的穩定性弱于 PH3,故D錯誤;故選A。10.C【詳解】A.陶瓷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硅酸鹽材料,不是玻璃,故A錯誤;B.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純堿、石灰石、石英是制造玻璃的原料,生成玻璃不需要黏土,故B錯誤;C.硅酸鹽性質穩定,熔點較高,所以硅酸鹽制品一般具有性質穩定、熔點較高特點,故C正確;D.沙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為氧化物,不是硅酸鹽,故D錯誤;故選:C。11.B【詳解】A.碳化硅陶瓷具有抗氧化性強,耐磨性好,硬度高,熱穩定性好,高溫強度大,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正確;B.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常用于制造芯片,常用于制造光導纖維的是二氧化硅,而不是硅,故B錯誤;C.硬鋁是鋁和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形成的一種鋁合金,具有密度小,強度大,是制造飛機和飛船的理想材料,故C正確;D.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石墨是良好的導體,石墨烯有獨特的結構,具有優良的導電、導熱性能,故D正確;故選:B。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