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核心考點精練突破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100多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就曾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00多年后,新時代中國領航人以前所未有的勇毅和豪情向未來宣告:我們堅信,在過去一百多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這是基于( )A.馬克思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傳播B.世界局勢和大國關系的深刻變化C.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路徑的拓展D.堅定的歷史自信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答案】D【詳解】ABC:材料沒有涉及馬克思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傳播、世界局勢和大國關系的深刻變化,以及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路徑的拓展。這三項與題干構不成因果聯系,ABC排除。D:材料中:100多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曾經的預言和100多年后我們堅信,我們必將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這是基于堅定的歷史自信和堅定的理想信念,D正確。故本題選D。2.列寧指出:“通常所說的階級究竟是什么呢?這就是允許社會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如果社會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如果社會上一部分人擁有工廠,擁有股票和資本,而另一部分人卻在這些工廠里做工,那就有了資本家階級和無產者階級。”由此可見( )①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②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都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③農民階級和無產者階級都不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④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貫穿階級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材料表明,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都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①②符合題意。③:在封建社會,農民占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并占有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工人獲得工資,③表述不準確。④: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非基本矛盾,④錯誤。故本題選A。3.馬克思在1846年的一封書信中指出:“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動的產物。生產力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因此,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②生產關系是不斷進步而發達化,要求生產力與之適應③生產力發展的客觀性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性④生產力決定于生產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說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①正確。②:生產力是不斷進步而發達化,要求生產關系與之適應,②錯誤。③: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而且生產力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所以生產力發展的客觀性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性,③正確。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B。4.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土地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重要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圍繞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黨根據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形勢任務,依次提出了“耕地農有”“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主張,開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這表明( )①黨提出新的土地政策,實現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土地歸農民所有是先進的上層建筑,推動了經濟的發展③土地政策符合廣大農民的利益,使黨贏得了人民的信任④土地革命和改革變革了當時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材料中黨提出新的土地政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而實現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故①錯誤。②:土地歸農民所有是生產關系,不是上層建筑,故②錯誤。③④:黨根據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形勢任務,依次提出了“耕地農有”“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主張,開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這表明土地政策符合廣大農民的利益,使黨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土地革命和改革變革了當時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故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5.弗朗西斯·福山曾說:“通過研究英美等最先實現工業化和民主化的國家,人們就能揭示一種所有國家都會遵循的普遍模式……,沒有人懷疑歷史是有方向的,而在歷史的盡頭矗立的,則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以下觀點能證明福山觀點存在偏頗的是(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所以工業化和民主化是現代國家必須經歷的階段②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既有統一性要求,也有多樣化表現③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工業化與民主化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痼疾④各國都應比較別人的路,全面地學習、吸收別國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材料問的是能證明福山觀點存在偏頗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所以工業化和民主化是現代國家必須經歷的階段,不能證明該觀點存在偏頗,①與題意不符。②: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既有統一性要求,也有多樣化表現,所以在歷史的盡頭矗立的,不一定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因為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是多樣性的,②正確。③: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工業化與民主化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痼疾,所以資本主義必然會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因而福山觀點說在歷史的盡頭矗立的,則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是錯誤的,所以③符合題意。④:各國都應比較別人的路,應該根據本國實際,學習、吸收別國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同時該觀點不能證明福山觀點存在偏頗,排除④。故本題選C。6.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的斗爭。上述論斷啟示我們( )①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形態循環發展解決階級矛盾②要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為共享發展成果奠定基礎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共同富裕④斗爭是解決因必需品分配而引發矛盾的唯一手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②③: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的斗爭。這啟示我們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為共享發展成果奠定基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②③符合題意。①: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形態向前發展解決階級矛盾,而不是循環往復,①錯誤。④:斗爭是解決因必需品分配而引發矛盾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④錯誤。故本題選B。7.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中指出:“社會活動的這種固定化,我們本身的產物聚合為一種統治我們、不受我們控制、使我們的愿望不能實現并使我們的打算落空的物質力量,這是迄今為止歷史發展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上述觀點佐證了( )A.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B.馬克思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特殊規律的深刻C.唯物史觀的確立為無產階級斗爭指明方向D.社會主義能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客觀力量【答案】A【詳解】A:題干中馬克思的觀點概括了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及勞動本身的關系,即勞動者自己的活動結果、自己的產品反而制約著勞動者。這反映了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A正確。B:題干觀點強調“這是迄今為止歷史發展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觀,沒有佐證馬克思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特殊規律的深刻,B不選。C: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為無產階級斗爭指明方向,C不選。D:題干觀點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一般規律,沒有佐證社會主義能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客觀力量,D不選。故本題選A。8.從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昭示( ) ①第三新文明的設想為推動人類文明繁榮發展貢獻了最佳道路②各國歷史的多樣性是由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反映出來的③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力量④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第三新文明的設想讓當時人們看到了中華文明走向新生的光明前景,為推動人類文明繁榮發展貢獻了有借鑒意義的現代性方案,但不能說是最佳道路,故①錯誤。②:普遍性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故②錯誤。③:由李大釗“第三新文明的設想”、毛澤東“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到習近平“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力量,故③正確。④:“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故④正確。故本題選D。【點睛】9.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歷史范疇,指的是人類從“傳統社會”邁入“現代社會”的總體歷史過程,人類社會最早的現代化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這個東方落后國家在實踐中成功探索出的一條“跨越卡夫丁峽谷”的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也是一條非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這一條道路( )①成功開創了先進制度“反推”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化道路②需要吸收和借鑒一切能夠促進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和方法③創造了后發國家邁向現代化過程中長期穩定發展的奇跡④是克服社會發展規律探索出的人類現代化道路“創新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這個東方落后國家在實踐中成功探索出的一條“跨越卡夫丁峽谷”的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也是一條非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這一條道路創造了后發國家邁向現代化過程中長期穩定發展的奇跡。成功開創了先進制度“反推”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體現了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①③正確。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而不是吸收和借鑒一切能夠促進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和方法,②錯誤。④:規律是客觀的,要順應社會發展規律,而不是克服,④錯誤。故本題選A。10.恩格斯在《資本論》中說到:“在事物及其相互關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東西,而是被看作可變的東西的時候,它們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會同樣發生變化和變形;我們不能把他們限定在僵硬的定義中,而是要在它們的歷史的或邏輯的形成過程中加以闡明。”對待概念是如此,對待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也是如此。下列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個別國家跨越某種社會形態在本質上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②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推動不同國家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⑨不同國家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呈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結合④生產力的發展在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個別國家跨越某種社會形態在本質上并沒有違背社會發展規律,①不選。②: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推動不同國家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②不選。③④:在事物及其相互關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東西,我們不能把他們限定在僵硬的定義中,而是要在它們的歷史的或邏輯的形成過程中加以闡明,這表明不同國家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呈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結合,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生產力的發展在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11.恩格斯指出:“社會階級的消滅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為前提的,在這個階段上,某一特殊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占有,從而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不僅成為多余的,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這說明( )①被統治階級取代統治階級是歷史發展的趨勢②階級現象將因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而消失③生產力的發展必將突破落后生產關系的阻礙④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時代變遷由階級斗爭決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②:社會階級的消滅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為前提的,說明階級現象將因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而消失,②符合題意。③:在這個階段上,某一特殊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占有,從而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不僅成為多余的,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說明生產力的發展必將突破落后生產關系的阻礙,③符合題意。①: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被統治階級取代統治階級并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①錯誤。④: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時代變遷是由社會基本矛盾決定的,④錯誤。故本題選C。12.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一樣,由于受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因素等條件的影響,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①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多樣性大于統一性②對別國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③對外開放必須以自力更生為前提和基礎④西方國家推銷西式民主的行為是荒謬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題干強調了社會歷史進程的多樣性,說明對別國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西方國家推銷西式民主的行為是荒謬的,②④符合題意。①:人類社會發展是一般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社會歷史進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之間不存在數量關系,①錯誤。③:材料強調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未涉及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3.一個政黨和民族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或者說擁有什么樣的歷史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的走向以及政黨和民族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 )①有助于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③最根本的就是要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④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一個政黨和民族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或者說擁有什么樣的歷史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的走向以及政黨和民族的命運,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有助于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①正確。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②不選。③:歷史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最根本的就是要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③正確。④: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④不選。故本題選B。14.二戰后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如果要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追趕上發達國家,必須像西方國家那樣政治上實行共和憲政,經濟上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近 80 年過去了,這些模仿“西方式現代化 ”做法的國家普遍社會矛盾加劇, 貧富差距拉大。這是因為( )①社會歷史條件的多樣決定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 ②不同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是各不相同的③資本自發力量驅動的現代化必然導致兩極分化 ④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基本國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一些模仿“西方式現代化”做法的國家普遍社會矛盾加劇,貧富差距拉大,說明社會歷史條件的多樣決定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不能簡單照搬“西方式現代化”;也說明資本自發力量驅動的現代化必然導致兩極分化,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的是不能照搬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原因,該選項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不構成因果聯系,②不符合題意。④:不能簡單地說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基本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盲目照搬,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相對集中、系統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這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價值之所在。下列選項中最符合該圖示的是( )A.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③資本主義社會動蕩沖突 ④社會主義必然替代資本主義B.①經濟基礎 ②上層建筑 ③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④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C.①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②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③經濟基礎 ④上層建筑D.①中國國情 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③人民當家作主 ④依法治國【答案】C【詳解】BC: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B排除,C正確。A:社會主義必然替代資本主義,這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的,而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或資本主義社會動蕩沖突的現象決定的,A不符合題意。D: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由我國現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水平決定的,不是由人民當家作主決定的,這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二、非選擇題:16.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998-1999年,中國科研團隊和學者提出了“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揭示了各國現代化的一些共性特征,為我們認識各國現代化提供了理論工具。閱讀材料,完成相應要求。材料一 如題圖中相關內容所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將人類社會按發展水平依次分為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四種形態,每一社會形態都有其對應的由經濟、文明(化)形態區分開來的時代-社會發展階段,每一社會發展階段又都分為“起步-發展-成熟-過渡”四個具體階段。該理論將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移過程叫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移過程叫第二次現代化。(注:圖中的國家總數是131個,都是人口超過百萬且有可靠統計數據的國家,覆蓋全球人口的96%)。(1)描述題圖示所反映的現象。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觀點的一致性。材料二 中國現代化水平(截至2018年)。第二次現代化指數 現代化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絕對數值 世界排名45 48 45%注:①“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用“第二次現代化指數”來反映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并據其世界排名將國家分為欠發達國家(排名80名以后)、初等發達國家(排名41-80名)、中等發達國家(排名21-40名)、發達國家(排名前20名)四類,前三類統稱發展中國家。②1970至2018年期間,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從21上升到45,世界排名從第78位提高到第48位。③分地方看,2018年,中國34個省級地方中,京、滬、港、澳、臺5地具有發達水平特征,津、蘇、浙、粵、閩、魯、渝、鄂8地具有中等發達水平特征,陜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發達水平特征。(2)根據材料二和唯物辯證法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形勢的看法。材料三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如果說工業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識化、網絡化和國際化就是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第一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回歸。(3)我國應如何推進現代化?請綜合材料二、三和《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簡要說明。【答案】(1)①截至2018年,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少部分國家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極少數國家仍處于農業社會,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進程很不平衡。②將社會按發展水平依次分為四個形態,與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順序”的觀點是一致的;依據經濟、文化文明來區分社會形態和社會階段(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推動社會發展”的觀點是一致的。(2)①我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及世界排名顯著上升,與中等發達國家的差距已較小,為建成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②我國尚屬初等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還較大,且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比較突出,建成現代化強國依然任重道遠。③我們對如期建成現代化強國既要堅定信心又要充滿緊迫感,奮發有為、只爭朝夕。(3)①加大創新投入,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知識化、信息化水平。②堅持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化水平。③統籌兼顧國內各地發展,增強各地現代化的協調性、整體性。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分析】背景素材:中國式現代化考點考查:人類社會的發展、唯物辯證法、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考查: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描述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描述題圖示所反映的現象。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觀點的一致性。解答本題要準確全面概括圖表信息,把握材料關鍵信息,調動運用教材知識分析回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截至2018年世界現代化進程坐標圖→可聯系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少部分國家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極少數國家仍處于農業社會,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進程很不平衡;關鍵詞②:將人類社會按發展水平依次分為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四種形態→可聯系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順序;關鍵詞③:每一社會形態都有其對應的由經濟、文明(化)形態區分開來的時代-社會發展階段,每一社會發展階段又都分為“起步-發展-成熟-過渡”四個具體階段→可聯系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根據材料二和唯物辯證法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形勢的看法。本題是圖表題,做圖表題時一定要注意看標題,看圖表,看注釋,并注意圖表中數據的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做到“橫比、縱比、綜合比”,橫比找差距,縱比看變化,表間找關系,然后透過現象提煉本質。對于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形勢的看法要全面,堅持辯證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的絕對數值和世界排名;現代化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用“第二次現代化指數”來反映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可聯系我國第二次現代化顯著上升,與中等發達國家的差距已較小,為建成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基礎;關鍵詞②:中國34個省級地方中,京、滬、港、澳、臺5地具有發達水平特征,津、蘇、浙、粵、閩、魯、渝、鄂8地具有中等發達水平特征,陜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發達水平特征→可聯系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還較大,且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比較突出,建成現代化強國依然任重道遠;關鍵詞③:對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形勢的看法→可聯系既要堅定信心,又要充滿緊迫感,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我國應如何推進現代化?請綜合材料二、三和《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簡要說明。本題屬于措施類試題,解答時根據材料中存在的問題,調動運用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知識化、網絡化和國際化就是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第一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回歸→可聯系加大創新投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詞②:我國尚屬初等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還較大→可聯系堅持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詞③: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比較突出→可聯系統籌兼顧國內各地發展,增強各地現代化的協調性、整體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17.黨的百年奮斗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材料一 長期以來,西方模式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固有”邏輯,被世界各國紛紛效仿。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以追求物質財富和資本增值為價值取向,容易產生貧富懸殊、生態危機等各種問題。西方國家憑借工業化和科學技術的先發優勢,以殖民掠奪、帝國征服、政治奴役以及殘酷剝削的方式實現現代化,這種排他、自利的現代化,通過設置各種障礙使發展中國家成為西方現代化體系的附庸。西方國家還利用一次又一次的陷阱和危機使發展中國家重復西方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遮蔽了現代化的多樣性,絕大多數國家因此陷入發展困境。按照西方模式推進現代化的后發國家,雖然收獲過階段性的經濟增長,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西方現代化國家從來沒有幫助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現代化的成功者。材料二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為題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00字左右。【答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斗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 “五位一體”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排他、自利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打破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唯一現代化模式的“固有”邏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分析】背景素材:黨的百年奮斗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考點考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度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政治認同。【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為題寫一篇短評。回答此類問題注意要通過關鍵詞,聯想相關知識,然后擬定提綱。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黨的百年奮斗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可聯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斗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有效信息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演進。→可得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四個方面的表現。有效信息③:“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因此陷入發展困境”。→可得出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排他、自利的現代化。有效信息④:西方模式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固有”邏輯,被世界各國紛紛效仿,但按照西方模式推進現代化的后發國家,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西方現代化國家從來沒有幫助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現代化的成功者。→可得出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斗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分析材料。得分點②: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共同富裕的、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分析材料。得分點③: 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排他、自利的現代化+分析材料。得分點④: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打破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唯一現代化模式的“固有”邏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分析材料。【點睛】“綜合探究型”主觀題探究類試題題型主要有:選擇探究課題類;收集準備資料類;選擇探究方法類;提出解決方案類;設計活動方案類;形成研究成果類等。擬定提綱類:①通過關鍵詞,聯想相關知識,然后擬定提綱。②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③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④學科術語使用規范。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世界近代史歷程中,現代化經驗大多來自西方,西方化被塑造成人類現代化的代名詞。一些非西方國家完全以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組織模式為樣板,希望通過走西方的“老路”來實現現代化。盡管現代化始于西方,但現代化道路絕非西方“專利”。一些發展中國家拒絕盲目追隨西方,而是努力將西方技術與其意識形態分開對待,堅守國家和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將推進現代化進程與本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相適應,成功開辟了“沒有西方化的現代化”廣闊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發展中國家有權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分析“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性。【答案】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是在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過程中不斷推進的,遵循一般規律,具有統一性。②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影響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現代化的道路和進程呈現出多樣性。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和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③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因此,任何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都需要既遵循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特色之路,這是現代化的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統一。【分析】背景素材:發展中國家要基于自身國情探索現代化之路考點考查: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等相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分析“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性,要運用教材中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信息分析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世界近代史歷程中,現代化經驗大多來自西方。一些發展中國家將推進現代化進程與本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相適應,成功開辟了“沒有西方化的現代化”廣闊前景→可聯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要遵循一般規律,具有統一性。關鍵信息②:曾經西方化被塑造成人類現代化的代名詞,一些發展中國家努力將西方技術與其意識形態分開對待,堅守國家和民族的傳統價值觀,開辟了“沒有西方化的現代化”廣闊前景→可聯系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現代化的道路和進程呈現出多樣性。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和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關鍵信息③: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可聯系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任何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都需要既遵循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特色之路,這是現代化的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統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核心考點精練突破一、單項選擇題:1.100多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就曾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00多年后,新時代中國領航人以前所未有的勇毅和豪情向未來宣告:我們堅信,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這是基于( )A.馬克思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傳播B.世界局勢和大國關系的深刻變化C.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路徑的拓展D.堅定的歷史自信和堅定的理想信念2.列寧指出:“通常所說的階級究竟是什么呢?這就是允許社會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如果社會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如果社會上一部分人擁有工廠,擁有股票和資本,而另一部分人卻在這些工廠里做工,那就有了資本家階級和無產者階級。”由此可見( )①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②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都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③農民階級和無產者階級都不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④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貫穿階級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馬克思在1846年的一封書信中指出:“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動的產物。生產力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因此,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②生產關系是不斷進步而發達化,要求生產力與之適應③生產力發展的客觀性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性④生產力決定于生產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土地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重要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圍繞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黨根據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形勢任務,依次提出了“耕地農有”“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主張,開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這表明( )①黨提出新的土地政策,實現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土地歸農民所有是先進的上層建筑,推動了經濟的發展③土地政策符合廣大農民的利益,使黨贏得了人民的信任④土地革命和改革變革了當時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弗朗西斯·福山曾說:“通過研究英美等最先實現工業化和民主化的國家,人們就能揭示一種所有國家都會遵循的普遍模式……,沒有人懷疑歷史是有方向的,而在歷史的盡頭矗立的,則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以下觀點能證明福山觀點存在偏頗的是(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所以工業化和民主化是現代國家必須經歷的階段②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既有統一性要求,也有多樣化表現③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工業化與民主化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痼疾④各國都應比較別人的路,全面地學習、吸收別國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的斗爭。上述論斷啟示我們( )①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形態循環發展解決階級矛盾②要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為共享發展成果奠定基礎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共同富裕④斗爭是解決因必需品分配而引發矛盾的唯一手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中指出:“社會活動的這種固定化,我們本身的產物聚合為一種統治我們、不受我們控制、使我們的愿望不能實現并使我們的打算落空的物質力量,這是迄今為止歷史發展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上述觀點佐證了( )A.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B.馬克思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特殊規律的深刻C.唯物史觀的確立為無產階級斗爭指明方向D.社會主義能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客觀力量8.從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昭示( ) ①第三新文明的設想為推動人類文明繁榮發展貢獻了最佳道路②各國歷史的多樣性是由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反映出來的③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力量④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歷史范疇,指的是人類從“傳統社會”邁入“現代社會”的總體歷史過程,人類社會最早的現代化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這個東方落后國家在實踐中成功探索出的一條“跨越卡夫丁峽谷”的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也是一條非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這一條道路( )①成功開創了先進制度“反推”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化道路②需要吸收和借鑒一切能夠促進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和方法③創造了后發國家邁向現代化過程中長期穩定發展的奇跡④是克服社會發展規律探索出的人類現代化道路“創新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恩格斯在《資本論》中說到:“在事物及其相互關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東西,而是被看作可變的東西的時候,它們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會同樣發生變化和變形;我們不能把他們限定在僵硬的定義中,而是要在它們的歷史的或邏輯的形成過程中加以闡明。”對待概念是如此,對待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也是如此。下列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個別國家跨越某種社會形態在本質上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②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推動不同國家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⑨不同國家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呈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結合④生產力的發展在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恩格斯指出:“社會階級的消滅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為前提的,在這個階段上,某一特殊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占有,從而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不僅成為多余的,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這說明( )①被統治階級取代統治階級是歷史發展的趨勢②階級現象將因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而消失③生產力的發展必將突破落后生產關系的阻礙④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時代變遷由階級斗爭決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一樣,由于受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因素等條件的影響,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①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多樣性大于統一性②對別國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③對外開放必須以自力更生為前提和基礎④西方國家推銷西式民主的行為是荒謬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一個政黨和民族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或者說擁有什么樣的歷史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的走向以及政黨和民族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和增強歷史主動( )①有助于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③最根本的就是要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④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二戰后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如果要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追趕上發達國家,必須像西方國家那樣政治上實行共和憲政,經濟上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近 80 年過去了,這些模仿“西方式現代化 ”做法的國家普遍社會矛盾加劇, 貧富差距拉大。這是因為( )①社會歷史條件的多樣決定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 ②不同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是各不相同的③資本自發力量驅動的現代化必然導致兩極分化 ④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基本國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相對集中、系統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這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價值之所在。下列選項中最符合該圖示的是( )A.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③資本主義社會動蕩沖突 ④社會主義必然替代資本主義B.①經濟基礎 ②上層建筑 ③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④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C.①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②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③經濟基礎 ④上層建筑D.①中國國情 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③人民當家作主 ④依法治國二、非選擇題:16.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998-1999年,中國科研團隊和學者提出了“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揭示了各國現代化的一些共性特征,為我們認識各國現代化提供了理論工具。閱讀材料,完成相應要求。材料一 如題圖中相關內容所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將人類社會按發展水平依次分為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四種形態,每一社會形態都有其對應的由經濟、文明(化)形態區分開來的時代-社會發展階段,每一社會發展階段又都分為“起步-發展-成熟-過渡”四個具體階段。該理論將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移過程叫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移過程叫第二次現代化。(注:圖中的國家總數是131個,都是人口超過百萬且有可靠統計數據的國家,覆蓋全球人口的96%)。(1)描述題圖示所反映的現象。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觀點的一致性。材料二 中國現代化水平(截至2018年)。第二次現代化指數 現代化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絕對數值 世界排名45 48 45%注:①“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用“第二次現代化指數”來反映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并據其世界排名將國家分為欠發達國家(排名80名以后)、初等發達國家(排名41-80名)、中等發達國家(排名21-40名)、發達國家(排名前20名)四類,前三類統稱發展中國家。②1970至2018年期間,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從21上升到45,世界排名從第78位提高到第48位。③分地方看,2018年,中國34個省級地方中,京、滬、港、澳、臺5地具有發達水平特征,津、蘇、浙、粵、閩、魯、渝、鄂8地具有中等發達水平特征,陜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發達水平特征。(2)根據材料二和唯物辯證法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形勢的看法。材料三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如果說工業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識化、網絡化和國際化就是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第一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回歸。(3)我國應如何推進現代化?請綜合材料二、三和《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簡要說明。17.黨的百年奮斗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材料一 長期以來,西方模式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固有”邏輯,被世界各國紛紛效仿。西方的現代化以物質的現代化為主導邏輯,以追求物質財富和資本增值為價值取向,容易產生貧富懸殊、生態危機等各種問題。西方國家憑借工業化和科學技術的先發優勢,以殖民掠奪、帝國征服、政治奴役以及殘酷剝削的方式實現現代化,這種排他、自利的現代化,通過設置各種障礙使發展中國家成為西方現代化體系的附庸。西方國家還利用一次又一次的陷阱和危機使發展中國家重復西方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遮蔽了現代化的多樣性,絕大多數國家因此陷入發展困境。按照西方模式推進現代化的后發國家,雖然收獲過階段性的經濟增長,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西方現代化國家從來沒有幫助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現代化的成功者。材料二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為題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00字左右。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世界近代史歷程中,現代化經驗大多來自西方,西方化被塑造成人類現代化的代名詞。一些非西方國家完全以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組織模式為樣板,希望通過走西方的“老路”來實現現代化。盡管現代化始于西方,但現代化道路絕非西方“專利”。一些發展中國家拒絕盲目追隨西方,而是努力將西方技術與其意識形態分開對待,堅守國家和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將推進現代化進程與本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相適應,成功開辟了“沒有西方化的現代化”廣闊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發展中國家有權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分析“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性。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知識體系】【核心考點歸納提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社會 形態 生產力 生產關系的特點 上層建筑 主要矛盾原始 社會 石器 (1)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2)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氏族制度奴隸 社會 金屬工具 (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3)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 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階級、國家產生;奴隸主專制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封建 社會 鐵器 (1)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 (3)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封建君主專制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 機器生產 (1)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勞動者失去生產資料; (2)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3)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民主政治制度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化大生產 (1)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2)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3)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無產階級專政【提醒】①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②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因素等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1、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知識整合生產關系 ①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②建立: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開始標志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基本矛盾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 ①基本特征:生產過剩(相對過剩)。②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提醒】資本主義滅亡,共產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基本規律,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2)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決定資本主義命運。(3)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被社會主義代替。(4)從人類社會進程看,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可逆轉;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信念不可動搖。2、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知識整合(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2)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③雖然中間出現嚴重曲折,但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面對風云變幻的當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不難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何等強大的生命力。(3)【議題】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創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②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③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④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二、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高考真題回放】1.(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科學,是因為它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石,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找到了無產階級這一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指明了實現人類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③④符合題意。①②: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進行了勾畫,但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因此這兩個選項不能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即不能說明其科學性,①②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6.(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是對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發展的描寫,并沒有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①說法錯誤。②③:《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指出“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②說法錯誤,③符合題意。④:共產主義社會之所以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從舊的社會關系束縛下解放出來,擺脫一切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成為社會關系的主人,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于改革開放新時期,但了解其形成和發展的脈絡,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應該拉長時間尺度,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從這一歷程來看( )①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并已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④冷戰結束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狀態得到了根本改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說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取得的歷史成果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①③正確。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跨越”不符合事實,②說法錯誤。④:冷戰結束后,世界僅剩5個社會主義國家,僅從社會主義國家的數量上來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于低潮,“得到了根本改變”說法錯誤,④不選。故答案選B。9.(2023·浙江·高考真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調整生產關系不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①排除。②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這強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這說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②④正確。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很難一直適合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不適合生產力狀況, ③排除。故本題選C。10.(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共產黨宣言》指出:“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由此可見( )①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③社會形態的更替不一定是歷史的進步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因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階級矛盾是必然存在的,②符合題意。④: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④符合題意。①:原始社會不存在階級斗爭。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剝削階級已經不存在,階級斗爭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①說法錯誤。③: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主義社會是歷史的進步,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2022·海南·高考真題)19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指出:“在文明時代,貧困是由過剩本身產生的”“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都采取了復雜的、曖昧的、兩面的、虛偽的存在形式”。該論斷( )A.強調了階級斗爭的重要性B.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C.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D.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答案】C【詳解】A:根據材料“在文明時代,貧困是由過剩本身產生的”。這里過剩指的是生產過剩,,代指資本家對打工者的剝削。并未明確提出打工者“需要反抗”, 所以不涉及階級斗爭的重要性,A與題意不符。B:根據材料“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可知,該論斷與未來理想社會無關,B與題意不符。C:根據材料“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 都采取了復雜的、 暖味的、兩面的、虛偽的存在形式”。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文明是指資本主義, 該診斷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C符合題意。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的是馬克思主義,而非空想社會主義者,D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高考政治沖刺復習核心考點歸納精練(江蘇專用)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學案(含答案).docx 2024年高考政治沖刺復習核心考點歸納精練(江蘇專用)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精煉突破(原卷版).docx 2024年高考政治沖刺復習核心考點歸納精練(江蘇專用)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精煉突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