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姓名)編號 3 周次 時間課題 第一單元 第二節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 課型 新授課課標展示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素 養 目 標 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 理解黃赤交角以及影響。 掌握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并解決實際問題。 掌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并解決實際問題。【自主預習】地球公轉的特點1. 公轉方向、軌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由西向東公轉,其公轉軌道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公轉周期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稱為1恒星年。3. 公轉速度隨著地球公轉,日地距離不斷變化。每年1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 較 快;7月初位于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 慢。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1. 黃赤交角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叫_______平面。通過地心與地球自轉軸垂直的平面叫________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簡稱黃赤交角。 目前,黃赤交角是______,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視為__值。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_______的變化,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就會改變,即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___之間往返移動。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___,此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______移動。秋分日:太陽直射于________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_______移。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___,此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向______移動。春分日:太陽又直射于______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_______移。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1. 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2. 正午太陽高度角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在正午,稱為正午太陽高度。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緯度和季節作有規律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同一時刻,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春分日和秋分日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作有規律的變化。夏至日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緯度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緯度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時,除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4.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90°-兩點緯度差(δ)。“兩點”指觀測點、太陽直射點。若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兩點緯度差為大數減去小數;若兩點分屬于南北不同半球,兩點緯度差為兩點的緯度 之和。如圖所示:當太陽直射B點時,A點的正午太陽高度H=90°-δ=90°-(40°-10°)=60°;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H=90°-δ=90°-(10°+23°26′)=56°34′。5.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1)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就是一天的正 午時刻,此時當地的地方時是1 2時。(2)判斷所在地區的緯度當太陽直射點位置一定時,如果已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就可以根據“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相差多少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規律,求出當地的地理緯度。(3)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最充足的太陽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的位 置有關。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南 方,房屋朝 _______南;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北 方,房屋朝北___ ___。(4)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①太陽直射點上,物體的影長縮短為__________0;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 短;反之,日影越 長。正 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時刻。②日影永遠朝向背 離太陽的方向,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 北(北極點除外),冬 至日日影最長,夏至 日日影最短;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 南(南極點除外),夏至 日日影最長,冬至 日日影最短;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 南、冬至日朝向正 北,直射 時日影最短(等于0)。(5)計算樓間距、樓高為了保證一樓全年都有陽光照射,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建造樓房時,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應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6)計算熱水器的安裝角度太陽能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α)和當天正午太陽高度角(H)互 余,如圖,α+H=90 °時效果最佳。【學情反饋】在下方寫出預習過程中的存在疑惑的知識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探究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完成教材第9頁活動1——3題二、探究正午太陽高度與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完成教材第10頁活動1——4題【即時訓練】讀“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圖”,回答第1題。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34′ B.圖中角α是黃赤交角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 D.黃赤交角度數即是南北回歸線的度數讀“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年變化折線圖”,完成2~4題。2.根據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年變化規律,判斷該地點可能位于( )A.北溫帶B.南溫帶C.0°~23°26′N之間 D.0°~23°26′S之間3.在圖中C處所表示的這一天,該地( )A.夜長最短 B.正午旗桿的影子最短 C.氣溫最高 D.受太陽活動影響強烈4.當海口(20°N)陽光直射井底時,該日( )A.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 B.海口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C.該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北移 D.該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南移【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網絡—學生自主完成【當堂檢測】下圖示意地球公轉軌道位置。讀圖,完成1~2題。1.本次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期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接近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7月7日在南京奧體中心爭奪本屆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冠軍,關于該日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移動方向和地球公轉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 北移 較快 B.南半球 北移 較快C.北半球 南移 較慢 D.南半球 南移 較慢下圖為6月22日與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陽高度。讀圖,回答7~8題。7.四地按地球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8.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9.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 為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山東省濟南地區推行了“陽光工程”,即在農村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山東一個農村中學(約36°N)地理學習小組的同學對學校附近村莊的太陽能安裝使用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太陽能支架是固定的,長度不可調節,于是他們提出了整改方案,將支架改造成可調節的活動支架,如下圖。(1)一年中該地太陽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為什么?(2)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調節幅度是多少?【質疑反思】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困惑—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布置】預習第二節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五帶與四季的形成【教學反思】授課教師完成答案即時訓練1——4 DDBB當堂達標1——4 BCBD5、(1)6月22日(夏至日)。因為6月22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因此必須調整支架為最短,才能使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2)12.5°~59.5°(4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