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滑輪》一、教材分析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為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實施恰當,教學效果較好;應充分“釋放”(解放)(調動)學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能力。。二、學情分析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實驗數據,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特點的理解,是一堂真正的實驗課.三、設計思路教學思路清晰,符合“四維目標”要求,教學實施很好,能很好體現“合作、探究、互動、”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四、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學生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實驗數據。科學思維: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促進師生互動科學探究:體現“合作、探究、互動、”的教學模式。科學態度與責任: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為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五、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六、教學難點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應用。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師:進一步說明使用定、動滑輪時距離的關系,定滑輪時:S=h,動滑輪時:S=2h。 師:出示用定滑輪從不同方向拉物體時的情景,提出問題,此時力的大小相同嗎?請同學們組裝定滑輪體驗一下。生:組裝裝置進行感受,力的大小相同,與方向無關。 說明使用定、動滑輪時距離的關系,引入新課 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內探究 滑輪組 師:提出問題,老師在生活中如果即想改變力的方向,又想省力,出示兩個滑輪該怎么辦呢?生:使用滑輪組。師:出示兩個滑輪,讓學生組裝滑輪組,看哪個組的創意多。 生:學生動手組裝滑輪組。師:請一個組的上臺展示,再請另一個組裝不一樣一組上臺同時展示兩種組裝創意。出示兩種創意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甲圖為兩根繩子吊著物體,乙圖是三根繩子吊著物體。請同學們觀察甲圖有什么優點? 學生動手組裝滑輪組 實驗檢驗學生的猜想,并得出結論分組討論 生:甲裝置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師:乙裝置相對甲裝置有什么優點?生:能省更多的力?師:為什么?生:甲裝置是用三根繩子吊著物體。師:忽略滑輪重,則3F=G,即F=G/3,滑輪組可以省更多的力。師:總結,用滑輪組提起物重時,動滑輪上有幾根繩子 承擔 物重,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F=G/n 總結畫滑輪的優點,并加強練習 一是教給學生列表對比是一種歸納總結知識的學習方法。 二是培養學生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思維延伸 利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起一個重為2000N的物體,不計摩擦及滑輪自重,繩子的拉力F1等于多少?如果要用這個滑輪組達到更省力的效果,繩子應該怎樣繞?請在圖乙中畫出繩子的繞法 傾聽、思考 讓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概括本節課的收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打開。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小結,互相補充回憶鞏固本節課知識,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八、教學反思課后的困惑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就拿本節課為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實驗數據,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了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效果不佳。怎樣解決這些現實的教學問題,讓我們在實踐中一起探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