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詩意的探尋 —高二人教統編版期末復習知識大盤點(2)第三部分:重難知識易混易錯一、知識點匯總1.重點字詞梳理之: 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匪: 不是。涉: 動詞,乘舟渡河,渡過。至于:古今異義。古:到,到達。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將: 動詞,愿,請。愆: 動詞,拖延。以為:古今異義。古:把······當作。今:認為。乘: 動詞,登上。彼: 代詞,那個。垝: 動詞,毀壞。以(望):連詞,表目的,來。泣涕:同義復詞,名詞,“泣涕”都是“眼淚”的意思。漣漣:形容詞,流淚不斷的樣子。既: 副詞,已經。載: 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起加強語氣的作用。沃: 形容詞,肥沃,這里指桑葉潤澤。無食:通假字,同“毋”,不要。于嗟:感嘆詞。耽: 動詞,沉溺、沉醉。說: 同“脫”,擺脫、脫身。三歲:多年。古代常用“三”或“九”來泛指多數。食: 動詞,接納,接受。貧: 形容詞作名詞,貧苦的生活。漸: 動詞,浸濕。爽: 名詞,差錯、過失。貳: 動詞,不專一、有二心。罔: 副詞,無。極: 名詞,準則。二三:反復無常,感情不專一。靡: 副詞,無、沒有。室勞:家務勞動。夙、夜: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夜里。興: 動詞,起,起身。朝: 名詞,日、天。遂: 動詞,如愿。暴: 動詞,粗暴。躬: 名詞,自身、自己。及: 連詞,和。偕: 副詞,共同。言:(1)助詞,無實義(言歸于好、言既遂矣、靜言思之)。(2)動詞,說(言笑晏晏)。信: 形容詞,真實的,真誠的。2.知識點歸納(1)通假字:①“無”同“毋”,不要;“說”同“脫”,擺脫、脫};“泮”同“畔”,邊、岸。(2)一詞多義:以秋以為期:介詞,把以望復關:連詞,表目的,來以爾車來:介詞,用載笑載言:動詞,說言體無咎言:名詞,言論,這里指預兆于送子涉淇,至于頓丘:介詞,到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同“吁”,嘆詞俟我于城隅: 介詞,在(3)詞類活用:①夙興夜寐:名詞作狀語,在早上、晚上②二三其德:反復無常,感情不專一③三歲食貧:形容詞作名詞,貧苦的生活《離騷》(節選)1.通假字(1)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僻靜、幽靜(2)來吾道夫先路: 同“導”,引導(3)偭規矩而改錯: 同“措”,舉措(4)伏清白以死直兮:同“服”,保持(5)進不入以離尤兮:同“罹”,遭受(6)芳菲菲其彌章: 同“彰”,明顯、顯著2.一詞多義善謠諑謂余以善淫:善于、擅長亦余心之所善兮:崇尚、愛好以咨諏善道:好的、美好的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度已失期: 估計固固時俗之工巧兮: 本來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相夫孰異道而相安: 相互悔相道之不察兮: 觀察反忽反顧以游目兮: 翻轉,顛倒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背叛雖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即使,縱然雖無予之 路車乘馬: 難道焉馳椒丘且焉止息: 語氣詞且焉置土石: 在哪里修余雖好修姱以勒羈兮:美好退將復修吾初服: 修理、整理鄒忌修八尺有余: 高、長3.詞類活用余雖好修姱以勒羈兮: 名詞用作動詞,約束謠諑謂余以善淫: 動詞用作名詞,淫邪的事鷙鳥之不群兮: 名詞用作動詞,合群伏清白以死直兮: 為動用法,為 而死屈心而抑志兮: 使動用法,使 受委屈,使 受壓抑步余馬于蘭皋兮: 使動用法,使······步行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形容詞用作動詞,崇尚、愛好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用法使 高,加高;使 長,加長4.古今異義浩蕩:怨靈修之浩蕩兮(古:荒唐。今: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改錯:偭規矩而改錯(古:改變措施。今:改正錯誤)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古: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今:經濟困難)流亡:寧溘死以流亡兮(古:隨流水消逝。今: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5.特殊句式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步余馬于蘭皋兮(狀語后置)不吾知其亦已矣(賓語前置)謇朝淬而夕替(被動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被動句)《孔雀東南飛并序》1.通假字(1)終老不復取(“取”同“娶”)(2)箱簾六七十(“簾”同“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3)謂言無誓違(“誓”一般認為應作“魯”。魯同‘愆”,過失)(4)摧藏馬悲哀(“藏”同“臟”,臟腑)(5)蒲葦紉如絲(“紉”同“韌”,堅韌)2.一詞多義“相”的用法(1)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稱代“你”“我”“他”“之”等。如: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代“你”)②及時相遣歸(代“我”)③還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將(代“她”)⑤嬉戲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負(代“你”)⑦不得便相許(代“你”,代媒人)⑧登即相許和(代“它”或“他”)⑨躡履相逢迎(代“他”)⑩悵然遙相望(代“他”) 誓不相隔卿(代“你”,與“卿”復指) 久久莫相忘(代“我”)(2)副詞,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見常日稀②黃泉下相見③六合正相應④葉葉相交通⑤枝枝相覆蓋⑥仰頭相向鳴(3)名詞,命相,相貌。如:兒已薄祿相“自”的用法“自”除作“自己”解釋外,還可作副詞、介詞、連、助詞等。詩中“自”的解釋如下:①我自不驅卿(本)②本自無教訓(已)③自可斷來信(即)④葳蕤自生光(自然)⑤自名秦羅敷(其)⑥自名為鴛鴦(其)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人教版)⑦好自相扶將(詞綴,不譯)⑧物物各自異(助詞,無義)“見”的用法①相見常日稀(看見)②君既若見錄(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③漸見愁煎迫( “被”,介詞)“故”的用法①大人故嫌遲(故意)②知是故人來(舊的)③故作不良計(故意)“泰”的用法①否泰如天地(好運氣)②泰山北斗(山名)③泰然自若(從容)“爾”的用法①始爾未為久(無義,助詞)②爾卜爾筮(你,代詞)③作計乃爾立、君爾妾亦然(這樣,代詞)“得”的用法①幸復得此婦(得到)②汝豈得自由(能夠)“取”的用法①終老不復取(同“娶”)②還必相迎取(迎接)“復”的用法①幸復得此婦、勿復重紛紜(再)②紅羅復斗帳(又,雙層)③便復在旦夕(回復、回答)“適”的用法①處分適兄意(順從、依照)②始適還家門(出嫁)③適得府君書(剛才)“令”的用法①縣令遣媒來(官名)②便言多令才(美好)③令母在后單(使、讓)④莫令事不舉(使、讓)“謝”的用法①阿母謝媒人(謝絕)②謝家事夫婿(辭別)③多謝后世人(告訴、告知)“會”的用法①會不相從許(當然)②于今無會因(相會)③會天大雨(恰逢)“應”的用法①汝可去應之(答應)②六合正相應(合適)③以我應他人(應許)④零淚應聲落(隨著)“舉”的用法①舉動自專由(舉動,行動)②舉言謂新婦(開口、發言)③舉手長勞勞(舉起)④莫令事不舉(成功)⑤舉身赴清池(縱身、躍身)“為”的用法①為仲卿母所遣(被,介詞,讀wéi)②十七為君婦(做,作為,成為,動詞,讀wéi)③為詩云爾(作,寫,動詞,讀wéi)④非為織作遲(是,動詞,讀wéi;或作“因為”“由于”,介詞,讀wèi)⑤阿母為汝求(替,介詞,讀wèi)⑥始爾未為久(算,算作,動詞,讀wéi)⑦慎勿為婦死(為了,連詞,讀wèi)“遣”的用法①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趕回家,動詞)②縣令遣媒來(派,動詞)③十七遣汝嫁(送,動詞)“施”的用法①徒留無所施(用,動詞)②留待作遺施(贈送,施與,動詞)“作”的用法①何不作衣裳(制造,制作,動詞)②晝夜勤作息(勞作,動詞)③君當作磐石(做,成為,動詞)④故作不良計(做出,動詞)3.古今異義槌床便大怒(古:坐具。今:睡具)可憐體無比(古:可愛。今:值得憐憫與同情)守節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規則。今:婦女不改變情操)汝豈得自由(古:自作主張。今:不受約束和限制)本自無教訓(古:教養。今: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妾不堪驅使(古:使喚。今: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感君區區懷(古:情意深摯。今:數量小;人或事不重要)自可斷來信(古:來送信的使者,文中指媒人。今:寄來的書信)處分適兄意(古:處理,處置。今: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做出處罰決定)便利此月內(古:適合。今:方便)躡履相逢迎(古:迎接。今:奉承,拍馬)勿復重紛紜(古:凌亂。今:多而雜亂)葉葉相交通(古:挨在一起。今: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現僅指運輸事業)多謝后世人(古:多多勸告。今:多多感謝)承籍有宦官(古:官宦、做官的人。今:太監)千萬不復全(古:無論如何。今:多為務必、一定之意)4.詞類活用(1)孔雀東南飛(名詞作狀語,向東南)(2)何意致不厚(形容詞用作動詞,滿意)(3)槌床便大怒(名詞用作動詞,拍擊)(4)留待作遺施(動詞用作名詞,贈送的東西)(5)頭上玳瑁光(名詞用作動詞,發光)(6)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名詞用作動詞,騎馬,乘車)(7)足以榮汝身(使動用法,使 享受榮華富貴)(8)逆以煎我懷(使動用法,使 受煎熬)(9)蘭芝慚阿母(形容詞用作動詞,慚愧地說)(10)交廣市鮭珍(“交廣”,名詞作狀語,從交州、廣州。“市”,名詞用作動詞,買)(11)手巾掩口啼(名詞作狀語,用手巾)(12)卿當日勝貴(名詞作狀語,一天比一天地)(13)窈窕艷城郭(形容詞用作動詞,稱艷)(14)仕宦于臺閣(名詞用作動詞,任官職)5.偏義復詞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詞使用,在特定語境中,實際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作陪襯,這類詞就叫偏義復詞。(1)便可白公姥(2)晝夜勤作息(3)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4)其日牛馬嘶6.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互文常見四種類型:單句互文(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對句互文(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排句互文(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蜀道難》1.重點字詞梳理(1)噫吁喊,危乎高哉:高(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比(3)西當太白有鳥道:正對著(4)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溝通相連(5)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回轉(6)猿猱欲度愁攀援:越過;為 發愁(7)青泥何盤盤:多么(8)但見悲鳥號古木:只(9)雄飛雌從繞林間:跟隨(10)使人聽此凋朱顏:使動用法,使 凋謝(11)連峰去天不盈尺:距離;滿(12)枯松倒掛倚絕壁:靠(13)飛湍瀑流爭喧豗:急流;競相(14)砯崖轉石萬壑雷:水沖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里用作動詞,沖擊;使滾動(15)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擋(16)所守或匪親:不是(17)錦城雖云樂:說起來(18)側身西望長咨嗟:名詞作狀語,向西;深深地《蜀相》重點字詞梳理1.丞相祠堂:諸葛武侯祠2.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3.柏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4.空:白白的5.頻煩:即頻繁。一說多次煩勞咨詢 夜6.開:開創7.濟:扶助8.出師:出兵《望海潮》(東南形勝)重點字詞梳理1.參差:高下不齊貌2.云樹:高聳入云的樹木3.天塹:天然壕溝。這里指錢塘江4.巘:大山上之小山5.高牙:牙旗,將軍之旗。這里借指孫何6.圖將:描繪。將,助詞,用于動詞之后,無實義7.鳳池:即鳳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揚州慢》(淮左名都)重點字詞梳理1.彌望:滿眼2.戍角:駐防部隊的號角3.駐:稍作停留4.春風十里:原本十分繁華的揚州長街5.胡馬窺江:金兵進犯長江北岸6.漸:向,到7.杜郎:杜牧8.豆蔻:形容少女美艷知識點考查(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B.將子無怒,秋以為期C.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D.總角之宴,言笑晏晏2.下列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爽:差錯,過失) 謇朝誶而夕替(替:廢棄)B.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耽:沉溺,沉醉) 豈余心之可懲(懲:因受創而戒止)C.乘彼垝垣,以望復關(垝:毀壞) 唯昭質其猶未虧(昭:光明純潔)D.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徂:往) 皇覽揆余初度兮(揆:介意)3.下列各項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B.于嗟鳩兮,無食桑葚C.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D.士也罔極,二三其德4.下列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亦已焉哉 子亦有不利焉B.怨靈修之浩蕩兮 鷙鳥之不群兮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詬D.靜言思之 今我來思5.以下句子中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②靜言思之,躬自悼矣。A.蚩蚩:忠厚貌 B.貿:換C.言:說 D.悼:悲悼、悲傷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帝高陽之苗裔兮 ④恐美人之遲暮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A.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固時俗之工巧兮(本來)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 忍尤而攘詬(忍受恥辱)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及行迷之未遠(及時)D.茍余情其信芳(只要) 豈余心之可懲(受創而改變)8.下列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帝高陽之苗裔兮 苗裔:后代B.皇覽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C.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紛:眾,很多,指美盛的樣子D.又重之以修能 修:長9.對下列加粗詞語古今意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值得憐憫。)B.汝豈得自由(古今意義相同,不受限制。)C.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詩中指挨在一起。今義:主要指運輸事業。)D.便利此月內(古義:吉利。今義:使用或行動起來不感覺困難;容易達到目的)。10.下列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妾不堪驅使 不堪吏人婦B.何乃太區區 感君區區懷C.始適還家門 適得府君書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1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訴、稟告B.君既若見錄 見:看見C.汝豈得自由 自由:自作主張D.感君區區懷 區區:情誼真摯1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孔雀東南飛 B.手巾掩口啼 C.足以榮汝身 D.卿當日勝貴13.下列每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B.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C.以手撫膺坐長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險也如此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14.下列每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危:危險) 開國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B.捫參歷井仰脅息(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為蜀、秦的分野) 青泥何盤盤(盤盤:形容山路曲折盤旋)C.使人聽此凋朱顏(凋:使……凋謝,這里是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西當太白有鳥道(當:應當)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膺:撫摸著雙腿) 連峰去天不盈尺(去:距離)15.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問君西游何時還 ②青泥何盤盤 ③但見悲鳥號古木 ④但悲不見九州同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16.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 危:高B.開國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或不知所措的樣子C.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徒然、空D.可以橫絕峨眉巔 絕:橫越,飛越17.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A.可以橫絕峨眉顛 橫絕:飛越。B.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離開;盈:滿、足。C.砯崖轉石萬壑雷 砯:名詞作動詞,沖擊。D.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空,徒然。18.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使人聽此凋朱顏 B.猿猱欲度愁攀援C.砯崖轉石萬壑雷 D.舞幽壑之潛蛟19.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使人聽此凋朱顏A.砯崖轉石萬壑雷 B.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C.問君西游何時還 D.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20.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B.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樣子。C.捫參歷井仰脅息 脅息:屏住呼吸。D.側身西望長咨嗟 咨嗟:嘆息,感嘆。2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歸去鳳池夸 B.錢塘自古繁華 C.參差十萬人家 D.煙柳畫橋2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東南形勝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B.有三秋桂子 三秋:三年C.杜郞俊賞 俊賞:快意游賞D.清角吹寒 吹寒:在寒風中吹響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天塹無涯 天塹變通途B.參差十萬人家 參差錯落C.異日圖將好景 此事異日再議D.戶盈羅綺 遍身羅綺者24.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過維揚(維揚:指揚州。《尚書·禹貢》有“淮海維揚州”,后以“維揚”代“揚州”。)B.淮左名都(淮左:淮水東面。方位以東方為左,揚州一帶,在宋時屬淮東,故稱。)C.自故馬窺江去后(江:這里指長江。)D.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黍離》:《詩經·王風》中的篇名,是周人緬懷故都之作,后借指對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的同情。)25.下面對詞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此去經年 經年:年復一年B.天塹無涯 天塹:天然的壕溝C.異日圖將好景 圖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D.吟賞煙霞 煙霞:晚霞26.對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夜雪初霽 霽:天由雪轉晴B.因自度此曲 度:吟誦C.薺麥彌望 彌望:滿眼D.解鞍少駐初程 少駐:短暫停留(二)名篇名句默寫(1)屈原《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2)屈原在《離騷》中寫自己因太注重修身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句子“ , ”。(3)屈原在《離騷》中訴說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仍堅定地堅持真理,追求美好品德,且為之蹈死不悔的兩句是“ , ”。(4)《離騷》中寫屈原怨恨楚懷王昏聵糊涂,輕信謠言的語句是“ , ”。(5)屈原在《離騷》中以美女自喻,表現自己因為志行高潔,遭人嫉妒的句子是“ , ”。(6)屈原在《離騷》中用“ , ”兩句表明自己所處的時代本來就是適合于投機取巧,違背規矩而任意改變。(7)屈原在《離騷》中用“ , ”兩句寫出了當時楚國的一些人違背準繩而隨意歪曲真理,競相把茍合取悅于人奉為法度的現象。(8)《離騷》中“ , ”兩句寫出了屈原因政治上不得志而走投無路所表現出的憂悶失意、孤獨彷徨之狀。(9)屈原《離騷》中“ , ”兩句寫出了屈原寧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鄉,也不愿意像小人一樣茍合取悅于人。(10)《離騷》中“ , ”兩句借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表現了屈原忠正剛強,品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一貫追求。(11)《離騷》中比喻君子和小人的矛盾不可調和的句子是“ , ”。(12)屈原在《離騷》中以“ , ”教導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13)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寧愿犧牲生命或流落他鄉也不能容忍諂媚之態的句子是“ , ”。(14)在《離騷》中,屈原用“ , ”兩句寫出自己身處污濁的社會環境中的壓抑。他只能委屈心志,把譴責和恥辱一并承擔。(15)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會像古代圣人一樣獻身正道的句子是“ , ”。(16)屈原在《離騷》中委婉地表明自己后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句子是“ , ”。(17)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想要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上的句子是“ , ”。(18)屈原在《離騷》中通過寫自己退隱后騎馬到達長滿蘭草的水邊和長滿椒樹的山岡,表明自己從朝廷退隱是為了休養的句子是“ , ”。(19)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責,不如重新換上當初的服裝退隱的句子是“ , ”。(20)《離騷》中寫屈原以荷花這一特定意象作為服飾來表現自己美好品質和高尚情操的句子是“ , ”。(21)屈原在《離騷》中表明即使無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堅定不移地追求美好的語句是“ , ”。(22)《離騷》中寫屈原通過加高帽子和延長佩帶來表明自己要使品格更加高潔的語句子是“ , ”。(23)屈原《離騷》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樂趣,但自己卻獨愛美的句子是“ , ”。(24)《離騷》中“ , ”兩句表明即使自己被肢解也不會改變,難道志向可以因受挫而改變。(25)(2014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I)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26)(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I)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的表示“ , ”。(27)《蜀道難》中“ , ”兩句,通過摹寫行人艱難行走的情態,從側面表現出蜀道的艱險。(28)李白《蜀道難》中運用夸張手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峻嶺不可逾越的詩句是:“ , 。”(29)李白引用神話傳說為本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如引用“五丁開山”這一神話傳說的句子是:“ , 。”(30)李白《蜀道難》中,寫出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 , , 。”(31)《蜀相》中,詩人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熔鑄而成的千古名句是:“ , 。”(32)《蜀相》中,詩人運用帶有詠嘆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點明祠堂所在地的句子是:“ ? 。”(33)《望海潮》中的“ , , ”首先點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詠主題。(34)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 ”描繪了不同季節的兩種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個杭州四季如畫的美景。(35)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杭州人游樂情景的句子是:“ , 。”(36)姜夔《揚州慢》中“ , ”兩句,化用了杜牧《贈別》里的詩句,運用反襯手法,以昔日的繁華來襯托當下的荒涼。(37)杜牧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出了揚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揚州慢》中說“ , , ”,寫出了揚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38)《揚州慢》中用擬人手法形容戰亂的殘酷和破壞之嚴重,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戰爭痛恨厭惡的詞句是: , , 。(39)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引用《離騷》中的名句“ , ”,鼓勵同學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來直面最后階段高中學習生活。(40)屈原年輕時得君王信任,立志去除奸邪,推行改革,正如他在《離騷》中所說:“ ? 。”(41)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42)橋是古典詩詞的常見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如柳永《望海潮》“ ”展現了繁華富盛之景,姜夔《揚州慢》“ ”則呈現了冷清寂寥之境。(43)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當仁不讓,勇于擔當楚國政治引路人的詩句是“ , 。”(44)屈原《離騷》中“ , ”兩句使用“香草”作喻,寫詩人通過佩戴香草來體現對美好品質的追求。(45)李白《蜀道難》中描寫古蜀國與世隔絕的兩句是“ , ”。(46)杜甫的《蜀相》一詩中,“ , ”在描寫武侯祠內春意盎然的景象時,巧妙滲進主觀情意,蘊含無限感愴。(47)屈原《離騷》中的詩句“ , ”,與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詩句都以流水比喻時光,表達時不我待的感慨。(48)司馬遷評價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離騷》中“ , ”兩句以早晚采集芳草來表現詩人對“志潔”的堅守。(49)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描繪了杭州西湖國泰民安的圖景,其中從聲音的角度進行描寫的兩句是“ , ”。(50)二十八星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字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比如“ , ”。屈原在《離騷》中以飽蘸激情的筆墨,發出長聲嘆息,哀嘆人民生活多災多難的兩句詩是“ , ”。(51)李白《蜀道難》中描寫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 , ”。(52)《蜀相》中“ ? ”兩句詩人運用帶有詠嘆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追思緬懷,奠定了全詩悲涼的感情基調。(53)《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的詞句“ ”,實寫現在揚州的凄涼情形的詞句“ ”。(54)《望海潮》中“ , ”,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了。(55)李白《蜀道難》中引用神話傳說,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開辟出蜀道的兩句是“ , ”。(56)柳永《望海潮》中“ , ”兩句,寫達官貴人不思離去,還要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這也從側面烘托出西湖之美。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古義:卜筮的卦象。今義:身體。句意: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結果沒有不吉利。B.古義:以(之)為,把……當作。今義:認為。句意:請郎君不要生氣,以秋天為期(我等你)。C.古今同義,德行。句意:男子行為反復無常,沒有準則,三心二意,德行不專。D.古義:快樂。今義:宴會;請人吃酒飯。句意: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故選C。2.答案:D解析:揆:測度、衡量。3.答案:D解析:A.匪:通“非”,不是。B.于:通“吁”,語氣詞,唉。C.說:通“脫”,解脫。D.無通假字。故選D。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焉”都是語氣助詞,不譯。B.“之”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而”都是表并列關系的連詞。D.動詞,思考/語氣助詞,無實義。故選D。5.答案:C解析:①句意:忠厚老實的農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蚩蚩:忠厚貌。貿:換。②句意: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獨自黯然神傷。言:助詞,無實義。悼:悲悼、悲傷。故選C。6.答案:D解析:①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賓語前置的標志。③助詞,的。④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故選D。7.答案:C解析:C.伏:守,保持;譯文: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故選C。8.答案:D解析:D.修:美好的。譯文: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故選D。9.答案:B解析: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不受限制。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堪”,均為“勝任”。B.“區區”:愚拙/情意深摯。C.“適”:出嫁/剛才。D.“便”:言辭敏捷/就。故選A。11.答案:B解析:B.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句意:既然如此記念我。故選B。12.答案:C解析:C項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榮耀。A、B、D三項均為名詞作狀語,向東南;用手巾;一天天地。13.答案:B解析:兩個“之”均為結構助詞,的。A項,介詞,表比較/介詞,表被動。C項,介詞,用/介詞,因為。D項,代詞,代指蜀道/副詞,表示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14.答案:B解析:A項,危,高。C項,當,對著。D項,撫膺,撫摸著胸口。1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何”,疑問代詞,什么。②“何”,形容詞,多么。③“但”, 副詞,只是,唯獨。④“但”,副詞,只是,唯獨。綜合以上分析可知,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故選C。1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茫然:模糊難知的樣子。故選B。1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B.去:距離。句意為:山峰連著山峰,山峰之高,離天不滿一尺。故選B。18.答案:B解析:A.凋:使動用法,使……變了臉色;B.愁:為動用法,為……愁;C.轉:使動用法,使……轉動;D.舞:使動用法,使……起舞;故選B。19.答案:C解析:例句,使動用法,使……改變;A.使動用法,使……轉動;B.使動用法,使……跟從;C.名詞作狀語,向西;D.使動用法,使……回轉;故選C。20.答案:B解析:B.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翻譯: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2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歸去”,回去。B.“繁華”,指繁榮熱鬧。C.“人家”,住戶。D.“畫橋”,古義:雕飾華麗的橋梁;今義:畫橋梁。故選D。2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B.“三年”錯誤,指農歷九月。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句意:秋天桂花飄香。故選B。23.答案:A解析:指錢塘江/指長江。2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D項,“后借指對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錯誤,應為“后借指故國之思”。故選D。2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D.煙霞,指美麗的自然風景。故選D。2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度:吟誦”錯誤,應為“譜寫、創作”。故選B。二、默寫(1)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為此態也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 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 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 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長余佩之陸離民生各有所樂兮 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27)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33)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34)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35)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36)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37)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 冷月無聲(38)自胡馬窺江去后 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39)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此度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煙柳畫橋(二十四橋明月夜) 二十四橋仍在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44)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45)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46)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47)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48)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49)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50)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或: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51)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石萬壑雷(52)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53)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54)市列珠璣 戶盈羅綺(55)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56)異日圖將好景 歸去風池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