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游山西村》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節奏和韻律。2.品味詩句,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哲理。3.把握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情感。【課前預習】1.詞語釋義臘酒:足雞豚:無時:叩門:(答案見配套課件)2.背景鏈接。《游山西村》此詩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因為極力支持張浚北伐,北伐失敗,陸游被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家鄉淳樸的生活自然會令作者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課中探究】任務一:初讀詩歌,感知內容1.朗讀詩歌,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感情。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2.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3.讀懂詩意,理解情感。任務二:品讀詩句,感悟哲理1.首聯中的“足”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2.描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畫面。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詩句中表達了哪些情感 4.“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中“無時”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5.品味頷聯蘊含的哲理,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頷聯帶給自己的感受。任務三:對比閱讀,拓展遷移1.比較《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游山西村》的異同。2.具有理趣的詩句總是耐人尋味,本詩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村”與七上我們學過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皆寓理于景,傳達出積極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課后延學】1. 背誦《游山西村》。2. 試著為《游山西村》寫一篇賞析文章。附:游山西村陸 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勤奮創作,詩歌數量驚人。據他自己說:“六十年間萬首詩。”流傳至今的《劍南詩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兩宋詩人中翹居首位。這些獨具風采的詩篇,其主要內容正如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所說:“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這首《游山西村》所描繪的內容屬于后者。這首別開生面的詩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一年前,陸游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同樣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罷官歸里。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清方東樹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說陸游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愿為頻來之約”。從詩的結構來看,這是符合實際的。詩人運用凝練的筆觸,全篇圍繞著一個“游”字鋪展,不僅寫得層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初看起來覺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那樣,仿佛是一則普通的記事,毫不費力。然而,詩人從這里的起句,寫自己游村突然來到農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農家豐收后的歡樂氣氛,為下面出游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臘酒”,指臘月(農歷十二月)里自釀的米酒。這是稻谷豐收后出現的喜人景象。臘酒在開春后飲用,外表顯得有點渾濁,但是它有著名酒般的醇美。何況農家主人又是那樣熱情待客,還備有豐盛的佳肴呢!豚,指小豬,這里“足雞豚”是形容農家待客的菜肴極為豐盛。“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于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閑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這種自然景象攝入詩篇里,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早就描繪過,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到了宋代詩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時代接近于陸游的詩人還有強彥文,他的詩歌有唐人的風致,曾寫過“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的詩句。但在意境的開拓上,可以這樣說,這些詩句要遠遜于陸游。這聯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唐宋詩醇》評這二句說:“有如彈丸脫手,不獨善寫難狀之景。”這個評價是有見地的。這一聯不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仿佛信手拈來,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贏得人們的普遍喜愛,如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成語。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詩由寫景轉入抒情,從村外之景轉寫村內之情。“春社”,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謂“立春后五戊日為春社”。即立春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當這一天將來臨時,村子里不斷的吹簫打鼓聲音,響徹云霄,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快氣氛。鄉民們還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農事的豐收。這個簡樸的古代風俗,在當時江南的農村仍然很流行。詩篇不僅反映了農民們渴望豐年的心愿,也表達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全詩的總結,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樸實淳美,這些都給詩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樣呢?詩篇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余韻不盡。如果說孟浩然詩的最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陸游詩的結尾用筆則比較婉轉,詩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機會乘月明之夜外出閑游的話,我拄著拐杖會隨時前來敲門敘談。這一歸結,點明了游村的詩題,而“夜叩門”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