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年級上冊勞動鄂教版第11課《社區公物我愛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課《社區公物我愛護》是一年級上冊勞動技術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區公物,了解社區公物的重要性,并學會愛護和保護社區公物。教材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應當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維護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二、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社區公物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但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啟發式教學,通過具體的案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直觀理解社區公物的含義,激發他們的愛護之心。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社區公物的保護中來。三、核心素養目標1.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情感態度,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2.勞動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會基本的社區公物維護技能。3.勞動習慣與品質: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維護社區環境的良好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社區公物的概念、種類及作用,掌握愛護社區公物的基本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社區公物的愛護之情,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五、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社區公物的概念、種類及作用,掌握愛護社區公物的基本方法。難點: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維護社區環境的良好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六、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包含社區公物圖片、視頻資料等。2.實物展示:社區公物模型或實物,如公園長椅、路燈、垃圾桶等。3.實踐活動材料:如清潔工具、繪畫材料等。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激發興趣:首先,播放一段關于社區公物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了社區公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公共健身器材、公共座椅、公共垃圾桶等。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到社區公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2.提出問題: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什么是社區公物嗎?為什么我們要愛護它們?”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社區公物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為什么我們需要愛護它們的原因。通過這個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討論和交流,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區公物的意義和價值。(二)新課講解1. 講解社區公物的概念:在這一部分,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社區公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社區公物,并講解其概念。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一些常見的社區公物,如公園里的健身器材、公共休息區座椅、社區內的綠化設施等,幫助學生理解社區公物的含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解釋社區公物是由政府或社區居民共同出資建設,為全體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設施。2. 分類介紹社區公物:根據社區公物的用途和特點,教師將其分為公共設施、公共環境等類別,并詳細介紹各類社區公物的作用。例如,公共設施類包括公園、圖書館、體育館等,它們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健身等活動的場所;公共環境類包括綠化帶、道路、標識牌等,它們為居民提供了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教師可以通過PPT或視頻展示各類社區公物的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它們的特點和作用。3. 強調愛護社區公物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愛護社區公物對于維護社區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常見的損壞社區公物的現象,如亂涂亂畫、隨意丟棄垃圾、損壞公共設施等,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行為對他人和社區的影響。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社區公物,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愛護身邊的公共設施和環境。通過這樣的討論和思考,學生可以更加珍惜和愛護社區公物,為營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社區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三)勤思考案例一:公園長椅的損壞情景描述:教師展示一張公園長椅被刻畫、損壞的照片,長椅上的刻痕清晰可見,椅面有明顯的劃痕和污漬。這個場景描述了某些人不愛護公共設施,隨意刻畫、損壞公物的行為給公園環境和他人使用帶來的不便。問題提出:教師詢問學生:“你們覺得這個行為對嗎?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刻畫長椅的行為對社區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讓學生明白愛護公物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討論與分享:學生分組討論如何避免類似行為的發生,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有的學生建議公園管理人員加強巡邏,及時清理刻畫痕跡;有的學生則提出在長椅上貼上保護公物的提示標識,提醒大家愛護公物。每組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其他組給予評價和建議。最后,教師對各組的解決方案進行總結和評價。教師總結:教師強調愛護社區公物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制止類似行為,共同維護公園環境和公共秩序。同時,教師也提醒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志愿者活動等方式,為社區環境做出貢獻。案例二:路燈的故障情景描述:教師描述一個路燈故障導致夜晚道路昏暗,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的情景。此時,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路燈故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角色扮演:教師請幾名學生扮演居民,模擬在路燈故障的情況下如何行動。有的學生選擇等待路燈修復,有的學生則選擇尋找其他照明方式,如使用手電筒或找鄰居借蠟燭等。其他學生觀察并評價他們的行為,思考在類似情況下應該如何應對。問題提出: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路燈故障了,我們應該怎么做?”鼓勵學生提出及時報修、提醒他人注意等解決方案。教師總結:教師強調及時發現并報修故障路燈的重要性,表揚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學生。同時,教師也提醒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社區維修活動等方式,為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常見的公共設施維護方法,如如何檢查水管、電路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對公共設施維護的認識。這些案例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公共設施保護的重要性,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通過角色扮演、討論和分享,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公共設施保護方面的不足之處,并學習到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采取行動來改善環境。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四)實踐活動1.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社區公物(如公共健身器材、公共座椅、公共垃圾桶等)作為討論的主題。在小組內,學生可以交流和討論如何愛護和保護這個社區公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2.制定計劃:每個小組根據討論的結果,制定一份愛護社區公物的計劃書。計劃書應該包括具體的措施和時間安排,如定期清潔、維護、檢查等。學生需要確保計劃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便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順利實施。3.展示交流: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組的計劃書和心得體會。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評價和建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驗。通過展示和交流,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愛護和保護社區公物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這種實踐活動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五)師生互動1.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們是否注意到過哪些需要我們愛護的社區公物呢?例如公園里的座椅、社區內的綠化設施等。你們又是如何做的呢?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愛護社區公物的經驗和做法。2. 學生分享: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愛護社區公物的經歷,如愛護公共設施、不亂涂亂畫、不隨意丟棄垃圾等。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發現社區公物存在問題時,如何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和保護。3. 教師總結:在聽取學生分享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強調愛護社區公物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公物的保護工作。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參與到社區公物的保護中來,如提出改進建議、參與社區清潔活動等。(六)拓展延伸1. 家庭作業: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布置家庭作業,請學生回家后觀察自己所在社區的公物使用情況,如公共設施、綠化帶等。發現問題后,嘗試提出改進建議,并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區公物的實際情況,并思考如何為社區環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貢獻。2. 實踐活動: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清潔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社區公物的保護中來。在活動前,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活動目的和要求,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培訓。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清潔任務,如清理垃圾、修剪綠化帶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區公物的維護和保護工作,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八、課后作業1. 完成一份關于社區公物愛護的繪畫作品,尺寸不限,內容可以包括公園長椅、路燈、垃圾桶等公共設施,表達自己對社區公物的愛護之情。通過繪畫,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藝術創造力。2. 編寫一篇關于社區公物愛護的日記,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和感受。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了愛護公物,有哪些不足之處,以及如何改進。九、課堂總結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愛護社區公物的重要性和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回顧本節課的案例分析、討論和總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愛護社區公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采取行動來保護公共設施。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愛護公物的技巧和方法。2. 表揚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發言踴躍的學生,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師可以通過表揚那些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的學生,來激勵其他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時,教師也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維修等方式,為社區環境做出貢獻,真正做到愛護社區公物,維護我們的家園。十、課后評價與反思1.學生評價:(1)1.通過學生的繪畫作品和日記,了解他們對社區公物愛護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2)2.詢問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愛護社區公物。2.教師反思:(1)1.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導學生認識了社區公物的重要性,并激發了他們的愛護之心。(2)2.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是否給予了學生足夠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3)3.分析學生的表現和反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哪些可以改進和優化的地方,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