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2.為什么要傳承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意義/價值 /重要性)①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②中華文化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3.怎樣傳承中華文化?①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的自信心。②保護和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③同破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作斗爭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⑤尊重文化差異,學習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色,創新發展文化。★★★★4.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5.怎樣堅定文化自信?怎樣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①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6.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7.青少年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①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8.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特點是什么?①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②民族精神的特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9.為什么要弘揚民族精神?重要性?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要性)③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重要性)★10.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2.為什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地位)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地位)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重要性)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作用)★★★★13.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②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14.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世界文化充滿活力的表現,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②多樣的文化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姿。③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15.怎樣對待文化多樣性?(或者: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差異:)①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經驗和智慧。②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交流、對話,達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③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16.文明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鑒 (重要性)①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②不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 。有助于與其他文明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問題。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17.我們應如何學習借鑒人類的文明?(或者:怎樣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鑒?)①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②積極主動的與世界各國交往,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③對其他文明的學習,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欣賞物件的精美,更應該領略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④世界各國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哈爾濱爆火——文化視角分析材料一:哈爾濱文藝人才輩出,如戲劇表演藝術家白淑賢等,畫家盧禹舜、于志學、賈平西、吳團良等;導演李文歧、馬驪文等;話劇、影視劇演員杜雨露、彭玉、孫紅雷、李冰冰、宋佳等;音樂人金鐵霖、劉錫津、李雙江等,他們把哈爾濱藝術推向全國和世界,樹立了哈爾濱文化品牌,提升了地域文化形象,為增強地方文化軟實力起到了很強的拉動作用。精雕細琢中彰顯冰之美,傳承發展中彰顯冰之魄,不斷創新中彰顯冰之技。精美的冰雕藝術品在藝術家們的手中現出雛形橫空出世。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冰雕文化自信,在傳承與堅守中繼往開來。材料二:哈爾濱文旅爆紅出圈,紅出了哈爾濱這座城的古韻新顏,燃起了我們哈爾濱人“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 的精氣神。你的貼心細心耐心,讓天南海北的游客放心暖心舒心。為接住這“潑天的富貴”,全城行動全民參與, 不管是出晚歸的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外賣小哥,還是日夜值守的公安民警、城管隊員、市場監管人員,還有我們主動作為的機關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人人都在默默付出,人人都在發光發熱。1.中華文化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3)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激發了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4)各類國際盛會及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搭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華文化的平臺,促進了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互鑒。2.“ 哈爾濱文藝人才把哈爾濱藝術推向全國和世界”,這句話背后是哈爾濱人的文化努力和自信。請你說說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 (1)有利于增強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認同感,增添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有利于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3)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4)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5)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6)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立足世界文化的堅實根基3.哈爾濱爆火,啟示我們應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1)既要夯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還要互相交流借鑒。(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5)弘揚民族精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4.青少年怎樣為建設文化強國做貢獻 【可以和5(3)互換】(1)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2)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文化活動(3)向人們大力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讓更多人了解我國文化(4)愛好并保護好文物古跡,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5)自覺抵制腐朽文化,加強與外來優秀文化的交流5.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國家:①制定并完善保護傳統文化的法律法規;②加大保護傳統文化的資金投入;③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旅游產業;④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等活動;⑤開展全民閱讀活動;⑥宣傳和提升節日的文化內涵,宣傳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⑦保護和培養有傳統技藝的人才;⑧堅持創新,探索保護傳統文化的新途徑;⑨增強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意識,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2)社會:①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②鼓勵繼承、發揚民間藝術與風俗。(3)個人:①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積極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②保護本民族文化,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③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④宣傳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⑤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⑥堅持批判性繼承,善于辨別消極文化并自覺加以抵制。“美美與共”——文化視角分析時政材料——《美美與共》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共情,提升中國國際傳播“暖實力”。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有太多動人美好的真實故事發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選擇以“文化絲路”為主題,邀請諸多親歷者、見證者、藝術家,通過“訪談式”對話、“尋訪式”記錄、“交融式”表演,全景式講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文明互鑒、開放合作、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故事,在文化差異中尋找共情,讓“各美其美”在舞臺上“美美與共”,用“暖實力”構筑國際傳播內核。2024年3月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第十期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播出,共談綠色生態下的文化交流,對話幸福糧倉中的文明合作。世界人民共同欣賞文化交流中的綠色發展,奔赴文明互鑒中的美好未來。命題點:文化多樣性、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鑒中考押題1.材料: 青銅組雕《神遇一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落戶”希臘雅典;堅持13載,馬耳他“中國角”持續傳播中國文化,武漢雜技團與蘇丹雜技團回憶半個多世紀的“雜技情緣”……這些感人的場面于2023年12月16日,出現在央視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第四期。這種文化的融合讓觀眾沉浸在“美美與共”的世界中。根據材料,在美美與共節目中,如何發展并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①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收外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創新發展。②增強開放意識、平等意識,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相互尊重、對話;積極主動與世界各國交往、汲取營養。2.【釋放博物館力量涵養文化自信]國家典籍博物館開館以來,先后舉辦了180余場展覽和數千場社會教育活動,涵蓋中國文字、珍貴典籍、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歷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中外文化交流等多個主題,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引進來]國家典籍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致力于彰顯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和風采,開辟向世界展示中國典籍文化的國家級窗口。先后引進了“世界插畫大展·國際安徒生獎(終身成就)50周年展”“動漫原畫特展--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安東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館”“邂逅·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等優秀展覽資源,引發中國觀眾對相關文化、文明的廣泛關注,參觀場面火爆(1)從文明交流互鑒的角度,分析國家典籍博物館引進外國優秀展覽資源[走出去]為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還將在國內屢次獲獎的“甲骨文記憶”展輸出到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巡展,在展示甲骨文和殷商社會風貌的同時,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宣傳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依據材料,分析“甲骨文記憶”展受到多國民眾的歡迎對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啟示。[美美與共]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國家典籍博物館將繼續深入挖掘典籍中的歷史經驗,推動古籍的保護和創新性利用,讓中華民族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展現新時代風采。(3)中華民族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必然要面對各民族文化,那么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 【答案](1)①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2)①中華文化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兼收并蓄。(3)面對多樣的文化,各國應當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促進和而不同。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兼收并蓄,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欣賞物件的精美。3.材料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2023年12月3日,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的首屆“良渚論壇”開幕,300多位中外嘉賓聚會良渚遺址,文明交流成為對話的主旋律。(1)結合材料一談談為什么文明交流會成為對話的主旋律 材料二 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的瑰寶。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以獨樹一幟的創新創造、一脈相承的堅持堅守,樹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斷豐富發展、歷久彌新,不斷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華,極大豐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2)結合材料二,說說中華文化有著怎樣的特點。材料三 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論壇”平臺,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借鑒,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3)結合材料三,談談我們應如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借鑒 【答案](1)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②文明交流互鑒不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進步。③有助于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問題。(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3)①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尊重各國民族文化的差異和價值,和而不同。②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兼收并蓄。③通過文明的交流互鑒,領略文明蘊含的人文精神。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2024央視春晚”——文化視角分析時政材料——春晚主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正式宣布以“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為主題,創新“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與全球華人相約除夕,共享一臺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龍行龘龘”形容龍騰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2024年春晚以“龘”字為題眼,寄望以“龘龘”之姿描摹中華兒女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中考押題1.【龍騰中華]2024年總臺春晚主標識以“龘”(dá) 字為主視覺符號,整體設計以中國傳統篆刻藝術中極具特色的“國朝官印”字體--九疊篆為靈感來源,莊重平衡、中正勻稱,彰顯出大氣雄健的文化氣象。主標識由中國探月工程、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標識的設計者顧永江設計,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再加工”,金屬質感的色彩光澤讓“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從古老漢字到現代科技,龍年春晚主標識連接古今、融通未來。(1)請結合春晚主標識,簡要概括中華文化的價值 (1)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2024年央視春晚,由93歲的敦煌藝術研究專家常沙娜設計的紋樣創意秀《年錦·年景》,以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為代表,復刻了20款寓意吉祥祝福的紋樣,宣揚著中國傳統服飾之美。西安分會場的《山河詩長安》,以虛擬合成技術讓李白走進現代,與今人暢游西安,千人同誦《將進酒》。河南春晚節目《鳳鳴朝陽》節目以充滿張力的舞姿,塑造極富東方美學的“鳳”的形象,表現蓬勃的生命力。(2)2024年春晚再現國潮盛宴,火爆出圈,談談你的看法。(2)①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表達;③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政材料——全球歡度中國年--中國影響力中國不只是硬實力在變化,中國文化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正在向全球輸出。作為聯合國大會將農歷新年列為聯合國假日后的首個新年,總臺主辦的“春晚序曲全球看春晚”活動在美國、肯尼亞、瑞士等多國舉辦近40場;各大洲49個國家、90座城市的3000余塊公共大屏直播和宣介總臺春晚;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非洲第一高樓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標志塔、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國王花園廣場、巴西多娜·琳杜公園等多個全球地標性建筑上演春晚燈光秀……靈動吉祥的“龍辰辰”將中國新年的美好祝愿傳遍全球。材料一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1)結合材料一,分析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什么積極意義 答案:①有利于加深對春節的認識,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③有利于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④有利于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強人民的文化幸福感和獲得感。⑤有利于讓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鑒中豐富和發展。⑥有利于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材料二2023年11月17日,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開幕,交易會主題為“你好!中國”,吸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推廣機構、相關企業和800多位國際旅行商參展洽談。本次交易會對加強國際旅游交流與合作,發揮入境旅游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假如你是大會的文化小使者,你會在參展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怎樣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