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勤于思考 樂于探究科 目 音樂 班 級 教 師 時 間課 題 我是草原小牧民 課 型 唱歌課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3、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重點難點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學 習 過 程 設 計 備 注【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導入:感受大草原1、師:小朋友們,愉快的音樂課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瞧!(出示小紅馬畫面)它來自遼闊的大草原,今天特意來請我們到它的家鄉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體起立,我們拉好韁繩,擺好姿勢,跟著小紅馬出發吧!2、律動:隨《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騎馬動作。 3、教師板書課題。【感知旋律,了解背景】(10分鐘)走進大草原1、欣賞草原風光。2、學跳筷子舞。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么?(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懷疑,那讓老師給你們跳一段吧!(1)師示范動作手位:簡單的筷子交叉敲擊動作 。 腳位:前蹲、后仰。(2)師:怎么樣?信了吧!誰學會了?(3)指名學生上臺示范動作——師指導——臺上學生帶領大家一起跳——全體學生跟音樂齊跳。3、變化筷子舞節奏。(1)師:簡單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學就會了,現在老師要給筷子舞變個魔術,你們仔細找一找,它變在哪?(2)師示范在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的最后一小節加入XX X(3)學生說——練習XX X4、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節奏譜)變變變,你們瞧!這個新節奏變到這兒來了,老師用紅色的符號表示,還變了一個動作在這兒呢!(師示范)5、師生合作表演節奏:我邀請你們跟老師合作一下,我來念前面的節奏,你們來念后面紅色的節奏,可以嗎?(1)師念前面節奏,生念后面。(2)念前面節奏,生敲后面。(3)師:敲的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們的隊伍,我來敲前面的節奏吧,你們還是敲后面的部分(師敲前面節奏,生敲后面)(4)師:用你們的節奏告訴老師它的節奏,讓筷子發出聲音吧!(學生完整敲擊歌曲節奏)、(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隨音樂齊跳。6、加入腳步師生齊跳。7、師生隨音樂齊跳筷子舞【學唱歌曲,探索發現】(15分鐘)歌唱大草原1、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們勤勞、勇敢、放牧、歡歌,你們聽。2、聆聽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3、隨琴哼唱:你覺得小牧民在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跟著老師的琴聲高興的唱起來吧!4、指導缺點:“草兒青青羊兒肥”——青青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休止符、前倚音)5、隨老師琴聲再唱。【實踐創造,表現歌曲】(10分鐘)1、師生用歡快的歌聲對唱:聽到小牧民唱的這么自豪,老師也想來當一回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來比一比,誰唱得更神氣?(師生隨琴接龍唱)2、師:唱得比老師還神氣,我可有點不服氣,我要拿出筷子,邊唱邊跳跟你們比一比。(師生接龍加入筷子舞表演唱)3、師: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個個神氣的小牧民,現在就讓我們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拓展延伸,課堂小結】(3分鐘)1、拓展小結: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過了快樂的一節音樂課,我們一起騎馬、唱歌,最高興的是一起學習了筷子舞。其實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種,聰明的蒙古人民還能用許多生活中的東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 2、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板書 《我是草原小牧民》《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這是一首帶有濃厚草原風格的兒歌,旋律流暢自然,朗朗上口;情緒熱烈、歡快;節奏跳躍性強,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動感,表達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喜悅自豪的心情。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采用了視、講、聽、演四者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看、多聽,去感受內蒙古音樂的歌舞一體以及它的美,讓學生從感官上去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對內蒙古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這樣為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去“聽”,聽節奏,聽風格,聽特點,接下來再將音樂文化加深到“演”,讓學生把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加深了對蒙古音樂的記憶。在教學時,使學生盡情的用自己甜美的聲音、舒暢愉快心情和贊美的情感,去表現牧民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我覺得整節課,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唱的好,音色很美,富有情感,通過學生的唱、演,可看出學生完全的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從而也被草原的景美、音樂美、舞美等深深的陶醉。整個課堂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學生的熱情也很高,特別是在觀看課件的時候,學生的熱情極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但是我感覺有幾個方面沒有做好:1、在舞蹈動作的學習中,對學生的組織沒有做好,整個程序的進行有點倉促,不夠細致。應該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動作做得再整齊規范一些。2、沒有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準備不夠充分,課前曾計劃把座位擺放得更加合理,更能適合于本節課的分組表演,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3、在最后一個環節的表演中,沒有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積極性,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為表演者,而不是一個觀看者。最后的集體表演時,有一部分同學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大大影響了最后表演的效果。所以在表演前應該把要求細化,分工更明晰一些。自己沒有更好的扮演“引導”的角色。通過這節課,我思考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它絕不是簡單的唱、跳、奏,它就象是一個工程:先要架好一個合理的框架,然后注重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