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季童趣》教學設計。授課教師:授課班級:授課時間:教材分析:歌曲《四季童趣》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4/4拍,五聲徵調式。歌中出現了一幅幅生動而饒有情趣的畫面,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爛漫的歡樂情景,抒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的心情。歌曲中的第1-4小節與第5-8小節旋律的變化重復,使得曲調富于跳躍感,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和秋天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第9-12小節音調上下三度音區移動進行,旋律呈現起伏,抒情而又歡樂。那歡樂的笑聲,在空中久久回蕩,歌聲時時在人們耳邊回響。學情分析: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四季變化有太多的生活元素,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四季變化的唯美,這些都要從感受開始。“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音樂鑒賞力。在本課中,讓學生聽歌曲范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鑒賞能力,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學目標:1、感受歌曲活潑、輕快,形象生動,富有童趣的音樂特點,學會演唱歌曲《四季童趣》。2、通過合作表演唱歌曲,體會“四季”的不同特色及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3、激發學生對生活、熱愛生活的熱情,懂得感恩,培養音樂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感受四季變化童年的歡樂情感,能夠完整流暢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唱準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給歌曲創編動作及伴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或電子琴)、打擊樂器(沙錘)。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1.師生問好。2.談話激趣。①師:很高興和同學們一塊學習,有四個小伙伴很頑皮,它們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躲起來了,同學們能找到他們嗎?②課件出示四季娃娃配樂場景,聆聽《捉迷藏》片段③反饋:這是那四個小伙伴?它們分別躲在了哪里?④指名學生回答3、點明教學內容①師:春夏秋冬四個頑皮的小伙伴,伴隨我們快樂成長,春天百花齊放我們可以去放風箏,感受春姑娘的溫暖;夏天驕陽似火,我們可以可以游泳、打水仗,還可以抓魚抓蟹;秋天可是豐收的季節,滿山沉甸甸的果實,可以去打棗、摘蘋果;冬天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別提有多美了。②課件出示課題師:四季變化讓我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充滿了歡聲笑語,這節課老師和你一起尋找四季中我們那些快樂的事情,學唱一首好聽的歌曲《四季童趣》設計目的:借助同類歌曲的元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貼合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出寬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知新覺,歌曲學習。(一)歌曲初探。1.四季中的哪些事。①師:一年四季好像四個可愛的伙伴,他們和我們形影不離,會帶著我們做許多有趣的事情,這四個好伙伴在哪里?同學們你看,他們來了。②課件出示:一年四季畫面。③感受及認知。A師:從他們的穿著打扮上,你能分辨出他們非別是那個伙伴嗎?這四個伙伴中您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B學生回答。④歌曲初聽。A師:這四個好伙伴都會帶著我們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們從這首好聽的歌曲中找一找,或許會有發現。B課件播放:動畫配樂歌曲。C學生聽賞。⑤聆聽反饋。A課件出示四幅圖:春天放風箏、夏天捉魚蝦、秋天打棗摘蘋果、冬天滑雪橇。B思考及回答:這四個好伙伴都帶我們做那些事情?這首歌曲聽起來給我們一種什么感覺?C依次指名回答及評價。設計目的:賦予歌曲形象,教師關注“四季伙伴”一詞,把學生帶到一個童趣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場景及畫面,同時起到歌詞記憶的幫輔作用。用引導性語言幫助學生認四季,勾起學生的生活記憶,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四季變化給自己的樂趣,把音樂形象隱喻在四季的生活經驗中,幫助學習。2、歌詞及節奏。①師:四季好伙伴可真調皮,他們能躲藏在不同地方,它們玩的那么開心,我們拍手給他們助助興吧,跟著老師在每個樂句結束的最后兩拍拍手。X X (拍手)。 同時細細聽一聽歌曲的情緒和強弱有哪些變化?②課件播放歌曲,學生復聽。課件說明:這是一個“卡拉ok”式設計,伴隨著歌曲,歌詞逐字逐句出現,幫助學生識記和感知。③完整欣賞音樂,學生拍手參與到音樂中。④認識休止A師:歡快的音樂把我們也帶入美妙的畫面中,我們用四個表示溫度的詞對應四季,如:溫暖的春天、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B課件出示節奏,師生對應練習。師: X X O X X X 怎樣 的 春 天生: X X O X X X 溫 暖 的 春 天C教師用上面的節奏先問“怎樣的春天”,然后全體學生回答。可用動作幫助念準節奏。師:四季的變化會怎樣?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二)歌曲學唱。1.識譜及訓練。①課件出示:曲譜師:看到這四個可愛的四季小伙伴,老師也想唱一唱這首歌曲,老師有個小要求,老師想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把歌曲中的趣事用動作或表情表達出來。你們能做到嗎?教學策略:老師可以自彈自唱也可以跟著伴奏范唱,聽伴奏演唱有助于直觀的帶動學生,表情、動作交流。②師范唱。③訓練及八分音符教學。A師:春華秋實、夏雷冬雪,每一個季節都是那么的誘人,同學們對四季的喜愛,吸引了季節娃娃們的到來,你聽---B課件標注第一樂句,師輕輕示范奏,拍手伴奏。師:他們是一群怎樣的小伙伴?(高興的,快樂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④指導學生哼唱第一樂句。(你能輕快、活潑地唱一唱嗎?)⑤八分休止節奏:A師:而造成這種跳動感的關鍵是什么?再聽老師唱一次,就能發現原因了。(Da哼唱樂句)B生聽辨,交流。(音的長短、斷音和連音演唱的方法不同)策略:教師示范,用不同的方式對比演唱,區分正確的演唱方式。C加強訓練,哼唱樂句。2、訓練演唱。教學策略:以下學唱是一個靈活機動的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演唱表現,教師及時的給予指導和訂正。1 跟琴學唱前兩個樂句。2 指導:A師:找一找歌曲里面哪些地方就像孩子們的腳步聲一樣輕快?哪些地方像春風一樣十分地輕盈、連貫。B學生交流。C師:童趣在春天的時候,悄悄地喚醒了萬物,我們唱的時候要用“弱”的力度來唱。③跟琴學唱后兩個樂句,注意力度、強弱的變化。【課件標注】④完整演唱歌曲A歌曲處理及細節。強化訓練后部分演唱,課件標注。B采用多種演唱形式,如:分組唱、師生接口唱等等。教學策略:第一段學生自薦或推薦領唱,第二段齊唱。第一段男女生接唱,第二段合唱,集體表演唱。全程利用伴奏教學。3、情感及表演。(1)情感突破。①童年往事。課件出示:四季主題畫面“春天的故事”“夏天的目光”“秋天的歌聲”“冬天的童話”。師:同學們,一天天長大,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許多的童年往事,你愿意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您的這些快樂嗎?②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童年往事。策略:學生說一說,春夏秋冬,自己做過或者經歷過什么快樂的事情。③教師小結。師:同學們的童年生活,伴隨四季變化,那么的豐富與多彩,別忘了是誰伴隨在你們身邊。我們要把這種快樂與別人分享,一起感受四季的快樂。(2)創編表演。①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怎樣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來描繪這四個不同的季節。②分組展示他們創編的動作。③沙錘伴奏。④訓練:教師組織學生合作表演:A四組同學表演四個不同的季節。B教師和其它的同學們演唱歌曲。(3)匯報表演唱。【課件背景襯托】課件說明:課件制作動態背景,利用舞臺幕布做曾托,呈現一個規范的、正式的演唱環境,鼓勵學生帶著感情演唱。幕布升起,伴奏自然想起,學生有感情演唱。設計目的:學唱環節是一個綜合呈現及互動的環節,教學中,教師考慮歌曲的特質,從歌曲學唱開始,分步教學,把知識點放在自我發現及訓練的過程中開展,按會唱到唱好再到有感情的唱為教學順序,兼顧學生心理注重對學習方法的引導。三.課堂拓展及自悟.1、折翼的小鳥①師:我們今天學了這首快樂的歌曲,同學們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老師想給你們介紹一群和你們差不多大小的伙伴,他們是不是也能像我們一樣享受四季的快樂呢?②自制配樂小短片欣賞。課件說明:課件是自制配樂短片,利用黑白畫面配合一個天籟般的童聲演唱,展示貧困、戰爭、饑餓下同齡孩子的童年生活,學生觀看自悟。2、感恩自悟。師:和他們相比,你們的童年五彩繽紛,他們卻要面對那么的困苦。同學們的父母、親人、老師、給您們創造很好的環境和條件,你們可以像快樂的小鳥,自由飛翔。同學們,你展翅高飛的時候別忘了是誰為你編制了溫暖的鳥巢,誰一直在默默地呵護你的成長。設計目的:給學生一個自己感受的過程,不走“說教模式”的老路。教育教學新理念提倡學生自主收獲音樂情感,在音樂環境中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感支系。利用歌曲歡快的特點在這特意設計一個“潑冷水”環節,給學生有情感對比及落差,學生獨立的自悟及思索,注重深度的把控,學生能觸碰到的基本元素,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同時為他們的成長做積極的展望和鼓勵。四.總結,課堂結束。1.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很高興和同學度過愉快的40分鐘,老師期待著能和同學們再次一起快樂的玩耍和學習,同學們,再見。2.伴隨音樂,學生離開教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