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與技能《京劇行當》教學設計1、教學內容:本課是人音2011課標版(五線譜)(吳斌主編)六年級上第四課知識技能《京劇行當》。2、教材分析(1)教材內容結構特點:在基本結構上教材專題組織單元,本課為《京腔京韻》中的知識技能。特點是全面、準確地落實音樂學科教學目標,從“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出發,這是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材中處于京劇欣賞和京劇學唱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編者從拓寬學生音樂視野,使學生了解京劇行當的相關知識,激發他們熱愛、關心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角度來設置。3、學情分析(1)學生的認知基礎: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使用信息技術能力,對京劇知識有粗淺的了解。(2)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高年級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3)學生學習遇到的困難:因為年齡特點,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女生不善于也不樂于在眾人面前表現,在表演上有一定恐懼感,害怕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場依存的特點,需要在小組內進行學習。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網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和探究,了解京劇各行當的基本知識和特點。(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開放、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分辨并表演出各行當的特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核心素養):通過唱、念、做、查等方式進行京劇各個行當的學習和表演,了解傳統藝術中所蘊涵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做人的原則和應具有的美德,培養學生對京劇這種傳統藝術文化的熱愛。5、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學習,了解和掌握京劇各行當的相關知識。教學難點:通過唱念做多種方法的學習,掌握和表演出各行當的特點。6、教學方法:微課教學、IPAD小組合作自學、視頻多媒體教學、示范法、情境創設法、網絡自學、競賽法。7、媒體資源:網絡、IPad 移動終端、教學一體機投屏、 PPT課件8、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了解京劇。1、京劇問好,以奇促趣。 教師以京劇伴奏圓場走入教室,以京白方式與學生問好。(京白)口念:同學們好!你們要怎么樣回應我呢? 學生在欣賞教師表演,模仿老師問好。【教師以具有京劇風格的方式出場,并用京劇念白與學生問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2、視頻欣賞介紹京劇。 通過微視頻,介紹京劇,學生初步了解京劇起源。【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以視頻介紹的方式引發了孩子對深入了解京劇的興趣。】3、常識問答,知識復習。 提問京劇常識,學生進行競賽回答,進而知識復習。【以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新舊知識的鏈接,為后面的京劇行當學習做好鋪墊。】【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戲曲化的登臺方式和特殊的問好,創設一個完全戲曲化的情境,為課堂學習戲曲知識和表演打下基礎。再通過視頻欣賞和競賽問答的方式,拉近學生與京劇藝術的距離。二、網絡自學,掌握新知。1、微課自學,了解行當。 以微課形式介紹京劇行當知識,學生在資料庫中查看微課,了解京劇行當。2、針對問題,網絡組學。 出示問題(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分組搜索答案。生行中都包括哪些分支行當?這些行當表現的都是什么樣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代表性的歷史人物?) 指導學生小組學習,利用IPAD進行小組學習,(師:各小組利用手中的IPAD進行網絡查詢,看看哪組給出的答案最快最全面?) 了解京劇行當——生,分工合作做好記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用IPAD進行網絡學習,小組合作自主競賽學習方式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表達的能力,也使學生有了競爭合作的意識,另外信息技術手段在這里的應用,不但讓學生享受了學習過程的美,也讓學生了解了知識是可以共享的。】3、競賽問答,小組匯報。 教師組織競答,小組競答。【生行是分支行當最多的,以此為學習的切入點,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設計意圖】這種小組合作競答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是主人公,學生建立一種學習理念:IPAD不只是用來游戲、休閑的,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同時他們學會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為傳統的學習方式注入了新的內涵。三、“表演體驗”感受京劇1、生行賞析,了解特點。 播放欣賞視頻,介紹生行特點。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了解生行表演、唱腔特點以及代表人物。 演唱《校園小戲迷》生行唱段,加深對行當特點的體會。2、旦行示范,審美體驗。 視頻賞析青衣行當,感受青衣表演的人物特點。 通過問答,回顧微課中的行當知識,了解旦行各個行當以及代表人物。 教師示范表演花旦,為學生做好示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花旦念白及花旦的形體動作。 師生跟著伴奏一起來體驗花旦的表演3、 臉譜識凈,體驗表演。 引導臉譜相關知識問答 通過知識競答了解臉譜代表的性格含義及代表人物。 觀看花臉生氣時視頻表演 學生學習花臉表演動作,模仿表演。4、 丑行模仿,快樂表演。 引導欣賞丑行視頻,體會丑角表演的特點。 隨音樂模仿丑行表演,快樂體驗。【設計意圖】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直觀教學,四個行當以欣賞、 學唱、競答、表演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體驗。使學習即充滿趣味又不顯單獨枯燥,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不同行當在表演風格上不同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直觀的多種形式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不同行當表演的魅力。有了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支持,音樂課堂更加多彩而高效。四、“表演展示”詮釋音樂1、 學習總結,情感升華。 引導學生談談學習的體會,說說學習的體驗。(師:京劇是綜合的藝術,它具有一種古樸神韻之美,所以才能傳承百年,成為我們的國粹。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想跟大家分享些什么?)【通過談話交流,引導學生感性地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在感受到京劇古樸神韻的魅力的同時,也學習了解到中國傳統價值觀。】2、審美體驗,知識鞏固。 學生選擇喜歡行當進行裝扮,各自裝扮,準備行當表演。 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問答,互相辨別行當。(師:裝扮好了么?互相看看你們的扮相,都認識么?)【裝扮成戲劇人物之后引導學生互相辨認行當,這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無形的檢驗。用這種方式,讓學生進行直觀的角色問答,進行行當知識的鞏固復習。】3、行當聯演,IPAD直播。 創設戲曲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裝扮成戲曲人物,進行分角色表演,增加表演難度。 登臺表演,培養表現力,同時以IPAD進行實況錄制上傳校園網。【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表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設計意圖】給學生創設一個完全戲曲化的情景,同時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將學生的表演記錄并展示,給學生建立一種學習的自信和自己的舞臺,將京劇教學推向高潮。五、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明理知趣,情感升華。(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沉醉,如此美的藝術瑰寶是我們民族才有的。我為此感到自豪,我也為你們自豪。) 與同學以念白形式告別,與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告別。【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總結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在具有京劇氛圍的情境中。以念白的形式告別,帶著對戲曲的熱愛,對京劇表演的回味,對美的追求,結束本課的教學。教學反思本課是人音2011課標版(五線譜)(吳斌主編)六年級上第四課《京劇行當》,一節知識技能課。在教學中,我既要考慮到學習的趣味性,讓孩子們聽得懂;又要不失京劇表演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引導表現。讓高年級學生產生樂于體驗,敢于嘗試的表演欲望。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創設了具有京劇風格的舞臺。其次,圍繞各個行當的主題,設計教學環節;同時,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分辨不同行當角色的特點,根據特點來進行表現、表演。使學生從不敢表演,到能像老師一樣放開自己融入到表演中。同時,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和iPad的使用,以微視頻、微課等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合作進行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了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網絡與校園網絡的結合,把學生表演的作品進行上傳,給學生表現的平臺,同時也給予孩子表演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新形式的音樂課上充滿的更多樂趣,和科學技術帶給學習更多的便利。但在課堂中我也有些遺憾和不足:首先,因為音樂作品時間所限,有些主題介紹的并不細致,但是因為有校園網絡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興趣再繼續學習。其次,因為京劇行當紛繁細雜,內容過多,所占時間比較多,表演的時間并不充分。學生在表演上只完成了初步的表演,沒有時間進行細致地指導,呈現出更完美的舞臺。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遺憾,但是在今后的音樂課上我們會進行彌補。上好每一堂音樂課,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收獲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美的體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