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電壓:電流產生的原因第1課時 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1.了解電壓,知道電壓的單位。2.會正確使用電壓表。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時內容有兩個版塊,一是認識電壓,二是測量電壓。用類比的方法了解電壓,知道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用電壓表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本課時中了解電壓為下一章的學習奠定基礎,測量電壓是探究實驗的基礎,需要學生正確且熟練地掌握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學生已經了解了電流的形成、電流的大小和電源的作用,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未知知識及方法:電壓的概念,用類比的方法學習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教學目標1.知道電壓的概念、單位,生活中常見的電壓值。2.學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核心素養1.結合電壓概念的引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的能力。2.通過電壓表的正確使用,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重點難點重點:電壓表的使用。難點:電壓的概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回顧: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 2.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電流表的使用方法:串聯、“+”進“-”出、試觸選量程。 4.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聯等流,并聯分流。 提出問題:水流是怎么形成的 怎樣獲得持續不斷的水流 老師演示實驗,水位差形成水壓,水壓形成水流,然后用抽水機提供水壓形成持續不斷的水流。 老師進一步提問:在電路中,怎樣得到持續不斷的電流呢 以水路對照電路,找出各部分元件對應的作用的相似之處。 總結: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逐一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水壓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抽水機是形成水壓的裝置。 學生對比水路和電路圖,找到作用相似的部分:抽水機——電源;閥門——開關;水輪機——電燈(用電器);水管——導線。從而通過類比得出電源、電壓的作用,并總結電流產生的條件是閉合電路;有電壓存在。 溫故知新,讓學生有意識地將電學知識串連起來,層層遞進地學習電學知識。熟記電流表的使用,為學習電壓表打下基礎。 通過演示水流的實驗,讓學生學會類比分析電壓,提供了學生思考的方向。在學生思考的前提下老師總結電壓的作用,突破教學的難點。環節二:認識電壓 認識電壓: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能推動電荷的定向移動,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符號為U。 學生聽教師講解,理解、消化、記憶。 讓學生了解電壓的概念,知道電壓的符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認識電壓 (2)電壓的單位: ①國際制單位: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②常用單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③單位換算:1 kV=103 V、1 V=103 mV、1 V=106 μV。 (3)常見的電壓,通過視頻給學生介紹常見情境下的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1.5 V,兩節干電池串聯:3 V;一節鉛蓄電池:2 V,兩節鉛蓄電池串聯:4 V;手機電池電壓約為3.7 V;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為220 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 V。 觀看視頻,記住幾個常見的電壓值。 號、單位,感受身邊熟悉的電壓值。 加深學生對電壓概念及其單位“伏”的了解,拉近這一物理量與生活實際的距離。環節三:電壓的測量 1.認識電壓表: 電壓大小的測量工具——電壓表,電路圖符號是。 結合實物電壓表,閱讀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播放電壓表使用的動畫視頻。 總結: (1)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別為。 (2)實驗前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如有偏差,需要調零。 (3)電壓表與被測電路并聯,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4)要用大量程試觸選量程。 可以把電壓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測量電源兩端的電壓。(教師演示) 電壓表相當于斷路。 2.練習電壓表的讀數。 老師用磁吸式電壓表演示測量不同電路的電壓。(重點是“+”“-”接線柱接線情況和看表盤指針的位置) 學生觀察電壓表,從電壓表的外形上了解電壓表的量程,正、負接線柱,調零旋鈕。 學生閱讀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觀看電壓表的動畫演示說明,學習使用電壓表。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分析電壓表接的是哪個量程,分度值是多少,指針的位置在哪,最后讀出電壓值。 學生分組實驗,按照如圖所示的實物圖連接電路,先將電壓表接在小燈泡兩端,接通電路,讀 學生通過閱讀和觀看電壓表的使用說明視頻,學會使用電壓表。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體驗并得出電壓表讀數的方法。 通過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練習測量電壓,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得出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電源電壓,電源電壓與小燈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電壓的測量 3.探究活動: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老師提示:(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 (2)用大量程試觸。 (3)讀數時視線要正對電壓表的表盤。 4.觀看視頻:判斷電壓表的測量對象。 電壓表測誰就和誰合成一個圈,這個圈里是純用電器或純電源,不能既有用電器又有電源。 取數據;再將電壓表接在電源兩端,接通電路,讀取數據。學生按老師要求把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觀察電壓表的示數和小燈泡的亮暗。 學生觀看視頻。 泡兩端的電壓相等。把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讓學生體驗電壓表相當于斷路的表現。 掌握判斷電壓表測量對象的方法。環節四:例題講解 例1 下列關于電流和電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只要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只要電路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 C.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要讓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要有電壓 D.當電路中的電流為零時,電源電壓也為零 例2 如圖所示,電壓表所選量程是 V,分度值是 V,電壓表的讀數為 V;若選用另一量程,電壓表的讀數為 V。 例3 在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時,曉麗要測量小燈泡L2兩端的電壓,她連接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圖中有一根導線接錯了。 (1)曉麗所連接的電路中,電壓表所測的是 兩端的電壓。 (2)請你找出這根錯接的導線,在這根導線上打“ ”,并用筆重新畫一根正確連接的導線(導線不準交叉)。 (3)畫出正確接線后的電路圖。 學生審題,回答。 學生練習電壓表的讀數。 學生分析電壓表的測量對象,識別電路連線題中的錯誤,練習作圖。 學生及時鞏固電壓的概念、電壓表的使用知識,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板書設計 2.電壓:電流產生的原因 第1課時 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 1.電壓(U)是產生電流的原因,單位是伏特(V)。 2.電壓的測量工具:電壓表。 3.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別為。 4.電壓表的使用:調零、試觸、并聯、電流“+”進“-”出。 5.電壓表相當于斷路,能直接接在電源兩端。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第四章第2節第1課時。教學反思 第2課時 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通過探究,知道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時內容是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在上一節電壓、電壓表的使用知識的基礎上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是電路連接、電壓表使用的綜合應用,也是探究電路規律的起點,為以后解決電路的計算打下基礎。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學生已經知道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電源能產生電壓,學習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未知知識及方法: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教學目標1.提出關于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的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2.知道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并會分析運用。核心素養通過實驗探究過程,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重點難點重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難點:用電壓表測量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回顧: 1.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2.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提出問題: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大小有什么規律 老師出示三種電路圖。 思考:在只有一只小燈泡的電路中,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與電源電壓是相等的,那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燈泡組成的串聯或并聯電路中各處的電壓關系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 1.并聯、“+”進“-”出、試觸選量程。 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學生思考、交流,提出猜想和假設。 溫故知新,讓學生有意識地用對比法提出對串、并聯電路中電壓規律的猜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實驗探究。環節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老師引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某些注意事項,如安全用電、儀器的正確使用等。 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 (1)U=U1=U2。 (2)U=U1+U2。 …… 學生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兩節干電池、開關、導線、兩只不同規格的小燈泡、電壓表。 讓學生制訂計劃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工作的條理性,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使用規格不同的小燈泡 為什么各組數據要交流共享 總結:避免結論的偶然性,分析多組數據可得到普遍規律。 (2)電路圖: 進行實驗: (1)根據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2)檢查電路無誤后,用電壓表分別測量電源電壓U,L1、L2兩端的電壓U1、U2,并做好數據記錄。 (3)改變兩只小燈泡的規格,重做上述實驗。 分析論證并與各組交流得出結論: 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壓之和,即U=U1+U2(串聯分壓)。 評估實驗:回顧實驗,發現不足,總結經驗。 通過實驗鞏固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和電路的連接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領悟探究的科學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取長補短。環節三:探究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老師引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某些注意事項,如安全用電、儀器的正確使用等。 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 (1)U=U1=U2。 (2)U=U1+U2。 …… 學生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兩節干電池、開關、導線、兩只不同規格的小燈泡、電壓表。 鍛煉學生步步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探究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學生在連接并聯電路時會有困難,特別是加入電壓表,老師給予充分的時間,并耐心指導。 老師提出問題:如何得到普遍規律 更換不同規格的小燈泡,或更換不同的電源。 (2)電路圖: 進行實驗: (1)根據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2)檢查電路無誤后用電壓表分別測量電源電壓U,L1、L2兩端的電壓U1、U2,并做好數據記錄。 (3)改變兩只小燈泡的規格,重做上述實驗。 分析論證并與各組交流得出結論: 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U=U1=U2(并聯等壓)。 評估實驗:回顧實驗,發現不足,總結經驗。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環節四: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為什么要用規格不同的小燈泡進行多次實驗 2.導線中也有電流,是不是導線中也有電壓 用電壓表測量一根導線兩端的電壓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回答: 1.避免結論的偶然性,多次測量得到普遍規律。 2.學生動手做一做,得出結論:導線中有電流,但導線兩端的電壓為0。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通過做一做,解決“導線中有電流,是不是有電壓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四: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3.小鳥會觸電嗎 3.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左側小鳥不會觸電,因為導線兩端的電壓為0,不會有電流通過它的身體;右側小鳥會觸電,因為它與燈泡并聯,它兩端的電壓與電源電壓相等,會有電流通過它的身體。 呢”這個問題,同時為下面的“小鳥會觸電嗎”這一活動做鋪墊。 在討論交流活動中,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左邊的小鳥不會觸電,而右邊的小鳥會有危險。環節五:例題講解 例1 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活動中。 (1)為了使探究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意義,應該選擇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兩個燈泡。 (2)小明根據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實物時,連接好最后一根導線,燈泡立即發光,請你指出小明操作的不當之處: 。 (3)改正實驗錯誤后,小明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了使實驗結果更精確,接下來他應該斷開開關, 。 學生審題,思考解答。 回顧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的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五:例題講解 (4)小芳保持電壓表的B連接點不動,只斷開A連接點,并改接到C連接點上,測量L2兩端的電壓。她能否測出L2兩端的電壓 ,理由是 。 (5)小明分別測出AB、BC、AC間的電壓并記錄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用公式表示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是 (用UAB、UBC、UAC表示)。請對小明的做法進行評價: 。 UAB/VUBC/VUAC/V2.41.43.8例2 在“探究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的實驗中,小明同學選兩節新的干電池、兩個小燈泡L1和L2、電壓表等器材組成了如圖所示的電路。此電路閉合開關后,電壓表 (選填“有”或“無”)示數,L2 (選填“亮”或“不亮”),小明想在電路中添加一根導線就可以排除故障繼續進行實驗,請你在圖中畫出這根導線。 例3 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小燈泡L1、L2是 聯的,電壓表測的是 兩端的電壓。若電源電壓為3 V,使用適當的量程后,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L1兩端的電壓是 V, L2兩端的電壓是 V。 學生審題,思考解答。 學生審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先分析電路的連接方式,再看電壓表測量的對象,根據題意和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解答。 要求學生能夠識別電路,判斷電路故障,解決連線問題。 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的電路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板書設計 2.電壓:電流產生的原因 第2課時 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 1.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壓之和,即U=U1+U2(串聯分壓)。 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U1=U2(并聯等壓)。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第四章第2節第2課時。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