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電功率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1.能理解并說出電功率的定義。2.知道電功率、電功的計算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課是物理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第六章的內容,本節在學習電功的基礎上,拓展研究電功率,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教科書從生活實例入手,進一步學習電功率的知識。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更注重科學探究式學習,也要注意與串、并聯電路及歐姆定律等知識的綜合應用,更要注意聯系生活、生產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情分析學生剛剛學習過電功的知識,能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理解電流做功的實質,已經熟練掌握了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方法,但引入電流做功快慢的概念時仍應注意方法得當,加之教材安排從能量轉化的角度推導電功的計算公式會使探究實驗的氛圍一下子轉化到理論的推演中,學生是否能接受這個過程安排時也要進行一定的考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節能燈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學生平時購買和使用白熾燈的機會已經很少了,根據這一情況,演示實驗之前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中。教學目標1.知道電功率的含義。2.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3.通過討論交流日常生活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4.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讓學生體驗電能表轉盤轉動快慢和用電器電功率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和概括能力。核心素養1.初步了解電能對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作用。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究日常生產、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學知識,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重點難點重點:理解電功率的概念。難點:怎樣探究電功率、電壓、電流三個量的關系。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我們的臺燈燈泡燒壞了,現在有25 W和100 W兩種規格的燈泡,你會怎么選 為什么 我們把25 W、100 W叫做用電器的電功率,下面我們就來認識電功率。 大部分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選擇25 W的燈泡。 原因:100 W的燈泡太亮了,而且還費電。 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環節二:認識電功率 1.演示實驗:分別將25 W和100 W的燈泡接在電路中正常工作。 老師提醒學生:觀察燈泡的亮度。 2.老師引導學生回憶:(1)通電時間相同,電流通過哪盞燈泡做的功多 消耗的電能多 (2)燈泡發光時,能量怎么轉化 3.老師繼續引導:這個現象說明,相同時間內100 W的燈泡能夠把更多的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所以100 W的燈泡比25 W的燈泡更亮,又說明什么 4.老師總結:綜合這些現象,可以發現電流做功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學中, 學生觀察后回答:100 W的燈泡亮。 學生討論后回答: (1)相同時間內,100 W的燈泡做的功多,消耗的電能也就多。 (2)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學生思考后回答: 說明相同時間內,100 W的燈泡消耗的電能多。 啟發誘導學生,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認識電功率 就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即電流做功)的快慢。 5.老師提出問題:怎樣來比較消耗電能(電流做功)的快慢呢 老師類比啟發: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2)怎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的快慢 (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 6.老師總結:若某用電器在時間t內消耗的電能為W,則該用電器的電功率P用數學公式表示為P=。 7.老師引導學生梳理單位:當電功的單位是焦(J),時間的單位是秒(s)時,電功率的單位就是焦/秒(J/s)。電功率的單位為瓦特(W),1 W=1 J/s,那么100 W表示什么意思呢 8.電功率單位的換算。在工農業生產上的用電器,功率往往很大,這時就要用更大的單位——千瓦(kW)來表示,1 kW=1 000 W。P=的另一套單位:P——kW,t——h,W——kW·h。 例1 關于電功率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多少的物理量 B.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 C.用電器的電功率等于它在1 s內所消耗的電能 D.瓦和千瓦都是電功率的單位,且1 kW=1 000 W 例2 下列估測的數據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 A.一節干電池的電壓約為1.5 V B.一個電熱水壺的加熱功率約為10 W C.一臺電視機正常工作的電流約為10 A D.一盞臺燈工作2小時消耗的電能約為5 kW·h 學生回答: (1)比較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速度)。 (2)比較物體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即功率)。 (3)比較單位時間內電流所做的功。 學生回答:100 W表示一秒鐘內消耗電能100 J。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類比速度、功率幫助學生建立電功率的概念,突破難點。 增強學生的節能意識,滲透情感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概念。 及時鞏固學習成果,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電功率的理解。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探究電功率跟電流、電壓的關系 【提出問題】 1.怎樣判斷燈泡的電功率大小 2.影響燈泡電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 3.鼓勵學生用實驗來檢驗猜想。實驗之前,首先讓學生明確:實驗采用什么探究方法。 【設計實驗方案】 1.按小組分配設計任務,課件展示任務,老師巡視指導。 2.小組代表上講臺展示設計方案: (1)課題1:保持電流相同,探究電功率與電壓的關系。 ①把“3.8 V 0.3 A”和“4.0 V 0.3 A”的兩個燈泡串聯在電路中,比較兩個燈泡的發光情況,并用電壓表測量兩個燈泡兩端的電壓,分析電壓與電功率的關系。 ②設計電路。 ③記錄數據。 燈泡的規格發光情況電壓/V3.8 V 0.3 A4.0 V 0.3 A(2)課題2:保持電壓相同,探究電功率和電流的關系。 ①把“3.8 V 0.3 A”和“4.0 V 0.3 A”的兩個燈泡并聯在電路中,比較兩個燈泡的發光情況,并用電流表測量通過兩個燈泡的電流,分析電流與電功率的關系。 ②設計電路。 ③記錄數據。 燈泡的規格發光情況電流/A3.8 V 0.3 A4.0 V 0.3 A 1.根據前面的學習,學生回答:通過觀察燈泡的亮度。 2.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交流總結:可能與燈泡兩端的電壓有關;可能與通過燈泡的電流有關;可能與燈泡的電阻有關。 3.學生討論后明確要采用控制變量法,過程: (1)探究電功率與電壓的關系時控制電流相同。 (2)探究電功率與電流的關系時,控制電壓相同。 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1、3、5、7小組設計課題1的具體方案,2、4、6、8小組設計課題2的具體方案。 小組代表展示本小組設計的方案。 分組合作進行實驗,記錄數據。 鍛煉學生敢于有根據地猜想、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科學品質,培養學生虛心聽取不同意見、整合不同觀點的合作能力。 鞏固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把任務分給不同的小組,可以節約時間。 開展小組設計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時地給予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同時讓小組分別展示,可以鍛煉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探究電功率跟電流、電壓的關系 【進行實驗】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研究課題1和課題2,老師巡視,解決實驗中的問題。 【收集數據、分析論證】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評估】 老師提問:(1)我們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可靠嗎 (2)實驗過程中,還有哪些發現,還有什么疑問 【總結】 進一步實驗發現: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即P=UI。 采用國際單位制,每個物理量的單位是什么 學生小組代表展示實驗成果,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通過用電器的電流相同時,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越大,電功率越大。 (2)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相同時,通過用電器的電流越大,電功率越大。 小組討論: I表示電流,單位是安(A);U表示電壓,單位是伏(V);P表示電功率,單位是瓦(W)。 學生表達的膽量,以及物理語言的組織能力。 鍛煉學生分工合作、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環節四:電功和電功率的計算 例1 LED燈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若一個“220 V 5 W”的LED燈每天正常工作10小時,則30天消耗的電能是 kW·h,這些電能可供“220 V 40 W”的日光燈正常工作 h。 例2 “220 V 100 W”的燈泡,在正常工作時,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少 電阻是多少 學生思考并解答。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板書設計 2.電功率 1.物理意義: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 2.概念:用電器所消耗電能與時間之比。 3.公式:P=、P=UI(適用于任何電路)。 4.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常用單位是千瓦(kW)。 5.推導公式:P==UI=I2R=(適用于純電阻電路)。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第六章第2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