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內能和熱量第1課時 內能及其改變方式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了解內能。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是全章的重點內容。本課時內容在第一節認識分子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類比八年級機械能的內容,類比學習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進而理解內能。再通過探究和體驗活動、演示實驗等讓學生歸納出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內能,且兩者是等效的。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學生已經對分子動理論知識有了解,學過機械能的概念,他們具備一定的觀察、實驗和探究能力。未知知識及方法:微觀角度分析宏觀現象,對內能、溫度與熱量的關系這種邏輯分析還有困難。教學目標1.知道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的關系。2.了解內能的概念,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知道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3.會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會從宏觀和微觀不同角度認識事物的關系。4.通過實驗和體驗活動,知道通過做功和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了解熱量的概念。核心素養通過實驗和體驗活動,能判斷物體內能是否發生改變,知道通過熱傳遞和做功改變內能是等效的,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與人合作的意識。通過利用微觀理論去解釋宏觀現象的奇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建立正確的科學觀。重點難點重點:內能概念的建立;改變內能的方法。難點:內能概念的建立,溫度、內能和熱量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回顧復習 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 2.擴散現象。 3.機械能。 回憶舊知識,回答問題。 溫故知新。環節二: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溫度對擴散的影響。 在冷水和熱水中分別滴入紅墨水。 觀察現象,總結結論。 創設情境,引發思考。環節三:熱運動 引導學生分析宏觀擴散現象的微觀本質:分子無規則運動。 總結溫度與分子運動的關系。 根據老師引導,嘗試從微觀角度理解擴散現象,以及擴散快慢的原因。 理解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環節四:物體的內能 1.圖片:類比動能和勢能,引導學生學習分子也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2.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內能。 3.引導學生分析總結物體內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a.溫度高低 b.質量大小…… 總結:物體的內能不可能為零,機械能可能為零。物體在任何情況都有內能。 對比內能和機械能。 觀察對比圖片,聯想回憶動能和勢能的概念。用類比的思想學習。 閱讀課本,學習內能。 交流討論: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 對比分析內能和機械能的異同點。 引導學生學會用類比的思想學習物理知識。 加深對內能這一能量的認識。環節五:改變內能的方式 提問:如何使筆桿熱起來 根據學生展示的方法,引導學生分類,總結改變內能的方法:熱傳遞和做功。 學生思考后,體驗讓筆桿熱起來的過程。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五:改變內能的方式 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學習熱傳遞的條件、實質、方向、結果等,并引導學生舉例。 (1)條件:存在溫度差。 (2)實質:內能發生轉移。 (3)方向:高溫傳給低溫。 (4)結果:溫差消失。 3.熱量:在熱傳遞中內能的改變量,即傳遞的那部分內能。 (1)單位:J。 (2)表示符號:Q。 演示實驗:壓縮引火儀——做功改變內能。 仿照熱傳遞學習過程,學習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方向等。 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情況: (1)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能量的轉化關系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內能減少;能量的轉化關系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強調: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學習熱傳遞。 舉例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如對水加熱,水溫會升高,內能會增大。 學生整理筆記。 觀察現象。 結合圖片討論交流:物體內能是怎么改變的。 學生說出做功改變內能的實例:①冬天搓手取暖;②敲擊鐵絲發燙;③摩擦生熱。 通過體驗活動,親身感受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板書設計 2.內能和熱量 第1課時 內能及其改變方式 一、熱運動 1.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2.熱運動的概念。 二、內能 1.內能的概念。 2.一切物體都有內能。 3.溫度與內能。 三、改變內能的方式 1.熱傳遞。 2.做功。 3.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節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第一章第2節第1課時。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熱量和熱值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時在第一課時初步認識了內能和熱量的基礎上,提出熱量的概念,認識燃料燃燒可以放出熱量,并為下一章學習熱機奠定基礎。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學生對內能的概念和影響因素已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理解物質的熱值。未知知識及方法: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與內能、溫度混淆;熱值是物質的屬性,是物質本身的性質,與外在條件無關;熱量和熱值并沒有相互影響關系。教學目標了解熱量的概念。會從能量轉化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核心素養利用日常生活中用不同的燃料燒水這一常見的現象,理解燃料熱值的大小,鍛煉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從生活中學習物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總結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一般不同,活躍學生的思維,從日常生活中總結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重點難點重點:熱量及對熱值概念的理解。難點:熱值的物理意義及計算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燃燒放熱 圖片引入:火箭為什么用液氫作為燃料,而不用木炭和煤呢 實驗視頻:不同燃料的燃燒。 自學指導:勾畫關鍵詞、公式等。 類比密度,認識熱值是燃料的特性、熱值的物理意義等。 出示常見燃料的熱值表。 了解某種燃料的熱值的物理意義。 引導學生學習天然氣表的讀數。 學習利用熱值計算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 觀察圖片,引發思考:燃料燃燒時有什么區別。 自主閱讀課本第10頁和第11頁內容,學習熱值的知識。 認識天然氣表,學會讀數。 練習燃料燃燒放熱的計算。 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的意識,潛移默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類比密度學習熱值是燃料的特性。 計算訓練,鞏固計算能力。環節二:鞏固練習 主要練習兩方面的內容: 1.熱值的概念。 2.熱值的相關計算。 1.將相關試題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 2.學生練習。 3.教師點評。 對本課內容進行鞏固,使學生熟練掌握物理算能力。板書設計 2.內能和熱量 第2課時 熱量和熱值 1.熱量的概念。 2.熱值及其概念。 3.熱值的計算公式:q=。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第一章第2節第2課時。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