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二、單元目標(一)課標要求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2.理解歐姆定律。3.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二)核心素養要求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2.培養學生理解歐姆定律的概念,熟悉其計算方法,以及分析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有見解及具有實踐經驗的能力。第1節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課主要是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和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這兩部分的內容,為下一節歐姆定律的授課奠定堅實的基礎。從知識上講,本節課涉及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以及電路的設計;從技能上講,本節課涉及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以及電路的連接,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電學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電路圖運用到實物連接當中,關注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提高。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已學習過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電路圖的連接等知識,對電路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缺乏對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聯系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規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2.能夠說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分別成正比、反比的關系。3.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象法分析實驗數據。核心素養在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分析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點難點重點: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象法分析實驗數據。難點:能根據實驗數據和科學思維,得到正確的結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由此想到:電壓越大,電流可能 。 電阻表示導體阻礙電流作用的大小,由此想到:電阻越大,電流會 。 那么,電流與電壓、電阻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用提問的方式引入新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新課教學做鋪墊。環節二: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1.提出問題:電阻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跟電阻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 2.進行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 若電阻一定,電流與電壓存在什么關系 依據是什么 3.設計實驗 (1)測電阻兩端的電壓,選擇什么器材 如何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怎么操作 (2)測通過電阻的電流,選擇什么器材 (3)實驗過程中的不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其不變 改變量是什么,通過什么去改變 學生根據以前的電學知識,提出猜想。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第74~75頁內容,小組討論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書上劃出并記錄知識點。 讓學生知道多個因素都是變量的時候使用控制變量法。 根據課前的提問,學生能順利地提出有效的猜想。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4)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設計畫出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 4.進行實驗 (1)對照電路圖進行實物連接。 (2)收集數據:R=10 Ω不變。 當電壓成比例增大時,電流也成比例增大。 (3)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在教材第75頁圖17.1-1中描點繪出圖象。 5.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提問:(1)該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有哪些作用 (2)小明覺得該實驗中的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后,對實驗結果沒有任何影響,你覺得小明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判斷理由。 例1 某導體接到電路中,如果把它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原來的三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它的電阻變為原來的三倍 B.通過它的電流保持不變 C.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原來的三分之一 D.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原來的三倍 注意事項: (1)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 (2)閉合開關前,滑片要調到阻值最大處。 (3)電流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 (4)實驗電路連接完要檢查電路連接無誤,然后用開關試觸,沒有問題后再閉合開關。 (5)測了一組數據后,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應進行多次實驗。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答題,教師答疑。 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器材來設計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進一步練習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 讓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及此實驗器材的選擇上有更深的理解。 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成果。環節三: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提出問題:電壓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跟電阻有什么關系 2.進行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 若電壓一定,電流與電阻存在什么關系 依據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為實驗方案的設計做準備。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3.設計實驗 (1)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電流,選擇什么器材 如何改變電阻 怎么操作 (2)如何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如何控制其不變 (3)實驗過程中的不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其不變 改變量是什么,通過什么去改變 (4)設計畫出實驗電路圖(電路圖不變)。 4.進行實驗 (1)對照電路圖進行實物連接。 (2)分別將5 Ω、10 Ω、15 Ω 的定值電阻連入電路中,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保持不變(如U=3 V),分別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3)收集數據:U=3 V不變。 R/Ω51015I/A0.60.30.2(3)學生根據實驗數據描點繪出圖象。 5.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當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提問: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都起到什么作用 例2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保持不變,他不斷改變電阻箱R1的阻值,測得相應的電流如下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電流跟電阻 ,這與其他同學的結論不一樣,其原因是 。 實驗次數R1/ΩI/A120.40240.32390.25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回答:(1)保護電路。 (2)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學生獨立完成后互相糾正。 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體會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并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 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成果。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四:小結 1.I與U的關系:R一定時,I與U成正比。 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I與R的關系:U一定時,I與R成反比。 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和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學生做好筆記,認真體會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板書設計 第1節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結論:R一定時,I與U成正比;U一定時,I與R成反比。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十七章第1節。 2.“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2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