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詩歌五首》學歷案【課題與課時】課題:《古代詩歌五首》(七年級下冊第5單元21課)課時:2課時【課標要求】1.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3.誦讀古代詩詞,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課時目標】1.朗讀詩歌,讀準節奏,會解釋重點詞語的意思。2.理解詩意,分析詩人表達的情感,把握詩歌中蘊含的哲理。3.背誦默寫五首詩及名句,并能夠學以致用。【評價任務】1.通過活動一,達成并檢測目標1.2.通過活動二,達成并檢測目標2.3.通過活動三,達成并檢測目標3.【學習過程】第一課時 《登幽州臺歌》《登飛來峰》《己亥雜詩》活動一:朗讀詩歌,落實基礎(指向目標1)1.文學常識填空。《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初唐詩人 ,他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登飛來峰》一詩的作者是 ,字 ,號半山, (朝代) 、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己亥雜詩》作者 ,號定庵, 代思想家、文學家,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2.給加點字注音。愴然( ) 涕下( ) 不畏( )自緣( ) 浩蕩( ) 即天涯( )3.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檢測目標1)(1)念天地之悠悠 (2)獨愴然而涕下(3)自緣身在最高層 (4)吟鞭東指即天涯(5)落紅不是無情物4.我讀你聽,你讀我評。(1)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完后鄰座互讀,互相正音。(2)聽讀,注意字音、節奏、語氣、語調。(3)二讀,讀準節奏、讀出韻味。把詩歌互相讀給同伴聽,相互評價。練習:標注下列詩句的節奏、停頓。(檢測目標1)①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②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③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活動二:理解詩意,體會情感(指向目標2)把握詩歌情感的技巧:①結合背景,把握詩歌的情感。②分析詩眼,透視詩歌的情感。③解讀意象,挖掘詩歌的情感。(一)學習《登幽州臺歌》1.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句的意思。2.男兒有淚不輕彈,為什么陳子昂卻“獨愴然而涕下”呢?請結合背景,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檢測目標2)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參謀陳子昂隨同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陳子昂又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挫,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一詩。(當年的幽州臺還在,可是招納賢士的燕昭王卻早已不見。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怎能不讓人心生感慨,落淚傷悲呢?抒發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寂寞孤獨的愁苦情懷。)3.詩人登上幽州臺遠眺,產生了怎樣的聯想?由此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檢測目標2)(聯想:大地茫茫,空闊寂寥,沒有一個知音,內心滿懷悲憤。情感:對不被理解、懷才不遇的悲嘆。)學習《登飛來峰》朗讀詩歌,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注出來。1.集體誦讀,概括詩意。詩的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檢測目標2)提示: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②它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聯系詩人的經歷。王安石當過宰相,實行變法,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強盛起來,人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寫下此詩時,正是他出入宦海,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胸臆,寄托壯懷,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表達了詩人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學習《己亥雜詩》1.結合課下注解理解詩歌的大意。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的“落紅”指什么?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落紅”指“落花”,暗指自己辭官。“落紅”“護花”是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征,表現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這兩句表明了表明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會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體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任務三:背誦默寫三首詩歌。(指向目標3)1.嘗試背誦這三首詩。(檢測目標3)(1)前不見古人, 。念 ,獨 ?。ā兜怯闹菖_歌》)(2) ,聞說 。不畏 ,自緣 。(《登飛來峰》)(3)浩蕩 , 。落紅 , 。(《己亥雜詩》其五)2.默寫填空。(檢測目標3)(1) ,后不見來者。(《登幽州臺歌》)(2)浩蕩離愁白日斜, 。(《己亥雜詩(其五)》)(3) ,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4)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傷感。(5)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決心,顯示了高瞻遠矚的氣概。(6)龔自珍在《已亥雜詩(其五)》中以落花為喻,表達愛國熱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檢測與作業】1.下列詩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檢測目標1)A.自緣身在最高層(因為)B.獨愴然而涕下(鼻涕)C.落紅不是無情物(落花)D.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2.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檢測目標1)A.浩蕩/離愁/白日斜B.念/天地/之/悠悠C.不畏/浮云遮/望眼D.飛來山上/千尋塔3.古詩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復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義。請解釋下列詩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來衍生的意義。(檢測目標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原意: 衍生意:(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原意: 衍生意:4.默寫填空。(檢測目標3)(1)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中,寫出在廣闊無限的時空背景中,詩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登飛來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與蘇軾《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異曲同工,寫法極為相似。 (3)《己亥雜詩(其五)》中被后人用來形容老一輩革命家鞠躬盡瘁精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幽州臺歌》中抒發詩人對明君渴望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背誦這三首詩歌,并用楷書默寫下來。(檢測目標3)【學后反思】通過這三首詩的學習,你是否掌握了詩歌鑒賞的方法?請說說你學完本課后的收獲。第二課時 《望岳》《游山西村》活動一:朗讀詩歌,落實基礎 (指向目標1)1.文學常識填空。《望岳》作者是 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字 ,自號“少陵野老”,被后人稱為“ ”,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稱為“ ”。《游山西村》作者 ,字 ,號放翁, (朝代)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唐 杜甫 子美 詩圣 詩史 陸游 務觀 放翁 南宋)2.給加點字注音。岱宗( ) 青未了( ) 決眥( ) 臘酒渾( ) 雞豚( ) 簫鼓( ) 3.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檢測目標1)(1)岱宗夫如何 (2)造化鐘神秀(3)決眥入歸鳥 (4)會當凌絕頂(5)豐年留客足雞豚 (6)從今若許閑乘月4.我讀你聽,你讀我評。(1)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完后鄰座互讀,互相正音。(2)聽讀,注意字音、節奏、語氣、語調。(3)二讀,讀準節奏、讀出韻味。把詩歌互相讀給同伴聽,相互評價。練習:標注下列詩句的節奏、停頓(檢測目標1)①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②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二:研讀詩句,體會情感(指向目標2)(一)學習《望岳》1.結合課下注解理解詩歌的大意。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你能說說詩中是怎樣寫“望”岳的嗎?(首聯是遠望;頷聯是近望;頸聯是細望;尾聯是俯視。)3.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雄偉高大、神奇秀麗。從“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些詩句中可看出。)4.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卻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科舉失敗后消極頹廢的情緒,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檢測目標2)(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檢測目標2)(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三)學習《游山西村》1.結合課下注解理解詩歌的大意。2.在這次游歷中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請給每一聯起一個名字,并且描繪詩中的畫面。(首聯:農家待客圖;頷聯:山水田園圖;頸聯:喜迎春社圖;尾聯:月夜訪友圖。)3.頷聯描寫了什么內容?蘊含了什么哲理?(檢測目標2)(內容: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現的境界,表現了農村景色的優美和詩人喜悅興奮的心情,對前途抱有希望。哲理:困境中會出現希望和轉機。無論前途多么艱難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就會出現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現在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4.“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寫出了農村什么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敘寫了江南農村春社日的熱鬧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古老的鄉土風俗的贊美。)5.“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檢測目標2)(尾聯不僅說明了詩人與當地村民相處得融洽,而且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感情;表現了詩人隨時拜訪農家的愿望,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活動三:背誦默寫兩首詩歌(指向目標3)1.嘗試背誦這兩首詩。(檢測目標3)(1)岱宗夫如何? 。 ,陰陽 。 ,決眥 。會當 , 。(2) ,豐年 。山重水復 , 。簫鼓 , 。從今若許 , 。2.默寫填空。(檢測目標3)(1)杜甫的《望岳》中表現出戰勝一切困難、攀登人生頂峰的詩句是: , 。(2)陸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 ”兩句詩,寫出了農民熱情好客,豐年釀酒,與朋友共慶的歡樂情景。(3)《望岳》中“ ? ”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4)當人生遭遇困境時,陸游《游山西村》中的詩句“ , ?!备嬖V我們總會有云開霧散的時候。【檢測與作業】1.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檢測目標1)(1)齊魯青未了 (2)陰陽割昏曉(3)會當凌絕頂 (4)莫笑農家臘酒渾(5)拄杖無時夜叩門2.古詩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復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義。請解釋下列詩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來衍生的意義。(檢測目標2)(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原意: 衍生意:(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 衍生意:3.默寫填空。(檢測目標3)(1)在杜甫的《望岳》一詩中,“ , ”化用“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和氣概。(2)《游山西村》中寫山西村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是: , 。(3)《望岳》中“ , ”兩句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4)《游山西村》中蘊涵豁然開朗、絕處逢生這一哲理的句子是,4.背誦這兩首詩歌,并用楷書默寫下來。(檢測目標3)【學后反思】你學完這兩首詩歌,是否學會運用一般的詩歌鑒賞方法?在寫作中,引用詩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強感染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積累了哪些詩歌名句,你是否能在寫作中引用這些名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