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年中考化學臨考滿分寶典】03 考前搶分必會反應規律記憶口訣兩條縱線通到底(七條規律)(1)~(7)四條橫線相聯系(四條規律)(8)~(11)六條交叉成網絡(六條規律)(12)~(17)十七規律須牢記一、縱向:(1)金屬+O2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4Na+ O2=2Na2O 2Cu+ O2=2CuO(2)堿性氧化物(可溶)+水→堿(可溶)Na2O+H2O=2NaOH(3)堿(難溶)堿性氧化物(難溶) + 水Cu(OH)22CuO(4)酸+堿→鹽+水3NaOH+H3PO4=Na3PO4+3H2OCu(OH)2+H2SO4=CuSO4+2H2O(5)非金屬+ O2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CO2S+O2SO24P+5O22P2O5(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CO2 +H2O=H2CO3P2O5+3H2O=2H3PO4(7)酸(易揮發 / 難溶)→酸酐+水(易揮發 / 難溶)H2CO3 = CO2↑+H2OH2SiO3 H2O+SiO二、橫向:(8)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2Na+Cl22NaCl(9)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鹽Na2O+CO2=Na2CO3(10)含氧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aCO3CaO+ CO2↑(11)鹽+鹽→兩種新鹽NaCl+AgNO3=NaNO3+AgCl↓三、交叉:(12)酸+堿性氧化物→鹽+水H2SO4+CuO=CuSO4+H2O(13)堿+酸性氧化物→鹽+水2NaOH+CO2=Na2CO3+H2O(14)酸+鹽→新酸+新鹽Na2CO3+ H2SO4= Na2SO4 +H2CO3H2CO3 = CO2↑+H2O(15)堿+鹽→新堿+新鹽2NaOH+ CuSO4= Na2SO4+Cu(OH)2↓(16)金屬+酸→鹽+H2↑Zn+H2SO4=ZnSO4+H2↑(17)金屬+鹽新鹽+新金屬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四、十七條規律的應用:(1)可知某物質的性質。(2)可知某物質的制法。如:(4)、(8)、(9)、(11)~(17)為鹽的十種制法。(3)已知各類物質間的相互關系。五、十七條規律使用說明:1. 以上各規律為各物質間相互轉化的一般規律,具體到某些物質有些規律要具體分析,未必均適用。例如:制取ZnCl2的方法與制取CuSO4的方法各有幾種?(思考)2. 此外,在物質的制取中還有一些常見的規律,如:對于鹽+酸→新鹽+新酸,有如下規律:①強酸→弱酸如:CaCO3+2HCl=CaCl2+H2O+CO2↑②穩定的(不易分解的)酸→不穩定的(另分解的)酸。CaCO3+2HCl=CaCl2+H2O+CO2↑③高沸點(不易揮發的)酸→低沸點(易揮發的)酸。如:H2SO4(濃)+2NaCl Na2SO4+2HCl↑④可溶性酸→難溶性酸。如:Na2SiO3+2HCl=H2SiO3↓+2NaCl3. 從反應規律與反應類型的關系來看。屬于化合反應的有:規律(1)、(2)、(5)、(6)、(8)、(9)。屬于分解反應的有:規律(3)、(7)、(10)。屬于置換反應的有:規律(16)、(17)。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有:規律(4)、(11)、(12)、(14)、(15)。規律(13)不屬于任何一種基本反應類型。初中階段不屬于任何一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反應包括:CH4+2O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CO+CuOCu+CO21.氧氣的化學性質(1)金屬單質+氧氣―→金屬氧化物如3Fe+2O2Fe3O4。(2)非金屬單質+氧氣―→非金屬氧化物如4P+5O22P2O5。(3)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2CO+O22CO2。(4)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如CH4+2O2CO2+2H2O。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與水反應:CO2+H2O===H2CO3。(2)與堿反應: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3)與鹽反應CO2+H2O+Na2CO3 ===2NaHCO3CO2+H2O+CaCO3===Ca(HCO3)23.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可燃性:2CO+O22CO2(現象:產生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2)還原性:3CO+Fe2O32Fe+3CO2(現象:紅色固體變為黑色,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CuOCu+CO2(現象:黑色固體變紅,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3)毒性:CO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造成人體缺氧。4.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單質+氧氣―→金屬氧化物3Fe+2O2Fe3O42Cu+O22CuO。(2)活潑金屬+酸―→鹽+氫氣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3)金屬+鹽―→新金屬+新鹽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注意:①鋁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覆蓋在鋁的表面,從而保護內部的鋁不再被腐蝕,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l+3O2===2Al2O3。②鐵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2的亞鐵鹽,而非+3價的鐵鹽;鐵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的鐵元素也顯+2價。5.常見酸的化學性質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1)與指示劑作用酸+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酸+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2)酸+堿―→鹽+H2OHCl+NaOH===NaCl+H2O。(3)酸+某些金屬―→鹽+H22HCl+Fe===FeCl2+H2↑。(4)酸+某些金屬氧化物―→鹽+H2O6HCl+Fe2O3===2FeCl3+3H2O。(5)酸+鹽―→新酸+新鹽2HCl+CaCO3===CaCl2+H2O+CO2↑。6.常見堿的化學性質堿具有通性的原因:堿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OH-(或堿溶液中都含有OH-)。(1)與指示劑作用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2)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如2NaOH+CO2===Na2CO3+H2O。(3)堿+酸―→鹽+水2NaOH+H2SO4===Na2SO4+2H2O。(4)堿+鹽―→新堿+新鹽2NaOH+CuCl2===Cu(OH)2↓+2NaCl。7.常見鹽的化學性質(1)鹽+金屬―→新金屬+新鹽CuSO4+Fe===FeSO4+Cu。(2)鹽+酸―→新酸+新鹽AgNO3+HCl===HNO3+AgCl↓。(3)鹽+堿―→新堿+新鹽MgCl2+2NaOH===Mg(OH)2↓+2NaCl。(4)鹽1+鹽2―→新鹽1+新鹽2Na2SO4+BaCl2===BaSO4↓+2NaCl。1.金屬活動性順序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規律(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 除外)。(4)越活潑的,開發利用的越晚。3.金屬與酸反應有關量的規律(1)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2)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3)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4.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有關量的規律(1)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2)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一)元素周期表編排規律1、周期表中有7個橫行、18個縱行,7個周期、16個族。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個橫行即同一個周期的依據是電子層數相同。3、周期序數=電子層數,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0族除外)。4、羅馬數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數,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5、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做副族。(二)元素周期表遞變規律(1)除第一周期外,元素周期表中每個周期以金屬元素開頭、稀有氣體元素結尾。(2)同一周期(橫行)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依次增大,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大。(3)同一主族(縱行)的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增多。(4)元素的化合價與元素周期表: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族序數;②元素的最低負化合價=最高正化合價-8(稀有氣體元素除外)。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①“化學反應”是前提。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②“參加反應”是基礎。只計算“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③“質量總和”是核心。質量總和包括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和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見的氣體也應考慮。④“質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適用于質量守恒,不包括體積守恒、分子數守恒等。易錯警示(1)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于化學變化,不能應用于物理變化。(2)質量守恒定律說的是“質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之間要按一定的質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應物質量的簡單加和。(4)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2.利用原子、分子知識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1)化學反應的實質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變化過程可表示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質(2)質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觀上: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元素的質量也不變,所以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②微觀上: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本身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3.化學變化中的“變”和“不變”1. 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堿性。2. pH越接近0,酸性越強;pH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一)酸與堿反應:如:2NaOH+H2SO4=Na2SO4+2H2O(二)酸與鹽反應:如:Na2CO3+2HCl=2NaCl+H2O+CO2↑(三)堿(可溶)與鹽(可溶)反應:如:Ca(OH)2+Na2CO3=CaCO3↓+2NaOH(四)鹽(可溶)與鹽(可溶)反應:如:Na2SO4+BaCl2=BaSO4↓+2NaCl(五)堿性氧化物+酸→鹽+H2O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六)酸性氧化物+堿→鹽+H2O如:CO2+Ca(OH)2=CaCO3↓+H2O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年中考化學臨考滿分寶典】03 考前搶分必會反應規律記憶口訣兩條縱線通到底(七條規律)(1)~(7)四條橫線相聯系(四條規律)(8)~(11)六條交叉成網絡(六條規律)(12)~(17)十七規律須牢記一、縱向:(1)金屬+O2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4Na+ O2=2Na2O 2Cu+ O2=2CuO(2)堿性氧化物(可溶)+水→堿(可溶)Na2O+H2O=2NaOH(3)堿(難溶)堿性氧化物(難溶) + 水Cu(OH)22CuO(4)酸+堿→鹽+水3NaOH+H3PO4=Na3PO4+3H2OCu(OH)2+H2SO4=CuSO4+2H2O(5)非金屬+ O2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CO2S+O2SO24P+5O22P2O5(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CO2 +H2O=H2CO3P2O5+3H2O=2H3PO4(7)酸(易揮發 / 難溶)→酸酐+水(易揮發 / 難溶)H2CO3 = CO2↑+H2OH2SiO3 H2O+SiO二、橫向:(8)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2Na+Cl22NaCl(9)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鹽Na2O+CO2=Na2CO3(10)含氧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aCO3CaO+ CO2↑(11)鹽+鹽→兩種新鹽NaCl+AgNO3=NaNO3+AgCl↓三、交叉:(12)酸+堿性氧化物→鹽+水H2SO4+CuO=CuSO4+H2O(13)堿+酸性氧化物→鹽+水2NaOH+CO2=Na2CO3+H2O(14)酸+鹽→新酸+新鹽Na2CO3+ H2SO4= Na2SO4 +H2CO3H2CO3 = CO2↑+H2O(15)堿+鹽→新堿+新鹽2NaOH+ CuSO4= Na2SO4+Cu(OH)2↓(16)金屬+酸→鹽+H2↑Zn+H2SO4=ZnSO4+H2↑(17)金屬+鹽新鹽+新金屬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四、十七條規律的應用:(1)可知某物質的性質。(2)可知某物質的制法。如:(4)、(8)、(9)、(11)~(17)為鹽的十種制法。(3)已知各類物質間的相互關系。五、十七條規律使用說明:1. 以上各規律為各物質間相互轉化的一般規律,具體到某些物質有些規律要具體分析,未必均適用。例如:制取ZnCl2的方法與制取CuSO4的方法各有幾種?(思考)2. 此外,在物質的制取中還有一些常見的規律,如:對于鹽+酸→新鹽+新酸,有如下規律:①強酸→弱酸如:CaCO3+2HCl=CaCl2+H2O+CO2↑②穩定的(不易分解的)酸→不穩定的(另分解的)酸。CaCO3+2HCl=CaCl2+H2O+CO2↑③高沸點(不易揮發的)酸→低沸點(易揮發的)酸。如:H2SO4(濃)+2NaCl Na2SO4+2HCl↑④可溶性酸→難溶性酸。如:Na2SiO3+2HCl=H2SiO3↓+2NaCl3. 從反應規律與反應類型的關系來看。屬于化合反應的有:規律(1)、(2)、(5)、(6)、(8)、(9)。屬于分解反應的有:規律(3)、(7)、(10)。屬于置換反應的有:規律(16)、(17)。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有:規律(4)、(11)、(12)、(14)、(15)。規律(13)不屬于任何一種基本反應類型。初中階段不屬于任何一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反應包括:CH4+2O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CO+CuOCu+CO21.氧氣的化學性質(1)金屬單質+氧氣―→金屬氧化物如3Fe+2O2Fe3O4。(2)非金屬單質+氧氣―→非金屬氧化物如4P+5O22P2O5。(3)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2CO+O22CO2。(4)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如CH4+2O2CO2+2H2O。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與水反應:CO2+H2O===H2CO3。(2)與堿反應: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3)與鹽反應CO2+H2O+Na2CO3 ===2NaHCO3CO2+H2O+CaCO3===Ca(HCO3)23.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可燃性:2CO+O22CO2(現象:產生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2)還原性:3CO+Fe2O32Fe+3CO2(現象:紅色固體變為黑色,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CuOCu+CO2(現象:黑色固體變紅,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3)毒性:CO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造成人體缺氧。4.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單質+氧氣―→金屬氧化物3Fe+2O2Fe3O42Cu+O22CuO。(2)活潑金屬+酸―→鹽+氫氣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3)金屬+鹽―→新金屬+新鹽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注意:①鋁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覆蓋在鋁的表面,從而保護內部的鋁不再被腐蝕,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l+3O2===2Al2O3。②鐵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2的亞鐵鹽,而非+3價的鐵鹽;鐵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的鐵元素也顯+2價。5.常見酸的化學性質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1)與指示劑作用酸+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酸+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2)酸+堿―→鹽+H2OHCl+NaOH===NaCl+H2O。(3)酸+某些金屬―→鹽+H22HCl+Fe===FeCl2+H2↑。(4)酸+某些金屬氧化物―→鹽+H2O6HCl+Fe2O3===2FeCl3+3H2O。(5)酸+鹽―→新酸+新鹽2HCl+CaCO3===CaCl2+H2O+CO2↑。6.常見堿的化學性質堿具有通性的原因:堿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OH-(或堿溶液中都含有OH-)。(1)與指示劑作用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2)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如2NaOH+CO2===Na2CO3+H2O。(3)堿+酸―→鹽+水2NaOH+H2SO4===Na2SO4+2H2O。(4)堿+鹽―→新堿+新鹽2NaOH+CuCl2===Cu(OH)2↓+2NaCl。7.常見鹽的化學性質(1)鹽+金屬―→新金屬+新鹽CuSO4+Fe===FeSO4+Cu。(2)鹽+酸―→新酸+新鹽AgNO3+HCl===HNO3+AgCl↓。(3)鹽+堿―→新堿+新鹽MgCl2+2NaOH===Mg(OH)2↓+2NaCl。(4)鹽1+鹽2―→新鹽1+新鹽2Na2SO4+BaCl2===BaSO4↓+2NaCl。1.金屬活動性順序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規律(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 除外)。(4)越活潑的,開發利用的越晚。3.金屬與酸反應有關量的規律(1)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2)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3)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4.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有關量的規律(1)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2)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一)元素周期表編排規律1、周期表中有7個橫行、18個縱行,7個周期、16個族。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個橫行即同一個周期的依據是電子層數相同。3、周期序數=電子層數,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0族除外)。4、羅馬數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數,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5、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做副族。(二)元素周期表遞變規律(1)除第一周期外,元素周期表中每個周期以金屬元素開頭、稀有氣體元素結尾。(2)同一周期(橫行)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依次增大,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大。(3)同一主族(縱行)的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增多。(4)元素的化合價與元素周期表: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族序數;②元素的最低負化合價=最高正化合價-8(稀有氣體元素除外)。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①“化學反應”是前提。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②“參加反應”是基礎。只計算“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③“質量總和”是核心。質量總和包括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和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見的氣體也應考慮。④“質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適用于質量守恒,不包括體積守恒、分子數守恒等。易錯警示(1)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于化學變化,不能應用于物理變化。(2)質量守恒定律說的是“質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之間要按一定的質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應物質量的簡單加和。(4)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2.利用原子、分子知識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1)化學反應的實質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變化過程可表示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質(2)質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觀上: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元素的質量也不變,所以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②微觀上: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本身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3.化學變化中的“變”和“不變”1. 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堿性。2. pH越接近0,酸性越強;pH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一)酸與堿反應:如:2NaOH+H2SO4=Na2SO4+2H2O(二)酸與鹽反應:如:Na2CO3+2HCl=2NaCl+H2O+CO2↑(三)堿(可溶)與鹽(可溶)反應:如:Ca(OH)2+Na2CO3=CaCO3↓+2NaOH(四)鹽(可溶)與鹽(可溶)反應:如:Na2SO4+BaCl2=BaSO4↓+2NaCl(五)堿性氧化物+酸→鹽+H2O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六)酸性氧化物+堿→鹽+H2O如:CO2+Ca(OH)2=CaCO3↓+H2O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中考化學臨考滿分寶典】03 考前搶分必會反應規律(自測版).docx 【2024年中考化學臨考滿分寶典】03 考前搶分必會反應規律(讀記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