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備考地理三輪沖刺主觀題精講精煉 區域突破 中國地理學案(7大熱點區域)(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備考地理三輪沖刺主觀題精講精煉 區域突破 中國地理學案(7大熱點區域)(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區域突破 中國地理
內容預覽
【考情分析】命題特點+三年高考真題熱點角度解讀
【琢題突破】大題典例+類題固法
【實戰演練】精選模擬題和真題,大題突破練
【命題特點】
熱點角度01 西北地區 2023年 浙江卷6月28 新疆人工綠洲 2022年 河北卷 16 冰蝕地貌 2022年 湖北卷16 南疆地區蔬菜種植 2021年 遼寧卷19祁連山云含水量 2021年 北京卷16,甘肅天水橋子溝流域 2021年 浙江卷1月26,疏勒河補給類型及徑流量變化及其影響 2021年 北京卷 18,蒙古高原草地 2021年 湖南卷 18,祁連山冰川 2021年 天津卷17,甘南藏區紅色旅游
熱點角度02 青藏地區 2023年 全國甲37, 青藏高原南部風蝕粗化 2023年 浙江卷1月28,察爾汗鹽湖鉀資源的開發利用 2022年 廣東卷17,納木錯、仁錯區域水系、降水 2021年 湖北卷 17,西藏冬蟲夏草產區分布 2021年 重慶卷18,西藏牦奶牛養殖業
熱點角度03 黃土高原及黃河流域 2023年 浙江卷6月27,黃河中上游降水、徑流 2022年 北京卷 18,扎陵湖和鄂陵湖 2022年 遼寧卷 18,山西地下水分布、補給和可持續利用措施 2022年 浙江卷1月26,我國跨流域調水 2022年 浙江卷1月26,我國跨流域調水 2021年 河北卷18,黃土丘陵溝壑植被分布 2021年 山東卷17,大同能源開發 2021年 北京卷16,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熱點角度04 東北華北 2022年 北京卷16,河北山楂特色栽培 2022年 重慶卷18 ,河南“合瓦地”紅蒜種植 2022年 湖南卷 17 ,山東種植結構“非糧化” 2021年 天津卷16,京津冀協同發展 2021年 河北卷16,北方某地區古人類遺址 2021年 遼寧卷 17,江蘇水稻
熱點角度05 長江中下游地區 2023年 山東卷19,江蘇白漿化棕壤 2023年 福建卷 18,上海臨港新城 2023年 湖北卷18 四川綿(竹)茂(縣)公路 2023年 浙江卷1月 27,長江流域大面積干旱、降水年際變化 2023年 新課標卷37,江蘇洪澤湖 2022年 天津卷17,舟山群島建成跨海通道群、秀山島潮流能 2022年 遼寧卷17,黑龍江玉米和大豆種植 2022年 江蘇卷26,長三角數據中心 2021年 福建卷17,東海海域小黃魚洄游規律 2021年 全國乙卷37,圩田(巢湖)水災 2021年 湖南卷19 關洲河段河道變遷 2021年 湖南卷 17 雜交水稻 2021年 廣東卷18 長三角汽車產業 2021年 重慶卷 17 南通棉紡織業 2021年 江蘇卷 24 長三角汽車制造業
熱點角度06 西南地區 2023年 山東卷 18,西南山區茶馬古道 2022年 湖南卷19,金山江干熱河谷 2021年 北京卷 20,洱海水體污染 2021年 福建卷 18,貴州 “稻一漁-鴨”農業生態系統
熱點角度07 華南地區 2022年 海南卷16,雷州半島火山凝灰巖河流壺穴 2022年 山東卷 17,珠江三角洲人工活動圍墾田地 2022年 海南卷18 ,海南耕地“非糧化”
熱點角度01 西北地區
1.(2023·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
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1)制約天然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說出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 。
(2)指出人工綠洲土壤易受侵蝕的主要自然條件。
(3)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
(4)分析影響人工綠洲擴展速度和方向的人類活動。
1.(2024·山東淄博·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同一海拔帶內,微觀地形通過改變坡面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和水文過程,形成影響山區小尺度上土壤及植被格局的重要因子。祁連山中段的西水林區年降水量330-540毫米,景觀為山地森林草原。圖為西水林區內某坡面基本情況,林地分布在北坡,蓋度高;草地分布在南坡、西南坡、西坡、山頂及溝谷,蓋度差別較大。南坡構谷土壤有機碳累積明顯比其坡面多。土壤有機碳主要來源于植物、動物、微生物殘體和根系分泌物,并處于不斷的形成與分解中。
(1)說明該區域林地主要分布在北坡的原因。
(2)分析南坡溝谷土壤有機碳累積較多的原因。
2.(2024·山東煙臺·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克蘇地區地處南疆,農村人口約占60%,傳統物流企業幾乎不將農村納入配送范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仍然制約著農村物流的發展。眾包配送模式是“共享經濟”理念在物流領域催生的一種新型配送模式。隨著農村物流需求總量不斷增長,阿克蘇地區結合自身特點,構建了眾包配送模式,配送員主要由有意愿參與配送的社會閑散運力組成。下圖示意阿克蘇地區農村物流眾包配送模式運行過程。
(1)說出阿克蘇地區傳統物流企業幾乎不將農村納入配送范圍的原因。
(2)結合示意圖,說明“互聯網+”在眾包配送中的作用。
(3)與傳統物流配送相比,簡述阿克蘇地區眾包配送模式實施的意義。
熱點角度02 青藏地區
1.(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左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右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

(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
(2)指出圖右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
(3)分析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
(4)提出圖右所示區域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
1.(2024·福建寧德·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冰川累積面積比率(AAR)是指冰川處于穩定狀態時,非消融區的冰川面積與冰川總面積之比。冰川累積面積比率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內陸地區,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區。某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30多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退縮幅度達15%。下圖示意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積面積比率分布狀況。

(1)分析祁連山與喜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異產生的原因。
(2)說明近代以來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3)推斷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對當地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2.(23-24高三下·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崩是一種冰體(或冰一巖體)快速崩塌的自然過程,由于冰崩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對下游地區造成的影響一般可以延伸到幾十千米的范圍。近年來青藏高原地區冰崩災害事件頻發,冰崩成園機理問題備受關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崩災害往往為長鏈災害,最終在雅魯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旦潰堤,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地處藏東南林芝地區米林縣的色東普溝,在地殼板塊沖撞、擠壓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質構造與高山峽谷地貌,近年來氣候變暖造成該地區冰川表面差異化變薄(即冰川下部冰面顯著減薄,而上部無明顯變化)。
(1)從地形影響大氣的角度,分析“大拐彎”構造對冰崩形成的影響。
(2)說明青藏地區冰崩對形成長鏈地質災害的影響。
(3)判斷全球氣候變暖與冰崩災害之間的關系。
熱點角度03 黃土高原及黃河流域
1.(2023·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河上、中游蒸發的水汽會隨大氣環流輸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徑流深度是單位流域面積上的徑流總量。近年來,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徑流深度變化影響顯著。
材料二圖1為黃河中上游流域略圖。圖2為黃河中游兩個時期徑流深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1                      圖2
(1)黃河中游地區兩個時期徑流深度空間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并指出造成徑流深度變化的主要人類活動 。
(2)黃河中上游流域蒸發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側明顯多于黃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專家認為,“南水北調”西線引水有利于黃河中上游流域的種植業發展。你是否贊同?試從水循環角度,說明你的理由。
1.(2024·江西贛州·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風水復合侵蝕共同塑造了干旱區獨特的水-沙關系,沙漠與河流鑲嵌分布。無定河是黃河中游的一級支流,其流域處于干旱區向濕潤區轉變的氣候過渡帶,是典型的風水復合侵蝕區。研究表明主導風向與河道夾角不同,引起風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強度也不同,進而影響河岸沙丘的形成與發育。沙丘一般能蓄調水分,涵養水源。無定河流域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實施的重點區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減少了流域的侵蝕產沙量,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徑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統與沙地之間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圖為1990年和2020年無定河流域景觀變化圖。
(1)1990年無定河北岸較南岸沙丘面積明顯較大,請從風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2)比較無定河南北兩側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對流域產沙貢獻的差異。
(3)描述1990-2020年無定河流域景觀面積的變化特征。
(4)有學者預測該地部分沙丘將會活化,請從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釋。
2.(2024·廣東東莞·模擬預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臨夏盆地中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并導致與其接壤的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金田村發生了次生災害——“砂涌”(泥流涌出地表)。
臨夏盆地和黃土高原的形成與青藏高原的間歇性抬升等構造運動密切相關。盆地及周邊有深厚的泥沙沉積物,黃河穿流而過,沿岸多見湖相沉積紅色砂巖形成的丹霞地貌。讀下面兩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金田村砂涌的形成原因。
(2)描述臨夏盆地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
(3)結合材料,分析地殼運動在黃土高原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熱點角度04 東北華北
1.(2023·北京·高考真題)某校中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左圖為該流域示意圖,右圖為某同學撰寫的考察報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尋訪中華蜜蜂谷
(1)闡述該流域發展養蜂產業的優勢區位。
任務二、探究水環境變化
查閱文獻,獲取到圖中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監測數據,如表所示。
采樣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
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
(2)繪制統計圖。概括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理由。
任務三、調研流域生態治理
以“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目標,當地對蛇魚川流域開展生態治理。
(3)在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從保護水質的角度列舉該地應采取的治理措施。
1.(2024·天津·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太行山是我國著名的山脈,其東麓的沖積扇上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安陽等)。海河發源于太行山脈,注入渤海,主要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組成,這些支流在天津附近匯合,天津以下段是其干流,僅長74千米。海河流域是我國干旱和洪澇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2023年7月28日—31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陸續出現強降雨,多地造成嚴重內澇,位于天津市西青區獨流減河北岸的第六埠村成為蓄滯洪區,內澇嚴重。下圖(a)為強降雨示意圖。
材料二:圖(a)為強降雨過程示意圖;圖(b)為華北水系示意圖及第六埠村地理位置。
(1)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太行山對其東部地區的影響。
(2)據圖(b)分析京津冀地區此次極端強降雨會引發什么地質災害 ;并分析強降雨的成因 。
材料二:2024年2月1日,習總書記來到第六埠村進行災后重建恢復考察。第六埠村位于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該村是天津市菜籃子工程基地,全國綠化千佳村,市級文明生態村,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素有“京津蔬菜第一村”之稱。第六埠村蔬菜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以由高到低為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上沙下黏的土壤孕育的蔬菜品質優良。目前,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5000畝。
(3)根據材料分析第六埠村成為“京津蔬菜第一村”的原因。
(4)請為華北地區預防洪澇災害提出合理化措施。
2.(2024·山東濰坊·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北三省春播玉米區是我國第一大玉米產區,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的變化直接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東北三省年平均氣溫升溫速率遠高于全球近百年平均升溫速率和全國同期平均升溫速率,但在氣候變暖背景下該區域降水量呈現減少趨勢。氣候變化對東北三省玉米生產及品種布局影響較大,隨著熱量資源的不斷增加,進行春玉米品種熟型調整,大部分區域播種期提前,成熟期推遲,生長季延長。東北地區是我國受旱災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下圖為東北三省不同熟型春玉米種植北界變化情況。
(1)分析氣候變暖背景下東北春玉米種植受旱災影響嚴重的可能原因。
(2)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東北三省春玉米種植應對氣候變暖可采取的措施。
熱點角度05 長江中下游地區
1.(2023·福建·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推進郊區城市化進程通過對各種要素的集聚來促進郊區發展,1978以來上海郊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并通過建設大型購物中心來吸引入駐商家,促進新城發展
材料二:臨港新城(L城)是產城結合的典范。其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通過鋪設由廢棄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磚,和覆蓋藍色透水瀝青路面實行,道路兩旁草木林立,海風婆娑。其森林覆蓋率已達50%以上。森林與滴水湖相得益彰,圍繞滴水湖,形成各種各樣的功能區。
(1)據圖歸納從階段I到階段III郊區的功能區變化特點。
(2)說明階段III各個要素流動對中心城區人口拉力作用。
(3)從集聚效應角度出發,評價大型購物中心對入駐商戶的影響。
(4)說明臨港產城發展模式中體現的自然環境協調功能
1.(2024·四川南充·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武漢城區段兩岸由濱江平原和一系列對峙磯頭(龜山—蛇山,青山—湛家磯等)構成。由于磯頭形成的“卡口”約束,河道平面形態呈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明清時期以來,長江武漢城區江段的河道形態有了較大變化:左岸變化較小,右岸經歷河—洲—湖—陸的演化,形成武昌北濱江平原。下圖示意長江武漢城區江段明清時期以來的演化。
(1)從河流差異侵蝕的角度,分析長江武漢城區段河道平面形態呈“藕節狀”的原因。
(2)分析漢江三角洲利于泥沙沉積的環境條件。
(3)簡述武昌北濱江平原的形成過程。
(4)推測磯頭對古代沿江居民生產生活的有利影響。
2.(2024·山東臨沂·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銅陵因銅得名,因銅而興,曾被稱為“銅都”,新中國成立后,就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采選-冶煉-加工銅產業體系。2009年3月入列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后,該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高端銅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進一步延伸銅基新材料產業鏈,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2022年,該市三大產業結構比重為5.1∶49.8∶45.1,戶籍人口170.8萬(其中常住人口130.1萬人)。如圖示意銅陵地理位置。

(1)概括銅陵市吸引高端銅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的區位優勢。
(2)簡述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對銅陵市發展的有利影響。
(3)近年來,銅陵市對下轄長江以北縣區經濟增長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熱點角度06 西南地區
1.(2023·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M鄉位于我國西南山區,其集鎮區由上下兩片區組成(圖左)。上片區主要為居住區,居民多從事農業活動;下片區為鄉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從事聯系松散的非農業活動,圖右示意下片區居民主要收入來源。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從下片區內的河流一級階地經過。

(1)圖中示意圖中AC一線的地形剖面,在虛線框內將缺失部分補充完整。

(2)M鄉集鎮區對全鄉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議將現有汽修廠升級為公路驛站。從服務業發展的角度、對升級的方向進行概括,并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1.(2024·廣東茂名·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距今約4.2~1.3ma(ma:百萬年)的地質時期內,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水系段發生了水系重組事件,從而奠定了現代長江水系的基本格局。圖為該時期內三個時段(a→b→c)的水系演化過程。研究表明,該時期內,青藏高原東緣季風及降水強度呈減弱趨勢,地殼升降運動也相對平穩,而古昔格達湖的出現和消失主導了該區域的水系重組。
(1)簡述古昔格達湖的形成過程。
(2)分析河流在PQ段形成兩處近直角轉彎的原因。
(3)隨著古湖泊的消失,古雅礱江在下游段M處發生河道變遷。分析其原因。
2.(2023·浙江嘉興·一模)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云南省中部多湖泊,滇池、洱海是其中的代表。圖1為我國云南省局部及其周邊地區略圖,圖2為圖1中洱海及周邊地區略圖。
材料二云南省水能資源豐富,共建成1900多座水電站。昆明是云南省省會,也是西南地區中心城市,近年來,昆明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儲備基地。
(1)從內外力作用角度,說出洱海西側洪、沖積平原的形成過程。
(2)從開發成本角度,分析云南省修建水電站的優勢。
(3)分析昆明成為國家能源儲備基地的區位優勢。
熱點角度07 華南地區
1.(2022·海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雷州半島龍門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著一種火山凝灰巖河流壺穴(左圖)?;鹕侥規r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質等形成的巖石,往往夾雜著火山彈。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性質差異,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淺不一的壺穴。右圖示意該地河流壺穴形成過程。
描述該地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
1.(2024·廣東·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廣州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之一,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程度高,2000年《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的實施,使得廣州的城市空間框架突破了“云山珠水”的傳統格局,形成了“山城田?!钡男赂窬?,在新的城市空間格局中“田”的地位更加突出,但要改變傳統空間格局中農田的地位和作用面臨許多困境。近年來,廣州市積極探索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階段都市農業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圖示意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階段都市農業的發展路徑。
(1)分析在中心城區設計立體農業建筑的益處。
(2)說明在遠郊區布局標準化農田的原因。
(3)休閑農業公園貫穿城市的中心城區、近郊區、遠郊區,請從規模和分布形態的角度分析各區位中休閑農業公園的差異。
2.(2024·廣東·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荔園始建于明朝,位于廣州城廂外的珠江東岸。古人筑堤圍墾,在地勢低洼處開鑿塘、涌,塘中植荷,基圍廣種荔枝,形成兼具生產和休閑于一體的嶺南園林雛形。唐荔園的水塘向荔灣涌一側設水口,水口有閘門控制。1830年,某廣州富商以唐荔園為基礎,開始營造具有山水朦朧意境的海上仙館,隨后的幾十年內海山仙館成為會友、休閑、收藏的福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荔灣涌一帶的水域被城市建設蠶食得所剩無幾,部分河涌被水泥蓋板封頂,部分被填理。2010年起,荔灣涌一帶興起“揭蓋復涌”,經過十余年的修復,目前該區域已經成為熔鑄歷史記憶的“生態名片”。下圖示意1920年海山仙館的位置及周邊水系。
(1)簡述唐荔園的水塘向荔灣涌一側設水口的目的。
(2)說明以唐荔園為基礎營造海山仙館的有利條件。
(3)分析“揭蓋復涌”對改善廣州人居環境的意義。
1.(2023·北京·高考真題)小微綠地是斑塊狀散布在城市內部的開放空間。圖示意我國不同區域小微綠地的探索和實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城市功能區 小微綠地特點
商業區 多位于商業街區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門前空地,透視性好,花卉類植物造景與小雕塑結合,設置休息座椅、移動貨亭等服務設施。
居住區 利用社區閑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種植便于養護的鄉土植物建有游樂、健身、社區文化展示等設施,可作為社區議事場所。
工業區 在工業園區干道兩側或企業入口街角,選擇除塵降噪效果好的喬、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綠,并利用數字媒體墻等進行工業文化展示。
結合實例,論述不同區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綠地對拓展城市空間的意義。
2.(2023·河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鋰是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鹽湖鋰礦對保障我國鋰資源安全意義重大。為探究鹽湖鋰礦成因與可持續開發問題,蘇揚老師組織學生搜集了柴達木盆地那棱格勒河流域富鋰鹽湖相關資料(下圖)。資料表明:(1)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導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達木盆地內部凹陷,為該地鹽湖鋰礦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2)鋰礦物質主要源自沿昆侖斷裂帶和第四紀火山活動區分布的熱泉,被那棱格勒河與地下水搬運至終端湖;(3)受蒸發和補給等因素影響,一方面湖區萎縮,分裂成三個鹽湖,另一方面含鋰湖水蒸發濃縮,形成多成分共生鋰礦;(4)為開發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鋰礦,修筑了人工堤壩,使河水不再·注入東、西臺吉乃爾鹽湖而改入鴨湖。
(1)經緯和丹霞兩位同學分別從內、外力作用角度探究了該地鹽湖鋰礦的成礦條件。下面是他們各自的觀點,請任選其一并加以分析。
經緯:板塊構造運動是鹽湖鋰礦形成的先決條件。
丹霞:流水搬運是鹽湖中鋰富集的主要途徑。
(2)試述鴨湖可作為后備鋰礦資源庫的條件。
(3)若未來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鋰礦資源枯竭,請基于“綠色低碳”理念,提出開發鴨湖鋰礦的工程和技術措施。
3.(2023·遼寧·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大盤山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下圖陰影區域)。為推動流域協調發展,1994年金華市劃出3.8km2土地建設金磐開發區,用于磐安縣異地發展工業,園區內產值和稅收歸磐安縣所有。磐安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集中式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這一模式被稱為“飛地生態補償”。截至2019年,金磐開發區累計上繳各類收入50多億元,吸納磐安縣就業人員2萬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磐安縣空氣質量和出境地表水質常年保持較高標準。

(1)簡述磐安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條件。
(2)分析金磐開發區對磐安縣發揮區域主體功能的有利影響。
(3)說明該“飛地生態補償”模式給金華市帶來的益處。
4.(2023·江蘇·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科顯示: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4個縣級市的城市人口規模均超100萬,躍居我國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為“2021年4個縣級市人口與經濟指標統計表”。
項目 昆山 晉江 慈溪 義烏
常住人口(萬人) 211.2 206.9 185.9 188.5
GDP(億元) 4748.1 2986.4 2379.2 1730.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億元) 4.34 2.71 2.25 1.47
優勢產業 電子信息 體育鞋服 小家電 小商品
(1)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簡述4個縣級市優勢產業形成的相似條件。
(2)依據晉江、慈溪和義烏的優勢產業類型,分析其人均GDP較昆山存在的差異及其主要原因。
(3)說明優勢產業對4個縣級市發展成為大城市的促進作用。
5.(2024·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長江兩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數據圖,懸沙是指河水中懸移的泥沙,甲地為雨養農業(無人工灌溉,僅靠自然降水作為水分來源的農業生產)區。圖2為圖1中甲地某年土壤鹽分變化圖,土壤電導率值越大鹽分越高。
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庫的建成蓄水,對其下游河段輸水輸沙能力造成一定影響。水庫下泄水流攜帶的泥沙越少,對河床沖刷越強。河口土壤的水鹽變化深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制約,土壤鹽分過高,會對低耐鹽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峽水庫建成前后,宜昌與漢口兩水文站測得懸沙平均粒徑發生了變化,宜昌站變 ,漢口站變 ,分析成因 。
(2)分析甲地該年6月土壤鹽分偏高的原因。
(3)試從水循環角度說出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
6.(2024·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福建省東北部主要為丘陵地形,植被覆蓋率高。沿海地帶構造下沉,形成了眾多的海灣和島嶼,海岸線曲折。該海岸帶是福建省淤泥質灘涂的主要分布區域。下圖為福建省東北部沿海略圖。下表為圖中甲、乙兩海灣不同水深海域和灘涂面積。
單位:平方千米
海灣 海域面積 灘涂面積
水深0-5米 水深5-20米
甲 88.1 28.2 2.3
乙 129.0 133.0 1.4
材料二: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等被稱為中國外貿的“新三樣”。寧德市形成了臨海分布,內部具有產業鏈關系的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和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1)甲海灣泥沙主要來自 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質灘涂面積廣闊的主要原因 。
(2)評價乙海灣建港的自然條件。
(3)為促進主導產業發展,寧德市大力發展物流服務業,說明原因。
1.(2024·湖南江蘇·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白山天池火山是長白山火山錐體中最年輕的一座火山,錐體保存完整。長白山天池火山距今最近一次爆炸式大噴發發生在約800年前,經過植被自然演替的恢復,天池火山干擾區域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森林生物群落(下圖)。經野外調查發現:該地森林中優勢樹種的最大林齡一般不超過300年(個別除外),林齡隨海拔升高呈現出逐漸遞減的趨勢,且森林早期演替樹種與晚期演替樹種不同。
(1)指出在進行野外調查時,為獲取天池火山干擾區的林齡需調查和分析的主要數據。
(2)說出天池火山干擾區海拔較低處林齡較高的形成條件。
(3)長白山被譽為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2.(2024·江蘇·一模)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金沙江沿岸地質構造復雜,干流附近發育了一系列古滑坡,滑坡后出露巖體多為古老風化巖,巖層風化強烈、巖體破碎松動?;麦w附近的谷坡上常堆積大量的湖相沉積地層與黃土狀土。下圖為“金沙江巧家段黃土狀土景觀及分布圖”。
材料二黃土狀土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普遍分布。該地的黃土是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草原或稀疏森林草原環境下的粉塵堆積,其形成與谷底的河湖相沉積、局部大氣環流等密切相關。下圖為“金沙江巧家段黃土狀土發育過程示意圖”。
(1)請在下圖中選擇一幅圖,繪制形成黃土狀土堆積的主要山谷風 ,并說明其成因 。
(2)讀圖說明金沙江干熱河谷巧家段黃土狀土的發育過程。
(3)請列舉當地治理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3.(2024·山西·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區物質輸運形式主要包括冰川運動、滑坡和泥石流運動等。位于藏東南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帕隆藏布流域,在末次冰盛期,冰川運動占主導,形成眾多冰磧壟(壩);在全新世,氣候轉暖,滑坡和泥石流運動占主導,形成眾多滑坡體與泥石流堆積扇體。流域內的波密縣卡達溝(海拔2667~5968米)為一典型的冰川泥石流溝,毗鄰G318國道(建在泥石流堆積扇上),每年6-9月公路的運營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下圖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地質災害分布(上)和卡達溝流域地理位置(下)。
(1)從河谷坡向的角度,分別說出主河沿岸冰磧壟、滑坡和泥石流堆積扇體的空間分布特點。
(2)簡述流域內冰磧壟的形成過程。
(3)分析卡達溝口發育有典型冰川泥石流堆積扇的原因。
(4)推測卡達溝冰川泥石流堆積扇對其上游主河河谷形態的影響。
(5)指出6~9月G318國道卡達溝段受到的自然威脅,并提出防災減災措施。
4.(2024·北京延慶·一模)舒城縣位于大別山東麓,地處江淮分水過渡帶。2023年安徽省舒城縣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圖為舒城縣地形圖。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1)描述舒城縣地形特征。
舒城復雜的地形地貌,造成崗丘地區易旱、平原地區易澇的災害特點。
(2)從地形角度說明該區域旱澇多發的原因。
七門堰選址在河流由山區進入平原的“谷口”地段,取水口設置在河流凹岸,灌溉渠充分利用地形條件,由高到低“串蕩(淺水湖) 成渠,連塘為蓄”,連接著1萬7千多個塘、 蕩,形成海綿型生態調蓄灌溉系統,兩千多年來持續發揮著灌溉、 防洪、 防旱作用。圖為七門堰景觀圖和示意圖。
(3)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七門堰水利工程持續發揮作用的原因。
5.(2024·廣東廣州·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多發育在光照充足、水質清澈的溫暖淺海中。FI指數是評估珊瑚生長環境的重要指標: 當FI>4時,適合珊瑚生長; 當 FI<2時,不適合珊瑚生長。 某研究團隊以南海西沙群島羚羊礁(圖1)的巖芯為材料, 重建了公元900年以來的FI變化序列(圖2)。FI值隨海域營養物質的增多而降低, 營養物質數量與冬季風強度呈正相關.
(1)評價公元900年以來羚羊礁海域珊瑚的生長環境。
(2)說明公元1500~1700年間羚羊礁海域FI指數處于低值的自然原因。
(3)有人認為,人類活動影響了羚羊礁海域珊瑚生長,建議停止其周邊區域的人類活動,但也有人不贊成此觀點。試闡述不贊成的理由。
6.(2024·四川成都·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末,隨著石油資源日益枯竭,湖北潛江市開始轉向油氣伴生的鹽鹵資源開發利用,并建立鹽化工產業園,生產的氯堿產品在化工、冶金、紡織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但伴產的氫氣、氯氣、氫氧化鈉等常被棄排。2017年,潛江市政府與C公司聯合打造潛江科技園,實現光纖產業與鹽化工產業深度合作(圖),成為全國重要化工綠色循環經濟基地之一。
(1)簡述潛江市向鹽化工產業轉型的有利條件。
(2)分析潛江科技園對鹽化工產業的促進作用。
(3)簡述兩園區采用空中管道輸送產品的主要優勢。
7.(2024·四川成都·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烏素沙地地處內蒙古、陜西和寧夏交界處,有季節性凍土發育和季節性積雪覆蓋。歷史上這里曾水草豐美,后因氣候變化、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等原因逐漸演變為沙地,沙塵暴隨之增多。研究發現,該地沙塵暴天氣發生時,距地面高度不同,輸沙量和輸沙距離差異顯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治沙,毛烏素沙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圖為該沙地2004-2018年沙塵暴日數的季節和年際變化情況。
(1)從物質條件角度,分析毛烏素沙地春季沙塵暴日數較冬季多的原因。
(2)與2010年相比,推測2011年毛烏素沙地夏季氣候特征的差異,并說出判斷理由。
(3)與近地面相比,分析沙塵暴天氣高空輸沙量、輸沙距離的差異。
(4)有人建議在毛烏素沙地繼續治沙以進一步減少沙塵暴的發生,你是否贊成?請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區域突破 中國地理
內容預覽
【考情分析】命題特點+三年高考真題熱點角度解讀
【琢題突破】大題典例+類題固法
【實戰演練】精選模擬題和真題,大題突破練
【命題特點】
熱點角度01 西北地區 2023年 浙江卷6月28 新疆人工綠洲 2022年 河北卷 16 冰蝕地貌 2022年 湖北卷16 南疆地區蔬菜種植 2021年 遼寧卷19祁連山云含水量 2021年 北京卷16,甘肅天水橋子溝流域 2021年 浙江卷1月26,疏勒河補給類型及徑流量變化及其影響 2021年 北京卷 18,蒙古高原草地 2021年 湖南卷 18,祁連山冰川 2021年 天津卷17,甘南藏區紅色旅游
熱點角度02 青藏地區 2023年 全國甲37, 青藏高原南部風蝕粗化 2023年 浙江卷1月28,察爾汗鹽湖鉀資源的開發利用 2022年 廣東卷17,納木錯、仁錯區域水系、降水 2021年 湖北卷 17,西藏冬蟲夏草產區分布 2021年 重慶卷18,西藏牦奶牛養殖業
熱點角度03 黃土高原及黃河流域 2023年 浙江卷6月27,黃河中上游降水、徑流 2022年 北京卷 18,扎陵湖和鄂陵湖 2022年 遼寧卷 18,山西地下水分布、補給和可持續利用措施 2022年 浙江卷1月26,我國跨流域調水 2022年 浙江卷1月26,我國跨流域調水 2021年 河北卷18,黃土丘陵溝壑植被分布 2021年 山東卷17,大同能源開發 2021年 北京卷16,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熱點角度04 東北華北 2022年 北京卷16,河北山楂特色栽培 2022年 重慶卷18 ,河南“合瓦地”紅蒜種植 2022年 湖南卷 17 ,山東種植結構“非糧化” 2021年 天津卷16,京津冀協同發展 2021年 河北卷16,北方某地區古人類遺址 2021年 遼寧卷 17,江蘇水稻
熱點角度05 長江中下游地區 2023年 山東卷19,江蘇白漿化棕壤 2023年 福建卷 18,上海臨港新城 2023年 湖北卷18 四川綿(竹)茂(縣)公路 2023年 浙江卷1月 27,長江流域大面積干旱、降水年際變化 2023年 新課標卷37,江蘇洪澤湖 2022年 天津卷17,舟山群島建成跨海通道群、秀山島潮流能 2022年 遼寧卷17,黑龍江玉米和大豆種植 2022年 江蘇卷26,長三角數據中心 2021年 福建卷17,東海海域小黃魚洄游規律 2021年 全國乙卷37,圩田(巢湖)水災 2021年 湖南卷19 關洲河段河道變遷 2021年 湖南卷 17 雜交水稻 2021年 廣東卷18 長三角汽車產業 2021年 重慶卷 17 南通棉紡織業 2021年 江蘇卷 24 長三角汽車制造業
熱點角度06 西南地區 2023年 山東卷 18,西南山區茶馬古道 2022年 湖南卷19,金山江干熱河谷 2021年 北京卷 20,洱海水體污染 2021年 福建卷 18,貴州 “稻一漁-鴨”農業生態系統
熱點角度07 華南地區 2022年 海南卷16,雷州半島火山凝灰巖河流壺穴 2022年 山東卷 17,珠江三角洲人工活動圍墾田地 2022年 海南卷18 ,海南耕地“非糧化”
熱點角度01 西北地區
1.(2023·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
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1)制約天然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說出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 。
(2)指出人工綠洲土壤易受侵蝕的主要自然條件。
(3)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
(4)分析影響人工綠洲擴展速度和方向的人類活動。
【答案】(1) 水源 沿河流分布
(2)①干旱,水源稀少,沙土為主;②植被覆蓋率很低,固土能力弱;③距離沙漠近,更易受到風沙的侵蝕。
(3)上部:水源充足,且地下水位較淺,引水灌溉便利,且土層最為深厚;中部:地形坡度和緩,土壤間隙適中,透水性較強,氣體流通好,且土壤較肥沃,開墾農用地種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下部:土壤最為肥沃,地下水和地表水充足,灌溉便利地形較為平坦。
(4)①農業活動,灌溉農業的發展,將擴大使用的面積,增加人工綠洲擴展速度和方向;②城鎮化的速度,城鎮建設用地的快慢,將影響人工綠洲的進程;③灌溉工程的修建,水源是制約該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工灌溉工程的修建也將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速度和方向;④防護林的建設也會影響綠洲的擴展和方向。
【分析】該大題結合圖文材料,設置四個小題,涉及新疆區域的自然環境、山前洪積扇、土壤侵蝕、農業用地開墾和人類活動對綠洲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閱讀圖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天然綠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因素為水源,且其在山前傾斜平原上的分布特點是沿河分布。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工綠洲主要位于綠洲和沙漠的結合區域內,其土質較差,水源稀少,主要以沙土為主,且植被覆蓋率很低,導致其固土能力很差,又因為距離沙漠近,更易受到風沙的侵蝕,因此人工綠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蝕。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前傾斜平原上部距山前最近,傾斜度最大,但是土層較為深厚,由于位于山口處,水源最為充足,開墾農用地適宜;中部區域坡度相對和緩,但是地下水位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氣性適中,肥力較高,因此最適合農業種植;下部區域內主要為黏土和粉砂,土壤較為肥沃,其地形最為平坦,更利于開墾和實施農業耕作。
(4)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工綠洲的擴展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首先是農田等的灌溉,農用地的不斷增加,將會增大人工綠洲的面積,影響擴展的速度和方向;區域內城鎮化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以及建設的方向,將影響城鎮的方向,從而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速度和方向;區域內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設的方向和速度,將大大影響人口和農業用地的方向,從而影響綠洲的擴展和方向;人工防護林的建設,也會影響綠洲的擴展和方向。
1.(2024·山東淄博·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同一海拔帶內,微觀地形通過改變坡面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和水文過程,形成影響山區小尺度上土壤及植被格局的重要因子。祁連山中段的西水林區年降水量330-540毫米,景觀為山地森林草原。圖為西水林區內某坡面基本情況,林地分布在北坡,蓋度高;草地分布在南坡、西南坡、西坡、山頂及溝谷,蓋度差別較大。南坡構谷土壤有機碳累積明顯比其坡面多。土壤有機碳主要來源于植物、動物、微生物殘體和根系分泌物,并處于不斷的形成與分解中。
(1)說明該區域林地主要分布在北坡的原因。
(2)分析南坡溝谷土壤有機碳累積較多的原因。
【答案】(1)陰坡,太陽輻射弱;溫度低,蒸發弱。
(2)坡面徑流搬運有機碳在溝谷沉積;溝谷水分(水熱)條件好,植被量大(草類茂密);溝谷土壤含水量高,微生物分解弱。
【分析】本題以祁連山中段的西水林區植被及土壤發育為材料,涉及林地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土壤形成影響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科綜合素養。
【詳解】(1)可從光熱水土等角度展開分析,當地位于祁連山中段,植被生長受水分影響較大。祁連山位于我國青藏高原與河西走廊之間,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整體降水較少,由于其南坡為陽坡,太陽輻射強烈,導致南坡水分保存率低,而北坡為陰坡,其太陽輻射較弱,溫度更低,蒸發量較少,可以存留更多水分,利于林地發育。
(2)有機碳積累較多可從收入較多、支出較少的角度展開分析。從材料可知,草地分布在南坡、西南坡、西坡、山頂及溝谷,由于南坡為陽坡,溝谷地區海拔低,其水分(水熱)條件更好,草類生長茂密,植被量較大;而溝谷地區,地勢低,易集水,土壤含水量較高,微生物活動少,分解弱,加之坡面徑流將坡地上有機碳搬運至溝谷,易在溝谷處沉積,故南坡溝谷土壤有機碳累積較多的原因。
2.(2024·山東煙臺·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克蘇地區地處南疆,農村人口約占60%,傳統物流企業幾乎不將農村納入配送范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仍然制約著農村物流的發展。眾包配送模式是“共享經濟”理念在物流領域催生的一種新型配送模式。隨著農村物流需求總量不斷增長,阿克蘇地區結合自身特點,構建了眾包配送模式,配送員主要由有意愿參與配送的社會閑散運力組成。下圖示意阿克蘇地區農村物流眾包配送模式運行過程。
(1)說出阿克蘇地區傳統物流企業幾乎不將農村納入配送范圍的原因。
(2)結合示意圖,說明“互聯網+”在眾包配送中的作用。
(3)與傳統物流配送相比,簡述阿克蘇地區眾包配送模式實施的意義。
【答案】(1)受自然條件限制,路網密度小,道路條件較差;村與村之間距離遠,且距離城市較遠;農村人口占比高,農村快遞業務量少。
(2)發包方利用網絡眾包平臺,根據線路、時段信息整合訂單,進行派發;接包方通過眾包平臺接受訂單,確定攬件與派送時間、地點;農村消費者在平臺上確認收貨,并進行訂單結算,評份和反饋。
(3)當地居民擔任配送員,可有效溝通、有利于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質量;眾包物流減少作業環節,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整合社會閑散運力,增加居民收入。
【分析】本題以阿克蘇地區農村物流眾包配送模式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服務業區位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阿克蘇地區地處南疆,氣候干旱,風沙災害嚴重,受自然條件限制,路網密度小,道路條件較差;地廣人稀,村與村之間距離遠,且距離城市較遠,將農村納入配送范圍則大大增加配送距離,配送成本高;阿克蘇地區農村人口約占60%,農村人口占比高,農村經濟較為落后,快遞業務量少。
(2)讀阿克蘇地區農村物流眾包配送模式運行過程可知,發包方利用網絡眾包平臺,結合平臺對郵政管理局、交通運輸局等等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靈活的根據線路、時段信息整合訂單,進行訂單的派發;接包方通過眾包平臺接受訂單,確定攬件與派送時間、地點;農村消費者或選擇自提,或要求送貨上門,收到貨后在平臺上確認收貨,并進行訂單結算,評份和反饋。
(3)眾包配送模式的配送員主要由有意愿參與配送的社會閑散運力組成,由當地居民擔任配送員,可有效溝通、有利于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質量;眾包物流通過眾包平臺運行,發布訂單、派發訂單和結算都十分便利,可以減少作業環節,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整合社會閑散運力,增加居民收入。眾包配送模式需要一定數量的配送員,可以整合社會閑散運力,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
熱點角度02 青藏地區
1.(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左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右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

(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
(2)指出圖右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
(3)分析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
(4)提出圖右所示區域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
【答案】(1)隨著風蝕粗化指數變大,粗顆粒物增多,風蝕強度逐漸減弱。
(2)分布特征:北大南小,西大東小。原因:南部和東部受到一定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植被較為茂密,風力侵蝕作用較弱,風蝕粗化程度較??;北部和西部受高原內部冬季風影響較為強烈,降水較少,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為主,風力侵蝕作用強烈,風蝕粗化程度較大。
(3)耕作會產生耕作層,對表土的耕作會造成土壤結構松散,風蝕作用增強,耕作層造成地表松散層變深,造成風蝕深度增加;耕作層表層和深層顆粒物較為均勻,風蝕粗化指數變小。
(4)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利用高原水資源和能源資源植樹種草建立植被防護體系;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規范采藥等亂采濫挖行為。
【分析】本題以青藏高原上風蝕退化為背景設置試題,涉及風蝕強度的變化、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等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
【詳解】(1)由材料“風蝕退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和“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可知,隨著風力侵蝕作用逐漸帶走地表松散層的細小顆粒物,粗顆粒物增加,造成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差異變大,表層粗顆粒物含量不斷變大,其風力啟動速度變大,不易遭受風力侵蝕,故侵蝕強度逐漸減弱。
(2)根據圖中粗化指數圖例的反映,北部和西部圓圈較大,東部和南部圓圈較小,可得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為北大南小,西大東小。風力侵蝕深受大氣環流(降水量)、地表植被和土壤性質的影響,故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能夠受到一定夏季風深入的影響,降水量較多,植被較為茂密,且多為森林植被,由此造成風力侵蝕作用較弱,風蝕粗化程度較??;而高原內部受到濕潤氣流影響微弱,氣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受到風力侵蝕作用強烈,風蝕粗化程度較大。
(3)農田耕作形成耕作層,會破壞原來的土壤結構,使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增加,表層與淺層顆粒物結構趨向于統一。由此造成風力侵蝕作用增強,侵蝕深度增加,但是人為平整土地的行為造成耕作層表層和深層顆粒物較為均勻,風蝕粗化指數變小。
(4)青藏高原風力侵蝕作用增強首先與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有關,重要的是人類活動的加劇,如超載放牧、城鎮化及土地利用、工業旅游業的發展等。因地制宜防治風蝕,首先需要根據區域不同地區破壞的程度進行合理的區域劃分,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堅持以自然保護區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進行生態治理與恢復:利用高原水資源和能源資源植樹種草建立植被防護體系;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規范采藥等亂采濫挖行為。
1.(2024·福建寧德·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冰川累積面積比率(AAR)是指冰川處于穩定狀態時,非消融區的冰川面積與冰川總面積之比。冰川累積面積比率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內陸地區,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區。某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30多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退縮幅度達15%。下圖示意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積面積比率分布狀況。

(1)分析祁連山與喜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異產生的原因。
(2)說明近代以來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3)推斷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對當地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答案】(1)喜馬拉雅山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較低(或祁連山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較高);喜馬拉雅山海拔較高,冰川發育規模較大(或祁連山海拔較低,冰川發育規模較?。?;喜馬拉雅山地處板塊交界地帶,地形抬升作用顯著,山體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積占比較小。
(2)化石燃料的使用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全球氣候變暖;人類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質導致臭氧層遭破壞,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強;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導致植被破壞嚴重,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區域增溫迅速。
(3)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冰川加速消融末期:河流水補給減少,導致流域內水資源短缺;青藏高原植被減少,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加??;自然環境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
【分析】本題以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積面積比率分布狀況為載體,主要涉及冰川分布和冰川消融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基本技能。
【詳解】(1)根據圖中信息,祁連山冰川分布的海拔較喜馬拉雅山高,喜馬拉雅山南坡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較低,而祁連山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較高;祁連山冰川累積面積比率較喜馬拉雅山高。因為喜馬拉雅山海拔較高,冰川發育規模較大,而祁連山海拔較低,冰川發育規模較??;同時喜馬拉雅山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處,地形抬升作用顯著,山體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積占比較小,所以喜馬拉雅山冰川累積面積比率較低。
(2)近代以來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主要是因為全球變暖?;剂系氖褂煤蜕值钠茐膶е露趸嫉葴厥覛怏w排放增加,全球氣候變暖;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物質的制冷設備,導致臭氧層遭破壞,吸收紫外線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強;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導致植被破壞嚴重,全球氣候變暖加?。磺嗖馗咴ㄏ谠黾?,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下降,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加,區域增溫迅速,加快了冰川消融。
(3)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冰川加速消融末期:隨著冰川資源的大量消失,該區域的河流水體補給量逐漸減少,甚至會導致流域內水資源短缺;隨著大量冰川資源的消失,青藏高原一帶的氣候會更加干旱,植被也會隨之大量的枯死,該區域的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會比較凸出;隨著大量冰川的消失,該區域甚至更大范圍內的自然環境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
2.(23-24高三下·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崩是一種冰體(或冰一巖體)快速崩塌的自然過程,由于冰崩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對下游地區造成的影響一般可以延伸到幾十千米的范圍。近年來青藏高原地區冰崩災害事件頻發,冰崩成園機理問題備受關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崩災害往往為長鏈災害,最終在雅魯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旦潰堤,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地處藏東南林芝地區米林縣的色東普溝,在地殼板塊沖撞、擠壓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質構造與高山峽谷地貌,近年來氣候變暖造成該地區冰川表面差異化變?。幢ㄏ虏勘骘@著減薄,而上部無明顯變化)。
(1)從地形影響大氣的角度,分析“大拐彎”構造對冰崩形成的影響。
(2)說明青藏地區冰崩對形成長鏈地質災害的影響。
(3)判斷全球氣候變暖與冰崩災害之間的關系。
【答案】(1)大拐彎處海拔高,日照較多,加快冰川裂隙的發育。大拐彎處地震多發,使得冰裂縫進一步擴展、貫穿,誘發冰崩。
(2)冰崩常導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長鏈地質災害的發生。青藏高原地區氣溫升高,冰體融化,使內部孔隙水壓力增加,冰崩的發生為泥石流及后續的次生災害提供了水源和固體物質。冰崩時,冰體從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來,容易形成冰滑坡。冰崩后碎屑物質形成碎屑流,在下游形成暫時性堰塞湖。
(3)全球氣候變暖加速凍融過程,消融水或降雨沿著冰裂縫下滲并進一步擴展裂縫,減弱冰體與冰床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誘發冰崩及冰崩災害。
【分析】本大題以青藏高原冰崩為背景材料,涉及冰崩事件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詳解】(1)讀圖可知,大拐彎處冰川坡向緯度較低,大氣稀薄,日照較多,輻射也較強,加之冰川的海拔以及表面覆雪程度不同造成冰川表明熱量分布不均勻,促進冰川裂隙的發育,有利于冰崩的產生。大拐彎處地質運動活躍,地震發生所釋放的能量改變了冰體的內部應力,使得冰裂縫進一步擴展、貫穿,誘發冰崩。
(2)冰崩常導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長鏈地質災害的發生。青藏高原地區氣溫升高,冰體融化,使內部孔隙水壓力增加,隨著壓力的增加,摩擦系數逐漸減小,流動性增強,當土砂含水量過高,便會形成泥石流。冰崩體與上游溝道的冰雪融水相遇,也會形成泥石流。當一部分冰體從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來,移動到超過冰川原始位置的地方,就會形成冰滑坡,有時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冰崩后碎屑物質快速移動,形成碎屑流,裹挾沿途的物源前進,造成下游江河堵塞,形成暫時性堰塞湖,潰決后可形成洪水或泥石流,嚴重威脅下游的居民點以及工程設施。
(3)全球氣候變暖容易誘發冰崩。氣候變暖導致冰川活動層的厚度增加,加速凍融過程,促使冰川底部的不穩定性增加。氣候變暖加速了高原冰川末端的消融,消融水或降雨沿著冰裂縫下滲并進一步擴展裂縫,減弱了上部冰體與冰床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誘發冰崩,進而引發長鏈地質災害。
熱點角度03 黃土高原及黃河流域
1.(2023·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河上、中游蒸發的水汽會隨大氣環流輸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徑流深度是單位流域面積上的徑流總量。近年來,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徑流深度變化影響顯著。
材料二圖1為黃河中上游流域略圖。圖2為黃河中游兩個時期徑流深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1                      圖2
(1)黃河中游地區兩個時期徑流深度空間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并指出造成徑流深度變化的主要人類活動 。
(2)黃河中上游流域蒸發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側明顯多于黃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專家認為,“南水北調”西線引水有利于黃河中上游流域的種植業發展。你是否贊同?試從水循環角度,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1) 南深北淺
生產生活用水
(2)太行山西側受西北風影響,黃河中上游蒸發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屬于迎風坡的位置,降水量較多;而黃土高原受邊緣海拔阻擋的影響,導致內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較遠,氣候加干旱,降水量較少。
(3)贊同?!澳纤闭{”西線引水,增加黃河中上游水量,進而增加中游流域內的地表徑流,有利于區域內的種植業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發量加強,區域內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分析】該大題結合圖文材料,設置三個小題,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影響降水的因素、水循環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中游地區南部區域支流較多且落差較大,因此徑流深度較深,而北部區域支流較少,水量較小,落差相對較小,因此徑流深度較淺。兩個時期對比下,主要影響其徑流深度變化的人類活動是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斷增加,導致徑流的水量減少,因此深度變淺。
(2)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黃河中上游流域蒸發的水汽,會形成再次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東,冬季受西北風的影響,太行山西側處于迎風坡上,且太行山地勢較高,地形抬升,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較大;黃土高原四周相對陡峭,將會阻擋中上游水汽的進入,導致其降水量較少,且距離海洋更遠,氣候較為干旱,降水難度相對較大。
(3)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水引入黃河,增加了黃河中上游的水量,為沿線的農業增加水源,同時增加了區域內水汽的蒸發量,使得區域內的空氣更加濕潤,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農業的水分吸收。同時區域內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1.(2024·江西贛州·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風水復合侵蝕共同塑造了干旱區獨特的水-沙關系,沙漠與河流鑲嵌分布。無定河是黃河中游的一級支流,其流域處于干旱區向濕潤區轉變的氣候過渡帶,是典型的風水復合侵蝕區。研究表明主導風向與河道夾角不同,引起風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強度也不同,進而影響河岸沙丘的形成與發育。沙丘一般能蓄調水分,涵養水源。無定河流域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實施的重點區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減少了流域的侵蝕產沙量,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徑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統與沙地之間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圖為1990年和2020年無定河流域景觀變化圖。
(1)1990年無定河北岸較南岸沙丘面積明顯較大,請從風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2)比較無定河南北兩側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對流域產沙貢獻的差異。
(3)描述1990-2020年無定河流域景觀面積的變化特征。
(4)有學者預測該地部分沙丘將會活化,請從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釋。
【答案】(1)該區域常年盛行西北風,攜帶豐富的沙源物質。無定河干流大致自西向東流,主風向與主河道流向之間的夾角很小。風沙物質途徑河道時搬運距離更長,跨越難度加大,大部分被擋在了河道北岸,導致無定河北岸沙丘面積更大,南岸沙丘面積更小。
(2)北側支流受風力和流水的復合侵蝕影響,風力侵蝕產沙量大。南側以流水侵蝕為主,水力侵蝕產沙量大。
(3)變化特征: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積變小。固定沙丘、綠色植被和人為景觀面積增加。
(4)由于人工種植大量植被,擴大農田規模,過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分減少,枯水期補給河流水量減少,河湖系統與沙地之間的水量平衡被打破,最終引起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分析】本題以無定河的圖文資料為背景,涉及沙丘的發育、流域景觀的變化、沙丘的演變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區域認知力和地理學科綜合素養。
【詳解】(1)本題考查風向和沙源對沙丘的影響。根據左圖的“年輸沙玫瑰圖”可知,該區域年輸沙風向主要是自西北向東南,表明該地常年盛行西北風,西北干旱區的沙源物質被攜帶至此。再結合材料“研究表明主導風向與河道夾角不同……影響河岸沙丘的形成與發育”,沙源物質途徑無定河主河道時,由于主河道的流向為自西向東,導致主風向與主河道流向之間的夾角很小,風沙跨越河道時搬運的距離更長,跨越河道難度加大,大部分被擋在了河道北岸,導致無定河北岸沙丘面積更大,南岸沙丘面積更小。
(2)本題考查不同區域的外力作用方式。可以根據無定河南北兩側景觀特征進行分析。北側流經地區沙丘面積較大,受到風力和流水的復合侵蝕的影響,但風力侵蝕產沙量大。南側大部分為黃土丘陵區,地形坡度較陡,主要以流水侵蝕為主,水力侵蝕產沙量大。
(3)本題考查景觀面積的變化特征。通過對比兩幅景觀圖可知,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積變?。还潭ㄉ城鹈娣e增加,綠色植被面積增加以及人為景觀面積增加。
(4)本題考查沙丘與河湖之間的水量平衡。根據材料“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減少了流域的侵蝕產沙量,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徑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統與沙地之間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在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人工種植大量植被,以及農田規模的擴大等,人類過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量減少,枯水期補給河流的水量減少,河湖系統與沙地之間的水量動態平衡被打破,最終引起河岸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2.(2024·廣東東莞·模擬預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臨夏盆地中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并導致與其接壤的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金田村發生了次生災害——“砂涌”(泥流涌出地表)。
臨夏盆地和黃土高原的形成與青藏高原的間歇性抬升等構造運動密切相關。盆地及周邊有深厚的泥沙沉積物,黃河穿流而過,沿岸多見湖相沉積紅色砂巖形成的丹霞地貌。讀下面兩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金田村砂涌的形成原因。
(2)描述臨夏盆地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
(3)結合材料,分析地殼運動在黃土高原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①該區域地殼活躍,多斷層;②多深厚泥沙沉積物,受地殼擠壓,遇水發生液化;③泥流受擠壓沿斷裂(或含水層)流動,出露地表。
(2)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東北部斷裂下陷,積水成湖;湖泊中泥沙沉積,形成紅色砂巖;青藏高原進一步抬升,河流切穿馬銜山,湖水外泄,形成臨夏盆地;流水侵蝕(下蝕),紅色砂巖裸露,形成丹霞地貌。
(3)青藏高原隆起,阻擋了西南季風,使西北地區變干;西北地區風沙嚴重,攜帶大量泥沙,在現黃土高原位置沉積形成深厚的黃土層;地殼抬升,黃土高原形成。
【分析】本題以臨夏盆地為背景材料,涉及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光禿高原的形成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1)據材料可知,2023年12月18日,臨夏盆地中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并導致與其接壤的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金田村發生了次生災害——“砂涌”(泥流涌出地表)。說明金田村砂涌的形成與內力作用有很大關系。該區域位于青藏高原邊緣,地殼活躍,多斷層;位于臨夏盆地,地勢低平,沉積作用強,地質歷史時期多深厚泥沙沉積物,受地殼擠壓,遇水發生液化,形成泥流;泥流受擠壓沿上覆壓力小的斷裂(或含水層)流動,出露地表。
(2)據材料可知,盆地及周邊有深厚的泥沙沉積物,黃河穿流而過,沿岸多見湖相沉積紅色砂巖形成的丹霞地貌。由此可知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臨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邊緣東北部,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東北部斷裂下陷,積水成湖;河流攜帶泥沙注入湖泊,湖泊中泥沙沉積,形成紅色砂巖;青藏高原進一步抬升,落差加大,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加強,切穿馬銜山,湖水外泄,形成臨夏盆地;在流水侵蝕(下蝕)作用下,表層沉積物被侵蝕,紅色砂巖裸露,形成丹霞地貌。
(3)據材料可知,臨夏盆地和黃土高原的形成與青藏高原的間歇性抬升等構造運動密切相關。印度洋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阻擋了來自印度洋西南季風,使西北地區降水變少,氣候變干;黃土高原位于西北地區東部,西北地區風沙嚴重,攜帶大量泥沙,在現黃土高原位置沉積形成深厚的黃土層;之后地殼抬升,黃土高原形成。
熱點角度04 東北華北
1.(2023·北京·高考真題)某校中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左圖為該流域示意圖,右圖為某同學撰寫的考察報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尋訪中華蜜蜂谷
(1)闡述該流域發展養蜂產業的優勢區位。
任務二、探究水環境變化
查閱文獻,獲取到圖中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監測數據,如表所示。
采樣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
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
(2)繪制統計圖。概括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理由。
任務三、調研流域生態治理
以“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目標,當地對蛇魚川流域開展生態治理。
(3)在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從保護水質的角度列舉該地應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1)蜜源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技術有保障;產品質量好;市場廣闊;知名度高。
(2)
變化特征: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理由: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施用化肥和農藥,污染水體。
(3)甲地:保護植被,保持水土,減少河流含沙量;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乙地:控制污染企業布局;嚴禁施用農藥、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凈化處理。
【分析】本題以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為材料,設置了三個小題,涉及到農業區位因素、水污染及防治措施等知識,考察了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綜合能力和區域素養。
【詳解】(1)位于山區,植被茂密,蜜源豐富;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有科普館指導,養殖技術有保障;獲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產品質量好;借助新媒體宣傳,知名度高,產品形象好;靠近經濟發達的華北地區,市場廣闊。
(2)依據表格數據,繪制統計圖如下:

變化特征:2月25日和4月25日,冬春季河水氮含量較低,8月15日最高,9月10月也較高,故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
理由:讀圖可知,采樣點及其上游區域位于鄉村,農業較發達,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可能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殘余的物質進入河流,污染水體。
(3)甲地:位于山區,應當保護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從而有效減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傳力度,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保障下游水體水質。
乙地:位于平原地區,要嚴格控制污染企業布局,防止水體污染;下游平原河谷農業發達,要嚴禁施用農藥、化肥,杜絕污染水源;居民生活點較多,生活污水要凈化處理。
1.(2024·天津·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太行山是我國著名的山脈,其東麓的沖積扇上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安陽等)。海河發源于太行山脈,注入渤海,主要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組成,這些支流在天津附近匯合,天津以下段是其干流,僅長74千米。海河流域是我國干旱和洪澇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2023年7月28日—31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陸續出現強降雨,多地造成嚴重內澇,位于天津市西青區獨流減河北岸的第六埠村成為蓄滯洪區,內澇嚴重。下圖(a)為強降雨示意圖。
材料二:圖(a)為強降雨過程示意圖;圖(b)為華北水系示意圖及第六埠村地理位置。
(1)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太行山對其東部地區的影響。
(2)據圖(b)分析京津冀地區此次極端強降雨會引發什么地質災害 ;并分析強降雨的成因 。
材料二:2024年2月1日,習總書記來到第六埠村進行災后重建恢復考察。第六埠村位于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該村是天津市菜籃子工程基地,全國綠化千佳村,市級文明生態村,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素有“京津蔬菜第一村”之稱。第六埠村蔬菜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以由高到低為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上沙下黏的土壤孕育的蔬菜品質優良。目前,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5000畝。
(3)根據材料分析第六埠村成為“京津蔬菜第一村”的原因。
(4)請為華北地區預防洪澇災害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1)有利影響:太行山阻擋了冬季風,使得山脈東側的城市冬季氣溫較高;山脈東側為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河流發育,為東側城市提供水源;山區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在東側山麓地帶堆積,形成沖積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山麓沖積扇地勢較高,不易發生洪澇和鹽堿化。
不利影響:東側地勢落差大,夏季降水集中,易發生地質災害;春季山脈東側多焚風,易發生旱災。
(2) 滑坡/泥石流 臺風“杜蘇芮”的殘余環流北上,以及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不斷補充,大量的水汽被快速輸送到華北平原,副熱帶高壓將其阻擋在了華北地區,水汽遇到太行山脈的阻擋抬升,形成強降水。
(3)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晝夜溫差較大,氣溫適宜;土壤表層疏松,有利蔬菜地下部分生長;有河流流經灌溉便利;位于華北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有機物豐富。
(4)建立完善的監測和預報機制,及時發布天氣預警信息;合理規劃泄洪區,有序分泄洪水;及時轉移處于危舊房屋或地勢低洼處的人員;組織救援和災后重建工作。
【分析】本題以太行山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地理環境整體性、降水的形成因素、農業區位因素、洪澇災害的防治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影響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展開分析。太行山位于華北平原東部,對其東部地區的有利影響主要表現為:太行山阻擋了冬季的西北風,使得山脈東側的城市受冬季風影響減小,冬季氣溫較高;山脈東側為夏季東南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較多,河流水系發育,為東側城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山區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大量泥沙在東側山麓地帶堆積,形成沖積扇;沖積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不易發生洪澇和鹽堿化;沖積扇地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利用發展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等。
太行山脈對東部地區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山脈與東側平原之間地勢落差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春季山脈東側氣流下沉,形成焚風效應,易發生旱災等。
(2)京津冀地區,尤其北京和河北的北部和西部多山地,此次極端強降雨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降水可從水汽、上升運動等角度展開分析。受臺風“杜蘇芮”的殘余勢力北上影響,以及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不斷補充,大量的水汽被快速輸送到華北平原,水汽遇到太行山脈的阻擋抬升,加上副熱帶高壓的阻擋,在華北地區形成了強降水。
(3)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氣候(光照、熱量、晝夜溫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等。第六埠村位于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晝夜溫差較大,氣溫適宜;上沙下黏的土壤,上層疏松,有利蔬菜地下部分生長;有河流流經,灌溉便利,水源較充足;地處華北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機物豐富,土壤肥沃等。位于京津冀地區,離市場距離近,交通運輸便利。
(4)可從災前、災中、災后等結合災害的監測、預防、治理等角度展開分析。加強氣象監測、預報,建立完善的監測和預報機制,及時發布暴雨天氣預警信息;對危舊房屋或地勢低洼處的人員進行及時轉移;整治城市河流水系,合理規劃泄洪區,有序分泄洪水;災后積極組織救援,對受災地區進行恢復重建等。
2.(2024·山東濰坊·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北三省春播玉米區是我國第一大玉米產區,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的變化直接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東北三省年平均氣溫升溫速率遠高于全球近百年平均升溫速率和全國同期平均升溫速率,但在氣候變暖背景下該區域降水量呈現減少趨勢。氣候變化對東北三省玉米生產及品種布局影響較大,隨著熱量資源的不斷增加,進行春玉米品種熟型調整,大部分區域播種期提前,成熟期推遲,生長季延長。東北地區是我國受旱災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下圖為東北三省不同熟型春玉米種植北界變化情況。
(1)分析氣候變暖背景下東北春玉米種植受旱災影響嚴重的可能原因。
(2)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東北三省春玉米種植應對氣候變暖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氣候變暖導致東北冬季降雪時間推遲、融雪時間提前,降雪量和積雪量減少,春季積雪融水補給減少;春玉米生長季降水量呈現減少趨勢(降水時間及降水量與春玉米需求時間不一致);春季氣溫升高,蒸發量加大,土壤水分減少;春玉米品種熟型調整,生長期延長,對水分需求量增加。
(2)在不改變耕作制度和更換更晚熟春玉米品種的前提下,應根據當地的熱量資源狀況適時調整播種期;為充分利用熱量資源,可在現有春玉米區種植(生長期更長、所需熱量資源更多的)超晚熟高產品種;改變耕作制度,變一年一熟制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制;將當前熟型春玉米品種適當北移東擴,擴大春玉米種植面積;加強農田基本建設,選育耐旱抗低溫品種,以提高春玉米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分析】本題以東北三省玉米種植北界變化情況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素養。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東北地區氣溫升高,東北地區冬季降雪時間推遲,而融雪時間提前,降雪量和積雪量會減少,因此春季時積雪融水補給減少,河流流量有所減少;全球氣候背景下,該區域降水量呈減少趨勢,因此,玉米生長季降水量減少,水資源供不應求,極易遭受旱災侵襲;同時,春季時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土壤含水量減少;隨著熱量資源的不斷增加,春玉米品種熟制調整大部分區域播種期提前,成熟期推遲,生長期延長,對水分需求量增加。因此,受旱災影響更為嚴重。
(2)結合所學知識,為保障糧食安全,該地區在不改變工作制度和更換玉米品種的前提之下,可以根據當地的熱量狀況,合理的調整播種期;充分利用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熱量資源,在現有的玉米播種區種植超晚熟高產品種,從而提高糧食產量;充分利用熱量資源,改變工作制度,由一年一熟變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從而提高糧食產量;也可以將當前的春玉米品種適當北移東擴,從而擴大春玉米的種植面積;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選育耐旱、抗低溫的品種,以提高玉米品種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熱點角度05 長江中下游地區
1.(2023·福建·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推進郊區城市化進程通過對各種要素的集聚來促進郊區發展,1978以來上海郊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并通過建設大型購物中心來吸引入駐商家,促進新城發展
材料二:臨港新城(L城)是產城結合的典范。其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通過鋪設由廢棄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磚,和覆蓋藍色透水瀝青路面實行,道路兩旁草木林立,海風婆娑。其森林覆蓋率已達50%以上。森林與滴水湖相得益彰,圍繞滴水湖,形成各種各樣的功能區。
(1)據圖歸納從階段I到階段III郊區的功能區變化特點。
(2)說明階段III各個要素流動對中心城區人口拉力作用。
(3)從集聚效應角度出發,評價大型購物中心對入駐商戶的影響。
(4)說明臨港產城發展模式中體現的自然環境協調功能
【答案】(1)數量增多(或密度增大)
種類增加(或類型增加)
規模擴大(或占地面積擴大)
有些工業區、開發區與衛星城融合(或產城不斷融合、有些功能區不斷融合、多功能區融合度提高)
(2)①生產要素向郊區流動,就業崗位增加。或者促進經濟發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產業轉入郊區;
②居住要素向郊區流動,改善居住條件?;蛘咴黾泳幼〉鼗蛘呋A設施完善;
③消費要素向郊區流動,生活更加便利?;蛘呦M條件改善,布局大型購物中心。
(3)利:商家集聚,共用公共設施,降低成本。擴大知名度(或影響力,市場)或消費群體(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潤(增加收益)。
弊:加劇內部競爭,減少收益。
(4)[大氣圈部分]:利用海濱(森林、湖泊),調節氣候(緩解熱島效應、減小晝夜溫差)或者寫凈化空氣(減少空氣污染、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空氣污染物)
[環境污染部分]:循環利用再生地磚,減少環境污染(減少環境壓力)
[水圈部分]:鋪設透水路面,增加下滲(減少城市內澇可能)
[城市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保留生態空間(減少生態破壞)
【分析】本題以上海城市化進程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功能區的布局變化特點、工業集聚的意義、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1)由圖可知個工業區、衛星城數量增多,各功能區數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開發區,功能區的種類增加,類型增加;各功能區占地面積增大,規模擴大;由圖可知第三階段,有些工業區、開發區與衛星城之間不斷融合,多功能區融合度不斷提高。
(2)郊區的功能區不斷增多,使得生產要素向郊區流動,郊區就業崗位不斷增加,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隨著產業要素的流動,居住要素也向郊區流動,增加居住地基礎設施,郊區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隨著居住區流向郊區,消費要素也向郊區流動,布局大型購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當地公共設施,降低成本投入。大量的商家集聚,產生集聚效應,擴大知名度,增強影響力,擴大了消費群體,擴大市場,提高利潤。弊:商家增多,加劇內部競爭,減少經濟收益。
(4)大氣部分:利用沿海海濱、森林、湖泊,調節城市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減小晝夜溫差;或者利用海濱、森林、湖泊,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減輕空氣污染。環境污染部分:由材料可知,通過鋪設由廢棄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磚,減少了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減少環境壓力。水圈方面:鋪設透水路面,增加地面下滲,可以減少地下徑流,減少城市內澇可能。城市空間結構方面: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森林與滴水湖相得益彰,圍繞滴水湖,形成各種各樣的功能區,保留生態空間,減少生態破壞。
1.(2024·四川南充·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武漢城區段兩岸由濱江平原和一系列對峙磯頭(龜山—蛇山,青山—湛家磯等)構成。由于磯頭形成的“卡口”約束,河道平面形態呈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明清時期以來,長江武漢城區江段的河道形態有了較大變化:左岸變化較小,右岸經歷河—洲—湖—陸的演化,形成武昌北濱江平原。下圖示意長江武漢城區江段明清時期以來的演化。
(1)從河流差異侵蝕的角度,分析長江武漢城區段河道平面形態呈“藕節狀”的原因。
(2)分析漢江三角洲利于泥沙沉積的環境條件。
(3)簡述武昌北濱江平原的形成過程。
(4)推測磯頭對古代沿江居民生產生活的有利影響。
【答案】(1)磯頭由基巖構成,不易被侵蝕(側蝕),河道較窄;濱江平原由泥沙堆積形成,在側蝕作用下,河道展寬;一系列對峙磯頭和濱江平原相間分布使得長江武漢城區段河道平面,形態呈“藕節狀”。
(2)漢江匯入長江,受長江干流的頂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積;位于長江干流開闊的河段(或干流流出磯頭河段,河流展寬),泥沙易淤積;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速較緩,泥沙易淤積。
(3)長江武漢段江面寬闊,河道沙洲發育,形成多分漢河道;沙洲不斷合并,面積擴大,不斷向岸靠攏,形成單分漢河道;右漢入口處堵塞,沙洲與陸地相連,形成濱江平原。
(4)洪水期,磯頭能引導水流向江河中心,保護河岸,減少水患;向江中突出,多堅硬陡峭巖石,可用以監測長江水位;附近形成回水區,營養物質沉積,利于魚類生存,增加漁獲;磯頭附近水域較深,適合建碼頭;地勢高,視野好,適合建設觀景亭臺樓閣和軍事關隘。
【分析】本題以長江武漢城區江段明清時期以來的演化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對聚落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讀圖可知,龜山—蛇山、青山—湛家磯等磯頭部位為山體,由基巖構成,不易被侵蝕(側蝕),在磯頭山體形成的“卡口”約束下,河道較窄;濱江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泥沙堆積,河床抬高,同時在側蝕作用下,河道進一步展寬展寬;一系列對峙磯頭和濱江平原相間分布使得長江武漢城區段河道平面寬窄相間,形態呈“藕節狀”。漢江匯入長江,受長江干流的頂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積;位于長江干流開闊的河段(或干流流出磯頭河段,河流展寬),泥沙易淤積;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速較緩,泥沙易淤積。
(2)漢江三角洲位于漢江匯入長江干流的部位。長江水量大,在漢江匯入長江的過程中,受長江干流的頂托作用,漢江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淤積;讀圖可知,漢江匯入長江的位置位于長江干流較為開闊的河段,長江干流已經流出磯頭較窄河段進入濱江平原,河流展寬,泥沙易淤積;漢江三角洲位于長江干流左岸,且為河流凸岸,流速較緩,泥沙易淤積。
(3)讀a階段示意圖可知,武昌北濱江平原位于長江武漢段江面寬闊,河道上發育了眾多沙洲,使河道形成多個分汊;由階段b可知,由于河道分汊多,流速慢,泥沙進一步沉積,使沙洲不斷合并,面積擴大,不斷向右岸靠攏,形成單分汊河道;讀c階段圖可知,在漢江入口處(余家湖附近)由于泥沙進一步堆積,導致河流堵塞,沙洲與陸地相連,形成濱江平原。
(4)磯頭處河道較窄,洪水期,磯頭處水流速度較快,沖向下游,能引導水流向江河中心,減少對兩側河岸的侵蝕,保護河岸,減少水患;磯頭向江中突出,磯頭部位為山體,由基巖構成,不易被侵蝕,可用以監測長江水位;磯頭出口處河道變得開闊,會在磯頭附近形成回水區,回水區水流速度較慢,營養物質沉積,利于魚類生存,增加漁獲;磯頭附近水域較深,適合建碼頭,發展水運;磯頭為山體,地勢高,視野好,適合建設觀景亭臺樓閣和軍事關隘。
2.(2024·山東臨沂·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銅陵因銅得名,因銅而興,曾被稱為“銅都”,新中國成立后,就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采選-冶煉-加工銅產業體系。2009年3月入列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后,該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高端銅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進一步延伸銅基新材料產業鏈,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2022年,該市三大產業結構比重為5.1∶49.8∶45.1,戶籍人口170.8萬(其中常住人口130.1萬人)。如圖示意銅陵地理位置。

(1)概括銅陵市吸引高端銅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的區位優勢。
(2)簡述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對銅陵市發展的有利影響。
(3)近年來,銅陵市對下轄長江以北縣區經濟增長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該地銅產業基礎好;位于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優越,利于承接銅相關產業轉移;水陸交通便利;市場需求大;政府政策支持。
(2)獲得規模效益,提高知名度,利于吸引投資;利于加強企業協作,促進技術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3)城市規模小,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當地勞動力流失,人才外流,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以銅產業為基礎,與其他產業聯系弱,產業支撐和輻射帶動能力弱。
【分析】本題以“銅陵市的產業”為材料設置問題,涉及工業區位優勢、工業集聚效益、城市輻射功能等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依據圖文材料可知,銅陵市因銅得名,因銅而興,曾被稱為“銅都”,新中國成立后,就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采選-冶煉-加工銅產業體系,說明具有豐富的銅礦資源和悠久的開采歷史,銅產業基礎雄厚;銅陵市地處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吸引長江流域及其他地區的產業轉移和資源集聚;銅陵市地處長江下游,擁有長江黃金水道,且有高速公路、鐵路等陸路交通網絡,便于原材料和產品運輸;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銅陵市靠近主要消費市場,有利于企業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銅陵市作為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產業轉型、技術研發、稅收優惠等。
(2)結合材料,依據所學知識推知,產業集群化發展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規模效益,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建設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可以提高銅陵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和投資;產業集群可以促進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產業集群可以集聚各類創新資源,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產業集群可以帶動原材料、設備制造、物流、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產業集群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產業集群可以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3)結合材料分析可知,銅陵市戶籍人口170.8萬,常住人口130.1萬人,城市規模較小,較小的城市規模使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影響了對周邊縣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勞動力和人才選擇流向更大的城市,導致銅陵市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影響了對周邊縣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銅陵市的產業鏈主要以銅產業為基礎,與其他產業聯系較弱,產業支撐和輻射帶動能力較弱,影響了對周邊縣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熱點角度06 西南地區
1.(2023·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M鄉位于我國西南山區,其集鎮區由上下兩片區組成(圖左)。上片區主要為居住區,居民多從事農業活動;下片區為鄉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從事聯系松散的非農業活動,圖右示意下片區居民主要收入來源。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從下片區內的河流一級階地經過。

(1)圖中示意圖中AC一線的地形剖面,在虛線框內將缺失部分補充完整。

(2)M鄉集鎮區對全鄉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議將現有汽修廠升級為公路驛站。從服務業發展的角度、對升級的方向進行概括,并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答案】(1)
(2)集鎮區以農業和礦業為主,產業結構層次低,未形成深加工的產業鏈,經濟發展水平低,輻射帶動能力弱;外出務工人員比例大,高素質勞動力少;轄區村莊交通等基礎設施較差,造成對全鄉的帶動影響弱。
(3)①規模經濟方向:擴大經營規模。具體措施:如聯合經營等,擴大店面,增加店鋪數量。②服務等級方向:提升服務等級。具體措施為建設汽車4S店,提升維修技術,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勞動者素質。③范圍經濟方向:拓展服務種類。具體措施:增加餐飲住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特色農產品銷售、高速服務站、民宿農家樂等。
【分析】本題以我國西南山區某鄉鎮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城市輻射功能、服務業的發展方向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結合圖文材料可知,AC一線經過河床、河漫灘、一級階地。應注意剖面繪制中三種地貌的海拔高度和橫向比例。河流所在地海拔要比河岸要低;茶馬古道從下片區內的河流一級階地經過,階地上地形較為平坦,因此茶馬古道所在地應為一平坦地形。如圖:
(2)區域的“中心地”對所轄腹地的帶動作用,主要取決于該“中心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具體體現在產業、技術、交通等方面。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因其技術水平高,產業發展水平高,產業類型多樣、產業鏈條完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促進區域整體的發展。結合圖文材料可知,M鄉集鎮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制約了集鎮區的輻射范圍;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以農業和礦業為主,采砂、采石等采掘業沒有進一步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化,產業規模小,層次低,產業關聯性弱,鏈條短,附加值低,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務工人員比例達,大量勞動力外流,高素質勞動力少,也制約了該鄉集鎮區經濟增長。因此其對區域發展帶動作用弱。
(3)綜合所學知識可知,提高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要從其服務類型、范圍(規模)、水平(質量)等角度進行思考,解答本題要從“汽修廠升級為公路驛站”這一要求出發,再圍繞上述角度展開作答。因此在規模經濟方向:可以擴大經營規模。具體措施有聯合經營等,擴大店面,增加店鋪數量。在服務等級方向,可以進一步有提升服務等級。具體措施為建設汽車4S店(4S店是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銷售店),提升汽車的維修技術,加強員工技術培訓,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勞動者素質;范圍經濟方向:可以進一步拓展服務種類。具體措施可以增加食、宿、玩等多方面的服務,如增加餐飲住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特色農產品銷售、高速服務站、民宿農家樂等。
1.(2024·廣東茂名·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距今約4.2~1.3ma(ma:百萬年)的地質時期內,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水系段發生了水系重組事件,從而奠定了現代長江水系的基本格局。圖為該時期內三個時段(a→b→c)的水系演化過程。研究表明,該時期內,青藏高原東緣季風及降水強度呈減弱趨勢,地殼升降運動也相對平穩,而古昔格達湖的出現和消失主導了該區域的水系重組。
(1)簡述古昔格達湖的形成過程。
(2)分析河流在PQ段形成兩處近直角轉彎的原因。
(3)隨著古湖泊的消失,古雅礱江在下游段M處發生河道變遷。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由于地殼運動,產生平移斷層(地層沿斷裂帶水平滑動),破壞原有河道,使河道堵塞,上游(干流、支流)河道積水成湖。
(2)斷裂帶走向與原有河道幾乎垂直,原有河道沿斷裂帶水平錯開;斷裂帶處巖石較破碎,易侵蝕,發育成新的河道;新河道與原有河道貫通后在P、Q處形成近直角轉彎。
(3)古湖泊堵塞口被風化侵蝕,湖水外泄(古昔格達湖消失),水位急劇下降;L河段落差變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蝕和溯源侵蝕增強;最終在M處,古雅礱江被L河襲奪,(改從L河段匯入金沙江干流)產生河道變遷。
【分析】本題以三個時段的水系演化過程為材料,涉及湖泊的形成過程、古雅礱江在下游段M處發生河道變遷的原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詳解】(1)據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由于地殼運動,地層沿斷裂帶水平滑動,使原有河道遭到破壞,使河道堵塞,上游地區的干流和支流因河道積水成為湖泊。
(2)據圖可知,地殼運動導致地層發生斷裂,斷裂帶走向與原有河道幾乎垂直,原有河道沿斷裂帶水平錯開;斷裂帶處巖石較破碎,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蝕,逐漸發育成新的河道;新的河道與原有河道因流水的侵蝕貫通后在P、Q 處形成近直角轉彎。
(3)據圖可知,古湖泊堵塞口受外力作用被風化侵蝕,湖水外泄流出,古昔格達湖消失,湖泊水位急劇下降;L河段落差變大,流速加快,流水作用以河流下切侵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最終在M處,古雅礱江被L河襲奪,改從L河段匯入金沙江干流產生河道變遷。
2.(2023·浙江嘉興·一模)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云南省中部多湖泊,滇池、洱海是其中的代表。圖1為我國云南省局部及其周邊地區略圖,圖2為圖1中洱海及周邊地區略圖。
材料二云南省水能資源豐富,共建成1900多座水電站。昆明是云南省省會,也是西南地區中心城市,近年來,昆明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儲備基地。
(1)從內外力作用角度,說出洱海西側洪、沖積平原的形成過程。
(2)從開發成本角度,分析云南省修建水電站的優勢。
(3)分析昆明成為國家能源儲備基地的區位優勢。
【答案】(1)地殼斷裂下陷形成谷地;流水將泥沙搬運到谷地邊緣沉積,形成洪、沖積平原。
(2)峽谷窄,壩體長度短,能降低建設成本;人口密度小,移民成本低;經濟相對落后,勞動力成本低。
(3)位于中緬輸油氣管道的終點,對國外進口油氣資源進行儲存;位于內陸地區,較為安全;西南地區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且能輻射周邊地區。
【分析】本題以云南省地區略圖為區域背景,涉及到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內水能資源的開發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
【詳解】(1)洪、沖積平原是流水沉積地貌。讀圖可知,洪沖積平原位于山前地帶,西側有斷層陡坡,說明內力作用為地殼斷裂下陷形成谷地;谷地地勢低平,河流從陡坡流向谷地比降急劇減小,攜帶能力下降,泥沙在谷地邊緣沉積,形成洪、沖積平原。
(2)讀圖可知,云南省西部是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峽谷眾多,峽谷窄,壩體長度短,工程量小,能降低建設成本;當地位于山區,人口密度小,移民成本低;處于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勞動力成本低。
(3)讀圖可知,中緬輸油氣管道穿過橫斷山區進入我國境內,昆明是管道的終點,可對國外進口的油氣資源進行儲存;從地理位置看,昆明位于我國西南內陸地區,環境較為安全;昆明是云南省的省會城市,是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對周邊地區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熱點角度07 華南地區
1.(2022·海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雷州半島龍門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著一種火山凝灰巖河流壺穴(左圖)?;鹕侥規r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質等形成的巖石,往往夾雜著火山彈。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性質差異,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淺不一的壺穴。右圖示意該地河流壺穴形成過程。
描述該地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
【答案】火山噴發的火山灰與火山碎屑物質形成含有火山彈的火山凝灰巖,并覆蓋河床;流水侵蝕導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彈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巖性差異,流水受到火山彈阻擋,在火山彈迎水面侵蝕圍巖形成刻槽;流水侵蝕導致刻槽逐漸擴大變深,并擴展到火山彈的四周,形成壺穴雛形;隨侵蝕發展,凹坑變深,在漩渦水流產生的搬運作用下,火山彈完全脫離圍巖并被河床面流水帶走;流水挾帶礫石對凹坑進一步磨蝕,從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壺穴。
【分析】本題以雷州半島龍門河流域的河床上的火山凝灰巖河流壺穴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對地理事物形成過程的描述能力,體現了對學生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學科素養的考查。
【詳解】由圖a可以看出,火山噴發的火山灰與火山碎屑物質形成含有火山彈的火山凝灰巖,在地質作用下覆蓋河床上;由圖b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導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彈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巖性存在差異,火山彈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周圍巖性易被侵蝕,加之流水受到火山彈阻擋,在火山彈迎水面侵蝕,形成刻槽;由圖c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蝕、巖石與巖石的磨蝕作用下,導致刻槽逐漸擴大變深,并擴展到火山彈的四周,壺穴雛形形成;由圖d可以看出,隨這侵蝕的進一步發展,凹坑變深,在漩渦水流作用下,對火山彈產生的搬運作用,火山彈完全脫離圍巖石,被河床面流水搬運帶走;由圖e可以看出,河流流水挾帶礫石對凹坑進一步侵蝕、磨蝕,從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壺穴。
1.(2024·廣東·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廣州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之一,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程度高,2000年《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的實施,使得廣州的城市空間框架突破了“云山珠水”的傳統格局,形成了“山城田?!钡男赂窬郑谛碌某鞘锌臻g格局中“田”的地位更加突出,但要改變傳統空間格局中農田的地位和作用面臨許多困境。近年來,廣州市積極探索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階段都市農業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圖示意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階段都市農業的發展路徑。
(1)分析在中心城區設計立體農業建筑的益處。
(2)說明在遠郊區布局標準化農田的原因。
(3)休閑農業公園貫穿城市的中心城區、近郊區、遠郊區,請從規模和分布形態的角度分析各區位中休閑農業公園的差異。
【答案】(1)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有限,設計立體農業建筑,有利于節約土地面積,降低用地成本;減少從遠處運輸農產品,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改善城市微氣候,提高空氣質量,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科技發展,有利于教育、科研等發展。
(2)遠郊區土地資源廣闊,適合進行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土地成本相對較低,標準化的大規模農業布局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遠離城市的農田受到的污染較少,更容易實現綠色、生態、有機的農業生產。
(3) 規模差異:受限于土地空間,中心城區的休閑農業公園規模較小,近郊區、遠郊區規模較大。形態差異:中心城區分布較散,以旅游景點、廊道形式呈現,近郊區、遠郊區多以農田、果園和其他農業設施呈現。
【分析】本題以廣東省廣州市都市農業發展規劃為命題情境,考查在中心城區設計立體農業建筑的益處,在遠郊區布局標準化農田的原因,休閑農業公園在城市的中心城區、近郊區、遠郊區的差異,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旨在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
【詳解】(1)由于中心城區的土地資源有限且用地成本高,立體農業建筑可以有效地節約土地使用面積,進而達到降低用地成本的效果。這樣的設計模式可以減少農產品從遠郊區或其他地區的運輸,縮短運輸時間,從而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同時減少運輸產生的碳排放,改善城市微氣候,提高空氣質量,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立體農業建筑還能夠提供綠色空間,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微氣候,提高空氣質量。該設計模式將農業和科技相結合,不僅可以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還可以提供教育和研究的機會。
(2)遠郊區通常擁有較為廣闊的土地資源,適合開展大規模、機械化的農業生產。這樣的大規模生產能夠帶來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與中心城區相比,遠郊區的土地成本也相對較低。遠離城市中心的農田面臨的環境污染和人為干擾較少,更有可能實現綠色、生態和有機的農業生產。
(3)在中心城區,由于土地空間受到限制,休閑農業公園的規模通常較小。它們的存在形式往往是作為城市的旅游景點或廊道,為市民提供一個短暫的放松和親近自然的空間。在近郊區和遠郊區,休閑農業公園則呈現出更大的規模,以農田、果園和其他農業設施為主,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和深入的農業體驗。
2.(2024·廣東·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荔園始建于明朝,位于廣州城廂外的珠江東岸。古人筑堤圍墾,在地勢低洼處開鑿塘、涌,塘中植荷,基圍廣種荔枝,形成兼具生產和休閑于一體的嶺南園林雛形。唐荔園的水塘向荔灣涌一側設水口,水口有閘門控制。1830年,某廣州富商以唐荔園為基礎,開始營造具有山水朦朧意境的海上仙館,隨后的幾十年內海山仙館成為會友、休閑、收藏的福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荔灣涌一帶的水域被城市建設蠶食得所剩無幾,部分河涌被水泥蓋板封頂,部分被填理。2010年起,荔灣涌一帶興起“揭蓋復涌”,經過十余年的修復,目前該區域已經成為熔鑄歷史記憶的“生態名片”。下圖示意1920年海山仙館的位置及周邊水系。
(1)簡述唐荔園的水塘向荔灣涌一側設水口的目的。
(2)說明以唐荔園為基礎營造海山仙館的有利條件。
(3)分析“揭蓋復涌”對改善廣州人居環境的意義。
【答案】(1)避開珠江漲潮時的咸水入侵;及時泄洪,控制水塘的水量,避免淹沒果基(荔枝園);促進水體交換,維持水質。
(2)塘、涌環繞,水景基底好;開挖(加深)塘、涌堆積的淤泥利于營造假山;水系與珠江相通,交通可達性高,便于海山仙館的會友。
(3)形成良性的水生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營造親水空間,提升人居品位;增大水體面積,調節局地小氣候;水生植被固碳能加快“雙碳”目標的實現。
【分析】本題以唐荔園的變遷為背景,涉及水塘向荔灣涌一側設水口的目的、唐荔園為基礎營造海山仙館的有利條件、“揭蓋復涌”對改善廣州人居環境的意義等,考查對圖表信息的閱讀與獲取能力,知識的調動和運用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等核心素養。
【詳解】(1)由圖可知,水塘位于荔灣涌一側,珠江漲潮時咸水對其影響小,減少咸水的入侵的可能性;水塘水位高時,可向荔灣涌排水,及時泄洪,降低水塘水位,避免淹沒荔枝園;當水塘水位低時,可通過荔灣涌補給水源,維持水質。
(2)利用地方特色的塘、涌環繞,營造較好的水景環境;開挖塘涌的淤泥可以用來營造假山,增添園林景觀;有荔灣涌與珠江相通,交通便利,可增加海山仙館的會友。
(3)“揭蓋復涌”可以改善水質和水環境:通過“揭蓋復涌” 可以將被覆蓋的河流、涌流等水體重新暴露出來,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同時,水體的流動也可以帶走污物和雜質,進一步改善水環境。 促進生態恢復:水體的流動和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揭蓋復涌”,可以促進水生生態的恢復和保持,增加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提升城市景觀:廣州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 城市,擁有眾多的河流、涌流等自然水體,這些水體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揭蓋復涌”,可以讓這些自然水體重新展現其美麗和魅力,提升城市景觀的品質和吸引力。增大水體面積,增強對氣溫的調節作用,調節局地小氣候。水生植被能加快固碳,加快“雙碳”目標的實現。
1.(2023·北京·高考真題)小微綠地是斑塊狀散布在城市內部的開放空間。圖示意我國不同區域小微綠地的探索和實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城市功能區 小微綠地特點
商業區 多位于商業街區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門前空地,透視性好,花卉類植物造景與小雕塑結合,設置休息座椅、移動貨亭等服務設施。
居住區 利用社區閑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種植便于養護的鄉土植物建有游樂、健身、社區文化展示等設施,可作為社區議事場所。
工業區 在工業園區干道兩側或企業入口街角,選擇除塵降噪效果好的喬、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綠,并利用數字媒體墻等進行工業文化展示。
結合實例,論述不同區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綠地對拓展城市空間的意義。
【答案】拓展了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拓寬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間;擴大了城市綠地面積,改善了城市小氣候和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了生活條件;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分析】本題以小微綠地為材料,涉及合理利用小微綠地對拓展城市空間的意義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根據表格中信息可知,小微綠地主要多位于商業街區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門前空地、社區閑置、零散空地、工業園區干道兩側或企業入口街角等;通過圖片材料“延河兩岸通過街頭建綠、立體增綠等方式,擴大了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可知,建設小微綠地,改善了城市局地環境,拓展了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拓寬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間;圖片顯示“在城市中心區建設多種類型的小微綠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氣候”可知,小微綠地擴大了城市綠地面積,改善了城市小氣候和生態環境;通過材料“通過見縫插綠、留白增綠等途徑,為公眾提供多樣化的游憩場所,傳承歷史文脈,創造優美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綠色發展”可知,小微綠地傳承歷史文化,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了生活條件;通過材料“以體育文化為主題建設社區綠色開效空間,形成15分鐘休閑生活圈,打造城市微名片”可知,小微綠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從而利于帶動旅游業發展。
2.(2023·河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鋰是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鹽湖鋰礦對保障我國鋰資源安全意義重大。為探究鹽湖鋰礦成因與可持續開發問題,蘇揚老師組織學生搜集了柴達木盆地那棱格勒河流域富鋰鹽湖相關資料(下圖)。資料表明:(1)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導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達木盆地內部凹陷,為該地鹽湖鋰礦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2)鋰礦物質主要源自沿昆侖斷裂帶和第四紀火山活動區分布的熱泉,被那棱格勒河與地下水搬運至終端湖;(3)受蒸發和補給等因素影響,一方面湖區萎縮,分裂成三個鹽湖,另一方面含鋰湖水蒸發濃縮,形成多成分共生鋰礦;(4)為開發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鋰礦,修筑了人工堤壩,使河水不再·注入東、西臺吉乃爾鹽湖而改入鴨湖。
(1)經緯和丹霞兩位同學分別從內、外力作用角度探究了該地鹽湖鋰礦的成礦條件。下面是他們各自的觀點,請任選其一并加以分析。
經緯:板塊構造運動是鹽湖鋰礦形成的先決條件。
丹霞:流水搬運是鹽湖中鋰富集的主要途徑。
(2)試述鴨湖可作為后備鋰礦資源庫的條件。
(3)若未來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鋰礦資源枯竭,請基于“綠色低碳”理念,提出開發鴨湖鋰礦的工程和技術措施。
【答案】(1)經緯:板塊運動(巖漿活動)形成富含鋰元素的熱泉;地殼運動形成凹陷盆地,利于泉水的匯集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斷印度洋水汽輸入,使氣候趨于干旱。
丹霞:地表徑流挾帶含鋰礦物流入鹽湖;地下徑流溶解巖層中的鋰元素補給給鹽湖;泉水挾帶鋰元素補給鹽湖。
(2)鴨湖與東、西臺吉乃爾湖具有相同的成礦條件;流水不斷搬運鋰礦物質進入鴨湖,氣候變干,湖水蒸發,鋰元素富集成礦。
(3)修筑堤壩使河水不再流入鴨湖;利用當地的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完善當地基礎設施;改進技術,提高“三廢”的處理能力;研發新技術,提高鋰礦開采中的利用率。
【分析】本題以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鋰礦資源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內外力作用、資源安全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經緯觀點:根據材料可知,鋰礦物質主要源自沿昆侖斷裂帶和第四紀火山活動區分布的熱泉,由于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是巖層出現斷裂,形成昆侖斷裂帶,同時巖漿活動頻繁,第四紀火山活動區分布區熱泉眾多,且熱泉富含鋰元素;板塊碰撞導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達木盆地內部凹陷,地勢的高差便利了富含鋰元素泉水向柴達木盆地匯集;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斷印度洋水汽輸入,柴達木盆地氣候趨于干旱,注入湖泊的水量減少,同時湖水蒸發變得更加旺盛,含鋰湖水不斷蒸發濃縮后形成多成分共生鋰礦資源,因此板塊構造運動是鹽湖鋰礦形成的先決條件。丹霞觀點:鋰礦物質主要源自沿昆侖斷裂帶和第四紀火山活動區分布的熱泉,被那棱格勒河與地下水搬運至終端湖,因此流水搬運是鹽湖中鋰富集的主要途徑。地表徑流同時侵蝕作用和搬運作業挾帶含鋰礦物流入鹽湖;地下水可以溶解巖層中的鋰元素,通過地下徑流挾帶鋰元素補給給鹽湖;鹽湖地勢較低,眾多富含鋰元素的泉水也可挾帶鋰元素補給鹽湖
(2)鴨湖與東、西臺吉乃爾湖原為同一個湖泊,后因湖泊萎縮才分裂為三個湖泊,因此鴨湖和東、西臺吉乃爾湖具有相同的成礦條件;那棱格勒河與地下水等徑流還在不斷搬運鋰礦物質進入鴨湖,隨著氣候變干,湖水蒸發,鴨湖的鋰元素也會濃縮富集成礦。因此鴨湖可作為后備鋰礦資源庫。
(3)湖泊水量多,湖水鋰含量濃度低均不利于鋰礦開采,因此應修筑堤壩使河水不再流入鴨湖,改善礦區的開采條件;“綠色低碳”理念下,應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該地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完善當地基礎設施;鋰礦開采加工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因此需要改進技術,提高“三廢”的處理能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鋰是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且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因此要研發新技術,提高鋰礦開采中的利用率,保障我國鋰資源安全。
3.(2023·遼寧·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大盤山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下圖陰影區域)。為推動流域協調發展,1994年金華市劃出3.8km2土地建設金磐開發區,用于磐安縣異地發展工業,園區內產值和稅收歸磐安縣所有。磐安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集中式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這一模式被稱為“飛地生態補償”。截至2019年,金磐開發區累計上繳各類收入50多億元,吸納磐安縣就業人員2萬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磐安縣空氣質量和出境地表水質常年保持較高標準。

(1)簡述磐安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條件。
(2)分析金磐開發區對磐安縣發揮區域主體功能的有利影響。
(3)說明該“飛地生態補償”模式給金華市帶來的益處。
【答案】(1)通過金磐開發區產業飛地為“生態立縣”提供資金補償;地處大盤山區,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適合發展立體生態農業;鄰近長三角客源市場,交通便利,適合發展生態旅游。
(2)磐安縣地處大盤山區,多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金磐開發區能夠為磐安縣增加產值,創造稅收,保障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安置移民,增加就業,緩解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人地矛盾,提升環境承載力。
(3)金華市位于河流下游、夏季風下風向,磐安縣的污染減輕能改善金華市的環境;帶動金華市城鎮化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拉動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華市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旅游目的地,提升金華市民生活品質。
【分析】本題以磐安縣為材料,涉及區域發展條件評價以及區域關聯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根據材料信息“為推動流域協調發展,1994年金華市劃出3.8km2土地建設金磐開發區,用于磐安縣異地發展工業,園區內產值和稅收歸磐安縣所有?!笨芍鹑A市設置金磐開發區產業飛地,經濟收益歸磐安縣所有,能夠為磐安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提供資金;根據材料信息“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大盤山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可知,磐安縣位于大盤山區,生態環境質量較高,為重點生態功能區,適宜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磐安縣位于浙江省,距離我國東部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較近,靠近生態旅游客源地,靠近高速公路和高鐵,交通運輸條件便利,適宜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2)根據材料信息“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大盤山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可知,磐安縣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多限制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等;根據材料信息“園區內產值和稅收歸磐安縣所有?!薄ⅰ敖刂?019年,金磐開發區累計上繳各類收入50多億元”可知,金磐開發區能增加磐安縣的產值和稅收,增加磐安縣的經濟收入,能夠為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提供資金保障;根據材料信息“吸納磐安縣就業人員2萬多人”可知,金磐開發區能夠促進磐安縣居民轉移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根據材料信息“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可知,金磐開發區能夠促進磐安縣生態移民,緩解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人地矛盾,提高環境承載力,促進生態功能區的保護。
(3)根據材料信息“吸納磐安縣就業人員2萬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可知,金磐開發區能夠吸納大量磐安縣勞動力,帶動金華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城市發展;根據材料信息“磐安縣空氣質量和出境地表水質常年保持較高標準?!笨芍?,磐安縣的空氣和水質較好,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磐安縣位于金華河流上游、夏季風上風向,能夠為金華提供優質的水源,保障金華的大氣質量,有利于促進金華生態環境的改善;根據材料信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集中式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可知,磐安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能夠為金華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和生態旅游目的地,提高金華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居民幸福感。
4.(2023·江蘇·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科顯示: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4個縣級市的城市人口規模均超100萬,躍居我國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為“2021年4個縣級市人口與經濟指標統計表”。
項目 昆山 晉江 慈溪 義烏
常住人口(萬人) 211.2 206.9 185.9 188.5
GDP(億元) 4748.1 2986.4 2379.2 1730.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億元) 4.34 2.71 2.25 1.47
優勢產業 電子信息 體育鞋服 小家電 小商品
(1)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簡述4個縣級市優勢產業形成的相似條件。
(2)依據晉江、慈溪和義烏的優勢產業類型,分析其人均GDP較昆山存在的差異及其主要原因。
(3)說明優勢產業對4個縣級市發展成為大城市的促進作用。
【答案】(1)對外開放早,產業起步早(產業區位好);產業基礎好,產業發展快;專業化生產協作好,生產效率高;產業集聚強,產業創新環境好。
(2)相對較低。三市均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較?。黄髽I規模相對較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較低。
(3)產業規模大,產業集聚;對第三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強,容納勞動力多,城鎮化進程快。
【分析】本題以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人口與經濟指標統計表為材料,涉及工業區位因素、區域發展差異以及工業化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對外開放時間較早,產業起步較早,產業區位較好,勞動力充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產業基礎較好;區域經濟發展專業化程度較高,生產協作條件較好,生產效率較高;區域產業集聚,便于信息的交流與融合,產業創新水平較高。
(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晉江、慈溪和義烏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晉江優勢產業為體育鞋服,慈溪優勢產業為小家電,義烏優勢產業為小商品,均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昆山優勢產業為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水平較高,附加值較高;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晉江、慈溪和義烏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較低,昆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較高,說明三地的企業規模較小,小于昆山的企業規模。
(3)優勢產業能夠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吸引大量外來人口,促進城鎮化進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集聚效益較強,能夠發揮集聚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鎮化進程。
5.(2024·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長江兩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數據圖,懸沙是指河水中懸移的泥沙,甲地為雨養農業(無人工灌溉,僅靠自然降水作為水分來源的農業生產)區。圖2為圖1中甲地某年土壤鹽分變化圖,土壤電導率值越大鹽分越高。
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庫的建成蓄水,對其下游河段輸水輸沙能力造成一定影響。水庫下泄水流攜帶的泥沙越少,對河床沖刷越強。河口土壤的水鹽變化深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制約,土壤鹽分過高,會對低耐鹽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峽水庫建成前后,宜昌與漢口兩水文站測得懸沙平均粒徑發生了變化,宜昌站變 ,漢口站變 ,分析成因 。
(2)分析甲地該年6月土壤鹽分偏高的原因。
(3)試從水循環角度說出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
【答案】(1) 細 粗
宜昌站位于三峽大壩壩前,顆粒大的在水庫內沉積(或被大壩攔截),使得壩前的宜昌站懸浮的泥沙粒徑變細;漢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攜帶能力增強,懸沙平均粒徑增粗。
(2)
甲地該年梅雨季(節)降水較少,蒸發較強;水庫(建成)蓄水,使得水庫汛期下游徑流量減少,甲地徑流量(減)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
(3)引水灌溉;開挖溝渠排水;人工降雨、覆蓋地膜、植被覆蓋、建防曬網、建大棚。
【分析】本題以長江兩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數據圖以及河口水鹽變化為材料,涉及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土壤鹽堿化以及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以及人地協調觀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三峽水庫建成前宜昌站懸沙平均粒徑為0.008,建成后為0.004,宜昌站懸沙平均粒徑變?。殻?;三峽水庫建成前漢口站懸沙平均粒徑為0.010,建成后為0.013,漢口站懸沙平均粒徑變大(粗)。
原因: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離三峽大壩較近,三峽大壩建成之后,顆粒大的懸沙被大壩攔蓄下來,宜昌站懸沙平均粒徑減??;漢口站距離三峽大壩較遠,三峽大壩建成之后,河流流速變快,侵蝕搬運能力變強,顆粒較大的泥沙被搬運到漢口站,漢口站懸沙平均粒徑變大。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長江入??谔帲?月份梅雨季節結束,該地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較少,蒸發旺盛,鹽堿化加?。蝗龒{水庫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徑流量減小,河流入??谔幒K肭?,帶來大量鹽分,鹽堿化加劇。
(3)降低甲地土壤鹽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將土壤表層的鹽分淋洗下去;開挖溝渠排水,促進土壤鹽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強土壤淋溶作用等。
6.(2024·浙江·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福建省東北部主要為丘陵地形,植被覆蓋率高。沿海地帶構造下沉,形成了眾多的海灣和島嶼,海岸線曲折。該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盐亭县| 平和县| 资溪县| 余庆县| 延川县| 时尚| 教育| 金阳县| 石景山区| 石柱| 安仁县| 梨树县| 新丰县| 靖州| 绥中县| 天长市| 达州市| 满洲里市| 昆明市| 南岸区| 宾阳县| 马山县| 胶南市| 三门县| 盐山县| 赞皇县| 昌黎县| 玉林市| 扎赉特旗| 三都| 灌云县| 隆子县| 贺兰县| 东源县| 台东市| 朝阳市| 神池县| 永年县| 柯坪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