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課程標準】1.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素養目標】1.唯物史觀:厘清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認識到其階級局限性。2.時空觀念:了解我國西北、西南、東南等方位出現的邊疆危機,培養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利用不同類型的史料,學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等內容。4.歷史解釋:運用史料,對洋務運動的作用和《馬關條約》的內容進行歷史解釋。5.家國情懷:掌握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史實,體會中華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從民族振興的角度增強家國情懷【重點難點】重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難點:對尋求國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階級實質的認識和理解。【時空定位】【自主學習】第一遍看書:快速瀏覽本課的內容,包括圖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問題。第二遍看書:再次細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并在課本上作出標記。1.有人說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請你結合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說明這個觀點。2.閱讀教材第一目,思考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3.閱讀教材第二目,你能理解洋務新政的目的嗎?如何評價洋務運動?4.結合教材第三目,你能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嗎 5.閱讀教材《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示意圖》概括圖片信息,并分析導致時局圖的原因有哪些?【本課小結】【當堂檢測】1.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主張獎勵民間開礦、制定火輪車、輪船及其他“器皿技藝”,提出“準富者請人雇工”,對窮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其意在A.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B.維護廣大民眾利益C.獲取西方國家支持 D.解決太平天國危機2.某同學在學天國運動時列了一個大事年表,請你給這個表選個恰當的標題A.農民階級的抗爭和局限 B.農民階級發展資本主義C.農民階級的英勇與智慧 D.農民階級抵制外來侵略3.李鴻章在奏請設立輪船招商局時稱:“各省在滬殷商,或置輪船,或挾資本,向各口裝載貿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設立商局招徠,則各商所有輪船股本,必漸歸并官局。”這說明設立輪船招商局意在A.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 B.加強政府對市場壟斷C.開創股份制企業模式 D.輔助軍事工業的發展4.某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輸入了“李鴻章”“自強”“求富”“江南制造總局”等關鍵詞。由此判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A.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C.左宗棠收復新疆 D.甲午中日戰爭5.擊敗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說:“關隴新平,不及時歸還國家舊所設地,而割棄使為別國,此坐自遺患。”清政府依據其建議,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復新疆 B.設置新疆行省C.取得鎮南關大捷 D.建立理藩院6.丁一平在《對甲午海戰的再認識》中認為:縱觀世界海戰史,在一場海戰中,一支海軍艦隊戰死或以身殉國、盡節以終的將領占到高級指揮軍官半數以上,是極為罕見的。這有力地駁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敗”的觀點 B.“李鴻章避戰求和”的觀點C.“中國戰略戰術落后”的觀點 D.“北洋海軍貪生怕死”的觀點臺灣彰化縣紳民在縣署門口張貼檄文,指出:“我臺民之父母、妻子、田廬、墳墓、生理、家產、身家性命,非喪于倭奴之手,實喪于賊臣李鴻章、孫毓汶、徐用儀之手也”。此檄文的歷史背景是A.《南京條約》后五口通商 B.《馬關條約》的簽訂C.《天津條約》的簽訂 D.英法聯軍攻占北京8.1897年9月9日,德國通知俄國,根據彼得戈夫會談的精神,德國艦只將考慮今冬在膠州灣過冬。為此,在德國剛剛占領膠州灣時,俄國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東的已成,看來我們應不失時機,即由我國艦隊占領大連灣。”這反映出A.俄國和德國爭奪中國山東激烈 B.俄德加強了對清政府的軍事控制C.清政府重視利用列強間的矛盾 D.列強侵占中國權益時相互勾結【歷史概念】▲湘軍湘軍是以曾國藩為首的軍閥武裝。在籍侍郎曾國藩為對抗太平軍,在湖南編練成一支軍隊,一般稱為湘軍。1853年成軍,分陸師和水師。湘軍實行由將官招募勇丁的制度:統領挑選營官,營官挑選哨長,哨長挑選什長,什長挑選勇丁,全軍統轄于曾國藩。陸師每營500人,水師每營447人。從此,“兵為將有”成為清朝兵制的一大特色,民國初期的北洋軍繼承了這一傳統。太平天國的天京就是湘軍攻下的。▲《越南條款》《越南條救》,又稱《中法和約》《中法新約》,是1885年清朝與法國簽訂的關于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有: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軍退出臺灣、澎湖;中越陸路交界開被貿易;降低中國云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以后中國如修筑鐵路,“自向法國業此之人商辦”等。▲宗藩關系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宗藩關系表面上看是一種不平等關系,周邊國家要向中國“稱藩納貢”、受中國的冊封、使用中國的年號。實際上這種宗藩關系只是維系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系的一種形式,并不具有統治和被統治的實質性內容。作為宗主國的中國,并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這種關系不是通過武力形成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宗藩關系和近代西方國家間那種表面上平等而實質上卻是弱肉強食的國際關系有著本質區別;和西方殖民國家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那種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關系更是有天壤之別。▲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因美西戰爭錯過了瓜分中國的機會。1899年,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國”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得到其他列強的響應,形成列強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拓展學習】一、總結:與以往的農民戰爭相比,太平天國運動的新特點。1、發生時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擔負任務:反封建同時反侵略。3、治國方案: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4、所屬范疇:舊民主主義革命。 5、失敗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二、概括: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雙重作用。1、促進作用:(1)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減輕了中國近代化的阻礙因素。(2)《資政新篇》最早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對當時的思想和經濟發展均有影響。(3)催生了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礙作用:(1)《天朝田畝制度》旨在建立小農經濟的絕對平均主義的天國,與發展資本主義的時代潮流相違背。(2)太平天國運動破壞了富饒地區的生產力,遲滯了這些省份的近代化進程。(3)中國內亂給外國侵略者以可乘之機,列強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時機。三、對比:洋務派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區別。軍事工業 民用工業經費 全由政府調撥。 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產品 一般由政府調撥軍隊使用,不作為商品參加市場交換;產品不計成本,生產不講效率。 直接面向市場,并雇傭大批自由勞動力。管理 官辦,封建衙門式管理。 采用“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形式。性質 帶有很強的封建性的近代企業。 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近代企業。同 都是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企業“官辦”自古就有,主要指政府對鹽、鐵、生產工具、貨幣等實行專營專賣。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已與傳統官辦有本質上的不同。第一,它采用了機器大生產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傭勞動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術程度高低和勞動量大小付給報酬;第三,部分地實行成本核算。四、分析: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1、思想上:洋務派面對新的形勢,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表明統治階級承認了“中學”的不足,也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開啟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2、經濟上:①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和工藝,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②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尤其是民用企業,基本上是以利潤、市場為基礎的,誘導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的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育上:洋務運動設立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五、分析:甲午中日戰爭是傳統中國和近代中國的分水嶺。角度 表現列強侵華特征 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侵華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以資本輸出為主的侵略,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社會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民族危機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經濟結構變動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加劇,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初步發展,洋務運動破產。階級關系變動 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維新派、革命派政治團體成立,救亡圖存的運動高漲。向西方學習 先進的中國人逐漸認識到單純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能挽救中國,應該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學習從技術層面轉向制度層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