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語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與指導---文言文閱讀(文言斷句題)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語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與指導---文言文閱讀(文言斷句題)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與指導
倒計時16天
文言文閱讀(文言斷句)攻略
文言文閱讀Ⅱ(文言斷句題)
【考情分析】
1.試題比較。考查題型固定:文言文斷句能力、實詞及詞義變化的理解能力、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譯能力。新高考保持文言主觀概括題(3分),翻譯8分;老高考無文言概括題,文言翻譯10分。斷句題新老高考都采用2023年四省聯考的涂字母形式。相對而言,新高考文言閱讀題目難度要高。
2.文本選材。老高考單文本,新高考雙文本(復合文本)。2023年、2022年趨于多樣化,不再像2021年選擇以敘事議論為主的紀事本末體,突破了2020年以前從“二十四史”選擇人物傳記的取材方式。發展到多類史書,甚至從雜史小說中選材。2023年跳出史傳范圍,文言文文本形式由以往單一文本,變成2023年雙文本。文本內容側重議論性。雙文本、重議論,是最大的變化,2024年高考大概率保持這一趨勢。但也有可能小說、散文、議論文等都有可能會進入選擇視野。
3.題型靈活。文言文出題會越來越靈活,選題也會越來越廣泛。但能力要求沒變還是理解和分析綜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按題目要求進行分析綜合仍然是基本策略。
4.考教融合。四套試題幾乎同時關注教材,注重與課內實詞的比較分析,有淡化文化常識的傾向,與教材銜接更密切。
文言斷句題目所選句子多為敘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運轉折的重要時刻;50字左右。設6~8處停頓,有兩處難度大的不同。側重語法停頓而非語音停頓,一般不考具體的標點,只要求用斜線斷開。
2023年題型全部改為主觀題型,而且題干表述四套卷完全一致,斷三處,在相應位置涂黑。文言文斷句無法單純依靠答題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理解斷句。試題將出現4種類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區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斷可不斷”與“非斷不可”之間要做出正確取舍。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重中之重:關注教材,回歸教材】
文言文閱讀模塊考察的知識點基本沒變化,出題和課文聯系更趨緊密,備考要注重課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遷移應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個知識點幾乎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復習首先要立足于課本,做好課內知識的積累、梳理與運用。
【溫馨提醒】
【文言斷句· 涂字母】
【基礎知識】
1.扣名詞和代詞。名詞和代詞常用來作主語和賓語。如果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斷句;如果作賓語,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斷句。可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詞,如吾、予、余、爾、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語。
2.扣動詞和形容詞。謂語成分多是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其他詞性),斷句時可以先找到語句中的動詞、形容詞,確定作為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可借助“曰”“云”“言”“謂”“道”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進行斷句。寫兩人對話,一般只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了。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
3.扣文言虛詞。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一些議論性語段,它們不像記敘性文字那樣可借助具體的情境去猜測,因而運用虛詞判斷句讀就顯得非常重要,它會使斷句變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尤其要關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4.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被動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常見的結構有判斷句(“……者,……也”“為、乃、即、則”)、被動句(“為……所……”“受……于……”“見……于……”)、反問句(“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
5.扣句式對稱。句子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根據對稱特點斷句。
【解題關鍵】
涂字母斷句子,將客觀選擇題變相改成主觀題,考生沒有任何投機可能。因為只有三處斷句,句子相對而言就要短一些,這實際上降低了難度。同時,字母定位法,為機讀閱卷提供了方便。涂字母斷句選擇題原則上3分不可丟。技法:
(1)只需三處,我們可以運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確定“大”的范圍,再來找其他兩處。
(2)答題3分,每涂對一處給1分。記住,只涂三處,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亂涂。
【方法點撥】
(一)斷句原則及方法
1.遵循三原則
(1)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內容和主題
(2)體會詞語含義和詞語之間關系
(3)先易后難,逐步縮小范圍
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是根本方法。切忌邊看邊斷。
2.方法
(1)名詞(或代詞)斷句法。名、代作主、賓,主語在句首、賓語在句尾。據此可把語句斷開。文言文中常見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
(2)語序、句式斷句法
①特殊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謂語前置等。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焉。
我非愛起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②特殊句式:判斷句式、被動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 “如(奈、若)┅何” “唯┅是┅” “不亦┅乎” “何┅(之)為” “無乃┅乎” “得無┅乎”
④固定短語: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
(3)對稱、對偶、排比斷句法
文言文語句整齊對稱,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結構。
在形式上對應,在內容上有關聯(對比、并列、總分)
如: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對話標志斷句法
對話標志:“曰”“云”“言”等。
注意兩種情況: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情況。
引用;連續對話,第一次出現人名,之后常省,有時提示動詞也省去。要據上下文分清問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虛詞斷句法
句首:夫、蓋、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則、于是、
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斷)
句尾:也、矣、耳 歟、邪(耶)、焉、哉、乎(作介詞例外)而已(句尾斷)
句中:以、而、于、則、者、也(句中不斷)
獨詞句:嗟夫、嗚呼(獨詞句斷)
(6)頂真修辭斷句法。例:光召尚書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
(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
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復。
(二)斷句方法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類題舉隅】
例1【2023年全國甲卷】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我矣
【解析】先斷最容易的一處,“謂族人曰”,“曰”是對話的標志,后引出所說內容,斷開。再來逆推,找第二處。“母異之謂族人曰”,主語為“母”,兩個動詞謂語“異”“謂”
,通常情況下,斷開,“母異之/謂族人曰”。最后一步確認,也是最難確認的斷句,“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我矣”,意思是“我的這個愛我到了這種程度,非常懂得孝順贍養我啊”。“如此”做“愛我”的補語,“多”是副詞,修飾“知”,表程度。“如此”在古文中通常表示程度之深,不需要用“多”來補充。
【答案】BDG 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我矣
【斷句】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我矣!”
【句意】他的母親對此感到詫異,對族人說:“我的這個兒子這樣敬愛我,他非常懂得孝順贍養我啊。”
例2【2023年全國乙卷】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曹傷G君H不如殺之。
【解析】先找人物名詞(主語),君、彼(代重耳)君;再找動詞(謂語)“遇”“無”“反(通返)”“起”“為”“殺”;后找名詞(賓語),“禮”“國”“兵”“傷(禍患)”“之”。最容易斷的兩處,“君遇之無禮”“君不如殺之”。中間部分可以找到關聯詞“若…即…”,就是現代漢語的假設句“如果…那么…”,由此斷定“即恐為曾傷”斷開。“反國而起兵”中間有“而連結”,“而”前不可斷。“有時”是狀語,修飾謂語“反國而起兵”,這中間不可斷開。
【答案】BFG 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曹傷G君H不如殺之
【斷句】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曾傷,君不如殺之。
【句意】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有機會回國成為君主而發兵,那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
例3【2023年新課標Ⅰ卷】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解析】先斷最容易的一處,“豈………哉?”是固定句式,“豈”前G處必斷。再來逆推,找出兩處。“然后”是一個很常見的時間詞,承接兩個動作,前面D處可斷。再來看句子主語韓非子,有三個動作詞,分別是“云”“引”“難”,本個動作要斷開,由此可推知,“引”前C處要斷。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然后加以批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難之”。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尼聞之,善賞哉襄子!賞人而天下為人點者莫敢失禮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容,應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其后應斷開。
【答案】CEG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韓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
【句意】韓非的書里記載說“孔子認為趙襄子獎賞得好’,引用孔子的話來為自己的觀點張本,然后非難孔子的說法,(韓非書里說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會有不同呢
例4 2023年新課標Ⅱ卷10. 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3分)
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
【解析】先斷最容易的一處,“不………乎?”是固定句式,表反問。“不”前斷開,“乎后斷”。再來逆推,找最后一處。“苻堅之類是也”,主語為符堅,且前面的虛詞“焉”是句尾詞氣助詞,推斷出“焉”的后面、“符堅”的前面要斷開。再進一步確認,“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卻還想戰勝敵人”,句意完整連貫,故“勝敵”后應斷開。題目比較簡單。
【答案】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
【斷句】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
【句意】被人陷害卻還想戰勝敵人,不也是困難的嗎?所以我說沒有智謀,苻堅這一類人就是這樣。

例5 【2024年九省聯考】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督兵A疾B進C行D至陰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H以隨軍。
【解析】這個句子很好斷,抓住主語和謂語。主語是李靖,表示動作的動詞謂語有“督”“行”“遇””俘“ ,動作中間可以斷開。“督兵疾進”“行至陰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隨軍”,自然斷開。題目難度不大。
【答案】CEG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督兵疾進,行至陰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隨軍。
【句意】于是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全部俘虜而隨同唐軍一起前進。
【典題例析】
01.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子之A南面B行王事C而噲老D不聽E政F顧為臣G國事H皆決I子之
【答案】CF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子之西向南稱王,處理國事。而燕王噲因年老不能處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國家大事一概由子之決斷。“子之南面行王事”中“行王事”是謂語,句意完整,在其后斷開,也可以根據“而”字短句,“而”表轉折,與后面聯系緊密,應在“而”前斷開,即在C處斷開。“而噲老不聽政”主謂結構,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國事皆決子之”中“國事”作主語,在其前斷開,即在G處斷開。綜上,在CFG處斷開。
02.
谷田必須歲易。凡春種欲深宜曳重撻夏種欲淺直置自生。凡種谷雨后為佳:遇小雨,宜接濕種;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壟待雨。夏若仰壟,匪直蕩汰不生,兼與草蔬俱出。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凡A春B種C欲D深E宜F曳G重H撻I夏J種K欲L淺M直N置O自P生。
【答案】E I M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凡是春天下種的,要種的深些,(而且)應當用重的“撻”拖過壓下去;夏天下種,就要種得淺些,撒下去便可以出芽了。“春種欲深”和“夏種欲淺”是兩個結構一致的句子,“春”和“夏”是“種”的時間狀語,“欲深”“欲淺”是補語,所以這兩句都是獨立的句子,從而可得出答案,應分別從E、I、M的后邊斷開。故選E I M。
03.
成王大恐,乃發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冊,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國天應之福,五谷皆生,樹木皆起,天下皆實。此周公之盛德也。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國P天O應R之S福
【答案】F L P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成王于是連夜將周公迎接回來,他一邊哭著一邊趕路,周公一回到都城,上天馬上顯示出福兆。“王乃夜迎周公”獨立成句,“王”作主語,“迎”作謂語,“周公”作賓語,所以要在F處停頓;“周公反國”,“周公”是該句的主語,所以要在“周公”前停頓,即在L處停頓;“國”是前句的賓語,“天”是后句的主語,所以要在“國”和“天”之間停頓,即在P處停頓。
04.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圖敗晉魏顆卻退秦師于輔氏親止杜回其勛銘于景鐘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興也。”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秦圖敗A晉B魏顆卻C退秦師D于輔氏E親止F杜回G其勛H銘于景鐘
【答案】BE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秦國曾圖謀打敗晉國,魏顆在輔氏擊退了秦軍,親手俘虜了杜回,他的功勛銘刻在景公鐘上。“秦圖敗晉”中,“秦”是主語,“圖敗”是謂語,“晉”是賓語,結構完整,在“晉”后停頓;“于輔氏”是“卻退秦師”的后置狀語,在“于輔氏”后停頓;“其勛銘于景鐘”中,“其勛”是主語,“銘于景鐘”是謂語部分,故在“其”前停頓。即在BEG處句讀。
05.
且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不諱,更無所言矣。”又曰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如吾不足法也。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又A曰B汝C當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為L師M如N吾O不P足Q法R也
【答案】BMO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還說“你應當再尋求古代有思想的圣君作為老師,像我這樣,就不值得學習了。”“曰”后邊是說話具體內容,所以從“曰”后邊斷開;“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中“汝”是主語,“求”是謂語;“古之哲王”是賓語,“以為師”是補語,句子結構完整,所以從“師”的后邊斷開;“不足法也的主語是“汝”;“如吾”做句子的狀語,可以單獨斷開,從“吾”的后邊斷開。故選BMO。
06.
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A越B王C不D奉E大F王G命H號I用J兵K與L大M王N相O持P至Q今R獲S罪T君U臣V俱W降
【答案】I P T
【解析】句意: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領軍隊和大王您相對峙,如今獲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越王”為主語,“不奉”為謂語,“大王命號”為賓語,應在“號”后面斷開,所以應在“I”處斷開;“用兵”“與大王”都是“相持”的狀語,省略了主語,應在“持”后面斷開,所以應在“P”處斷開;“俱降”的主語為“君臣”,應在“君”前面斷開,所以應在“T”處斷開。
07.
德裕曰:“彼吐谷渾等各有部落,見利則銳敏爭進,不利則鳥驚魚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為國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戰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義撫而安之必不為患縱使侵暴邊境,亦須征諸道大兵討之,豈可獨使天德擊之乎!”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戰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義撫K而安之L必M不為N患
【答案】CHL
【解析】句意:現在,天德城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戰不利,該城必定失陷。因此,不如對回鶻用恩德和大義進行安撫,使他們在邊塞安定下來,必然不會成為國家的禍害。“今天德城兵才千余”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句式,并C后的“若”表示假設的意思,連接“戰不利”的內容,故應在C后斷開,將C涂黑;“不若”是“不如”的意思,表轉折關系,故應在其前斷開,應將H涂黑;“安”作謂語,“之”作賓語,應在賓語后斷句,L處斷開,應將L涂黑。故應選CHL。
08.
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會A得B白C鹿D屬E文F長G作H表I表J上K永L陵M喜
【答案】D I K
【解析】句意:有一次胡宗憲捕獲了一頭白鹿,讓徐渭撰寫一篇表文上奏。表文呈到皇帝那里,嘉靖帝很是高興。“白鹿”做“得”的賓語,其后斷開;第一個“表”做“作”的賓語,第二個“表”做“上”的主語,中間應該斷開;“永陵”做“喜”的主語,其前斷開。故選D I K。
09.
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若舍之而出后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瓚乃止。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堅A守B曠C日D或E可F使G紹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O后P無Q鎮R重
【答案】DJO
【解析】句意:堅守一段時間,袁紹有可能自行撤退,如果舍棄大家出逃,后方沒有人做主了。“堅守”作謂語,“曠日”作賓語,故應在“曠日”后,即D處停頓;“或可使紹自退”是兼語句,故應在“退”后,即J處停頓;“后”作主語,“無鎮重”作謂語,故應在“后無鎮重”前停頓,即在O處停頓。
10.
上圣志出于天性。居高宗喪,百日后,尚食進素膳,毀瘠特甚。吳夫人者潛邸舊人也盡以過損為言上堅不從。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吳 A 夫 B 人 C 者 D 潛 E 邸 F 舊 G 人 H 也 I 屢J 以 K 過 L 損 M 為 N 言 O上P 堅 Q 不R 從
【答案】D、I、O
【解析】原文是:“吳夫人者,潛邸舊人也,屢以過損為言,上堅不從。”句意是:皇上的孝順出于天性。為高宗守喪的時候,百日之后,尚食局進奉的還是素食,因居喪過哀而瘦弱得特別厲害。吳夫人,是皇上即位前的舊人,多次拿過于傷身來進言,皇上堅決不聽。

【模擬練習】
01【2023年新高考語文四省聯考仿真卷(云皖晉吉黑通用)】
【原文】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呢其事易。”公曰:“處士、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四A民B者C勿D使E雜F處G雜H處I則J其K言L呢M其N事O易
答案:
02【2023屆佛山市二模】
附原文: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隴西西縣蟠冢山會白水經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故曰“漢沔”。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可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西A源B出C隴D西E西國縣G嶓H冢I山J會K白水M經N葭O萌P入Q漢
答案:
03【2023廣州二模】
【原文】初,選人李公義陳言,請為鐵龍爪以浚河。其法用鐵數斤為龍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其A 法B 用C 鐵D 數E 斤F 為G 龍H 爪I 形J 沈K 之L 水M 底N 系O 絙P 以Q 船R 曳S 之T 而U 行
答案:
04【2023唐山三模】
【原文】莊王曰:“吾聞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禮而賤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從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
10.文中劃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吾A聞B之C古者D盂E不F穿G皮H不I蠹J不K出L四方
答案:
05【雅禮中學2023屆第9次模擬考試】
【原文】王召趙勝而告之。對曰:“用兵逾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趙勝往受地。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正確答案標號上打“√”。(3分)
用A兵B逾C年D未E得F一G城H今I坐J而K得L城M此N大O利P也。
答案:
06【福建省2023屆高三4月聯合測評】
【原文】臣聞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聰。桀易湯而滅紂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聞越王勾踐晝書不倦,晦誦競旦,聚死臣數萬,是人不死,必得其愿。
10.文中畫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桀 A 易 B 湯 C 而 D 滅 E 紂 F 易 G 周 H 文 I 而 J 亡 K 大 L 王 M 受 N 之 O 后 P 必 Q 有 R 殃
答案:
07【成都七中2022~2023學年度下期高2023 屆三診模擬考試】
【原文】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悲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于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以“/”作標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悲名豈不痛哉!
答案:
08【2023濰坊二模】
【原文】今者復來懷州田獵,忠諫不復至洛陽矣。’四時蒐田,既是帝王常禮,今日懷州,秋毫不干于百姓。凡上書諫正自有常準臣貴有詞主肯能改。如斯詆毀,有似咒詛。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凡A上B書C諫D正E自F有G常H準I臣J貴K有L詞M主N肯O能P改
答案:
09【2023年全國高考模擬語文參考答案】
【原文】彥博又曰:“臣聞圣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地,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衛,畏威懷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單于于內郡以為漢藩翰終于一代不有叛逆。”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且光武居河南A單于于內郡B以為C漢D藩E翰F終G于H一I代J不K有L叛逆
答案:
10【云南省昆明市2023屆高三二模】
【原文】胥聞越王勾踐晝書不倦,晦誦竟旦,聚死臣數萬,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聞越王勾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聞越王勾踐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為利害。胥聞賢士邦之寶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正確答案標號上打“√”。
胥A聞B越C王D勾E踐F服G誠H行I仁J聽K諫L進M賢N士O是P人Q不R死
答案:
10【2023深圳二模】
【原文】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繆公曰: “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天下笑乎 ”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 ”繆公遂用之。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對一處得1分,超過三處不得分。(3分)
公A孫B枝C得D而E說F之G獻H諸I繆J公K三L日M請N屬O事P焉。
答案:
11【2023青島一模】
【原文】臣光曰: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賢所難也是故求之于毀譽,則愛憎競進而善惡混淆;考之于功狀,則巧詐橫生而真偽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為人上者至公至明,則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無所復逃矣。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為A治B之C要D莫E先F于G用H人I而J知K人L之M道N圣O賢P所Q難R也
答案:
12【2023 屆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聯考】
【原文】四年晉饑乞糴于秦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國之道也。與之。” 邳鄭子豹曰:“伐之。”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 分)
四A 年 B 晉 C 饑 D 乞 E 糴 F 于 G 秦 H 繆 I 公J 問 K 百 L 里 M 奚
答案:
13【廈門市2023屆高三畢業班第二次質量檢測】
【原文】范公諱景文,字夢章,生而端亮,行醇謹。諸生時,即以天下為己任,登萬歷四十一年癸丑進士,授東昌府推官,署其門曰“不受囑,不受饋”,眾稱“不二公”。獄多平反。時值大饑條荒政躬自賑恤全活以億萬計。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
時[A]值[B]大[C]饑[D]條[E]荒[F]政[G]躬[H]自[I]賑[J]恤[K]全[L]活[M]以[N]億[O]萬[P]計
答案:
14【石家莊市2023屆高三一模】
【原文】趙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學士曾公亮未之識,薦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為“鐵面御史”。其言務欲朝廷別白君子小人以謂小人雖小過當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
其言務(A)欲朝廷別(B)白君子小人(C)以謂(D)小人雖小(E)過(F)當力竭(G)而絕(H)之
答案:
15【浙江金華十校2023年4月高三模擬考試。】
【原文】圬①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注】①圬:粉刷墻壁。②鏝:粉刷墻壁工具。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以“/”作標記。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答案:
16【2023屆衡水中學高三一模】
【原文】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也。少甚貧,而性特俊拔。寶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權幸盧允升、董宋臣,因得寵于理宗,擢為殿中侍御史,在臺橫甚。宜中與黃鏞等六人上書攻之。大全怒,使監察御史吳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業率十二齋生,冠帶送之橋門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學中戒 諸 生 亡 妄 議 國 政 且 令 自 后 有 上 書 者 前 廊 生 看 詳 以 牒 報 檢 院。由是,士論翕然稱之,號為“六君子”。
10.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兩處,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對一處1分,對兩處3分,斷錯0分)
戒A諸B生C妄D議E國F政G且H令I自J后K有L上M書N者O前P廊Q生R看S詳T以U牒V報W檢X院
答案:
17【安慶示范高中2023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原文】陳夷行曰:“此所謂借寇兵資盜糧也,不如擊之。”德裕曰:“彼吐谷渾等各有部落,見利則銳敏爭進,不利則鳥驚魚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為國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戰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義撫而安之必不為患縱使侵暴邊境,亦須征諸道大兵討之,豈可獨使天德擊之乎!”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戰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義撫K而安之L必M不為N患
答案:
18【2023屆江西省高三二模】
【原文】唐元宗有克復中原之志,及下南閩,意以謂諸國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窮薄,且無良將。魏岑因侍宴言:“臣少游元城,好其風物,陛下平中原,臣獨乞任魏州。”元宗許之。岑趨墀下拜謝。人皆以為佞。孟蜀通奏使王昭遠,居常好大言,聞王師入討,對賓客挼手言:“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
1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標示出來。
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
答案:
19【山東省泰安市2023屆高三二模】
【原文】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坐納藁稅,場官擾民,多取耗馀②,賜死。有司奏漢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懲眾耳!”初,宿衛之士,累朝相承,務求姑息,不欲簡閱,恐傷人情,由是贏者居多。但驕蹇不用命,實不可用。每遇大敵,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國,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戰,始知其弊。癸亥,謂侍臣曰:“凡兵務精不務多,今以農夫百未能養甲士一,奈何浚民之青澤養此無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眾何所勸!”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贏者斥去之。
【注釋】①帝:指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處指五代時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猶耗羨。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在正額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
11.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奈A何B浚C民D之E青F澤G養H此I無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眾T何U所V勸W
答案:
20【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龍江)聯考】
11.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正確答案的序號。(3分)
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恥H之I今J魯K父L母M之N邦O也
【答案與解析】
1【2023年新高考語文四省聯考仿真卷(云皖晉吉黑通用)】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兩個雜處明顯要斷開;②“其言呢其事易”,對稱法斷開;③“四民者”,提頓,斷開。
【答案】C G M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呢,其事易。
【句意】桓公問:“怎樣使百姓各就其業呢?”管仲回答說:“士、農、工、商,不要讓他們混雜居住。混雜居住會使他們相互干擾,工作不安心。”桓公問:“怎樣來安排士、農、工、商的住地呢?”管仲回答說:“過去圣王把士人的住處安排在清靜的地方,把工匠的住處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處安排在市場;把農民的住處安排在田野。
2【2023屆佛山市二模】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由上句“出……山”提示,此句“出隴西西縣蟠冢山”,“山”后斷開;②“會”與“經”“入”是三個動作,表明河流流經地域走向,中間斷開。
【答案】J M P(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西源出隴西西縣蟠冢山,會白水,經葭萌,入漢。
【句意】西邊的源頭出于隴西西縣嶓冢山,和白水河會合后,再經過葭萌,流入漢水。
3【2023廣州二模】
【解析】抓住幾個動詞“為、沉、系、曳”,根據這幾個動詞位置及和前后詞語關系,進行推斷,此題就迎刃而解。注意動賓結構,不可點斷。“鐵 (數斤) ”是中心語十數量定語,定語后置句,中間不可斷。[用鐵數斤][以船]介賓結構,不可點斷。在句中均為狀語成分,其后不點斷。
【答案】J N P(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其法用鐵數斤為龍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句意】他的方法是用數斤鐵鑄成龍爪形,(把鐵龍爪)沉到河中,(在船尾)拴上大繩索,用船拖著鐵龍爪前行(讓水中的鐵爪勾起淤泥)。
4【2023唐山三模】
【解析】“吾聞之”,后斷開。“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三個“不”是主語“古者”的三個動作狀態(做謂語),分別斷開。
【答案】C G J(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吾聞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
【句意】莊王說:“我聽說,古時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損壞,就不去四處經營,因此君子重視禮義而輕視財利,要的是對方服罪而不貪圖對方的領土,人家表示服從還不放過人家,那是存心不良,我如果靠存心不良在天下立足,那么災禍隨時會降臨到我身上了。”
5【雅禮中學2023屆第9次模擬考試】
【解析】找動賓結構,兩個“得城”后斷開。再找一處,“用兵逾年”,是下面發表議論的前提條件,斷開。
【答案】DHM (如果畫三處以上的“√”則該題不計分)
【斷句】用兵逾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句意】趙王召見趙勝并告訴這件事。趙勝回答說:“連年用兵,沒有得到一座城,現在不費力就得到城池,這可是十分有利的事情啊。”于是趙王就派遣趙勝前往接受土地。
6【福建省2023屆高三4月聯合測評】
【解析】“…而滅”…而亡”,兩處句式一致,其后斷開。“大王受之”與“后必有殃”構成假設復句,其問斷開。
【答案】E K O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桀易湯而滅,紂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
【句意】我聽說多看五色會使人眼睛看不清,多聽五音會讓人耳朵聽不清。夏桀輕視湯,就火亡了;商紂輕視周文王,也滅亡了。君王如果接受這兩個女子,以后一定會有災禍的。我聽說越王勾踐白日不停地起草文件,晚上又往往述誦到天亮,他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這個人不死,一定能實現他的愿望的。
7【成都七中2022~2023學年度下期高2023 屆三診模擬考試】
【解析】“之……者”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因主語較長,應在“者”后停頓;“不以立節行誼”與“而以妄死悲名”結構一致,獨立成句,分別斷開;“豈…哉”,因定句式,“豈”為疑問副詞,用于句首,其前停頓。
【斷句】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悲名,豈不痛哉!
【句意】一個有勇氣行動果斷的讀書人,不去表現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沒有名義地胡亂送死,怎不讓人感到痛苦!讀書人有的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犧牲生命,有的冒著危險維護正義,有的倚仗臣節義理不顧而死在哪里(堅守氣節和倫理,不懼怕死亡的危險),因此他們人雖死了,好的名聲留傳后代。不是勇敢果斷,誰能做到。
8【2023濰坊二模】
【解析】“臣”和“主”是兩個主語,“臣貴有詞”“主肯能改”從兩個方面陳述,中間斷開;“自有常準”是對“凡上書諫正”情況的說明,中間可斷。
【答案】EIM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凡上書諫正,自有常準,臣貴有詞,主貴能改
【句意】今天皇上又到懷州來打獵,皇上已經聽不進忠言了。”一年四季出行打獵,是古代帝王常有的禮數,今日我到懷州,對老百姓不會帶來一絲一毫的干擾。凡是上書提出意見的,一般我都采納,臣子貴在能直諫,君王貴在能改正。但如今這樣的詆毀,像是在詛咒我啊。
9【2023年全國高考模擬語文參考答案】
【解析】此題難度較高。鴰確定大的斷句點。藩翰:1.后因以“藩翰”喻捍衛王室的重臣。2.喻指藩國。3.指布政使。4.猶藩籬。比喻界域。“以為漢藩翰”,“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把單于作為漢朝的藩屏,主語是前面的東漢光武帝,“以為”前斷開,“藩翰”后斷開。這一下就找到了兩處斷句點。“終于一代”,是“歷經一代”的意思,與后面的“不有叛逆對應”,可以斷開,也可以不斷。再來看看前面的一句“且光武居河南單于于內郡”,關鍵是要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里的河南(黃河以南)要是移到內郡前那就好懂多了,“且光武居單于于河南內郡”,意為“且東漢光武帝讓匈奴單于率眾居住于黃河南部的內地郡縣”,實際上就是這個 意思,只不過原文“河南” 前移而已。“且光武居河南單于于內郡”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中間不可斷開。
【答案】BFJ(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且光武居河南單于于內郡,以為漢藩翰,終于一代,不有叛逆。
【句意】溫彥博又說:“臣聽說圣人之道,沒有實行不通的地方。突厥殘余人眾,把性命交給了我們,如果讓他們居住在內地,用禮儀法令教化他們,為他們選擇部落首領,派遣將士值宿守衛,這些胡人必然畏威懷德,能有什么隱患呢 且東漢光武帝讓匈奴單于率眾居住于黃河南部的內地郡縣,成為了漢朝的藩屏,歷經一代也沒有叛逆。”
【解析】 “聽諫”和“進賢士”都是動賓結構,承前省略主語“越王勾踐”,應單獨成句,故在“聽諫”“進賢士”前后停頓,即J處、L處和O處;由下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復上文語句,應單獨成句,即O處。J、L、O處需加句讀。補充:“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此處中間有兩處可斷,“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較合適;如果斷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則明顯不當。
【答案】JLO(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胥聞越王勾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是人不死
【句意】 我聽說越王勾踐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還誦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這個人不死,一定會實現他的愿望。我聽說越王勾踐服膺誠信推行仁道,虛心聽取諫言,提拔賢能之人,這個人不死,一定會獲得好的名聲。我聽說越王勾踐冬天只披著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這個人不死,一定會成為吳國的大患。我聽說賢能之士是國家的珍寶,美女是國家的禍根。夏朝就是因為末喜而滅亡,殷代因為妲己而滅亡,周朝因為褒姒而滅亡。”吳王不聽從伍子胥的進諫,于是就接受了越國送來的這兩個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殺了。
【參考答案】
10【2023深圳二模】
【解析】公孫枝做主語,有三個動作,“得”“悅”“獻”,其中“得而說之”不可斷,“獻”前面可斷開,賓語“繆公”后斷開。再找一處,“三日”,表時間狀語可斷開。
【答案】GKM(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
【句意】百里奚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候,從虢國逃出,被晉國俘虜,后在秦國喂牛,以五張羊皮的價格被轉賣。公孫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秦穆公,過了三天,請求委任他官職。穆公說:“只用五張羊皮買下他卻委任他官職,恐怕要被天下恥笑吧!”公孫枝回答說:“信任賢才而任用他,這是君主英明,讓位給賢人而自己甘居賢人之下,這是臣子的忠誠。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誠的臣子。他如果確實賢德,國內的臣民都會服從,敵國都將畏懼,誰還會有閑暇恥笑呢 ”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1【2023青島一模】
【解析】畫橫線部分由兩個并列句子構成,“為治之要”“知人之道”分別做句子的主語,應在“要”“道”后分別斷開;“莫先于用人”句意完整,做“為治之要”的謂語,應在其后斷開;“而”表轉折,應緊跟在“知人之道”之前;“圣賢所難也”句意完整,做“知人之道”的謂語,中間不應斷開。
【答案】D I N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斷句】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賢所難也。
【句意】臣司馬光曰:治理國家的關鍵,沒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識別人才的辦法,連圣賢也感到困難。所以只好求助于輿論的毀謗或贊譽,于是個人愛憎爭相摻雜進來,使善良和邪惡混淆;用檔案進行考核,于是巧詐橫生,真假不明。總之,識別人才的根本在于主上的至公至明而已。居上位的人至公至明,那么屬下有能無能就會清清楚楚地反映在眼中,無所遁形。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績之法,恰好能夠成為徇私、欺騙的憑借。
12【2023 屆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聯考】
【解析】 先抓住動詞謂語“饑”“乞”“問”,再找主語“晉”“秦 繆 公”。“晉 饑”,“(晉)乞糴于秦繆公(介賓結構做狀語后置)”;(秦 繆 公)問百里奚。找到兩處斷句,“晉饑,乞糴于秦。繆公問百里奚”。再找一處,前面的時間狀語“四年”可斷開。
【答案】B D H(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四年,晉饑,乞糴于秦。繆公問百里奚
【句意】四年(前 647),晉國發生饑荒,向秦乞求買糧食。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說:“天災流行, 各國都會更替發生,救援災難體恤鄰國,是國家的道義。應該賣給它。”邳鄭的兒子豹說:“應攻打晉國。”
13【廈門市2023屆高三畢業班第二次質量檢測】
【答案】DGK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解析】 “條荒政”是動賓結構(“條”是詞類活用,名詞做動詞),應單獨成句,前后斷開;“躬自賑恤”句意完整,斷開;“全活以億萬計”是主謂結構,主語“全活”前斷開。找到主要的兩處后,再找句首“時值大饑”,表述事情發生的背景,可斷開。
【斷句】時值大饑,條荒政,躬自賑恤,全活以億萬計。
【句意】范公諱稱范景文,字夢章,生下來就端莊誠實,做事淳厚謹慎。做諸生時就以天下為己任,考中萬歷四十一年癸丑進士,被授予東昌府推官,在他的門上寫下“不接受請托,不接受饋贈”,人稱“不二公”。平反了很多案件。當時正趕上鬧大饑荒,分條公布為應付災荒而采取的賑災對策,親自賑濟撫恤百姓,被保全活下來的百姓數以億萬計。
14【石家莊市2023屆高三一模】
【答案】CDF (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其言務欲朝廷別白君子小人,以謂:小人雖小過,當力遏而絕之。
【句意】趙抃,是衢州府西安縣人。翰林學士曾公亮并不認識他,推薦他任殿中侍御史,(趙抃)彈劾舉發不避權貴幸臣,聲名嚴正,京師稱他為“鐵面御史”。他認為朝廷務必要辨別明白君子小人,所以說:“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過失,也應當盡力遏制阻絕他;君子不幸有所貽誤,也應當保全愛惜,來成就他的德行。”
15【浙江金華十校2023年4月高三模擬考試。】
【解析】此處斷句難度較高。“有余”,如果有剩余,假設狀語,獨立成句。“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則”句首連詞;“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省略句,“以(之)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以(之)”作“與”的狀語;“道路之廢疾餓者”作“與”的賓語;“焉”,句末語氣詞;本句聯系緊密,前后斷開。找到兩處,再找一處。“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而”,連詞,連接的成分較長,其前應斷開;“上下”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增減;“其圬之傭”作“上下”的賓語,“以償之”為目的狀語,故“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聯系緊密,前后斷開。
【答案】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句意】粉刷墻壁作為一種手藝,是卑賤而且辛苦的。有個人以這作為職業,樣子卻好像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言詞簡明,意思卻很透徹。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輩輩是長安的農民。天寶年間發生安史之亂,抽調百姓當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戰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給他的勛級。他放棄官勛回到家鄉,由于喪失了田地,就靠拿著鏝子維持生活過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根據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來給付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饑餓的人。
16【2023屆衡水中學高三一模】
【解析】題目明確只要求斷兩處。“戒”后接賓語“諸生亡妄議國政”;連詞“且”后一處斷句,“自后有上書者”斷開較合適。“前廊生看詳以牒報檢院”(前廊的生員審閱過以后用牒文報送檢院),中間也可這樣斷——“前廊生看詳/以牒報檢院”,但此處只能斷一處,相對而言,斷在“自后有上書者”更為合適。
【答案】GO(對一處1分,對兩處3分,斷錯0分)
【斷句】戒諸生亡妄議國政,且令自后有上書者,前廊生看詳以牒報檢院。
【句意】陳宜中字與權,是永嘉人。年少時十分貧困,但(他的)性格特別超群出眾。寶祐年間,丁大全因為同鄉侍婢的女婿的關系事奉權貴盧允升、董宋臣,于是得到理宗的寵幸,擢升為殿中侍御史,在御史臺特別驕橫。陳宜中與黃鏞等六人上奏章攻擊他。丁大全惱怒,讓監察御史吳衍彈劾陳宜中,削奪了他的官籍,(將其)拘禁、監管在其他州府。司業帶領十二學齋的學生,穿著整齊地送他到橋門之外,丁大全更加惱怒,在學校中立碑,戒令學生們不要妄自議論國家的政事,并且下令從此以后(凡是)有上書的,前廊的生員審閱過以后用牒文報送檢院。從此,士大夫們一致盛贊他們,稱(他們)為“六君子”。
17【安慶示范高中2023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答案】C H L(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解析】 “今天德城兵才千余”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句式,并C后的“若”表示假設的意思,連接“戰不利”的內容,故應在C后斷開,將C涂黑;“不若”是“不如”的意思,表轉折關系,故應在其前斷開,應將H涂黑;“安”作謂語,“之”作賓語,應在賓語后斷句,L處斷開,應將L涂黑。其實,“若戰不利城陷必矣”中間也可斷為“若戰不利/城陷必矣”;但題目只要求斷三處,所以此處不是非斷不可,連結起來不斷亦可。
【斷句】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戰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義撫而安之,必不為患
【句意】李德裕說:“吐谷渾等族各有許多部落,他們認為有利可圖,就爭先出兵進攻,形勢不利則象鳥獸一樣四散而去,各回自己的巢穴,怎么會盡死為國家效力呢!現在,天德城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戰不利,該城必定失陷。因此,不如對回鶻用恩德和大義進行安撫,使他們在邊塞安定下來,必然不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假如回鶻果真侵掠邊境,也需征發各道的大批兵力討伐,怎么能讓天德獨自出兵攻擊呢!”
18【2023屆江西省高三二模】
【解析】題目較簡單。“此……爾”,表判斷,后面斷開;“乘此逐北”,偏正結構,句意完整,單獨成句;“遂定中原”,“中原”作“定”的賓語,后面斷開;“不煩再舉也”,“不”作為否定副詞,放在句首前面斷開。
【斷句】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
【句意】唐元宗有攻克、收復中原的志向,等到攻下南閩,心中認為各國可以指麾而定,然面實力弱小,并且沒有一員良將。魏岑在宴會上對元宗說:“我年輕時游過元城,喜歡那里的風俗物產,陛下您平定了中原.我單單請求委任我做魏州的地方官。”元宗答應了。魏岑快步到臺階下拜謝。世人都認為這是奸佞之言。后蜀的通奏使王昭遠,平常好說大話,聽到宋軍來攻,搓著手對賓客說:“這是來送死罷了。乘此機會北伐,就能平定中原,不用麻煩再次用兵了。”
19【山東省泰安市2023屆高三二模】
【解析】“且”后面的內容,是遞進一層,前后斷開。“健懦不分” 與“眾何所勸”中間兩個意思,必斷。再找一處,前文“奈何浚民之青澤養此無用之物乎”,中“浚”“養”是兩個動詞,“民之青澤”“此無用之物”是對應的賓語;句末為語氣虛詞“乎”。
【答案】G N S(每涂對一處得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斷句】奈何浚民之青澤,養此無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眾何所勸
【句意】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因交納藁稅時,場院官吏侵擾百姓,過多索取所謂"耗余"而定罪,皇帝賜死。有關官員奏稱孟漢卿的罪不至死,世宗說:"朕知道這些,只不過想借此懲戒眾人罷了!"當初,宮禁警衛士兵,歷朝相承,只求息事寧人,不想再簡拔挑選,恐怕傷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居多。但又驕橫傲慢,不聽命令,實際無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敵,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歷朝之所以喪失國家,也大多由于這個原因。周世宗通過高平之戰,才開始認識到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對侍從大臣說:“大凡軍隊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個農夫也不能供養得起一名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養活這些無用的人呢!況且勇健懦弱不加區分,用什么去激勵士眾!”于是命令大力精簡兵員,精銳的提升到上軍,瘦弱地逐出軍隊。
20【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龍江)聯考】
【解析】“諸侯有相伐者”,是定語后置,“者”為定語后置標志。“尚恥之”,是完整的動賓結構,賓語“之”后斷開。只需三處,我們可以運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確定“大”的范圍,“之”后斷一處(斷句字母:I)。再來找其它兩處,想來想去,也只有在兩處斷開(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其它別無可能。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是先陳述現象,然后對這一現象進行評論(斷句字母:F)。“今魯父母之邦也”,是判斷句,“今”,表時間限制,用在句首,是對“魯”的修飾,此處主謂之間可停頓,“今魯”提頓,強調作用。(斷句字母:K)。
【答案】F I K(每答對一處1分;答錯不扣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
【斷句】“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
【句意】“對于那些互相征討的諸侯,我們尚且感到羞恥。現在魯國是我們
附原文——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呢其事易。”公曰:“處士、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台中县| 郯城县| 双辽市| 湖口县| 孟州市| 宁陕县| 潞城市| 南岸区| 吉林市| 习水县| 房山区| 连江县| 广丰县| 甘洛县| 阿图什市| 洪泽县| 闽侯县| 广元市| 罗山县| 东阿县| 富阳市| 衢州市| 富川| 抚州市| 泽普县| 鞍山市| 和田市| 吉安县| 大关县| 安泽县| 建湖县| 文山县| 合作市| 新巴尔虎右旗| 高尔夫| 南投市| 康马县| 马山县| 桐城市|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