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物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科書 書 名: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業練習1.關于速度的定義式,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v與運動的位移Δx成正比,與運動時間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與運動的位移Δx和時間Δt都無關 C.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D.v1=2 m/s、v2=-3 m/s,因為2>-3,所以v1>v2 2.三個質點A、B、C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三個質點同時從N點出發,同時到達M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三個質點從N點到M點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個質點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個質點從N點出發到任意時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個質點從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3.下列情況中的速度,屬于平均速度的是 A.劉翔在110米跨欄時沖過終點線時的速度為9.5m/s B.由于堵車,汽車在通過隧道過程中的速度僅為1.2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艙落到太平洋水面時的速度為8m/s D.子彈射到墻上時的速度為800m/s 4.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若以速度v1勻速行駛全程的三分之二,接著以v2=20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程的平均速度v=28km/h,則v1應為 A.24 km/h B.32 km/h C.35 km/h D.36 km/h 5.某同學在百米比賽中,以6.0m/s的速度迅速從起點沖出,到50m處的速度是8.2m/s,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間時刻即t1=6.25s時的速度為8.3m/s,最后以8.4m/s的速度沖過終點,他在百米比賽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為__________m/s. 6.圖示為某郊區部分道路圖,其中C、D、E三點在一條直線上,且CD與AB垂直,一歹徒在A地作案后乘車沿AD道路逃竄,同時警方接到報警信息,并立即由B地乘警車沿道路BE攔截,歹徒到達D點后沿DE道路逃竄,警車恰好在E點追上了歹徒,已知警車行駛速度為72km/h,各段距離分別為AC=3km、CD=4km、BC=6km、DE=4km,取,求: (1)歹徒在逃竄期間走過的路程和發生的位移大小; (2)警方從出警到追上歹徒所需的時間. 參考答案: 1.B【詳解】AB、是計算速度的定義式,只說明速度可用位移Δx除以時間Δt來獲得,并不是說v與Δx成正比,與Δt成反比,故A錯誤,B正確.C、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故C錯誤.D、速度是矢量,正、負號表示方向,絕對值表示大小,故D錯誤.故選B. 2.A【詳解】A、三個質點從N到M的過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時間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段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確;B、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瞬時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故只有B質點從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與任意時刻瞬時速度方向相同,A質點和C質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和平均速度方向不同;故B錯誤;C、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三個質點從N點出發到任意時刻的位移不同,則平均速度不同;故C錯誤;D、三個質點從N到M過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時間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故平均速率不全相同;故D錯誤;故選A. 3.B【詳解】A.劉翔在110米跨欄時沖過終點線時的速度為9.5m/s是瞬時速度,選項A錯誤;B.由于堵車,汽車在通過隧道過程中的速度僅為1.2m/s是指平均速度,選項B正確;C.返回地球的太空艙落到太平洋水面時的速度為8m/s是指瞬時速度,選項C錯誤;D.子彈射到墻上時的速度為800m/s是瞬時速度,選項D錯誤. 4.C【詳解】設全程的路程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計算出汽車行駛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用時間分別為, 則行駛前2/3路程所用時間為t1=t-t2=所以v1==35 km/h C. 35 km/h與上述計算結論v1=35 km/h相符,故C正確; 5.【詳解】百米比賽,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間時刻為,所以全程用時,則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此題給了很多速度值,不要受到這些沒用信息量的影響,要根據平均速度的概念求解。 6.(1)9km,8.5km (2)500s 【詳解】(1)歹徒在逃竄期間走過的路程為:解得:歹徒在逃竄期間發生的位移為:解得:; (2)警方從出警到追上歹徒所需的時間為:解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