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物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3.1 重力 彈力教科書 書 名:物理 必修第一冊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業練習3.1重力 彈力 同步作業 1.關于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B.拋出的鉛球軌跡是曲線,說明鉛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在改變 C.物體所受重力大小和方向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D.物體所受重力作用于重心處,物體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足球運動員已將足球踢向空中,如圖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飛行過程中某時刻的受力圖中,正確的是(G為重力,F為腳對球的作用力、F阻為阻力)( ) 3.下列關于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兩個物體接觸就一定有彈力產生 B.輕桿一端所受彈力的作用線一定與輕桿方向垂直 C.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 D.形變大的物體產生的彈力一定比形變小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大 4.如圖所示,“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集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飛奔的駿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穩穩地踏在飛燕上,是因為( ) A.馬跑得快 B.馬蹄大 C.馬的重心在飛燕上 D.馬的重心位置和飛燕(視為質點)在一條豎直線上 5.一根輕質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兩點上,彈性繩的原長也為80 cm。將一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平衡時彈性繩的總長度為100 cm;再將彈性繩的兩端緩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則彈性繩的總長度變為(彈性繩的伸長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6.玩具汽車停在模型橋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橋面受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生了形變 B.汽車沒有發生形變,所以汽車不受彈力 C.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橋面發生了彈性形變 D.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生了形變 7.如圖所示為一輕質彈簧的彈力F大小和長度L的關系圖像,試由圖線求: (1)彈簧的原長; (2)彈簧的勁度系數; (3)彈簧伸長0.10 m時彈力的大小。 參考答案: C 【解析】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狀態無關,故A錯誤;拋出的石塊軌跡是曲線,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都是豎直向下的,故B錯誤;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狀態無關,故C正確;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并不是說物體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故D錯誤。故選:C。 B 【解析】足球飛在空中時,一定受重力,且豎直向下;同時受到空氣阻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足球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受腳對球的作用力,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C 【解析】物體相互接觸,并且物體間有形變產生,才會產生彈力。不合題意,故A錯誤;輕桿一端所受彈力的作用線不一定沿著輕桿方向垂直,也可能與其方向垂直,彈力方向根據受力平衡來確定的。不合題意,故B錯誤;壓力和支持力均屬于彈力,其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符合題意,故C正確;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才會產生彈力,但形變大的物體產生的彈力不一定比形變小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大,還與勁度系數有關。不合題意,故D錯誤。故選:C。 D 【解析】馬的重心不在飛燕上,由二力平衡可知,只有馬的重心位置和飛燕在一條豎直線上,才能保持平衡,故A、B、C錯誤,D正確。 B 【解析】設初始狀態時繩的拉力為T,由幾何關系知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的余弦值為,重物最初位于兩繩的中點位置,每段繩的伸長量.1m,由平衡關系知,在每段繩上有。當繩的兩端點移至天花板上同一點時,設此時繩伸長量為,根據,可解得,所以此時繩的總長度為,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C 【解析】彈性形變指物體形變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模型橋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生了彈性形變,故A錯誤;汽車有形變,對橋梁有彈力,故B錯誤;汽車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故C正確,D錯誤。故選:C。 (1)10cm (2)200N/m (3)20N 【解析】 (1)由題圖知,當彈簧的彈力時,彈簧的長度,這就是彈簧的原長。 (2)由題圖知,當彈簧的長度,即伸長量時,彈簧的彈力F1=10N。由胡克定律得,則。 (3)當彈簧伸長0.10m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