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模板授課內容 彈力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教學重點 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教學難點 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教學媒體板書設計 彈力 1. 彈性,塑性形變 2. 彈力,彈性限度 3.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教學過程 序號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如圖12-2-1所示,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3、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三、觀察微小物體形變 1、P54中的小實驗 學生實驗:實驗1。 讓學生觀察得出形變的不同課堂形成性 練習 課后習題1,2,3課后作業 完成《同步解析》相應內容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探究。 對于難點部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解釋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及時關注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