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9 酸堿中和反應與PH命題點1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命題點2 溶液的酸堿性和PH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本考點主要考查中和反應和應用,通常以圖示形式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實質:H++OH- == H2O3. 指示劑的選擇及其原因(1)由于酸和堿發生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需要借助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2)酸堿中和反應指示劑一般選擇酚酞溶液,不選用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堿性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藍色與紫色間沒有明顯界限,難以判斷中和反應是否恰好完成。4. 實驗現象(1)堿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酸入堿時,當恰好出現溶液由紅色變無色現象時,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2)酸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堿入酸時,當恰好出現溶液由無色變紅色現象時,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5. 中和反應的pH坐標曲線圖圖解:圖1中,A點pH>7,可判斷出在未反應前溶液為堿性(填“酸”或“堿”),C點的pH<7,可判斷出該反應是將酸加入堿中(填“堿加入酸中”或“酸加入堿中”,下同)。同理可判斷出圖2是將堿加入酸中。中和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判斷及檢驗(以NaOH和HCl的反應為例,且已加入酚酞溶液)化學方程式為HCl + NaOH === NaCl+H2O(碳酸鈉溶液) (NaCl NaOH) (NaCl HCl) (NaCl)7. 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度,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廢水。(3)用于醫藥,如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服用堿性物質(如氫氧化鋁)來中和過多胃酸。(4)生活實際,如爐具清潔劑中含有氫氧化鈉,可用來去除油污。易錯點:1.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均生成鹽和水,但不是酸和堿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2.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很強,不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典例精講】1.(2023龍東地區)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中和反應生成了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C.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所以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D.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答案】C【解答】解:A、中和反應生成了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故選項推理錯誤。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但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也可能是活潑金屬等,故選項推理錯誤。C、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氧氣在反應中提供氧,所以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故選項推理正確。D、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純凈物,故選項推理錯誤。故選:C。2.(2023年湖北省荊州市中考)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 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B. 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 測得該溶液的pH=7 D. 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答案】C【詳解】A、加入氫氧化銅固體,氫氧化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故生成藍色溶液,說明含鹽酸,不符合題意;B、加入鎂粉,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沒有氣體生成,可能是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是氫氧化鈉過量,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應,則溶液中只含氯化鈉,則pH=7,符合題意;D、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說明溶液顯堿性,說明溶液中含氫氧化鈉,不符合題意。故選C。3.(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B.30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C.60s時,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D.該實驗是將稀鹽酸加入稀NaOH溶液【答案】D【詳解】A、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有熱量放出,說法正確;B、由圖可知30s時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說明鹽酸未完全反應,故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說法正確;C、由圖可知60s時,pH大于7,所以溶液顯堿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說法正確;D、根據pH圖,反應前溶液顯酸性,pH小于7,反應后溶液pH大于7,是氫氧化鈉加入稀鹽酸中,說法錯誤。故選:D。4.(2023 綏化)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A.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B.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C.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D.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碳酸鉀固體【答案】 B【解答】解:A、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產生沉淀,故選項圖像錯誤。B、向pH=13的溶液顯堿性,不斷加水,溶液的堿性變弱,但溶液始終顯堿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選項圖像正確。C、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催化劑只能影響反應速率,不影響產生氧氣的質量,有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快,至完全反應所需時間短,故選項圖像錯誤。D、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碳酸鉀固體,碳酸鉀能溶解,溶液的質量變大,故選項圖像不正確。故選:B。5.(2023 孝感)某實驗小組用一定量大理石(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和3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后,將反應后的剩余物過濾(不考慮溶質損失),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測得濾液的pH與加入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CO2的質量為0.88gB.c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34gC.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三種溶質D.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答案】 B【解析】A、加入碳酸鈉溶液前,溶液的pH小于7,說明濾液顯酸性,濾液是氯化鈣和鹽酸的混合溶液;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設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x,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y。2HCl+Na2CO3═2NaCl+H2O+CO2↑73 106 447.3%x 10g×10.6% yx=10gy=0.44g與大理石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30g﹣10g=20g,是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溶液的2倍,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HCl~CO2,則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CO2的質量為0.44g×2=0.88g,故選項說法正確。B、c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鈉元素的質量不變,則溶質的質量為30g×10.6%××100%÷(×100%)=3.51g,故選項說法錯誤。C、a點稀鹽酸有剩余,對應的溶液中有氯化鈣、氯化氫、氯化鈉三種溶質,故選項說法正確。D、bc段: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6.(2023 荊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測得該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答案】C【解析】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氫氧化銅難溶于水,是因為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說明溶液中含有鹽酸,故選項錯誤。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不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故選項錯誤。C、測得該溶液的pH=7,說明溶液顯中性,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正確。D、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說明溶液顯堿性,說明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故選項錯誤。故選:C。7.(2023 天門)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B.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C.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D.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答案】 B【解析】A、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前后鉀元素的質量不變;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逸出,剩余固體的質量減少,則鉀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但反應前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不為零,不能用如圖曲線表示,故選項錯誤。B、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氫氣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能用如圖曲線表示,故選項正確。C、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的總質量逐漸增加,但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鹽酸,溶液的質量始終在增加,但反應前溶液的質量不為零,不能用如圖曲線表示,故選項錯誤。D、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pH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不能用如圖曲線表示,故選項錯誤。故選:B。8.(2023 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 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 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NaOH和NH4NO3固體溶于水分別放熱、吸熱,使溫度分別升高、降低,一段時間后溫度恢復至常溫,故選項圖像錯誤。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硫酸過量,鎂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氫氣多,拐點高些,故選項圖像錯誤。C、變質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開始時不會生成氣體,氫氧化鈉消耗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氣體的質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再不斷上升,最后形成一條水平直線;故選項圖像正確。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硫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堿性,溶液的pH應大于7,故選項圖像錯誤。故選:C。9.(2023 營口)學習完NaOH的性質后,某興趣小組對KOH的性質展開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①KOH為白色固體,水溶液為無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室溫)說明:“溶”表示該物質可溶于水,“不”表示該物質不溶于水。OH﹣K+ 溶 溶Cu2+ 不 溶【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同學們用KOH溶液進行了下列實驗:(1)A實驗測得KOH溶液的pH 7(填“>”“=”或“<”);(2)B試管中的現象是 ;(3)C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為了證明二者發生反應,同學們又設計如下實驗:①步驟Ⅱ中若觀察到 ,可證明C中發生了化學反應;②試寫出步驟Ⅱ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同學們猜測反應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選擇 加以證明。【得出結論】KOH與NaOH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 。【答案】(1)>;(2)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①紅色溶液變成無色;②2KOH+H2SO4=K2SO4+2H2O; ③活潑的金屬(如鋅)、碳酸鹽、紫色石蕊溶液等;【得出結論】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解答】解:(1)氫氧化鉀屬于堿,溶液顯堿性,A實驗測得KOH溶液的pH>7;(2)氫氧化鉀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鉀,氫氧化銅是藍色絮狀沉淀,B試管中的現象是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3)①氫氧化鉀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向氫氧化鉀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再滴加稀硫酸,若觀察到紅色溶液變成無色,可證明C中發生了化學反應,因為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鉀消失了,一種物質被反應完全,就有新的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②氫氧化鉀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該反應化學方程式:2KOH+H2SO4=K2SO4+2H2O;③同學們猜測反應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即證明反應后有酸剩余,依據酸的通性,可以選擇活潑的金屬(如鋅)、碳酸鹽、紫色石蕊溶液;【得出結論】KOH與NaOH都屬于堿,在水溶液中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KOH與NaOH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溶液的酸堿性和PH本考點常在選擇題以信息或圖示形成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有:①根據溶液的PH,判斷溶液的酸堿性;②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③溶液酸堿度的應用。1.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常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pH范圍通常在0~14之間。溶液pH與酸堿性的關系為: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強;中性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堿性溶液的pH>7,pH越大,堿性越強。2. 測定溶液pH的方法在潔凈干燥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待測溶液的pH,此方法測得的pH為整數值。注意:pH試紙在使用前不可潤濕。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再滴上待測液,pH試紙上所滴的待測液就被水稀釋,所測結果不準確。3.常見酸堿指示劑與pH1.酸堿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性的溶液中顯示的顏色:(石蕊:酸紅堿藍,酚酞:酸無堿紅)酸性 中性 堿性紫色石蕊溶液 紅色 無色 藍色無色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 紅色易錯點: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藍(或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但一定顯堿性,如Na2CO3溶液。4.溶液酸堿度的應用(1)測定雨水的pH(pH<5.6的雨水為酸雨),了解空氣污染情況。(2)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了解人體身體健康狀況。(3)測定土壤的酸堿性,提供土壤改良的依據。【典例精講】10.(2023年云南省中考)云南盛產茶葉,云南某地種植茶樹的土壤pH在4.5~5.5,該土壤呈( )A.堿性 B.酸性 C.中性 D.無法確定【答案】B【詳解】pH<7呈酸性,pH約4.5~5.5的土壤呈酸性。故選B。11.(2023年天津市中考)人體內一些液體的正常pH如下,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A.胰液(pH:7.5~8.0) B.唾液(pH:6.6~7.1)C.膽汁(pH:7.1~7.3) D.胃液(pH:0.9~1.5)【答案】A【詳解】A、胰液的pH為7.5~8.0,大于7,顯堿性;B、唾液的pH為6.6~7.1,顯酸性、中性或堿性;C、膽汁的pH為7.1~7.3,大于7,顯堿性;D、胃液的pH為0.9~1.5,小于7,顯酸性。根據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胰液的pH最大,堿性最強。綜上所述:選擇A。12.(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讀取液體體積 B.聞氣體氣味C.測定溶液的pH D.稀釋濃硫酸【答案】B【詳解】A、讀取液體體積時,量筒要放平,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錯誤;B、 很多的氣體有毒或者有刺激性氣味,故聞氣體氣味時,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而不能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正確;C、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即可測得溶液的pH。不能將pH試紙放到待測溶液中,會污染試劑,錯誤;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錯誤。故選B。1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有機物中都含碳元素,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B.離子是帶電的微粒,則所有帶電的微粒都是離子C.常溫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則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D【詳解】A、有機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機物,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都不是有機物。A不正確;B、離子是帶電的微粒,但所有帶電的微粒不都是離子,比如,質子、電子都帶電,但不是離子。B不正確;C、常溫下,酸溶液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比如硫酸銨溶液是鹽溶液,但pH小于7。C不正確;D、由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可知,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種元素組成。但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組成的物質,是由碳、氧兩種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屬于混合物,不屬于化合物。所以,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D正確。綜上所述:選擇D。14.(2023 孝感)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某廢鎳材料(含有金屬Ni及少量Fe、Cu)回收鎳,設計流程如圖所示(部分產物略去)。請根據上述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2)寫出“酸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任寫一個)。(3)過氧化氫具有氧化性,“氧化”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則X的化學式是 。(4)Ni、Fe、Cu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離子 開始沉淀時的pH 完全沉淀時的pHFe3+ 2.7 3.2Ni2+ 7.2 8.7(5)已知Fe3+和Ni2+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如表。“除鐵”過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過調節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則pH的范圍是 (填字母序號)。A.2.7≤pH<3.2 B.3.2≤pH<7.2 C.7.2<pH<8.7【答案】(1)引流 (2)Fe+H2SO4═FeSO4+H2↑或Ni+H2SO4═NiSO4+H2↑(3)H2O (4) Fe>Ni>Cu (5) B【解析】(1)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為:引流。(2)“酸浸”時,稀硫酸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和鎳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Ni+H2SO4═NiSO4+H2↑。故答案為:Fe+H2SO4═FeSO4+H2↑或Ni+H2SO4═NiSO4+H2↑。(3)反應前后鐵原子都是2個,硫原子都是3個,反應前氧原子是14個,反應后應該是14個,其中2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反應前氫原子是4個,反應后應該是4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則X的化學式是H2O。故答案為:H2O。(4)由圖中信息可知,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鐵和鎳都能和稀硫酸反應,說明銅最不活潑,鐵能和硫酸鎳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鎳,說明鐵比鎳活潑,Ni、Fe、Cu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Fe>Ni>Cu。故答案為:Fe>Ni>Cu。(5)已知Fe3+和Ni2+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如石表。“除鐵”過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過調節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則pH的范圍是3.2≤pH<7.2。故選:B。[方法指導]解答此類問題要熟悉溶液的酸堿度與PH的關系,才能有效地解決相關問題。比如說溶液顯酸性,就能知道溶液的PH小于7,且PH值越小,酸性就越強。專題09 酸堿中和反應與PH命題點1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命題點2 溶液的酸堿性和PH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本考點主要考查中和反應和應用,通常以圖示形式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定義: 作用生成 和 的反應。實質: 。3. 指示劑的選擇及其原因(1)由于酸和堿發生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需要借助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2)酸堿中和反應指示劑一般選擇 ,不選用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堿性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藍色與紫色間沒有明顯界限,難以判斷中和反應是否恰好完成。4. 實驗現象(1)堿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酸入堿時,當恰好出現溶液 現象時,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2)酸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堿入酸時,當恰好出現溶液 現象時,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5. 中和反應的pH坐標曲線圖圖解:圖1中,A點pH 7,可判斷出在未反應前溶液為 (填“酸”或“堿”),C點的pH 7,可判斷出該反應是將 中(填“堿加入酸中”或“酸加入堿中”,下同)。同理可判斷出圖2是將 中。中和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判斷及檢驗(以NaOH和HCl的反應為例,且已加入酚酞溶液)化學方程式為HCl + NaOH === NaCl+H2O() () () (。)7. 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度,如用 改良酸性土壤。(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 處理酸性廢水。(3)用于醫藥,如蚊蟲叮咬后涂抹 ;服用堿性物質(如 )來中和過多胃酸。(4)生活實際,如爐具清潔劑中含有 ,可用來去除油污。易錯點:1.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均生成鹽和水,但不是酸和堿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2.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很強,不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典例精講】1.(2023龍東地區)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中和反應生成了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C.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所以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D.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2.(2023年湖北省荊州市中考)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 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B. 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 測得該溶液的pH=7 D. 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3.(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B.30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C.60s時,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D.該實驗是將稀鹽酸加入稀NaOH溶液4.(2023 綏化)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A.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B.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C.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D.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碳酸鉀固體5.(2023 孝感)某實驗小組用一定量大理石(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和3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后,將反應后的剩余物過濾(不考慮溶質損失),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測得濾液的pH與加入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CO2的質量為0.88gB.c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34gC.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三種溶質D.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6.(2023 荊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測得該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7.(2023 天門)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B.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C.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D.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8.(2023 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 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 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A.A B.B C.C D.D9.(2023 營口)學習完NaOH的性質后,某興趣小組對KOH的性質展開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①KOH為白色固體,水溶液為無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室溫)說明:“溶”表示該物質可溶于水,“不”表示該物質不溶于水。OH﹣K+ 溶 溶Cu2+ 不 溶【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同學們用KOH溶液進行了下列實驗:(1)A實驗測得KOH溶液的pH 7(填“>”“=”或“<”);(2)B試管中的現象是 ;(3)C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為了證明二者發生反應,同學們又設計如下實驗:①步驟Ⅱ中若觀察到 ,可證明C中發生了化學反應;②試寫出步驟Ⅱ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同學們猜測反應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選擇 加以證明。【得出結論】KOH與NaOH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 。溶液的酸堿性和PH本考點常在選擇題以信息或圖示形成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有:①根據溶液的PH,判斷溶液的酸堿性;②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③溶液酸堿度的應用。1.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常用 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pH范圍通常在 之間。溶液pH與酸堿性的關系為:酸性溶液的pH 7,pH越小,酸性 ;中性溶液的pH=7,溶液呈 ;堿性溶液的pH 7,pH越大, 越強。2. 測定溶液pH的方法在潔凈干燥的 上放一片pH試紙,用 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 與 比較,即可得出待測溶液的pH,此方法 。注意:pH試紙在使用前 。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再滴上待測液,pH試紙上所滴的待測液就被水稀釋,所測結果不準確。3.常見酸堿指示劑與pH1.酸堿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性的溶液中顯示的顏色:(石蕊:酸紅堿藍,酚酞:酸無堿紅)酸性 中性 堿性紫色石蕊溶液 無色無色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易錯點: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 ,也可能是中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藍(或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 ,但一定 ,如 溶液。4.溶液酸堿度的應用(1)測定雨水的pH(pH<5.6的雨水為 ),了解空氣污染情況。(2)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了解人體身體健康狀況。(3)測定土壤的酸堿性,提供土壤改良的依據。【典例精講】10.(2023年云南省中考)云南盛產茶葉,云南某地種植茶樹的土壤pH在4.5~5.5,該土壤呈( )A.堿性 B.酸性 C.中性 D.無法確定11.(2023年天津市中考)人體內一些液體的正常pH如下,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A.胰液(pH:7.5~8.0) B.唾液(pH:6.6~7.1)C.膽汁(pH:7.1~7.3) D.胃液(pH:0.9~1.5)12.(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讀取液體體積 B.聞氣體氣味C.測定溶液的pH D.稀釋濃硫酸1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有機物中都含碳元素,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B.離子是帶電的微粒,則所有帶電的微粒都是離子C.常溫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則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14.(2023 孝感)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某廢鎳材料(含有金屬Ni及少量Fe、Cu)回收鎳,設計流程如圖所示(部分產物略去)。請根據上述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2)寫出“酸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任寫一個)。(3)過氧化氫具有氧化性,“氧化”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則X的化學式是 。(4)Ni、Fe、Cu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離子 開始沉淀時的pH 完全沉淀時的pHFe3+ 2.7 3.2Ni2+ 7.2 8.7(5)已知Fe3+和Ni2+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如表。“除鐵”過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過調節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則pH的范圍是 (填字母序號)。A.2.7≤pH<3.2 B.3.2≤pH<7.2 C.7.2<pH<8.7[方法指導]解答此類問題要熟悉溶液的酸堿度與PH的關系,才能有效地解決相關問題。比如說溶液顯酸性,就能知道溶液的PH小于7,且PH值越小,酸性就越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09酸堿中和反應和PH(考點詳解)-2024年中考化學考點專題(原卷版).docx 專題09酸堿中和反應和PH(考點詳解)-2024年中考化學考點專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