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第二單元 紋樣與生活 第二課 設計紋樣主備人備課成員課程基本信息 1. 課程名稱: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案2. 教學年級和班級:八年級2班3. 授課時間: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上午第2節4. 教學時數:1課時,45分鐘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紋樣設計的基本概念,掌握設計紋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創作出具有個性和美感的紋樣作品。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實踐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紋樣設計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4. 教學重點:紋樣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5. 教學難點:如何運用所學方法和技巧創作出具有個性和美感的紋樣作品。教學難點與重點 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是紋樣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生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1)紋樣的分類:學生需要了解不同類型的紋樣,包括幾何紋樣、自然紋樣和抽象紋樣等,并能夠識別和區分它們。(2)紋樣的構成元素:學生需要學習紋樣的基本構成元素,如點、線、面、色彩等,并能夠運用這些元素進行紋樣設計。(3)紋樣的設計原則:學生需要掌握紋樣的設計原則,如對稱、平衡、對比、和諧等,并能夠運用這些原則進行紋樣創作。(4)紋樣的創作技巧:學生需要學習紋樣的創作技巧,如重復、漸變、發射、旋轉等,并能夠運用這些技巧進行紋樣設計。(5)紋樣的應用:學生需要了解紋樣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并能夠運用紋樣進行創意設計。2. 教學難點本節課的難點是學生如何運用所學方法和技巧創作出具有個性和美感的紋樣作品。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提供豐富的紋樣設計素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紋樣設計素材,如圖片、圖案、設計案例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了解紋樣設計的多樣性和創意性。(2)組織學生進行紋樣設計實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紋樣設計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所學方法和技巧進行紋樣創作。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提高設計能力。(3)鼓勵學生進行創意思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意思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具有個性和美感的紋樣作品。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4)提供優秀的設計案例分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設計案例分析,讓學生通過學習他人的設計作品,了解設計思路和創作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講授法 課時 第一課時步驟 師生互動設計 二次備課教學資源準備 1. 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本節課所需的教材或學習資料,包括《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材和相關的學習輔導資料。2. 輔助材料: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圖表、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紋樣設計的概念和方法。圖片和圖表可以包括各種紋樣設計的示例,視頻可以展示紋樣設計的過程和技巧。3. 實驗器材:如果涉及實驗,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實驗器材可以包括畫筆、顏料、紙張、剪刀、膠水等,用于學生進行紋樣設計的實踐操作。4. 教室布置:根據教學需要,布置教室環境,如分組討論區、實驗操作臺等。分組討論區可以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和合作,實驗操作臺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操作。5. 教學軟件: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軟件,如繪圖軟件、設計軟件等,以輔助學生進行紋樣設計的實踐操作。6. 教學參考書籍: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參考書籍,如設計原理書籍、紋樣設計書籍等,以供學生深入學習紋樣設計的相關知識。7. 網絡資源: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絡資源,如在線紋樣設計教程、紋樣設計作品集等,以供學生進行自學和拓展學習。教學流程 1. 導入(5分鐘)教師通過展示一些精美的紋樣設計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入本節課的主題——紋樣設計。2. 新課呈現(20分鐘)(1)紋樣設計的概念和分類(5分鐘)教師通過講解和示例,向學生介紹紋樣設計的概念和分類,包括幾何紋樣、自然紋樣和抽象紋樣等。(2)紋樣設計的構成元素(5分鐘)教師向學生介紹紋樣設計的構成元素,如點、線、面、色彩等,并通過示例展示這些元素在紋樣設計中的運用。(3)紋樣設計的創作技巧(5分鐘)教師向學生介紹紋樣設計的創作技巧,如重復、漸變、發射、旋轉等,并通過示例展示這些技巧在紋樣設計中的運用。3. 學生活動(5分鐘)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對紋樣設計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在創作紋樣設計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4. 鞏固練習(5分鐘)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嘗試創作一幅紋樣設計作品,教師在學生創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反饋。5. 總結反饋(5分鐘)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解答學生的疑問,并提供進一步的學習建議。6. 課后作業(5分鐘)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完成一幅紋樣設計作品,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總計:45分鐘知識點梳理 1. 紋樣設計的概念:紋樣設計是指通過點、線、面等基本元素,結合色彩、構圖等手法,創造出具有美感和個性的圖案。2. 紋樣設計的分類:紋樣設計可分為幾何紋樣、自然紋樣和抽象紋樣等。3. 紋樣設計的構成元素:紋樣設計的構成元素包括點、線、面、色彩等,這些元素在紋樣設計中起到關鍵作用。4. 紋樣設計的創作技巧:紋樣設計的創作技巧包括重復、漸變、發射、旋轉等,這些技巧可以增加紋樣設計的多樣性和美感。5. 紋樣設計的應用:紋樣設計在不同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如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6. 紋樣設計的創作流程:紋樣設計的創作流程包括構思、草圖、修改、完善等步驟,每個步驟都至關重要。7. 紋樣設計的審美原則:紋樣設計的審美原則包括對稱、平衡、對比、和諧等,這些原則可以提高紋樣設計的美感和藝術性。8. 紋樣設計的學習方法:學習紋樣設計的方法包括觀察、分析、實踐等,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提高紋樣設計的技能和創造力。9. 紋樣設計的創新思維:紋樣設計需要創新思維,通過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獨特的紋樣設計作品。10. 紋樣設計的人文素養:紋樣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藝術,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如審美情趣、文化底蘊等。教學反思 在導入環節,我通過展示精美的紋樣設計作品,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在展示作品時,我應該更多地關注作品的細節和設計理念,以便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紋樣設計的魅力。在新課呈現環節,我詳細講解了紋樣設計的概念、分類、構成元素和創作技巧等知識點。但在講解時,我應該更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和提問,以便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在學生活動環節,我組織了學生分組討論,分享他們對紋樣設計的理解和感悟。但在這個環節,我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設計能力。在鞏固練習環節,我要求學生嘗試創作一幅紋樣設計作品。但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應該更多地給予他們反饋和指導,以便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提高設計水平。在總結反饋環節,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但在總結時,我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反饋,了解他們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在課后作業環節,我要求學生完成一幅紋樣設計作品,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但在布置作業時,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不同難度的作業選擇,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課后拓展 1. 拓展內容:(1)閱讀材料:推薦學生閱讀《設計原理與實踐》一書,以深入了解紋樣設計的原理和應用。(2)視頻資源:推薦學生觀看《紋樣設計技巧》系列視頻,以學習紋樣設計的具體技巧和方法。2. 拓展要求:(1)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材料和觀看視頻資源,加深對紋樣設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實踐操作: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創作一幅具有個性和美感的紋樣設計作品,以鍛煉自己的設計能力。(3)交流分享:鼓勵學生在班級群里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設計作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以促進相互學習和提高。(4)解答疑問:教師在課后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教學評價 課堂評價主要通過提問、觀察、測試等方式進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紋樣設計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參與度,以及通過小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1)提問: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能說出幾種不同的紋樣設計方法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紋樣設計方法的掌握情況。(2)觀察: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如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度、交流情況等。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氛圍,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3)測試: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測試,如選擇題、填空題等,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測試后,教師要及時批改并給出反饋,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2. 作業評價作業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認真批改和點評。在作業評價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設計作品,從創意、構圖、色彩等方面進行評價。(1)創意: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創意想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獨特的紋樣設計作品。(2)構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構圖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構圖的基本原則,如對稱、平衡、對比等,提高學生的構圖水平。(3)色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相、明度、純度等,提高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4)細節處理: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細節的處理,如線條的流暢度、圖形的對稱性等,引導學生注重細節,提高作品的整體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