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地理三輪復習(全國通用)專題50綜合題答題指導05對比分析類 學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地理三輪復習(全國通用)專題50綜合題答題指導05對比分析類 學案(解析版)

資源簡介

專題50:綜合題答題指導05--對比分析類
〖備考指導〗
1.近些高考地理綜合題中對比分析類題目一般以區域地理環境特征圖文材料為載體,根據材料和地理原理對比兩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異同。對比分析類設問是地理大題中常見的一種設問方式,其常見的形式有“與××相比,××較低或者較高的是××”“比較圖中××和××的差異(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等”。
2.在備考復習時要從綜合思維的角度掌握對比分析類答題模式,強化分析能力,關注題目涉及的可比內容,一般需要注意地形地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經濟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還要準確再現題干給出的每一個地理事物的特點,然后通過對比,確定它們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再根據題意準確地作出判斷。這類題目的解題關鍵除了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外,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地理事物,善于找地理事物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
〖真題回顧〗
(2022·海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1)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候特點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兩地所在區域均位于泥石流災害高風險區,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別說出那波利及其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的陸地自然帶。
〖答題規范〗
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分析可以得知: 對比分析類綜合題往往給出大量的材料,把兩片區域或兩種事物、現象等進行對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點,比較兩地區位條件的優劣,兩地產生某種差異的原因等。
解題步驟:
1.四步審是前提
第一步審比較對象,審準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題時張冠李戴。第二步審比較要求,即審準題目要求找相同點還是不同點,或是異同點都找,或者要求通過比較進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審比較考點,如比較A、B兩地地形特征的異同點,其比較的考點是地形特征,此步驟可避免跑題。第四步審比較角度,審準題目要求從什么角度、幾個角度去比較,此步驟可避免漏掉答題的要點。
2.三項聯系是答題依據
首先,聯系題中圖表和文字材料,它們是解決比較類問題最直接的依據。其次,聯系所學教材知識點,即能迅速地理解題目設置的情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所學知識建立準確的聯系,并從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識點。最后,聯系生活經驗和常識,當實在無法聯系所學教材知識點時,根據題意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常識來答題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3.兩個確定是關鍵
根據分值定要點,根據內容定格式。根據分值定要點,要求學生養成要點化答題的習慣,只有答出完整、正確的要點,才有可能得滿分。根據內容定格式是指根據問題的內容來決定是直接列舉要點還是采取列表比較的形式。一般來說,比較異同時列表更直觀些。
對比型綜合題往往給出大量的材料,把兩片區域或兩種事物、現象等進行對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點,比較兩地區位條件的優劣,兩地產生某種差異的原因等。常見設問形式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與類型的差異”“與××相比,××發展某種產業的優(劣)勢”“與××相比,××產生某種現象的原因”等。
常見的對比分析類題目:
比較對象 答題角度和方向
河流 水文特征 水位、徑流量、含沙量、結冰期、水能、汛期
水系特征 長度、流向、流域面積、落差、河道曲直情況、支流、水系形狀(扇形、樹枝狀等)
氣候 氣溫 年均溫、氣溫高低、氣溫年較差、氣溫高低的月份分配
降水 季節分配、總量、變率
氣候特征 氣候類型、氣候要素的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
資源 資源問題 多少(是否短缺)、開發情況(是否破壞)、發展趨勢(是否面臨枯竭)、治理措施
農業 春、冬小麥的 地區分布 春小麥種在冬季很冷的地方,因為冬季太冷,小麥在冬季會被凍死,所以在開春后才播種;冬小麥則種在冬季稍暖的地方,秋末播種,夏季收獲。一般來說,我國東北地區種植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地區種植冬小麥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區與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 地形、氣候、水源、土壤、技術、勞動力、市場、政策、交通、機械化水平、勞動生產率、商品率
區域 區域特征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氣候、水文、植被、資源)、人文地理特征(工業、農業、人口、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南極洲與北冰洋 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學考察、特有動物等
德國魯爾工業區與我國遼中南工業區 區位條件、工業部門結構、存在問題、整治措施
巴西圣保羅與印度加爾各答 氣候類型、礦產資源、工農業特點
〖押題預測〗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展現了該區域的天氣系統的分布以及天氣狀況。下圖為某月北冰洋及周邊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1)簡述圖示區域氣壓分布狀況。
(2)分析該區域氣壓分布狀況的形成原因。
(3)比較該月份甲、乙兩地常見的天氣現象。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興安嶺北部是我國三大穩定積雪區之一,大興安嶺北部秋季開始積雪,到來年春季消融殆盡。研究發現,自1974年以來,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深度呈弱上升趨勢,積雪初日顯著推遲,積雪終日顯著提前。積雪深度越大,對地面的隔熱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溫差越大。圖1示意大興安嶺北部,圖2示意近50年來大興安嶺北部平均積雪深度及日數年內分布。
(1)說明大興安嶺北部成為我國三大穩定積雪區之一的原因。
(2)指出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深度及日數年內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比較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期間雪面溫度與地面溫度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地域相接,聯系緊密。2015年頒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如圖是京津冀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圖,圖中指數越大,表示城市之間經濟流量越大。
(1)比較廊坊和石家莊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的差異,并說明原因。
(2)指出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該采取的措施。
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1978年至202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7.92%提高到66.16%,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提高到70%。
材料二:下圖為1850年以來中國和英國城市化進程(含預測)示意圖。
(1)比較中國和英國兩國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2)英國進入城鎮化后期階段,出現了逆城鎮化現象,試分析其原因。
(3)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有專家認為,我們應該適當控制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說出理由。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以我國四川省為例,該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鹽源一線為界,東西人口差異懸殊。四川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和農村出現“留守兒童”和“留守家庭”等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1)試比較川東地區和川西地區的人口分布情況。
(2)每年都有大量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 為什么
(3)近年來,很多農民工從沿海地區返回家鄉,你覺得政府應如何安置這些勞動力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半島位于亞洲南部,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東西海域海水鹽度差異顯著。如圖示意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水鹽度分布。
(1)比較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水鹽度的分布特點。
(2)分析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鹽度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3)推測孟加拉灣海水鹽度最低的季節,并說明理由。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階地主要是在地殼抬升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開都河位于天山南麓,是塔里木河流域主要河流之一。下圖為開都河流域上游河流階地剖面圖,開都河河流階地以基座階地(下部為基巖)為主,僅T1階地為堆積階地。
(1)
(1)比較堆積階地與基座階地的差異。
(2)指出圖中開都河形成最早的階地,并說明判斷依據。
(3)T3~T6階地規模相對較小,試推測其原因。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磷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植被退化可以改變土壤養分的積累和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過程,從而改變土壤中磷的分布。某實驗研究站位于祁連山東緣,平均海拔2960m,年均降水量416mm,年均氣溫為0.8℃。研究區內植被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磷含量出現差異。研究表明,原生優勢植被與雜草對養分元素的吸收量不同。下表反映該研究站不同樣地地上部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
地上部生物量干重(g/m2) 植被地上部磷含量(%) 土層深度/cm 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春季 夏季
未退化區 426.68 0.41 0-10 30 23
10-20 29 21
20-30 27 18
輕度退化區 300.00 0.25 0-10 35 24
10-20 36 18
20-30 34 18
中度退化區 213.32 0.26 0-10 41 29
10-20 38 17
20-30 31 19
重度退化區 153.32 0.25 0-10 31 24
10-20 27 21
20-30 27 19
(1)指出研究站所在地的自然帶類型及導致當地植被退化的主要人類活動。
(2)比較未退化區與退化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異同,并分析原因。
(3)相對于未退化區,退化區植被地上部磷含量明顯下降,試對這一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傳統聚落景觀有其內在的形成法則和傳承機理,與生物遺傳及變異現象類似,傳統聚落景觀同樣具有類似于遺傳基因的景觀基因。我國傳統聚落景觀有許多的景觀基因,如:背山基因、面塘基因、面屏(案山)基因、臨水基因、臨路基因等。湘江流域傳統古村落眾多,聚落布局有著明顯的景觀基因的傳承與演化。下圖示意湘江流域部分典型傳統聚落布局特點。
(1)說出圖示區域傳統聚落布局共同的景觀基因。
(2)比較湘江上、下游傳統聚落布局景觀基因的差異,并推測原因。
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國際河流,全長1236km,流域面積15.12萬km ,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雅馬渡以上為上游,雅馬渡至哈薩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蓋)為中游,伊犁村至巴爾喀什湖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資源最為豐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歷史上未出現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下圖示意伊犁河流域。
(1)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伊犁河谷地區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2)說明伊犁河成為巴爾喀什湖主要補給水源的原因。
(3)比較巴爾喀什湖東、西湖區鹽度的差異并分析主要原因。專題50:綜合題答題指導05--對比分析類
〖備考指導〗
1.近些高考地理綜合題中對比分析類題目一般以區域地理環境特征圖文材料為載體,根據材料和地理原理對比兩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異同。對比分析類設問是地理大題中常見的一種設問方式,其常見的形式有“與××相比,××較低或者較高的是××”“比較圖中××和××的差異(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等”。
2.在備考復習時要從綜合思維的角度掌握對比分析類答題模式,強化分析能力,關注題目涉及的可比內容,一般需要注意地形地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經濟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還要準確再現題干給出的每一個地理事物的特點,然后通過對比,確定它們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再根據題意準確地作出判斷。這類題目的解題關鍵除了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外,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地理事物,善于找地理事物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
〖真題回顧〗
(2022·海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1)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候特點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兩地所在區域均位于泥石流災害高風險區,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別說出那波利及其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的陸地自然帶。
【答案】(1)特點: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氣溫更高,氣溫年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總量大,且降水時間長。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亞)寒流降溫減濕影響;兩地都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風影響,但那波利緯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風影響時間長,降水時間長,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區域地處板塊交界附近,有地勢起伏較大的溝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沖積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那波利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分析】本題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為背景材料,涉及到氣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詳解】(1)特點:比較兩幅氣候資料圖中的氣溫曲線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氣溫更高,氣溫年較差更大;比較降水柱狀圖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總量大,且降水時間較長。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降溫減濕明顯,氣溫低,降水少;兩地都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風帶的影響,從圖可以看出那波利緯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緯西風控制的時間更長,因而降水時間更長,導致年降水量更多。
(2)從地質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區域豆地處板塊交界附近,地殼活躍,地質條件不穩定;兩區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處地勢起伏較大的溝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來自于上游松散的沖積物,為泥石流提供物質來源;由氣候資料圖可知兩個區域降水比較集中。
(3)結合所學知識,那波利為地中海式氣候,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發育的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答題規范〗
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分析可以得知: 對比分析類綜合題往往給出大量的材料,把兩片區域或兩種事物、現象等進行對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點,比較兩地區位條件的優劣,兩地產生某種差異的原因等。
解題步驟:
1.四步審是前提
第一步審比較對象,審準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題時張冠李戴。第二步審比較要求,即審準題目要求找相同點還是不同點,或是異同點都找,或者要求通過比較進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審比較考點,如比較A、B兩地地形特征的異同點,其比較的考點是地形特征,此步驟可避免跑題。第四步審比較角度,審準題目要求從什么角度、幾個角度去比較,此步驟可避免漏掉答題的要點。
2.三項聯系是答題依據
首先,聯系題中圖表和文字材料,它們是解決比較類問題最直接的依據。其次,聯系所學教材知識點,即能迅速地理解題目設置的情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所學知識建立準確的聯系,并從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識點。最后,聯系生活經驗和常識,當實在無法聯系所學教材知識點時,根據題意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常識來答題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3.兩個確定是關鍵
根據分值定要點,根據內容定格式。根據分值定要點,要求學生養成要點化答題的習慣,只有答出完整、正確的要點,才有可能得滿分。根據內容定格式是指根據問題的內容來決定是直接列舉要點還是采取列表比較的形式。一般來說,比較異同時列表更直觀些。
對比型綜合題往往給出大量的材料,把兩片區域或兩種事物、現象等進行對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點,比較兩地區位條件的優劣,兩地產生某種差異的原因等。常見設問形式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與類型的差異”“與××相比,××發展某種產業的優(劣)勢”“與××相比,××產生某種現象的原因”等。
常見的對比分析類題目:
比較對象 答題角度和方向
河流 水文特征 水位、徑流量、含沙量、結冰期、水能、汛期
水系特征 長度、流向、流域面積、落差、河道曲直情況、支流、水系形狀(扇形、樹枝狀等)
氣候 氣溫 年均溫、氣溫高低、氣溫年較差、氣溫高低的月份分配
降水 季節分配、總量、變率
氣候特征 氣候類型、氣候要素的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
資源 資源問題 多少(是否短缺)、開發情況(是否破壞)、發展趨勢(是否面臨枯竭)、治理措施
農業 春、冬小麥的 地區分布 春小麥種在冬季很冷的地方,因為冬季太冷,小麥在冬季會被凍死,所以在開春后才播種;冬小麥則種在冬季稍暖的地方,秋末播種,夏季收獲。一般來說,我國東北地區種植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地區種植冬小麥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區與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 地形、氣候、水源、土壤、技術、勞動力、市場、政策、交通、機械化水平、勞動生產率、商品率
區域 區域特征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氣候、水文、植被、資源)、人文地理特征(工業、農業、人口、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南極洲與北冰洋 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學考察、特有動物等
德國魯爾工業區與我國遼中南工業區 區位條件、工業部門結構、存在問題、整治措施
巴西圣保羅與印度加爾各答 氣候類型、礦產資源、工農業特點
〖押題預測〗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展現了該區域的天氣系統的分布以及天氣狀況。下圖為某月北冰洋及周邊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1)簡述圖示區域氣壓分布狀況。
(2)分析該區域氣壓分布狀況的形成原因。
(3)比較該月份甲、乙兩地常見的天氣現象。
【答案】(1)大陸上分布高壓,海洋上分布低壓;高壓和低壓相間分布。
(2)北半球冬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陸地降溫快形成高壓,海洋降溫慢形成低壓。
(3)相同點:寒冷;不同點:甲地陰雨 、乙地晴朗
【分析】本題以某月北冰洋及周邊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氣壓分布、天氣系統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讀圖可知,甲區域位于大西洋形成低壓,乙區域位于亞歐大陸形成高壓,太平洋上形成低壓,北美大陸形成高壓。由此可知,圖示區域氣壓分布狀況是大陸上分布高壓,海洋上分布低壓;高壓和低壓相間分布。
(2)由上一題可知,大陸上分布高壓,海洋上分布低壓,此時應為北半球的冬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冬季陸地降溫快,溫度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海洋降溫慢,溫度高氣流上升形成低壓。
(3)讀圖可知,甲乙兩地均位于高緯地區,受陰雨天氣影響寒冷,乙受高壓吹出的偏北風影響寒冷;不同:結合等壓線可判斷甲地位于低壓中心附近多陰雨天氣,乙位于高壓脊多晴朗天氣。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興安嶺北部是我國三大穩定積雪區之一,大興安嶺北部秋季開始積雪,到來年春季消融殆盡。研究發現,自1974年以來,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深度呈弱上升趨勢,積雪初日顯著推遲,積雪終日顯著提前。積雪深度越大,對地面的隔熱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溫差越大。圖1示意大興安嶺北部,圖2示意近50年來大興安嶺北部平均積雪深度及日數年內分布。
(1)說明大興安嶺北部成為我國三大穩定積雪區之一的原因。
(2)指出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深度及日數年內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比較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期間雪面溫度與地面溫度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答案】(1)大興安嶺北部緯度高,冬季氣溫低,降雪多,積雪時間長;離冬季風源地近,受冬季風影響大,雪量大;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山地迎風坡易形成地形雨,使得降雪更加頻繁和集中。
(2)特征:積雪深度大,積雪日數多,且積雪深度在冬季達到最大,積雪日數在秋季和春季較長。原因:大興安嶺北部緯度高,冬季氣溫低,積雪時間長;大興安嶺北部地勢高,山地迎風坡降雪量大,積雪深度大;大興安嶺北部秋季降溫快,春季氣溫回升慢,積雪日數在秋季和春季較長。
(3)雪面溫度低于地面溫度。理由:積雪阻礙了地面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地面受低溫大氣的溫度影響小。
【分析】本題以大興安嶺北部積雪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本題可以從緯度、地形、冬季風等角度分析。大興安嶺北部緯度高,冬季氣溫低,降雪多,積雪時間長,這為該地區形成穩定積雪提供了基本條件。該地區地處我國東北部,離冬季風源地近,受冬季風影響大,雪量大,使得積雪更為深厚。大興安嶺北部地勢高,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山地迎風坡易形成地形雨,使得降雪更加頻繁和集中,有利于形成穩定積雪區。
(2)特征可以從深度、日數角度分析。積雪深度大,積雪日數多,且積雪深度在冬季達到最大,積雪日數在秋季和春季較長。原因可以從緯度、地形等角度分析:大興安嶺北部緯度高,冬季氣溫低,降雪量大,積雪時間長。同時,大興安嶺北部地勢高,山地迎風坡易形成地形雨,降雪量大,積雪深度大。大興安嶺北部秋季降溫快,春季氣溫回升慢,秋季開始積雪,到來年春季消融殆盡,因此積雪日數在秋季和春季較長;
(3)由題意可知,在大興安嶺北部積雪期間,雪面溫度通常低于地面溫度。原因可以從積雪的作用角度分析。由題意可知,積雪對地面起到了隔熱作用,使得雪面與地面之間的溫差增大。具體來說,積雪覆蓋在地面上,阻礙了地面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使得地面熱量難以散發到大氣中,而大氣中的冷空氣又難以直接接觸到地面。因此,雪面溫度往往比地面溫度低。此外,隨著積雪深度的增加,隔熱作用會進一步加強,雪面與地面之間的溫差也會進一步增大。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地域相接,聯系緊密。2015年頒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如圖是京津冀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圖,圖中指數越大,表示城市之間經濟流量越大。
(1)比較廊坊和石家莊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的差異,并說明原因。
(2)指出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該采取的措施。
【答案】(1)廊坊經濟聯系指數較石家莊大。原因:廊坊距離北京較近,受北京的輻射和帶動強。
(2)明確三地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調整三地產業結構,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工與互補;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加快一體化進程;加強三地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分析】本題以京津冀的經濟聯系指數為背景,涉及北京的大城市輻射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和地理學科綜合素養。
【詳解】(1)由圖分析可得,廊坊與北京的經濟聯系指數為116,石家莊與北京的經濟聯系指數為17;廊坊經濟聯系指數較石家莊大。原因:廊坊距離北京較近,受北京的大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強。
(2)根據材料分析,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該采取的措施明確三地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調整三地產業結構,河北位于京津冀的重要組成部分,靠近北京和天津,土地面積廣,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是其發展的主要方向,北京和天津,依托人力優勢,提升金融服務,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工與互補;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進一步疏解北京大城市職能,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高交通通達度,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加快一體化進程;加強三地大氣污染防治(尤其是霧霾的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1978年至202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7.92%提高到66.16%,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提高到70%。
材料二:下圖為1850年以來中國和英國城市化進程(含預測)示意圖。
(1)比較中國和英國兩國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2)英國進入城鎮化后期階段,出現了逆城鎮化現象,試分析其原因。
(3)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有專家認為,我們應該適當控制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說出理由。
【答案】(1)中國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英國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2)大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交通擁堵、環境質量下降;人們對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鄉村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生活便利;鄉村和小城鎮親近自然,環境優美,環境質量更優;交通發展及私人汽車的普及,縮短了城區與鄉村及小城鎮之間的時間距離。
(3)同意。快速城鎮化對地理環境造成諸多影響,如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等;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引發城市病,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房價居高不下、建筑用地緊張等問題;還會造成農村土地荒蕪、留守老人(兒童)增加等社會問題。
不同意。城鎮化有利于推動區域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拉動內需,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城鄉的居住環境;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促進城鄉交流,增強區域社會和諧等。
【分析】本以1850年以來中國和英國城市化進程(含預測)示意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城市化進程、特點、原因及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1)由圖可知,中國城市化進程在2000以前,進程緩慢,城市化進步晚。2000年以后城市進程明顯提速,但水平仍低于英國;英國自1850年以來城市化開始起步,起步早,水平高,但1970以后,速度變緩,甚至下降。
(2)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大城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持續攀升,給居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擁堵現象愈發普遍,尤其是在高峰時段,道路擁堵幾乎成為常態。這不僅影響了居民的出行效率,還加劇了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他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感,而鄉村和小城鎮的優美環境、清新空氣和寧靜氛圍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這一需求。在鄉村和小城鎮,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寧靜、舒適的生活,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和污染;鄉村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逐步完善,生活便利度也在不斷提高。這使得居民在鄉村和小城鎮生活也能享受到與大城市相似的便利條件;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和私人汽車的普及,城區與鄉村及小城鎮之間的時間距離大大縮短。這使得居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城市與鄉村之間通勤或遷移。
(3)同意的理由需要說明城鎮化過快帶來的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設,導致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問題加劇;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也帶來了一系列城市病。環境污染、交通堵塞、房價居高不下和建筑用地緊張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不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快速城鎮化還導致了農村土地荒蕪和留守老人、兒童增加等社會問題。由于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農村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出現荒蕪現象。同時,許多老人和兒童被迫留守在農村,他們面臨著生活困難、教育落后和醫療保障不足等問題,這對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是不利的。
不同意的理由需要說明城鎮化的有利影響。城鎮化有利于推動區域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拉動內需,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城鎮化可以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城鄉的居住環境;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促進城鄉交流,增強區域社會和諧等。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以我國四川省為例,該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鹽源一線為界,東西人口差異懸殊。四川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和農村出現“留守兒童”和“留守家庭”等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1)試比較川東地區和川西地區的人口分布情況。
(2)每年都有大量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 為什么
(3)近年來,很多農民工從沿海地區返回家鄉,你覺得政府應如何安置這些勞動力
【答案】(1)川東地區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川西地區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谷地。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有較多的就業機會,有較好的工資待遇,有更好的發展條件,對民工有較強的吸引力。
(3)制定優惠政策,讓回鄉民工自主創業;發展當地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回鄉民工參加工作;政府組織培訓農民工,提高農民工素質。
【分析】本題以四川省人口分布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遷移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結合四川的地形、氣候可知,平武至鹽源一線以東地區主要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稠密,而該線以西乙高原山地地區為主,受惡劣自然條件的制約,人口稀少,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谷地地區。
(2)四川是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經商,他們主要流向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產業發展較好,有較多的就業機會和有較好的工資待遇,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好的發展條件,對民工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吸引大量四川民工流出至東部沿海地區。
(3)外出農民工在東部沿海地區學習一些技能,當地政府應通過政策優勢,吸引這些返鄉的務工人員回家鄉自主創業,為振興家鄉的經濟貢獻力量;農民工返鄉面臨就業難題,政府應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吸引企業遷入,使務工人員在當地就業;建立相關枝葉培訓機構,向回鄉務工人員提供培訓等。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半島位于亞洲南部,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東西海域海水鹽度差異顯著。如圖示意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水鹽度分布。
(1)比較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水鹽度的分布特點。
(2)分析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鹽度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3)推測孟加拉灣海水鹽度最低的季節,并說明理由。
【答案】(1)孟加拉灣平均鹽度低于阿拉伯;孟加拉灣海水鹽度由北向南升高,阿拉伯海海水鹽度由北向南降低;孟加拉灣海水鹽度的空間遞減率(或遞增率)高于阿拉伯海。
(2)阿拉伯海北面和西面陸地氣候炎熱干燥,河流徑流匯入少;與高鹽度的波斯灣和紅海相通,接納部分高鹽海水,鹽度上升。
(3)夏季。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域多降水,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附近陸地進入雨季,河流進入汛期,大量河流徑流匯入孟加拉灣,使海水鹽度降低。
【分析】本題以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水鹽度分布圖為背景材料,涉及海水性質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孟加拉灣鹽度小于34,阿拉伯海大于36,故孟加拉灣平均鹽度低于阿拉伯;孟加拉灣海水鹽度由北向南升高,阿拉伯海海水鹽度由北向南降低;孟加拉灣處的等鹽度線密集,阿拉伯海處的等鹽度線稀疏,說明孟加拉灣海水鹽度的空間遞減率(或遞增率)高于阿拉伯海。
(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海北面和西面為熱帶沙漠氣候,陸地氣候炎熱干燥,河流徑流匯入少,稀釋少;北部與高鹽度的波斯灣和紅海相通,接納部分高鹽海水,鹽度上升,而孟加拉灣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多,河流徑流量大,對海水的稀疏作用強。
(3)由所學知識可知,孟加拉灣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域多降水,降水量大于蒸發量;夏季附近陸地進入雨季,河流進入汛期,大量河流徑流匯入孟加拉灣,使海水鹽度降低,故孟加拉灣海水鹽度最低的季節是夏季。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階地主要是在地殼抬升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開都河位于天山南麓,是塔里木河流域主要河流之一。下圖為開都河流域上游河流階地剖面圖,開都河河流階地以基座階地(下部為基巖)為主,僅T1階地為堆積階地。
(1)
(1)比較堆積階地與基座階地的差異。
(2)指出圖中開都河形成最早的階地,并說明判斷依據。
(3)T3~T6階地規模相對較小,試推測其原因。
【答案】(1)堆積階地由河流沖積物組成,而基座階地上部由沖積物組成,下部由基巖組成;堆積階地地殼抬升不明顯,而基座階地地殼抬升明顯;堆積階地形成時期河流未下切至基巖內部,而基座階地形成時期河流下切至基巖內部等。
(2)階地:T7。依據:階地在地殼間歇性抬升的影響下形成,階地海拔越高形成越早,T7階地海拔最高,說明其形成最早。
(3)T3~T6階地形成時期的地殼抬升較快,河流沖積物堆積時間較短,堆積物較少,厚度較薄,導致T3~T6階地規模相對較小。
【分析】本題以開都河流域上游河流階地剖面圖為材料設置題目,涉及河流階地的形成以及差異等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體現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
【詳解】(1)堆積階地主要是由堆積物形成的,由于在河流周邊地區,所以堆積階地由河流沖積物組成。而基座階地上部由沖積物組成,下部由基巖組成;堆積階地主要是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內力抬升作用不顯著,而基座階地下部的基巖是由地殼抬升形成的;堆積階地鄰近河床,主要體現的是流水堆積作用,說明其形成時期河流未下切至基巖內部,而基座階地形成時期河流下切至基巖內部。
(2)據所學知識可知階地越高對應的形成時間越早,所以判斷T7形成時間最早,這是因為階地在地殼間歇性抬升的影響下形成,階地海拔越高形成越早,T7階地海拔最高,說明其形成最早。
(3)觀察T3-T6階地的地勢剖面圖可知其地勢起伏極大,說明T3-T6階地形成時期的地殼抬升較快,河流沖積物堆積時間較短,流水堆積作用時間上來不及,所以形成堆積物較少,厚度較薄,所以導致T3-T6階地規模相對較小。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磷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植被退化可以改變土壤養分的積累和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過程,從而改變土壤中磷的分布。某實驗研究站位于祁連山東緣,平均海拔2960m,年均降水量416mm,年均氣溫為0.8℃。研究區內植被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磷含量出現差異。研究表明,原生優勢植被與雜草對養分元素的吸收量不同。下表反映該研究站不同樣地地上部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
地上部生物量干重(g/m2) 植被地上部磷含量(%) 土層深度/cm 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春季 夏季
未退化區 426.68 0.41 0-10 30 23
10-20 29 21
20-30 27 18
輕度退化區 300.00 0.25 0-10 35 24
10-20 36 18
20-30 34 18
中度退化區 213.32 0.26 0-10 41 29
10-20 38 17
20-30 31 19
重度退化區 153.32 0.25 0-10 31 24
10-20 27 21
20-30 27 19
(1)指出研究站所在地的自然帶類型及導致當地植被退化的主要人類活動。
(2)比較未退化區與退化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異同,并分析原因。
(3)相對于未退化區,退化區植被地上部磷含量明顯下降,試對這一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答案】(1)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過度放牧
(2)同:土壤有效磷含量春季高,夏季低;異:土壤有效磷含量退化區高,未退化區低。原因:夏季植被生長旺盛,磷元素被植物大量吸收,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春季;退化區植被減少,植被對磷元素的吸收減少,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
(3)退化區地上生物總量減少;原生優勢植被大量減少,雜草占比增加,雜草適應性強,吸收較少養分就能生長,雜草磷含量低于原生優勢植被的磷含量,導致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下降。
【分析】本題以某研究站不同樣地地上部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自然帶類型、土壤、植被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結合材料可知,該實驗研究站位于祁連山東緣,平均海拔2960m,年均降水量416mm,年均氣溫為0.8℃。降水量豐富,但熱量條件很差,不適合森林生長,應為高寒草甸帶。該地區主要的人類活動是放牧,因此導致當地植被退化的主要人類活動是過度放牧。
(2)對比表格信息可知,未退化區和退化區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是春季高,夏季低;但土壤有效磷含量退化區高總體高于未退化區。原因:磷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植被退化可以改變土壤養分的積累和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過程,從而改變土壤中磷的分布。春季氣溫較低,夏季是植被的主要生長期,夏季植被生長旺盛,磷元素被植物大量吸收,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春季;退化區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壞,植被覆蓋度減少,植被對磷元素的吸收減少,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
(3)退化區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壞,植被覆蓋度減少,地上生物總量減少;原生優勢植被與雜草對養分元素的吸收量不同,退化區原生優勢植被大量減少,雜草占比增加,雜草適應性強,吸收較少養分就能生長,雜草磷含量低于原生優勢植被的磷含量,導致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下降。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傳統聚落景觀有其內在的形成法則和傳承機理,與生物遺傳及變異現象類似,傳統聚落景觀同樣具有類似于遺傳基因的景觀基因。我國傳統聚落景觀有許多的景觀基因,如:背山基因、面塘基因、面屏(案山)基因、臨水基因、臨路基因等。湘江流域傳統古村落眾多,聚落布局有著明顯的景觀基因的傳承與演化。下圖示意湘江流域部分典型傳統聚落布局特點。
(1)說出圖示區域傳統聚落布局共同的景觀基因。
(2)比較湘江上、下游傳統聚落布局景觀基因的差異,并推測原因。
【答案】(1)背山基因,臨水基因。
(2)差異:上游比下游景觀基因更復雜,增加了面塘基因和面屏基因。
原因:上游河流水位季節變化更大,為了保證用水,聚落前增加了水塘;上游山脈更多,案山讓聚落更隱蔽,具有防御外敵的作用;上游地形閉塞,與外界交流較少,更有利于景觀基因的傳承與保留。
【分析】本題以傳統聚落布局對比為材料,設置2道小題,涉及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對比三種傳統聚落布局特點可知,均在北側有山脈分布,有背山基因;都臨近河流,有臨水基因。
(2)讀圖可知,湘江上游的傳統聚落為LT型,下游的傳統聚落為DG型。對比兩個傳統聚落布局,可知LT聚落有池塘和案山分布,因此相對下游聚落景觀基因更復雜,增加了面塘基因和面屏基因。原因為:上游河流流速快,水體容易流失,水位季節變化更大,為了保證用水,聚落前增加了水塘;上游地勢起伏大,山脈更多,案山讓聚落更隱蔽,具有防御外敵的作用;上游地形閉塞,交通通達度低,與外界交流較少,外來文化對其影響較小,更有利于景觀基因的傳承與保留。
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國際河流,全長1236km,流域面積15.12萬km ,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雅馬渡以上為上游,雅馬渡至哈薩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蓋)為中游,伊犁村至巴爾喀什湖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資源最為豐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歷史上未出現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下圖示意伊犁河流域。
(1)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伊犁河谷地區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2)說明伊犁河成為巴爾喀什湖主要補給水源的原因。
(3)比較巴爾喀什湖東、西湖區鹽度的差異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河谷北、東、南三面為山地,谷地向西敞開,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高山多冰雪覆蓋,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河谷氣候濕潤;北面高山阻擋冷空氣,冬季相對溫暖;南面高山阻擋干熱氣流,夏季涼爽;地形起伏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
(2)巴爾喀什湖流域深居內陸,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降水稀少,為干旱氣候區;伊犁河上游位于來自大西洋氣流和來自北冰洋氣流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大氣降水較多且降水時間較長;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來水量大;伊犁河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3)東部湖區鹽度比西部高;東部河流淡水(陸地徑流)匯入少,西部河流淡水(陸地徑流)匯入多;湖泊東西狹長,中部半島阻隔,東西部湖水交換不暢。
【分析】本題以伊犁河和巴爾喀什湖圖文材料為背景,涉及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河流的補給、影響鹽度的因素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區域認知力和地理學科綜合素養。
【詳解】(1)可從地形分布、海拔等角度展開分析。由圖可知,從地形上看,河谷北、東、南三面為山地,谷地向西敞開,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該地區山脈海拔較高,冬季氣溫低,降水多為降雪的形式,高山多冰雪覆蓋,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河谷氣候濕潤;北面高山阻擋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冬季相對溫暖;南面高山阻擋來自南方的干熱氣流,夏季涼爽;區域內地形起伏大,山體高差較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
(2)巴爾喀什湖區域位于內陸地區,大氣降水少。根據緯度,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風帶,是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受高大山地的強烈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來水量大,全長1236 km,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伊梨河流域面積廣,流域面積15.1萬km ,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支流眾多,匯水量水大。
(3)鹽度主要從降水量與蒸發量差值、淡水徑流注入、與周圍水域的交換等角度展開分析。巴爾喀什湖東部湖區鹽度比西部高;由圖可知,東部河流淡水匯入少(僅有一條大河匯入),西部河流淡水匯入多(有兩條較大的河流);湖泊東西狹長,中部半島阻隔,水域較封閉,東西部湖水交換不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板桥市| 鄂尔多斯市| 乡宁县| 铁力市| 堆龙德庆县| 高要市| 建湖县| 中宁县| 隆安县| 台江县| 万山特区| 泰顺县| 依兰县| 柘荣县| 翼城县| 海原县| 德格县| 兴山县| 乐都县| 福州市| 保亭| 赤壁市| 蒙山县| 资阳市| 遵义市| 桂林市| 谷城县| 辛集市| 贵南县| 云霄县| 太仆寺旗| 万全县| 阿拉善右旗| 丽水市| 北流市| 岑溪市| 沈丘县| 临潭县| 木兰县|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