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收的節日》教學設計課題名 《豐收的節日》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在歌聲中體驗人民豐收后載歌載舞的喜悅心情,抒發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熱愛。 藝術表現: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聽辨、觀察、分析、 對比、學唱的過程中感受極富舞蹈性的節奏和同一主題旋律在歌曲中的不同變化,從而感受塔塔爾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創意實踐:通過編創動作表現歌曲,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文化理解:初步感受二聲部的豐富性,為歌曲二聲部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 在音樂實踐中體驗歡快的節奏和重復的旋律感受塔塔爾族民歌的音樂性。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疆人民在糧食、瓜果豐收時載歌載舞的圖片,感受、了解少數民族慶豐收的特有方式。 二、新課探究 1、 聆聽歌曲: 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么樣的? 聽完歌曲以后,你腦海里的畫面是怎么樣的? 2、注意力度的變化及二聲部的均衡。 3、再次聆聽: 輕聲地跟音樂哼唱。 4、學唱曲調,找出曲調的規律。 5、歌曲主要的基本音調是。 6、分聲部練習,唱準旋律。 7、二聲部合唱: 高聲部較為熱情舒展,低聲部則輕快活潑。 8、加入歌詞,輕聲地跟音樂哼唱。 9、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邊唱邊跳新疆舞的動作,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熱烈的氣氛。 11、選擇合適的音樂片段填入( ),并唱一唱。 三、課堂小結 《豐收的節日》是一首塔塔爾族民歌。歌曲運用了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民族韻律,描繪了少數民族慶豐收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表達了他們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把這首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板書設計 《豐收的節日》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