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趣的生活:9 手形添畫》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 年級:一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贛美版- 課題:《有趣的生活:手形添畫》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并了解手形的多樣性和可塑性,掌握基本的手形添畫技巧,能夠運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把手的輪廓變成富有創意的形象。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想象和創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體驗從觀察到創作的藝術過程。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增強自我表達的能力,享受藝術創作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之美的情感態度。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手的不同姿勢,利用手形進行創意添畫,掌握添畫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能夠在手形基礎上創造出具有個性和趣味性的藝術形象,同時保持畫面的構圖和諧與色彩搭配合理。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活動設計深化- 故事講述:以一個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開啟課堂,比如講述一個關于“手形森林”的奇幻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每一雙手都是森林里的神奇生物,有的手形變成了飛翔的鳥兒,有的成了跳躍的小鹿,還有的化作了智慧的老樹。故事中穿插著各種手形的圖片或簡筆畫,以此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 互動問答:故事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你們猜猜看,如果我們的小手也能變成故事中的角色,你會想讓它變成什么呢?”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初步激活他們的創意思維。- 情境創設:隨后,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或展示一系列圖片,展示實際的手形添畫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手形添畫的魅力和多樣性,為接下來的新知探索打下視覺基礎。二、新知探索觀察與聯想深化- 細致觀察:組織學生進行“手形變形記”活動。請學生們兩兩一組,相互觀察對方的手做不同姿勢,嘗試命名這些姿勢(如“飛翔的鷹”、“跳舞的公主”等),并討論每個姿勢適合變成什么形象,為什么。- 技巧深化:教師演示時,增加“反向思考”環節。除了直接在手形上添畫,還可以展示如何通過反轉、旋轉手形圖案來獲得新的創意靈感,比如將手掌變為花朵的花蕊,手指則成為花瓣。同時,介紹幾種簡單的透視原理和比例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如何使添畫后的形象更加立體和生動。- 創意啟發:引入“創意銀行”,展示一些抽象手形添畫案例,鼓勵學生思考“非傳統”轉化,比如利用手的關節作為動物的眼睛,或者將手指間的空隙變成小橋流水,拓寬學生的想象邊界。三、技能實踐實踐指導細化- 分步實施:1. 草圖階段:先讓學生用鉛筆輕輕勾勒手形輪廓,強調不必追求完美,重在嘗試和探索。2. 創意構思:在草圖旁空白處快速繪制幾個基于該手形的小草圖,嘗試不同的創意方向。3. 細節添畫:選定最終創意后,開始在手形輪廓內精細添畫,鼓勵學生邊畫邊思考,不斷調整和完善。4. 色彩填充:在添畫完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考慮色彩的象征意義和情緒表達,講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如冷暖色調的使用,以及如何通過色彩營造畫面氛圍。- 分層指導: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指導。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著重于基本手形輪廓的準確描繪和簡單添畫;而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嘗試更復雜的構圖和創意表達。- 互動交流:在實踐過程中,設立“創意交換站”,每隔10分鐘讓學生們輪流展示自己的半成品,接受同伴的建議和老師的點評,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與學習。通過這樣的細化,每個環節都更加具體和操作性強,既保證了教學的深度,又照顧到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四、成果展示與評價- 作品展示:邀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創作思路和背后的故事。使用投影儀或直接貼在黑板上展示。- 同伴評價:采用“三個贊美一個建議”的方式,每位同學分享后,其他同學輪流給出正面反饋及一條建設性意見。- 教師總評:總結學生作品的亮點和創意點,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保持觀察生活、勇于創新的態度。五、課堂總結與拓展-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觀察與想象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創作靈感。- 拓展作業: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在家中觀察家庭成員的手形,選擇一個最有創意的手形進行添畫創作,并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如剪紙、拼貼)進行表現。通過這樣詳細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學習到手形添畫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對生活的熱愛,為他們日后的藝術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