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年級 八年級 課時規劃 1 課時課題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及傳染病預防的一 般措施。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與互相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組討論與小組匯報等多種形式來激勵學生興趣,通過相 互交流, 共同合作,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相互交流與合 作的樂趣,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 健康的生活態度。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營養缺乏病、內分泌失調病、遺傳病, 生 活中還見到過其他一些常見病,可將這些病與傳染病作簡單比較, 加深學生對傳染病病因及特點的理解。學好傳染病,能為下一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重難點 重點: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難點: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及預防的措施。了解和關注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其預防措施。教學過程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引入 新課 2014 年 2 月, 已經沉寂了將近 40 年的埃博拉病毒突然在非洲大陸 卷土重來,這種傳染性極強、致死率非常高的傳染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 關注。現在,我們來看看“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播放視頻“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看完視頻,我們對埃博拉病毒有了更深認識,也領略了它的厲害。其實,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也特別厲害,對人類 后代影響巨大, 比如非典、天花、鼠疫、流感等。縱觀歷史, 人類對傳 染病非常恐懼,但是人們也發現了很多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今天, 我們 就來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 情境導 入,激 發熱情新課 教學 一、 傳染 病的 特點 和概 念 幻燈展示 (一)閱讀課本 72-73 頁,完成導學提綱“合作探究(一)” 1、下列疾病中,哪些是傳染病?哪些不是傳染病?(填寫表格)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傳染病的特點 學生辨析:根據生活實際判斷,哪些是傳染病,哪些不是傳染病。為什 么? 傳染病發生時,并不是個別人患病,而是在某個區域內,甚至整個 地區、國家乃至全世界流行, 因此傳染病的還有另一個特點(二)流行 性 (在教師引導下共同分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 從生活 經驗入 手,源 于 生 活,理 解 生 活,學 生了解 傳染病 的 情 況。幻燈展示 (結合圖片了解人類認識傳染病病因的過程) 2、傳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不同傳染病的病因不同, 從而理解病原 體的概念。) (結合科學和歷史,了解人類認識傳染病病因的過程) 關于傳染病的病因,早在 1675 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顯微鏡, 第一次觀察到了細菌, 這是人類真正認識傳染病的開始; 19 世紀, 巴 斯德研究證實人體內的某些傳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同時期,德國的 科赫,也研究證實多種細菌都能引起疾病,其中引發肺結核的結核桿菌 的發現,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貢獻,讓人類遏制住了當時的人類健康的 頭號殺手—肺結核,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理學獎。 科學家研究證實,不同的傳染病,病因不同。(通過幾種常見的傳 染病的病因分析,歸納出病原體的概念) 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 (根據幻燈,辨析傳染病的病因分別找出病因后,歸納出病原體概念) 3、能否將傳染病按一定標準分類? (拓展延伸) 引導提示學生對傳染病進行分類 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傳染病可以分為病毒性傳染病、細菌性傳染病、 寄生蟲性傳染病。 對傳染病的特點、病因回顧,要求學生總結概念 (在教師的提示下,試著對傳染病進行分類 通過科 學和歷 史的學 習,了 解人類 認識傳 染病的 過程, 培養熱 愛科學 的 理 想。 通過辨 析傳染 病和非 傳 染 病,深 入理解 科學概 念。培 養學生 尋找病 因、歸 納 分 析、梳 理 規 律、建 構科學 概念的 能力。通過分析總結傳染病概念 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叫傳染病。)新課 教學 二、 傳染 病流 行的 基本 環節 我們知道了病因,那么傳染病是怎樣傳播的呢?這個問題,我們用“換 水游戲”來解決。 介紹有關換水游戲的具體做法、步驟要求: (了解游戲的實驗用具、材料的組成,聆聽教師的介紹、理解游戲 具體的操作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1、換水游戲: 模擬甲肝傳播(根據國際上很流行的模擬艾滋病傳播的 游戲,將其改動) ①每個同學面前都有兩個燒杯(一大一小),大的一個裝有液體的是換 水杯,另一個(小的)空燒杯為備用杯。杯中裝的液體有的是清水, 有 的是碳酸鈉溶液。清水模擬正常的健康人, 碳酸鈉溶液模擬甲肝患者或 甲肝病毒攜帶者,換水過程模擬共用餐具等。表面看分不出兩種液體, 說明從外表我們無法判斷誰是“ 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攜帶者,”也說明了 一些傳染病的隱蔽性。 ②步驟及注意事項 步驟 1: 將“換水杯”中的液體倒一半到“備用杯;” 步驟 2(組內換水): 用換水杯與同學交換杯中液體 第一組,每人——另 1 人 學生動 手、親 身 體 驗,調 動學生 的興趣 和參與 程度, 讓學生 輕松快 樂的學 習。同 時,又 克服了 傳染病 無法親 身實踐 與沒有 感受的 學習印 象。第二組,每人——另 2 人 第三組,每人——另 3 人 第四組,每人——另 4 人 第六組,每人——另 6 人 第五組先不換水。 步驟 3(組間換水): 第五組, 每人——第六組中 1 人 特別強調 注意:換水時,應小心輕放,不要讓杯中液體濺出到桌上或人身上。 檢測是否被感染 換水之后, 我們還是無法從外表上分清被“感染”情況, 但是, 通過 滴入酚酞,就可發現是否被“感染,”因為酚酞遇碳酸鈉溶液會變紅。 (演示酚酞檢測) 滴入酚酞后,如果水變紅是因為里面有碳酸鈉,也就是模擬感染 了甲肝病毒。 問: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請組長滴酚酞檢測每個同學的“換水杯”(教師在板書上以表格形式 記錄結果) 師: 這么多同學都“被感染”了, 你們想不想知道你是被誰感染了 呢?怎么檢測呢?(即找出最早的源頭) 提示:在交換之前,誰是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滴加酚酞后有的無色,有的變紅色。驚訝緊張, 希望盡快知道自己有 沒有“被感染。” 請組長滴酚酞到“備用杯”( 教師在板書上以表格形式記錄結果) 各小組同學思考、討論交流, 紛紛發言, 出謀獻策,在師提示下, 有同 學想起檢測“備用杯”,組長滴酚酞到“備用杯 ”找出最早的源頭, 興奮, 解釋疑問。 分析數據 幻燈出示問題 問題 1. 從一、三、六組的“感染”人數的數據變化, 你認為換水次 數和“感染”機率有什么關系? 問題 2. 第二、四組為什么沒有人被“感染”? 問題 3.第五組只交換過 1 次,為什么被“感染”的人也很多? (換水之前,老師對不同組做了不同的要求,其中一、三、六組本 來各設置了一個“甲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即小組中有一杯碳酸鈉溶 液),二、四、五組沒有設置“甲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 所以,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要認識到共用餐具或者公共餐具不及時 消毒,會傳播相關的傳染病,養成不隨地吐痰、勤洗手、用公筷幫別人 夾菜等衛生文明的生活習慣。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和態度, 培養珍愛生 命,熱愛生活的情感。新課 教學 三、 傳染 病流 行的 基本 環節 我們以“換水游戲”為例歸納傳染病傳播的基本環節。從換水游戲中, 我們知道了“ 甲肝”要傳播開來, 必須要有碳酸鈉溶液“(甲肝患者或甲肝 病毒攜帶者)”存在, 還要有換水過程(即“共用餐具等)”和清水(健康 人)。這三者缺一不可, 缺一個“ 甲肝”就不能傳染流行。換水游戲中的 三個組成正好對應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 感人群。即一種傳染病要流行必須要有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 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以“ 甲肝”為例,強調“傳染源”和“病原體”的區別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的途徑 通過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傳染病,傳播途徑也不同。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以游戲為例, 一開始大多數人都是易感人群, 當你已經“被感染”后, 就 變成新的傳染源了。 理解了在傳染病面前正確的選擇衛生、安全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認識三個環節 理解傳染源的概念, 以實例區別“傳染源”和“病原體 ”,結合圖片,理解 不得傳染病有不同傳播途徑,理解易感人群,并認識從“易感人群”到“傳 染源”的轉換新課 教學 四、 1.分析艾滋病 的流行環節。傳染 病預 防措 施 1、任選一病例進行分析,找出預防這一傳染 病的最佳措施 2、艾滋病的最佳預防方式是 2.其中有沒有你感興趣的知識 A、有很多 B、有一些 C、沒有 3.你的建議: 傳染病預防措施: ① 控制傳染源 ② 切斷傳播途徑 ③ 保護易感人群課堂 練習 1 .我國古代把傳染病稱為“瘟疫,”為了控制瘟疫, 我國古人采取了多種 多樣的抗疫措施。以下對古人抗疫措施分析錯誤的是( ) A .秦代將麻風病人集中遷移到“癘所”居住——控制傳染源 B .宋代官府要求民眾多吃藥, 民間還發明了“人痘”疫苗——保護易 感人群 C .明代醫生開始使用早期的防護服,并開始使用紗布口罩——保護 易感人群 D .明清時期將“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鍋上蒸煮——一切斷傳播途 徑 【答案】 C 【分析】 1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 q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 群等措施。 【詳解】 A .麻風病人屬于傳染源,將麻風病人集中遷移到“癘所”居住 屬于控制傳染源, A 正確。 B .宋代官府要求民眾多吃藥,民間還發明了“人痘”疫苗,接種疫苗在 人身體里能夠產生抗體,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B 正確。 C .明代醫生開始使用早期的防護服,并開始使用紗布口罩,口罩能阻 止病菌的吸入,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C 錯誤。 D .“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屬于傳播途徑。明清時期將“患病之家”病人 的衣物在鍋上蒸煮,高溫將衣物中的病菌殺死,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 正確。 故選 C。 2 .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下列均為傳染病 的一項是( ) A .肺結核、狂犬病、乙肝 B .艾滋病、夜盲癥、狂犬病 C .麻疹、結膜炎、近視眼 D .貧血、水痘、乙肝 【答案】 A 【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 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 一般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 具有傳染性和流 行性。 【詳解】 A .肺結核、狂犬病、乙肝均是由病原體引起的, 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都屬于傳染病, A 正確。 B .夜盲癥是由于缺乏維生素 A 造成的,不屬于傳染病, B 錯誤。 C .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曲度過度變凸或者眼球前后徑過長造成的,不 屬于傳染病, C 錯誤。 D .貧血是由于血液中紅細胞的數目過少或者血紅蛋白的數量過少造成 的, D 錯誤。 故選 A。板書 設計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 一、傳染病特征 二、傳染病流行的一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者課堂 小結 (反 思) 這節課備課強調符合學生的認知思維, 注重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通過 體驗來形成概念, 注重概念辨析,突破難點以達成核心概念的目的。引入環節 我用埃博拉病毒新聞上熱門的話題來引入,學生也比較熟悉,初步將生活和即 將學習的知識建立了聯系。 對傳染病的病因、特點、病原體概念到初步概括傳染病的概念, 我采用我 們學校的“先學后教”模式, 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的基礎上, 完成導學提綱, 再通 過小組討論交流,最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形成。這樣既促進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讓學生對傳染病概念的理解更具體。 而對于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我通過國際上很流行的模擬艾滋病傳播的 游戲--“換水游戲”進行改動成甲肝傳播進行教學。這個游戲,學生有“玩”的興致, 學習熱情變高、課堂變得生動活躍。體現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的 教學理念。換水游戲中, 學生經歷了興奮、懸疑、緊張、釋然等情緒經歷, 這 種體驗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對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也就能輕松掌握。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換水環節有些學生不遵守游戲規則, 故意不按照教師安排的換水次數或者故意和別人的“備用杯”換水,導致結果數 據不準確;此外,分析實驗數據時,學生不能夠從直觀數據中提煉出更有價值 的結論。課后 作業 見(分層作業),達到鞏固訓練,完成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