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過程調用》教學設計學校 設計者 課時教學內容分析“過程”是程序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過程”在簡化程序流程,使程序變得更容易理解、更具可讀性方面都起著比較大的作用。隨著對 Scratch程序理解的不斷深入,學生能利用 Scratch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編寫的程序越來越復雜,此時就會產生如何精簡程序并使程序變得更容易理解的需求。“過程”的學習,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 在Scratch中,“過程”是通過“自制積木”的方式來實現的。教材中提出了“過程”這個概念,主要是讓學生能站在更高的維度來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讓學生能了解程序設計中涉及的比較專業、規范的相關知識。 本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著重解釋“過程”的概念及作用,并以流程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在 Scratch中如何定義“過程”(自制積木);第三部分介紹如何調用“過程”(使用自制積木)。教學目標1.理解“過程”(自制積木)的概念,知道“過程”的作用。 2.學會創建“過程”(定文自制積木),掌握調用“過程”的方法(使用自制積木)。核心素養指向信息意識:能夠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與處理信息 計算思維:運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學情分析教學重點:學會創建“過程”,掌握調用“過程”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過程”的概念。設計構想介紹過程的基本概念,學會利用 Scratch創建過程(自制積木)并調用過程。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一、環節1:激疑導課,引出課題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出示“畫正方形”的程序,請同學們觀察。如果要使用經常畫正方形,有什么好的辦法? “復制” 提出問題。二、環節2:案例揭示,發現問題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如果含有這段代碼的所有地方都要修改,怎么辦?” “可以把這段重復的代碼變成一個‘過程’” 這就像數學中的代數式,一個字母可以表示一個式子。 一些相對固定的、需要多次使用的腳本,可以定義成“過程”。在程序設計時,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過程”當成一條指令來使用。 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入,請同學們發現問題,結合教材中的“過程”示意圖,組織學生討論并理解“過程”的使用方法。三、環節3:探究討論,尋求對策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創建“過程”也就是創建自制積木。 單擊指令面板區的自制積木按鈕,然后再單擊制作新的積木按鈕,在彈出的“制作新的積木”設置窗口中修改“積木名稱”為“正方形”,單擊“完成”按鈕。在下方設計好畫一個正方形的所有指令。 引導學生規范地給“過程”取名。 “過程”名一定要反映這個“過程”的功能,并且要求簡潔、明了,盡可能地做到讓大家看了能馬上理解。“過程”定義好后,需要使用這個“過程時,只需要調用即可。四、環節4:總結提升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正多邊形的繪制技能,讓學生比較利用循環嵌套與利用“過程”來繪制正多邊形的區別。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讓學生在課內完成,并且讓學生分別用循環嵌套和“過程”兩種方式來繪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