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項目四《打救護結》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初中勞動技術七年級上冊課題:科目: 班級: 課時:計劃1課時教師: 單位:一、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打救護結2.教學年級和班級:2023—2024學年人教版初中勞動技術七年級上冊3.授課時間:2023年9月14日,上午第二節課4.教學時數:1課時(45分鐘)二、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掌握救護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夠獨立完成救護結的打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例如,學生能夠理解救護結的作用和意義,能夠熟練地打出各種救護結,如三角巾救護結、繃帶救護結等。2.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掌握救護結的打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例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模仿、練習等方法,掌握救護結的打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認識到救護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急救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救護結,了解急救知識,培養學生的急救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三、學習者分析1. 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在學習救護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勞動技術基礎,包括使用工具、制作簡單的作品等。此外,學生在之前的課程中可能已經接觸過一些急救知識,如如何止血、如何進行心肺復蘇等。這些知識和技能為學習救護結打下了基礎。2. 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學生對于實用性強、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勞動技術課程往往表現出較高的興趣。在學習救護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技能,這符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夠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和同伴的練習來學習救護結的打法。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討論和實踐,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3. 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在學習救護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學生可能對救護結的作用和意義理解不夠深入,導致學習動機不足。其次,學生在學習救護結的打法時,可能由于動作不熟練或者對技巧掌握不到位,導致無法順利打出救護結。此外,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如繩索長度不夠、環境條件限制等,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和挑戰,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救護結打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操作。同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實際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四、教學資源準備2. 輔助材料: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圖表、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教師需提前準備與救護結相關的圖片、圖表和視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救護結的打法。這些多媒體資源可以包括救護結的示范視頻、救護結的用途和意義的圖片等。3. 實驗器材:如果涉及實驗,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節課中,教師將組織學生進行救護結的實際操作練習。因此,教師需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如繩索、三角巾等。同時,教師需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生意外。4. 教室布置:根據教學需要,布置教室環境,如分組討論區、實驗操作臺等。教師需根據教學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環境。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分組討論區,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教師可以設置實驗操作臺,讓學生在實驗操作臺進行救護結的實際操作練習。五、教學過程設計1. 導入環節(5分鐘)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遇到了受傷的朋友,我們應該怎么辦?”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接著,教師展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急救場景,讓學生認識到救護結的重要性。2. 講授新課(15分鐘)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講解救護結的種類、作用和打法。首先,介紹救護結的種類,如三角巾救護結、繃帶救護結等。然后,講解救護結的作用和意義,如固定骨折、止血、包扎等。最后,演示救護結的打法,并讓學生跟隨教師一起練習,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3. 鞏固練習(10分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救護結的實際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練習打救護結。教師巡回指導,針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救護結的打法。同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實際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4. 師生互動環節(5分鐘)教師邀請幾組學生上臺展示救護結的打法,其他學生觀看并給予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通過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5. 課堂提問(5分鐘)教師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救護結的作用是什么?”“請說出三種救護結的打法。”等。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給予點評和反饋。6. 總結與拓展(5分鐘)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簡要總結,強調救護結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救護結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如戶外運動、應急救援等。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深入研究,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六、拓展與延伸1. 提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或視頻資源。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救護結相關的閱讀材料和視頻資源,如《急救手冊》、《野外生存技能》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救護結的原理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急救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 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救護結相關的課后作業,如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救護結的歷史和演變,或者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救護結的實際應用場景,并通過實踐來驗證其效果。通過這樣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3. 組織學生參加救護結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救護結的實踐活動,如參加急救技能培訓班、參加野外生存活動等。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救護結的技能,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4. 鼓勵學生分享救護結的學習心得和經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或課下分享自己學習救護結的心得和經驗,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啟示等。通過分享,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七、作業布置與反饋 1. 作業布置:(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一種救護結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方式,了解該救護結的打法、用途和注意事項。學生可以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個實際場景,運用所學救護結進行處理。要求學生詳細描述場景、所選用的救護結以及處理過程。學生可以繪制場景圖、編寫文字描述或制作PPT進行展示。(3)請學生根據所學救護結的知識,編寫一篇關于救護結的宣傳文章。文章內容可以包括救護結的種類、打法、用途、注意事項等。要求文章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具有可讀性。2. 作業反饋:(1)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反饋。在批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作業是否符合要求、救護結的打法是否正確、實際場景設計是否合理等。對于存在問題的作業,教師應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改進建議。(2)教師應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和點評。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需要改進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指導和建議。通過展示和點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3)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學生可以針對同伴的作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共同提高救護結的技能。(4)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于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作業完成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關心和幫助,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八、課后拓展 1. 拓展內容:(1)推薦閱讀材料:《急救手冊》、《野外生存技能》、《實用繩結技巧》等,以加深對救護結的理解和應用。(2)推薦視頻資源:通過網絡平臺搜索與救護結相關的教學視頻,如“救護結打法教程”、“急救技能教學”等,以提高實踐操作能力。(3)推薦在線課程或學習平臺:如“急救技能培訓課程”、“野外生存技能學習平臺”等,以系統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2. 拓展要求:(1)學生應在課后利用1小時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通過閱讀材料、觀看視頻等方式,深入了解救護結的原理和應用。(2)學生應選擇一種救護結進行實踐操作,如三角巾救護結、繃帶救護結等,通過實踐來鞏固所學知識。(3)學生可以邀請家長或朋友一起參與救護結的學習和實踐,提高家庭成員和朋友的安全意識。(4)學生應在課后向教師反饋學習情況,如遇到問題、心得體會等,教師可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5)學生應在課后積極參與班級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和經驗,促進同學間的交流和合作。板書設計 ①救護結的種類和作用②救護結的打法演示③救護結的實際應用場景2. 關鍵詞、句:①救護結:包括三角巾救護結、繃帶救護結等②打法演示:教師現場演示救護結的打法③實際應用場景:如戶外活動、家庭急救等3. 板書設計應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①使用彩色粉筆或貼紙,將救護結的種類、打法和實際應用場景用圖形或圖片表示出來,使板書更具視覺吸引力。②在板書中加入一些有趣的符號或表情,如笑臉、愛心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設計一些互動環節,如讓學生上臺演示救護結的打法,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